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748|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25 21:3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三个问题


  中医药发展已历经数千年,但自中医药诞生至今,中医药始终无法走出华夏文化所影响的区域,是中医药不科学吗?当然不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健康的繁衍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自现代医学诞生二百余年来,世界各民族传统医药,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惟有中医药,在华夏文化影响的区域内,成为唯一可与西医药分庭抗礼的传统医药系统,并且在许多疑难病症治疗上,显示出了现代医学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无可否认,中医药是科学的,其传播速度缓慢是由其自身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

  问题之一 中医药理论现代化问题

  1.中医药理论的哲学问题。

  什么是中医药学?我们会回答:中医药学是一门防病治病的科学。这种回答固然正确,但却不能完全概括中医药学所包括的全部内容。如果我们认真研读一下中医必修经典----《黄帝内经》,我们就会深刻的体会到:中医药学所包括的不仅是防病治病,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怎样去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人体机理,认识人体的疾病现象。透彻的讲:中医药学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是中医认识自然,认识人体疾病现象的认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观念,构成了其认识论的基础,八纲辨证,三因治则,则是其解决问题方法论的核心。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中医药学就是一门哲学,是自成一系的哲学体系,将其归结在任何一门哲学门下都是欠妥的。

  中医理论的哲学性,决定了其基础理论的抽象性。中医药理论是在科技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形成的,对于自然界和人体机理和疾病现象,只能根据当时的自然观和人体观来解释,其间的相互关系,也只能根据现象和结果,用推理逻辑 来演绎。由此而产生的中医药理论是十分抽象的。但这种抽象是来自千百万次实践的总结和归纳。中医药理论的形成体现了哲学与科学最完美的结合。

  中医药理论的哲学性,使的中医药理论更趋完整,慎密,合理。使得中医判断疾病的视野更为广阔,治疗疾病得手段更加灵活多变。中医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不会治的病,而没有不能治的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让西医权威感到束手无策的疑难病症,用中医治疗会屡屡出现奇迹的原因。

  然而,也还是由于中医药理论的哲学性太强,太抽象,使的中医药难以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五行“,不弄懂这些中医药理论中的基本哲学原理,就不能正确的理解中医的”八纲辨证“,就不能准确的判断疾病发生的根源,更不可能正确和准确的使用药物,达到所预期的治疗效果。

  作为长期生活在华夏文化环境中的中国人,由于我们所继承的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传承下来的古代哲理,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的再应用着这些哲理,因此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中医药理论,而作为与华夏文化无任河源渊源的西方人来讲,中医药理论是十分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甚至认为中医药理论是荒谬的。

  怎样让我们的西方同行更容易的接受我们的中医药理论?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用现代的科技思想来诠解中医药哲学理论。我们必须思考:“阴阳“的现代涵义是什么?”五行相生相克“能否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旁证?古老的中医药与现代科学难道真的无相通之处吗?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寻找答案,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一套具有现代化科技思想,完全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的现代中医药理论!

  我们必须寻找答案,我们也应该能够找到答案。因为中医药能治病,而且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用她治病,几千年来反复实践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是可靠的,这足以证明中医理论是正确的。但中医治病的原理,是目前的西医药理论所无法揭示的。我们不应局限在西医学的框架内来验证中医药理论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我们应该用各种方法,物理的 化学的 生物学的,甚至是天文学等各种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来揭示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我们应该也必须认识到: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各种规律,都会在人体内有相应的表现;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具有互为相反的两个特性,这就是阴阳;它不能截然分割,具有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可相互转换 不断消长平衡的性质;还告诉我们:自然界各种事物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链条似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这种相生相克关系,已被所发现的生物链的存在所证实。

  2.中医药语言的现代化 统一化 标准化问题

  中医药哲学思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导致中医药语言演化缓慢,在汉字演化过程中,许多汉字的字义数千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中医药典籍和应用语言中,这些汉字还表达着原来的古义,而我们的翻译家们,并非是古汉语专家,往往把这些汉字以今义翻译成外语,以至于出现误解作者,误达读者的原则性错误。翻译家们认为:将中医药典籍译成外语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其他民族语言中,好多中医药专业用语找不到对应语。我们不能苛求翻译家们即是翻译家又是古汉语专家,还必须通晓中医药哲学,我们中医药工作者也不可能成为翻译家,但实现中医药语言现代化,将生僻怪异的中医药专用字词统一用现代字词来表达,将同义异字,异义同词得用语,统一标准改用现代词语,将分类烦琐,名称各异的病症,使用标准的现代医学名称,缩小和现代医学的距离,这些我们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原因之二 中药的质量标准化问题

