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00|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29 16:0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1cc140100ekzu.html
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标签:中医战略 总报告 贾谦 文化   分类:课题组:总报告
附录一

韩启德副委员长
视察广州中医药大学附院时的讲话

按照邓老说的,在我们中医药大学里面,如果将外语及其它的课程等全部算上,与中医的比例达到2﹕8,能不能实现?如果有困难的话,能不能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里面先做一个试验,让两三百人专门学中医,不学西医。因为要让中医传承下来啊,如果再这样下去,像邓老这些宝贵的经验传不下去怎么办?
当然,现在师带徒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我们中医药大学又要学西医,又要学中医,学制一样长,和西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一样,有没有可能性啊?而且中医和西医的哲学体系不一样,我们的孩子高中毕业后还没有非常独立的思想,如果西医已经做到主任医师了,再来西学中的话,他就有鉴别。可是高中生进来既要接受中医的思维,又要接受西医的思维,要打架的,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无所适从。所以我们中医药大学要研究一下。
能不能强调一下,对某种疾病只能用中医来看?比如说带状疱疹,西医没办法解决,我就把中医做得很透,可以进行比较。其实(带状疱疹)很多都是自己好了,西医是没有办法的,好了以后,由于是老年人,疱疹下去了,但是疼痛去不掉,针刺的效果就好。所以,像带状疱疹、红斑狼疮、硬皮病,包括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说实在的,西医没办法解决,我不是说所有的病都用中医来看,像泌尿外科的病该做手术就做手术。我认为要让整个社会更加接受中医,应该选择某些疾病,而且用中医确实治好了。因为这些病是西医没有办法的,只有中医可以治好,所以中医的地位可能就会逐渐提高。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确实很无奈,像刚才邓老所说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我认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包括贸易等。但是就像不可能用一种文化来代替整个,西方文化再强势,好莱坞的电影再厉害,但是你想用西方文化来统一世界,这是不可能的。文化只能融合,我们中华文化始终是强调吸纳的,西方文化是强调排斥的,我们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几千年,就是因为她是吸纳各种文化的,中华文化是最有宽容性的,所谓和而不同。但是,面对今天这个社会现实,特别是全球化的背景,我们首先想的应该是如何将中医传承下去,还要不断发展。这个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刚才邓老从临床、科研、教学、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介绍,我觉得很全面,我认为这些意见都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在落实上下工夫。中央要支持,但怎么支持?关键还是一定要有行动。不只是说拿出多少钱就可以了,还要有政策、立法等等,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一些创新的思路。为什么呢?因为重视中医我们都已经讲了这么多年了,建国以后,从来就是把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作为基本国策政策发展的,这一点中央从来都是明确的,但是中医还是在不断地受排挤,不断地被边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想一些办法。
刚才邓老说有些人站出来说取消中医,反对中医,这也是好事。为什么呢?越是这样,去看看网站,所有的人都去批驳他,中医是不能轻易否定的,也是否定不了的。但是也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还要想办法去发扬中医。邓老发起的中医带徒弟,而且是全国的老中医都来带,就是一种创新。所以要在政策、财政方面给以支持。
我认为中医院校的教育是非常难的,牵涉到我们中医是否后继有人。如果按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我认为是很危险的。那么怎么改革?当然这也和政策有关,如中医院校的研究生要参加全国外语统考,这就把他们引导过去了。那你就要提出来,中医考研究生不要求,最起码不硬性要求一定要参加全国外语统考。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能不能做试点,看行不行?你反过来,考医古文,这样引导就不一样了。很多中学生对中医有兴趣,这样他们就开始看医古文了。中医这些宝库看不懂不行啊!倒是外国人现在在研究中医了。外国人如果对一种事物有兴趣,他就会不顾一切投入进去,他们甚至学中国古文。所以,我们应该想想办法,从教学上多想一些办法。
科研也要有自主权。刚才我看到一个临床的博士生很重视临床的科研。但是我觉得在现阶段,不要过于强求我们的研究生一定要把中医和现代科学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要求他,他势必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现代医学。比如研究肿瘤,他确实用中医去看了,总结病历看有无效果,但是他用了中药以后,也要去看细胞因子的变化。你说这个东西不好吧,也应该去研究。但你要知道他是研究生,你要研究生去研究那么难的问题,那他对中医的研究就不够了,一共才这么多时间。我们起码就要他研究中医理论,要和临床治疗紧密地结合。现在的一些评价方法,西方现代科学值得我们吸纳的东西,如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等,但是一定要为我们中医服务,不要将中医纳入到西医这个系统中,这是我们现阶段重中之重,一定要传承下来的。丢掉了以后就来不及了,所以要把传承作为现在的核心。只有传承下来才能创新,传承不下来,老祖宗的东西都没有了,根本都没有了,怎么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我们现在在这方面思路要开阔一点。
政策方面,捆绑你的东西应该是可以去除的。因为我们的总体方面是中西医并重,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又将中医药的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形势大好。但是要求我们大家去做。遇到什么问题,就去破什么规矩。不要被这个规矩牵着跑。像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这样的牵头单位,就要引领政策,而不是跟着政策跑。要引领政策,去创造政策。
如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广州中医药大学到底还应该怎样创新?现在这种模式是不是最好的,还值得大家去研究。是不是还值得再去开辟一个能更好传承中医、更加弘扬中医优越性的模式。
我来这里之前是挺悲观的,我觉得很着急,我最着急的是我国几千年的优秀的中医药到我们这一代断掉了。你看邓老九十岁,还这么健康,这实在是我们的福气。但是话说回来,人总是有年限的,我们再不努力,还是培养一些不中不西的人,那么几十年后没有人去接班的时候怎么办?我今天来看了非常鼓舞。我们广东省中医院做了很多原来在我想象应该做的事情,今天都看到了。包括中医带徒弟、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传统一些疗法的运用。我很受鼓舞。
广东省委省政府这么重视,现在又提出要建设中医药强省,机遇很好。我觉得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中医也不是排斥现代医学,但是首先中医不是要把自己的特色丢掉。北京中医药大学可能和我们的做法有点不同,是因为任务不同,但是对于我们广州中医药大学来说,要把传承这个任务再加强。
我今天下午收获非常大,信心也增强了很多。我看到有这么一大批人热心中医药事业,还有这么多对中医药的传承有这么好的做法。我看到我们医院门庭若市,现在很多中医院都是门可罗雀,而且罗到的那几个“雀”还都是为西医来的。目前广东中医药的情况这么好,我觉得比北京的一些中医院还要好。所以,我才特别要问中医的比例占多少。现在大多数中医院中医占的比例是30%(我们中医院的比例占70%),这个做法是好的。现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都是历史最早的中医药院校,现在也是实力最强的,说明这个传统很重要。
我以前在农村那里支援,一次到农民家里去给他们看病。我学的是西医,一到那里,他伸了一个胳膊给我,我说你哪里不舒服啊。他很生气,说:我告诉你我还要你这个医生干嘛?我回去以后就学中医。学了九个月中医,后来又在实践中继续学。所以现在讲到中医我并不是完全不懂,而且很多病,我都是用中医治好的。我这是最低层次的。高层次的应该是将两种融合。我现在还是两种方法,两个拳头,哪个行用哪个,但是最终的还是希望能够融合,就像我们中国文化一样。
你说我们中国文化有多少是从外国吸收过来的,如佛教等很多文化都是从外面吸收过来的,但最终还是我们的中国文化,我们最后还是我们中国人的医学。现在的重点要放在传承上,同时要创新和借鉴现代医学。在这一点上,广州中医药大学能不能开出一条路子来,带动全国,不要被它限制。
比如说成果评定呀,少评一点没关系;资金申请呀,说实在的,为了拿资金、得成果,你就必须将中医丢掉了,这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你现在希望广东省给你一点支持,名义上好一点,包括要有院士。其实院士不一定中医看病最好。说实在话,并不见得不当院士就是中医不好。我们当好中医才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院士。
所以我总在说要引领,不要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今天和大家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谈,也算是我的发言了。最后希望你们努力去闯出一条路子,去引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2006年11月9日下午5时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

