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8-30 05: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一个好的学说;一个永兴不衰的理论,它们具备了什么?
答:思想概念清晰;论据充实,而且,论据经的起任何手段及反复验证。
然而,古人的天地阴阳学说,流传了数千年。到今天才发现,不仅概念不清晰,而且,论据也经不起古人的自问及科学验证。
以下先谈谈我对天地阴阳概念的认识:
1:1、阴阳之象的概念(事物之现象)
阳之象:动、热、明亮、喜、红、瘦、张等等。动之象:动为阳(分子的热运动),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快,温度下降时,分子运动则减慢,符合古人所说的“阳动阴静”。
以上只是这个分子根据温度的高低来确定它运动的现象。最后的结论是:不论这个分子动的速度多快,再到静的速度多慢,只是一个动静“相对”的关系。并没有阴阳相互的关系。
再如热“象”:几千度的钢水之热(阳)之象。零下几百度的冷冰有(阴)之象。
以上只是阴阳“象”的概念。但是,阴阳象的概念与阴阳相互关系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
1:2、阴阳相互关系的概念
“阴阳者,变化之父母”。所谓变化之父母,是说阴阳相交能生万物。所谓阴阳的相互关系,必须是指一个整体而言。如地为阳,阳升(蒸汽上升)乃阳之象;天阴(云雨下降)乃阴之象。天之阴(降雨)与地是一个整体,因为后天雨(阴)是地(先天)蒸汽转化的。雨也属于地的部分。所以,蒸汽与雨是一个整体的阴阳。然而,太极之说正是一个整体包含阴阳二气,阳升阴降相互相交,环流不止。这就是阴阳相互关系的概念。
1:3、天与天体的概念
天有日月星辰。这就足以证明天的概念是指整个宇宙大空间。
那么,为什么要分清天与天体的概念呢?
如果我们把天与天空中的物质(各种天体)的概念相混淆。必然造成阴阳定义上的混乱。如果把日归属于天,其属性为阳;月照样也可归属于天,其属性为阴。这样一来最后的结果,就无法定义天的阴阳属性了(一会为阴,一会为阳)。所以,天与天体的概念不能相混淆。
1:4、天地阴阳的概念
天地阴阳是阴阳相互关系。所谓阴阳相互关系,此时的天只是个代名词。因为如果把天与地分开各论,就违背了古人的太极者,一物两端。也就是说,阴阳者是指一物而言的。
天地的范围有多大?
回答:地与臭氧层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就不是天地阴阳的相互关系了。天地阴阳相交,实际是地自己的阴阳相交。对此的论据是:地之蒸汽(阳)上升,到高空时就转化为云(雨)下降。虽然云雨是在天空,但是,云雨必定是地的部分。就象人的表皮是人的外端,但是,以外还有1~2厘米毫毛照样也是人体的部分。内热(阳)从汗孔而宣。外寒(阴)也从汗孔而入。这个现象就象地的蒸汽(阳)升,雨(阴)降。
1:5、相对的概念
古书籍没有阴阳相对一词,很可能是受相对论的影响而来。相对论是不讲阴阳关系的。如一个坐标系来对比另一个坐标系,即使两者没有阴阳关系的,照样可以为坐标系。最后可导致非阴阳关系的两者照样可以相对。
(1)、相对论的思想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认了牛顿绝对时空观。是物理界的一次大革命。原子弹的成功归功于相对论。相对论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爱因斯坦用太阳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中一直无法解释的43秒。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一点七秒(也有资料说是一点七五秒)的偏转。结果证实是一点七九秒。所以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就成了物理界的一个巨人。
我们看一位研究“相对论”者举的例子:
.“在黑夜当一个人举着一座能自己发光的大钟以光速远离你而去,你会看到那钟停了,这样你有理由认为他上面时间停止了;而当那人又以光速望回跑的时候,你会清楚的发现那人手上的钟比你自己的钟要快两倍,你同样有理由认为他上面的时间变快了;而当回到一起的时候你的钟和他的钟示数则完全相同;你若问他这种时间变化的感觉,他会说一点都没有变化,反而依他看来,你的时间才是如你所讲的那样!”。
不论广义及狭义相对论,首先要具备两个坐标系来相互对照。爱因斯坦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物体存在,是不能考察它的运动的,因而只存在一个坐标系和另一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
