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有关中西医的根蒂论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24 09: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有关中西医的根蒂论述。
有关中西医的根蒂论述。
中医隶属徳行精神文明文化体系,西医隶属物行物质文明文化体系,两种文化体系阴阳相反,对立而互根,两种文化体系先进和落后的评判标准必然相反,既是阴阳相反,又是阴阳互根,且存在着阴阳消長的变化关系。
中医扎根于徳行,在明明徳,徳生于修身养性,人之本性是善,善根于精气神,精气神的养修和聚敛是道佛儒三教的文化核心,也是中医医人培育的至宝。所以中医和道佛儒三教的核心理论是要融合成一体的。是无法分开的。这是具有生命的人要具有精神的必然之路,是几千年来中医学和宗教文化发展检验的结晶。研究徳,这与宇宙的起源和天性即自然规律是密切相联系的,总体来说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医即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的应用。天人合一是合在一气上,一气为天元,生命之所以是生命,是因为气在人体中的升降出入是起着活动有形人体的主导作用,是生命之动力。中医和宗教文化的核心理论,对人体中的升降出入之气和大天之气之间的全息关系之研究、人身自身之气的调整应天之研究是深邃而精粹的,是真理。比科学要进一步,因为科学并不完全代表真理,是有一定的相对性的。
西医扎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西方的现代科学之所以发展很快,是完全迎合了人类社会不断增長的物质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是人们賴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社会走向安定必然需要,也是各国政府稳定政权的迫切需要。生产物质财富的一套方法,完全被引用来生产医人的医葯及其器具,素不知这一套有形物质的生产和制造方法以及配套的评判标准对待有形物质是科学的,而对待人这个生命体在相当程度上是违背真理的,也是非科学的。他所能认识的是形体变異状态和细菌,以及对待形体物性疗法。而非对待生命的活性疗法。
关于人体之气的生产和调整方法,即是生命的维持和调养,是和人体之气的产生和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乃医道之主题,西医不明,还是个文盲,你拿西方科学那一套对待物质的方法,来对待人体之气的生产和调整何止是張冠李戴呢?但是为什么又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呢,由于对待人体这个有形物,也具有一定的有形物性,这个有形物性的变化对人体之气也是有影响的,唯不是主导的,因为在人体中有形和气是对立互根的,相互影响的。气变到一定的程度发生了形的质变,形变到一定的程度又影响到气的质变。在物极必反的未至极的过程中,西医是不明的,气变至极引起到形的质变異体产生时,这时西医发现了,此时治疗已晚,而生命之学,你不明气变之理,无法調气,何能为医。待进一步形变至极发生气的质变时,西医又发现了,人无气已死了。因故西医都是事发才知,人死报伤。对于防患于未然,则束手无策,因为不明气变之因,治不对症,往往遗害于人。
所以在人处于气向差的方向发展时,就要及时求助于中医道术,以調其气机,达至中和,则人安体康,复常为乐。若此时錯过时机待西医检查之结果再治,那誤之大矣,天之倾也,地之陷也,人之危矣,悔之晚矣。现在的社会上人生病之情况,誤之广矣,花在形体检查上之弗用巨大矣,损失矣,未必都有用矣,相信西医已达到迷信之程度,悲矣。目前中医所治之病,是誏西医不能及时查出,非待至酿成有形结果后,才能查出,不开刀才去找中医,或开刀后才去找中医,或经过一段的西医治疗,已在形体向死亡的路上变化时才去找中医。叫中医去显本事,西医之过,誏中医去改。这叫中西医结合。謬矣。西医不明气机升降出入之变化,不明气的阴阳变化之理,何能准确調气以治病呢?
政治宣传上必须给人民以正确的导向,誏人民明确要进行手术切除的,必须进行形体的检查,不切除的就不需要检查,那只需要中医进行阴阳平衡的调理治疗即行了,同时不论切除与否都要中医調气,以积累量变使发生气的状态向好的质变以至病癒。这才是人体生命的维修所应遵循的方法和道路。真正的中医推求的病因即是阴阳八纲,这阴阳八纲是需要医生自己直接推求的,无需要西医所进行的一切检查。所以中医,真正的中医,乃神之以医也。阴阳不测为之神。医者意也,意者心易也,意之发乃人之神也,神之用以测阴阳也。明阴阳才能用其葯和针以調其气,治其病也。
2006/4/202 1234gaop.   
中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康泰南路32号院内
髙品山  69岁  qwert12345878@sina.com  QQ1734383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1:22 , Processed in 0.0498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