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17 11:0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㈠、核心发现点
1.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
1.1 气味是物质的外部特征,最能代表物质的本质,一种物质一种气味,没有相同气味的两种不同物质,复合物产生的是复合气味。世界上不存在非气味物质,在绝对零度以下时物质没有气味。
1.2 气味是一种波,可以在空气和液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3 气味是生物体对气态物质的感受,也包括水中生物对水中物质的感受。
1.4 任何生物的嗅觉都有特定的嗅知范围,其范围是与该生物的生存需要相关联的,有益的为正相关,有害的为负相关,与其生存关系不密切的物质往往是该生物的嗅觉盲区,也有些物质与某种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但这种物质处处都存在,不需要刻意寻求,也就成了嗅觉的盲区,比如氧气和水,而沙漠中的骆驼特别需要水源,所以它对水的气味非常敏感,能发现80公里内的水源。
1.5 嗅觉不会疲劳,嗅觉有屏蔽作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是屏蔽的表现。人睡眠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大大降低。为什么会出现屏蔽现象呢?是因为嗅觉时刻要接受各种气味信息,大脑接受到某种气味信息做出反应以后,就会删除这一信号,准备接受新的气味信息,只有被删除的气味信号发生强烈变化时,大脑又会对已删除的气味信息做出反应。
1.6 香与臭是相对的,这有两种解释:一是香与有益相关联,臭与有害有毒相关联,对不同的生物物种而言,有益或有毒害是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不能以人划线定香臭;二是有益或有害与气味的浓度有关,香的气味过浓时可产生臭的感觉,如麝香,有的臭味过淡时反觉得香,如香蕉水。
1.7 植物的气味语言① 邀请语言:花香引诱昆虫传粉,瓜果成熟后的芳香邀请鸟兽吃它为其播种;② 警告语言:植物平时散发的气味,不让动物和微生物伤害它,意思是“我有毒”;③ 驱赶语言:当动物接触它或伤害它时,它散发出比平时更浓烈的气味,以赶走它们;④ 呼救语言:有些植物,当使用驱赶语言无效时,就发出求救语言,通知邻近的同种植物帮助它;⑤ 应答语言:邻近植物接到求救气味时,在自身未遭虫灾时也发出驱赶语言(气味),帮助受害者驱赶敌人。
1.8动物的嗅觉功能:寻食、辨毒、求偶、识别亲族、威胁或进攻、防御、记路线、划疆界等。
1.9微生物也有嗅觉,产生抗药性的细菌与未产生抗药性的同种细菌不直接接触,通过空气遂道能传递抗药性因子的实验还可以推断细菌也有感知气味的本领。
2.反食物链理论
2.1 生物学讲食物链(又称生物链)是用眼睛观察得出的结论,是表面现象,是生存斗争的结果,因而是形而上学的。
2.2 就主观意志而言,保存自己和种群是生物界的本能,谁都不让谁吃是生存斗争的实质与核心。生物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尖牙利爪,追逐与逃跑,伪装等等,对植物而言主要防御手段是产生毒物即次生代谢物和初、次生代谢物结合的甙,使动物不能消化或使其中毒,部分昆虫也产毒素,爬行动物和昆虫的某些种类产毒还成为它们的进攻武器。微生物产毒有两种用途:一是抢占地盘的拮抗作用;二是侵蚀动植物的细胞。致病微生物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2.3 动物食源的广与寡是进化程度高与低的标尺。
2.4 产毒与解毒的斗争贯穿生物斗争的始终,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
3.植物是靠释放解毒物质净化空气的
植物的呼吸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是氧和二氧化碳吐与纳的昼夜交替进行。许多种对人有害的气体也伤害植物,常言空气能净化空气是指植物能吸收转化对人有害的气体,李德敏在分析了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之后发现,所谓的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铅等矿物元素的植物体内并没有大量矿物蓄积,植物无排泄系统,植物总不能分解元素吧,经大量试验后发现,许多种干枯的植物体内有化解毒物的次生代谢物,有挥发性,活的植物有意识地释放解毒物质净化周围空气的,这与植物用气味驱虫一样是自卫行为。
㈡、其他重要发现点
1.植物利用复合物防御微生物和动物伤害
植物的初生代谢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是供自身生长和繁育所需要的,生物三界皆然。而次生代谢物是植物特有的防御物质,具有生物活性成份,是很有价值的药用物质,但是一种次生代谢物的防御能力有限,是多种次生代谢物的联合作用。生物碱主要防动物伤害,目前发现有18个科的植物有生物碱,同一种植物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式也有多种,毒性最强的夹竹桃有72种,黄连碱有27种,夹竹桃和杜鹃花虫害少,消化能力最强的反刍动物也不吃它,反刍动物可以认为是解毒能力最强的动物,羊吃百样草。还有一种奇怪现象,单一植物地带虫害多,而杂草丛生的地带和混交林虫害轻,这是植物的联防作用的结果。
这一现象可以引伸出一个重要问题,化学农药和抗生素是单一化学成份,容易产生抗药性,这从反面证明一个道理,微生物和动物对化学成份单一的毒物容易产生适应性,这是生物进化的表现。对复合物不能产生适应性,这就使动物和微生物的食源相对固定而且稳固,形成了生态平衡。抗生素和化学农药促进了生物进化、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正在帮助人类的敌人战胜人类的朋友和自己。益虫益鸟的消减和抗药性的细菌害虫的增加就是例证。
2.中毒是百病之源,解毒是百药之本