看罢上述,我们已经清楚了“相对论”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两个物体相互对照(用一个坐标系来对比另一个坐标系)。而且,不论两个物体有没有阴阳关系,皆可为坐标系。这就表明,相对论与阴阳学说毫无关系。
从目前来看,反对相对论者越来越多。相对论受到严峻的挑战!不论挑战者能否获胜,先不作评论,我们还是先看一看“相对论”与《易经》的“对待”有没有关系:
(2)、相对论与中医理论
相对论是有两个物体为坐标系(两个物体相对)。而阴阳学说是一物含有两端,即“太极”两仪,是一个物体中的阴阳的对待。如心肾水火是在‘人’一个整体前提下才有水火升降阴阳的对待。一旦阴阳分开就没有阴阳的意义了。也就是说,相对论是以两个物体的相对。阴阳的对待是一个物体中的阴阳对待。
以上很明显,“相对论”的相对与“阴阳学说”的对待根本不是一回事!一旦阴阳学说胡乱用“相对”来阐述道理,必然会带来混乱。
如两个男人有高低、胖瘦等的差异,就可以用“相对”来比较、对照。而实际上两个男人不论高低、胖瘦最后还是同性。
再如,两个男人赛跑,一个速度快,一个速度慢,最后两个男人不论谁快谁慢二人还是同性。不可能因为跑的快与慢就把两个同性变为异性。
从目前中医教学大纲看“相对”的阴阳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关系。这是中医界的悲哀!至少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还没有弄清阴阳的概念,胡乱用了“相对”一词,就把一个阴阳学说弄的混乱不堪。我们不可不思……
以上虽然说相对论与阴阳学说没关系,但我并不反对阴阳用“相对”一词。主要是告诫人们不要把没有阴阳关系的两者胡乱去相对。
1:6、自然阳升阴降的概念
古人把天(上)为阳,这就违背了自然阳升的概念。因为升散,只有物质在下(内)才能有升散的条件。如果物质在上,在用“上升”二字,不只文不对题。而且,宇宙没有这样的理。
我的新学说天为阴,地为阳,不仅阳升阴降符合天地自然,而且与人体的实际也完全一致。请诸位仁兄在《对古人阴阳学说的质疑》中检验我的论据!
我们谈论阴阳,如果连阴阳的概念都不清楚,就必然会犯阴阳认识上的错误!
以上我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天地阴阳的概念。以下我们再看看古人阴阳概念的混乱:
1:1、古人阴阳对待概念的混淆
“日为阳,月为阴”。
其实两者并没有阴阳关系,因为宇宙中的任何物质,不可能一个为阳,它的阴在另一个物体上。也违背了太极阴阳者一物两端。阴阳不能相互相交。即使日能把热扩散到月,但月却没有物质与日相交。所以日与月虽然有阴阳之象,但并没有阴阳相互关系。
1:2、天与天体(天空中的物质)的概念相混淆
古天文盖天派以面南“昼参日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上为阳,下为阴”。这表明古人有把天与日相混淆之嫌。我的理由是:古人把日出到日没为一天,为阳。有日的白天为地平上方,故上为阳。把无日的(地平下方)夜间为阴。
由于古人把天与天体的概念相混淆了,最终,日又成为天为阳概念的一个唯一的论据。
天与天体概念相混淆,最后导致论据与概念‘文不对题’;导致了理论与实际相反(即表为阳,而实际表寒)。使这个理论走进了一个不通的死胡同。
1:3、概念不清使论据文不对题
(1)、上为阳的错误论据
古人把天的概念与天空物质(天体)的概念相混淆,最后,太阳成为天(上)为阳唯一的论据。由于太阳是天空中的一个物质,与天是两种概念。一旦两种概念相混淆,必然导致文不对题,与实际不符的结果(上为阳,而实际高寒;表为阳,而实际表寒)。
既然理论与实际不符,为什么能流传数千年之久呢?
答:古人早就发觉了“阳在上,阴在下”阴阳没法相交。但是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说法就彻底的遮掩了人们的视线。
(2)、无中生有的论据
自然中阳升阴降是人所共知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所谓阳升阴降,就必须是阳的位置在下(内),阴的位置在上(外)。否则,就不具备阳升阴降的条件。
然而,古人却把上(外)为阳,下(内)为阴,与自然背道而驰!这样一来的阴阳相交就变成阴升阳降了,所以,在一些中医书籍中“阴升阳降”的说法频频出现。
一些智者为了解释与理不通的“阳在上没法升,阴在下没法降”“在上为阳,在下为阴”的错误定义,采取了最有迷惑力的“地虽在下为阴,而阴中之阳上升为云;天在上虽为阳,而阳中之阴下降为雨”的说法,即阴中之阳升,阳中之阴降。
这样一来众人被这种迷惑折服了,阴中之阳升在人们心目中也就成了一条不可否认的真理。
那么,到底什么是阳中之阴,什么是阴中之阳呢?