  中药是中药材及其制剂的总称。中药的向外传播,除了受到中医药理论的制约外,落后的质量检测手段,模糊的质量标准,始终是制约中药发展的主要原因。翻开我们的药典,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对中药质量的控制基本上没有有效得手段。《典》载药材五百余种,其中给出质量检测方法,有数据标准的,仅有一百多种,约占收录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一百余种中药材的检测数据,竟然来自三十多中不同的检测方法〉另有五分之四的〈典〉载药材,和五千余种未收入的品种,尚未有科学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和办法,还依然要依靠古老的中药鉴别方法靠眼看 手模 鼻闻 口尝来检验其质量。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鉴别四法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的对中药质量的保障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已不是单纯的古书中记载的“地道药材“,异地引种,化学肥料生长激素的使用,植物生长规律的人为改变,大气 水土壤的污染,都会对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人类的感官器官无法察觉的,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中药材,是否还有古籍中所记载的功效,这已是未知之数。

  中药材没有统一可靠的质量检测手段和量化的质量标准,其质量实际上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必然导致其制剂质量的不稳定,我们的中药临床疗效又凭什么来稳定呢?

  建立统一 规范的中药数据化质量标准,稳定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试设想:某个西方国家接受了我们的中医理论,要大量进口我们的中药,首先要问我们:这些药品用什么方法检验,其质量标准是什么?我们总不能授予祖传的“眼看手模鼻闻口尝”四大法宝吧?!利用感官鉴别中药材质量,一个勤奋好学的 天资较高的人,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较好的掌握,我们不能再搭配出口老中药师吧?

  鉴于目前的科技水平,要想弄清各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组成,是不现实的,但这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的理有和障碍。我曾经在1997.6.23日的《中药事业报》上提出了建立“相对中药质量标准“的理论构想,其中心思想,就是想暂时抛开有效成分含量这个难题,利用现有的普通的理化手段,对“地道药材”进行光学 物理 化学等测试,由此得出一套数据,将该数据作为衡量其他同类药材的标准。因这种标准不是绝对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而是相对余地道药材的比较标准,因此称其为“相对质量标准”。这个标准并没有解决中药中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测定问题,但它却把中药材质量波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的中药质量得到相对的稳定,最终达到稳定中药临床疗效的目的。

  原因之三 中医药的传承和教育问题

  “现在中医已没有名医”,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群众议论。二十多年前,全国各地农村中,活跃者许多祖传的地方名医,他们虽然不是全能中医,但每一个都拥有一种或几种对付某种特定疾病的绝招,他们以高超的技术,低廉的收费,受到当地群众的推崇和爱戴,二十多年后,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地方名医基本上都消失了,其原因是国家基本上已不允许以师承的办法取得行医资格,中医的来源,必须是由国家承认的中医院校毕业的,或者是在上述学校进修培训合格的学员。可现行的中医院校的教学方法,是有悖于中医自身特点的。因为,中医的许多最基本的东西根本无法以课堂授课的方式来传授。如“望闻问切”“八纲辨证”,中药的“四气五味”和“眼看 手模 鼻闻 口尝”鉴定四法,而这些恰恰是中医必须要会的基本功,不会基本功,光会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这样的毕业生到了医院怎么给人看病?只有凭想当然去碰,千人一方,不知“三因”为何物;中药西开,那管药物有温凉?五年本科毕业到医院,一年后就是医师,五年就可晋主任,熬上十几年,考个付高,就可自称专家,全凭资历文凭加考试,谁又管你治好了多少病人?