能腐蚀人体细胞膜的物质称毒物,能干扰或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也称毒物,毒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的分界线是能否破坏人体的细胞膜,致病菌(包括病毒)有外毒素和内毒素。病人发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人体的自卫反应,利用升温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称作免疫或应激反应;另一种是致病菌产生的血凝素作用,血凝必然造成血流不畅,体表散热不佳而升温。植物有抗血凝素,李德敏用多种植物合成的中药其抗血凝作用是病毒唑抗血凝作用的40-80倍。
致病细菌靠它的膜蛋白腐蚀人体细胞膜,病毒靠它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膜上穿孔,植物药可以破坏二者的外部毒蛋白,使之失去腐蚀性,并使它们灭活。
微生物感染也可以称做中毒,灭活微生物也叫解毒(消毒)。
中毒和感染是患病的两大主因,治疗性药物的药理在于解毒。
3.芳香类中草药是灭菌力最强的中药,苦寒类药物次之,而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将苦寒药作为抗感染药的首选是错误的。芳香是嗅觉感受,苦是味觉感受,李德敏的气味学观点认为,嗅觉辨毒,味觉辨营养,鼻子为口把关,难闻的食物会拒食。中医以“四性五味”辨药性不够准确,五味是口舌的感受,所以中医强调扶正祛邪,传统中药扶正有余,祛邪不足,以气味辨药性可以找到祛邪的良药。李德敏用芳香植物制成的解毒灭微药酒能解十万种毒物和杀灭一切微生物,所以解毒是百药之本。
李德敏   2008。2。15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化学农药和抗生素是单一化学成份,容易产生抗药性,这从反面证明一个道理,微生物和动物对化学成份单一的毒物容易产生适应性,这是生物进化的表现。对复合物不能产生适应性,这就使动物和微生物的食源相对固定而且稳固,形成了生态平衡。抗生素和化学农药促进了生物进化、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正在帮助人类的敌人战胜人类的朋友和自己。益虫益鸟的消减和抗药性的细菌害虫的增加就是例证。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23:38:0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化学农药和抗生素是单一化学成份,容易产生抗药性,这从反面证明一个道理,微生物和动物对化学成份单一的毒物容易产生适应性,这是生物进化的表现。对复合物不能产生适应性,这就使动物和微生物的食源相对固定而且稳固,形成了生态平衡。抗生素和化学农药促进了生物进化、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正在帮助人类的敌人战胜人类的朋友和自己。益虫益鸟的消减和抗药性的细菌害虫的增加就是例证。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13:14:2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2:10:2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芳香类中草药是灭菌力最强的中药,苦寒类药物次之,而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将苦寒药作为抗感染药的首选是错误的。芳香是嗅觉感受,苦是味觉感受,李德敏的气味学观点认为,嗅觉辨毒,味觉辨营养,鼻子为口把关,难闻的食物会拒食。中医以“四性五味”辨药性不够准确,五味是口舌的感受,所以中医强调扶正祛邪,传统中药扶正有余,祛邪不足,以气味辨药性可以找到祛邪的良药。李德敏用芳香植物制成的解毒灭微药酒能解十万种毒物和杀灭一切微生物,所以解毒是百药之本。
李德敏   
5
发表于 2008-2-18 12:28:1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气味是一种波,可以在空气和液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4
发表于 2008-2-18 09:18:2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楼主是典型的盲人摸象。就其观点看来,实在可笑。因为气味不过是物质的存在与表现形式的特例。
1)“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嗅觉是生命的守护神。”
植物有嗅觉吗?为何对气味敏感?植物没有味觉难道就不是生命吗?其中的奥秘楼主一知半解。
2)“气味是一种波,可以在空气和液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显得十分荒唐。只要看看香烟在房间里的扩散就知道哪里有什么波。
……
3
发表于 2008-2-17 12:56:1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臭豆腐,嗅嗅臭,吃起来香。
    传统的宁波人家家都有臭卤坛,其臭难闻,专门腌制臭冬瓜等,几块臭冬瓜可以臭传十米。
    这些大概只能被李德敏说成“不科学”了,“嗅觉辨毒,味觉辨营养,鼻子为口把关,难闻的食物会拒食”,宁波人喜欢吃毒?
    眼、耳、鼻、舌、身、意、摩纳识、阿莱耶识,早就被发现了。李德敏只见二识,修行道路还很漫长啊!
2
发表于 2008-2-17 11:24:1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科学发现哪国有?

谢谢!有启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7:25 , Processed in 0.0563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