对此的理论根据我知道有三种,一是《类经*阴阳类*五》是以昼为阳,夜为阴;午前为阳中之阳,午后为阳中之阴。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阴中之阳。
二是程士德老师著的《内经》解释“心为阳中之太阳”中说:“前‘阳’字指位置,后‘阳’字指功能”。
三是太极图半面阳中的黑点及半面阴中的白点(阳中有阴使阳不亢,阴中有阳使水不寒)。这三点大致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几个说法。其中,后两种说法最容易给人们造成错觉和混乱。
第二种位置阴阳的混乱是:古天文盖天派以“仰观俯察”法,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其结论是“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古天文盖天派以面南昼参日影,面北夜考极星。
盖天派的观点是:站在地平观测天象,把有太阳的白天为一昼,为地平上方;把没有太阳的夜间为一夜,为地平下方,故上南(阳)下北(阴)。伏羲的先天八卦、河图都属于盖天派的观点。如乾(阳)在上(南),坤(阴)在下(北);河图二七为火在上(南),一六水在下(北)。
以上古人位置的“上”为什么为阳?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只因为有太阳的“质”及光、热的“象”,所以,上为阳。也表明位置(上下表里)的阴阳是根据质象(阴阳的性能)来定义的。如果没有质象(阴阳的性能),位置就不存在任何阴阳了。那么,既然位置的阴阳是根据质象来确定的,我们就应该给古人的“上为阳,下为阴”重新核实一下:
天地之阴阳,上(外)其范围有多大?
每个星球(太阳)都属于地上(以外的)。但哪个与地都不存在阴阳的相互关系。在以上已经说清了地的阴阳是蒸汽和雨。天地相交实际是地自己的阴阳相交。云雨虽然占了天(空间)的一点空间,但云雨必定是地蒸汽转化而来的。所以,云雨也是地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天地之间的范围只能从地到臭氧层以内了。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就不是阴阳相互关系了。
让我们再看看上(高空)的质象(阴阳的性能)到底是阴还是阳:科学早已经证实了上是寒凉的。蒸汽到此,正是靠上空的寒冷才凝成云。这个范围的‘上’即使有太阳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上空照样寒冷)。否则,蒸汽到此就不会凝成云。这个事实已经彻底否认了“上为阳”的错误定义!也是上为阴的铁证!
反过来说,高空(上)位置不寒,或是热,那么,蒸汽(阳)就永远不会凝固转变为云。这又是上为阴的旁证。
天地既然是上(外)为阴,我们再看看人体内外之阴阳:现代医学早就证实了人的体温内热外寒(体内温度38℃左右,外表36℃左右)。这个事实又彻底否认了“表为阳,里为阴”的说法。同时也证实了阴阳各有个的位置,阴的位置是在上(外),阳的位置是在下(内)。这样不仅事实如此,而且和自然阳升阴降正好相吻合。
我们再看看古人位置的阴阳定义自己与自己的矛盾:把太阳(日)与天混乱了,如在上南有日“昼参日影”把上南为阳;“面北夜考极星”,把北为下,故下(北)为阴。
而实际北和南一样也是在上(外),这一点在汉代就已经弄清了,如“天包地外”,是说北也是天,因为夜考极星也是仰观,低头是观不到星的。表明地平以下虽然没有太阳但照样还是天。把一个天分为两半(南天为阳,北天为阴),这就是古人把太阳与天相混乱的有利证据。
把有太阳的天(南为阳),那么,夜间地球把太阳遮盖住(古人所说的北)就不是天的部分了吗?反过来说,如果古人不是把太阳为天,那么,在上为阳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再看看真实的阳中之阴:阳(蒸汽),蒸汽中含的湿气即阳中之阴(太极图阳中的小黑点)。在阳升(蒸汽上升)的过程中,阳中之阴(湿气)遂之上升。阴(雨)中之阳,即雨水的养分或阴的前身就是阳(阴是阳转化的,水的成分氢气、氧气,太极图阴中的小白点)。在阴降时,阴中之阳遂降雨而下降,绝没有阳中之阴降,阴中之阳升的道理!