  中医带徒一般要十几年的时间,拜师头三年,要熟悉中药,从认药开始,每一味中药不但要认识,还要知道产在那里,怎样鉴别真假,怎么炮制,有几种炮制方法;这段时间一般须三年。

  三年后,你才有资格上药柜去抓药,这时候《药性赋》《汤头歌》你必须倒背如流,师傅会给你讲一些君臣佐使配方原则,让你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重要典籍。

  又三年后,师傅开始让你坐在身边,看他诊脉看病,口述处方让你誊写,师傅诊过脉后,会让你诊一遍,让你说出脉象,判断病人病因病情,用什么药治,对了给你嘉许,错了给你讲解,更正。如果你天资聪明,这九年你能全部掌握师傅所教的,你就可以独立看病了。如果师傅认为你还不行,怕你出去坏了他的名头,师傅可能还要再留你观察几年。

  师傅带徒弟是实际操作,我们的中医学院是纸上谈兵;师傅带徒弟要求医药都懂;我们的中医学院医药分家,学医的不认识药,学药的不懂得医;学医的不会望闻问切,不懂八纲辨证你学的什么中医?学药的不知四气五味,不辩药材真假,不会加工炮制你学的什么中药?更何况中医药学院的教师来源就是这些学院毕业的学生,考上几年试,成绩突出就留校任教,自己都不会凭什么教人家?我甚至怀疑,中医学院的教授在实际临床治疗水平上是否能顶的上一个老乡医?一个中药学院的教授在中药鉴别和加工炮制上是否能顶的上一个中药店的老药工?当然讲理论乡医和药工肯定讲不过他们,可我们需要的是能为患者解除痛苦的医师和药师,而不是所谓的不懂中医药的中医药理论家!这就是我们的中医药教育现状!这是典型的 误人 误己 误民 误国的教育!!!教育就是这么个现状,不改革这种有千弊而无一利的教育中医还谈什么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哲学思想的现代化和专用术语的统一化和现代化, 中药质量标准化, 中医教学的可操作化,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三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三个问题,中医药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不可能走出日趋萎缩的困境。作为祖国医学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把中医发展壮大,让其服务于整个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努力,一起为之奋斗吧!

2006年3月 25    

点评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一套具有现代化科技思想,完全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的现代中医药理论!“阴阳“的现代涵义是什么?”“五行相生相克”能否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旁证?说得好,先生有远见是真正的中医人。[/   发表于 2014-3-8 18:23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9
发表于 2014-3-8 19:04:28 | 只看该作者
八年了,也不知道这个含灵普渡整的咋样了。
38
发表于 2014-3-8 18:27: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7
发表于 2014-3-8 16:46:3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3-8 16:18
谢谢刘亦之先生的回复。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认为把古人的 ...

发掘和提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36
发表于 2014-3-8 16:18: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刘亦之先生的回复。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认为把古人的原意搞清楚,就是发掘;不断创新就是加以提高。发掘和提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点评

先生说的对,把古人的原意搞清楚,就是发掘;不断创新就是加以提高。  发表于 2014-3-8 18:30
35
发表于 2014-3-8 10:00: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4
发表于 2014-3-7 22:48:18 | 只看该作者
见仁见智只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和目的不同罢了。
33
发表于 2014-3-7 22:45:26 | 只看该作者
疗效对医生而言是第一位的问题,因为患者找医生就是看病的,看不好病、看坏了、看死了他就说你是骗子,就要跟你拼命。但是对于中医而言,第一位的问题是理论,因为理论不科学就难成其为医学,不科学的中医在一般人眼里等同巫术。
32
发表于 2014-3-7 22:31:50 | 只看该作者
理论问题应该是第一位的问题,而有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第一位的是疗效。
31
发表于 2014-3-7 21:0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3-7 13:04 编辑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3-7 11:17
中医药哲学思想不能实现现代化,导致中医药语言演化缓慢,在汉字演化过程中,许多汉字的字义数千年来发生了 ...

中医理论不需要创新,只需要把古人的原意搞清楚就行了。

我并不迷信古人,但我非常尊敬祖先;我并不迷信内经,但我对内经充满敬畏。古人并不都是英雄和贤达,但我懂得,没有祖先的创业和传承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内经里并不都是真理和神奇,但我知道没有内经理论的传承和指导,就不会有今天普度众生的中医学。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要懂得感恩。我阅读过论坛很多的帖子,今天我看到刘亦之先生说的这句话:“中医理论不需要创新,只需要把古人的原意搞清楚就行了。”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很感动,不由的热泪盈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5 08:53 , Processed in 0.0688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