我们再看看人体什么是阴中之阳:如心为水,功能主血,属阴,而阴中之阳是血中的养分。养分(阴中之阳)是随着血(阴)并行的,不可能脱离开阴血而妄行。
阳(蒸汽)从地升,地在下(内)为阳,表明阳在阳自己的位置。如果位置没有质象(性能),也就没有位置的阴阳之说了。蒸汽(阳)上升,升到高空寒冷处就凝成云。表明‘上’的位置寒冷的性能是阴,而不是阳!有了‘上’位置之阴,所以,蒸汽(阳)升到高空才转化为云(阴)。这就是《易经》所谓的“气终而象变”,是说蒸汽(阳)升到寒冷(阴的位置),就转变为云纯阴了。表明雨阴也是在高空寒冷阴的位置。绝不可能象古人说的那样,上为阳,雨阴错串到了阳的位置上!
第三种、很多人都认为,地在下为阴,而阴中之阳升;天为阳,而阳中之阴降。
我们知道,上下里外位置的阴阳,是靠阴阳的性能定义的。“上为阳”就是说上是热的,而事实表明并非如此。在下之蒸汽上升,升到上空时,如果上是热的,那么,蒸汽绝不可能会凝成云。表明上为阳的说法,歪曲了事实!荒谬之极!
有人提供了这样的论据:“里为阴,阴中有阳(地心热),表为阳,阳中有阴(地表寒)”。
请大家注意!“地心热”给里为阳提供了一个铁证。既然是里为阴,又为什么提供的论据是“地心热”阳呢?既然是表为阳又为什么提供的论据是“地表寒”阴呢?
然而,提供地心热(内热)者并不认为是里为阳,而是阴中之阳。
这就奇怪了,里为阴的理论根据还没有找到,却把阴中之阳的论据提供出来了。还不知道‘针’是什么样,就把‘针尖儿’形容的这么逼真。请问,这样的理论程序是哪家的逻辑?凭什么说“地心热”(内热)是阴中之阳?您能拿出这个理论根据吗?
以上说过,上下表里的位置如果没有阴阳的性能,位置的阴阳就没有论据。“寒”是阴的性能。表寒已经给表为阴提供了铁证。又为什么把表为阳呢?表为阳的理论根据又在哪?有谁能拿得出这个证据?
表为阳,地表寒;里为阴,地心热的说法,分明是把没有性能的空位置为阴阳了。只能是空谈罢了。因为永远也找不到里为阴和表为阳的理论根据。那么,没有理论根据的理论,和空话有什么两样?这种理论怎能服众?
请大家注意!以上表明,古人的“上(表)为阳,下(里)为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论据支持这个说法。
荒谬之极的是:地为阴是主体,阴中之阳的“阳”它已经不是阴阳中的阳了,因为它的主体是阴,只能说明阴中有阳使水不寒。而这些人把使水不寒(“阴”含的这丁点“阳”)当成了主体“阴中之阳升”,这种说法太可笑了吧。
以上已经说过了,位置如果没有质象,不能说明任何阴阳。实际自然是里(下)为阳,这是因为里比外热(人体内比体表高2℃左右);地心比地表热。反过来说,如果里外没有质象(温度差别),位置的阴阳就没有任何凭证了。位置与阴阳的性质必须是吻合的。否则就与自然相违背!就没法阐述自然规律。当我们弄清了自然和实际是‘上’(外)为阴,‘下’(内)为阳,不仅与实际相吻合,而且,和自然阳升阴降的规律也完全一致。
地为阳在下,阳在下自然向上升(即使阳中有阴,还是阳升;又因为阳已经在下了,阳中之阴也没处降了)。这就使阳中之阴降,少了一个借口;天阴(云雨),阴在上自然向下降(阴已经在上了,即使阴中有阳也没处升了)。这又给阴中之阳升,少了一个借口。实际阴中所含有限的这点阳也不可能脱离开主体之阴上升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阴降,阴中这点有限的阳再上升,阴阳相离,最后阴中也就没有阳了。
总之,古人所说的阴中之阳升,是为了解释在上为阳,在下为阴,与自然相违背的错误定义。当我们彻底纠正了古人阴阳的错误定义,古人所说的阴中之阳升也就不攻自破了。
综合上述,古人的阴阳学说错误归纳为两点:1、天地阴阳的概念阐述的不清;2、上为阳,下为阴,没有合理的论据支持。
古人这两点错误可以说是致命的!因为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际相反(上表为阳,而实际表寒)!
几千年蒙在人们眼睛上的这个面纱终于被揭开了!那么,一个错误的理论能流传数千年,原因何在呢?
答:主要是对学术权威盲目崇拜。
17
 楼主| 发表于 2004-9-9 06:59:4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谢谢 申易  兄发表您的看法!   
您说:
感觉您钻了牛角。建议您的思维不要局限在孤阴和独阳。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水,有阴有阳,火,有阳有阴。阴,有阴中阳,阳,也有阳中阴。跳出来就不存在您在上、下、表、里的疑问了。
答:建议仁兄再详细看一看 本篇(2)、无中生有的论据。我相信,如果您真的看清楚了,会有新的感想的。
阳升阴降是自然规律中的一种现象。阳在上是人给位置的阴阳定义。对这两句话,请您深思……
寒雨斜飞 兄说:    
  还有他的许多理论都用西医的概念去解释。。。
答:现代的高科技不能指局限在西医身上。中医有理由享受高科技的待遇。因为高科技是人类进步的成果。我们不能把中医部分错误理论 ,埋怨人类的进步及高科技!表为阳,实际表寒,我们没有一点理由埋怨现代的温度计!
中医理论的优势是与自然密切相关。难道自然还怕科学验证吗?如果承认中医理论经不起科学验证。那么,中医自己就应该淘汰自己!
我们讨论的是“理”,如果有理,就不怕别人用什么方法来称量、考核、验证。怕用高科技验证,是心虚的表现!
我是一名中医捍卫者。我的学说您可用中医(自然)来评论!还可以用高科技来评论!请您提问题吧!
16
发表于 2004-9-8 19:48:29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还有他的许多理论都用西医的概念去解释。。。
15
发表于 2004-9-8 16:35:27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翟鉴兄,粗看了您的文章,如果理解不对先请原谅。
感觉您钻了牛角。建议您的思维不要局限在孤阴和独阳。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水,有阴有阳,火,有阳有阴。阴,有阴中阳,阳,也有阳中阴。跳出来就不存在您在上、下、表、里的疑问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19:32:02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寒雨斜飞兄认真的治学态度是可敬的!但也有以貌取人之嫌。如:     
“我到现在学的还是古人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没有看到关于你的哪怕是丁点成过(或许孤陋寡闻)”。  
回答:我诚恳地告诉您,教科书中的错误多如牛毛。
您可能也知道,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当然,您学的东西不可能有我丁点成果。
今天您又推荐黄歧建中汤兄的大作 。黄歧兄是博士,在论坛的威望是5,当然比我高!黄歧兄是我最崇敬的人!而且,在书证方面特别认真。又能礼貌待人。
但是,黄歧兄的一些说法,是与理相违背的。如胆兄说:
黄歧建中汤先生已经说的很明白“阳外阴内”
请您注意!“阳入阴出”就与理相违背!“入”,只有在外向内进行的过程才能用入字。事实上教科书的确是阳在外,“阳入”词与意相吻合。但是,这样讨论学术是不符合理论程序的。因为表为阳的理论根据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阳入阴出”岂不是望空捉影吗?
13
发表于 2004-9-5 09:23:2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397&show=175就是这个了。
12
发表于 2004-9-5 09:20:51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哦,我没看见其他人说阴阳,就看见先生在者比画。。。。先生可以看看黄先生的论文,在医理探源。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06:18:42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寒雨斜飞兄说:     
  着没法说了.有时间,你在中医论坛的uc聊天室里讨论.这样才好说,你就联系着约个时间吧~~
答:谢谢您认真的治学态度!说老实话,我真的没有时间去聊天室,请您原谅!我们有话还是在这里谈吧。
您问:
你说"钢水之热有阳之象;冰之凉有阴之象。但它们没有阴阳的相互关系。"我想先生搞错了,"钢水"之意是指"钢"而"冰"就是指水了.这是两种物质.阴阳学说是建立在一个层次上的.不是什么都拿来作比较的.!
答:您不只问的好!而且,说的也在理中!
从您的问及您的思想看,我们的观点应该是一致的。我阐述阴阳之“象”与阴阳的相互关系,就是为了告诫人们,两种物质及两个物体虽然有阴阳之“象”,但 不等于就有阴阳相互关系。阴阳是在一个层次上,而且是指一个物体的两端而言。否则,就不具备阴阳相互关系。
10
发表于 2004-9-4 16:33:30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着没法说了.有时间,你在中医论坛的uc聊天室里讨论.这样才好说,你就联系着约个时间吧~~还有,你说"钢水之热有阳之象;冰之凉有阴之象。但它们没有阴阳的相互关系。"我想先生搞错了,"钢水"之意是指"钢"而"冰"就是指水了.这是两种物质.阴阳学说是建立在一个层次上的.不是什么都拿来作比较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04-9-3 18:08:59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的两个致命点

那么,说实话就是意淫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3 10:57 , Processed in 0.0552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