62
发表于 2009-11-12 23:14:3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11月12日 11:16pm 时添加 -=-=-=-=-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45)
阳痿,是阴茎欲举而不能之谓,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朱丹溪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实悟出“真阳伤者固有,而真阴伤者实多”。世医何得阳痿尽是真火衰乎?朱丹溪曾无情地抨击时弊谓:“一遇阳痿,不问虚实内外,概与温补燥热,若系阳虚,幸而偶中。遂自以为切病;凡遇阴虚及他因者,皆施此法,每有阴茎反见强硬,流精不止,而为强中者,且有坐受温热之酷烈精枯液涸而死者”。朱师博及医源,约取各家之长,谨遵仲景阴阳配伍的制方规律,组方用药处处注重相反相成的用药法则,所创之丸散汤方治疗阳痿均本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旨,疗效颇著。朱师赞同“壮者滋阴为主,怯者扶阳为本”。确属经验之谈,今选析朱师所创丸散汤方治疗各型阳痿,结合笔者临床验证,以窥朱师治疗阳痿特色之一斑。
1、虚证阳瘘蜘蜂散(丸)   随证变治诸虚寒
朱师治疗阳痿亦主张执简驭繁,首分虚实两端,虚证有劳倦伤神、思虑过度、精血暗耗、下元亏损致阳痿不举;有房劳太过或长期手淫,精气虚寒,肾阳亏损致阳瘘不举;更有色欲太过,早泄滑精,或由惊恐不解等致肝肾阴虚阳痿不举。此外临床见证还有心脾阴虚等,均能导致阳痿。实践证明,虚证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朱师一扫时医将“阳痿”和“阳虚”混为一谈之偏见,集温肝、暖脾、滋阴、补肾、壮阳、多法于一炉,于70年代自拟“蜘蜂丸”,由花蜘蛛30只(微焙),炙蜂房60g,熟地黄90g,紫河车、淫羊藿、淡苁蓉各60g组成,制成蜜丸,每服6~9g,日2次,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此方有返本还原之功,疗效卓著,更适合广大农村基层中医仿用,要知结网于树枝间蜘蛛多大,且较屋角、檐下者干净,故山林,果树处多可找到花蜘蛛,用沸水烫死后烘干即可用,<金匮要略〉蜘蛛散治阴狐疝气,实取其破结通利、温肝散寒。蜘蛛性阴而历,其功在壳,专散沉阴结气,温肝之功颇著,温肾壮阳之力借露蜂房为助相得益彰。且蜂房则不特温肾,对全身机能有强壮调整作用。早在<新修本草>中载露蜂房“主治阴痿”并“遗尿失禁”。<岣嵝神书>中载用蜂房二钱烧研吞服治阳痿不兴,日人矢效道明亦用单味蜂房治阳痿,朱师对蜂房的研究使用更有创新。笔者仿朱师之法,使用蜂房亦有体会,露蜂房要用当年新采未变质的才有效,现市售蜂房陈年变质的多。医者要识药,才能有疗效,亦可消除效法古今名医的感叹!方中用熟地、紫河车、淫羊藿、苁蓉意在补养肝肾且大补气血以复虚损。此方配伍之妙在于温肝、暖脾、补肾三法合力,药简效宏,灵活变通寓于其中。治疗虚证阳痿用药,应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此乃阴阳相须之道也。要知温热者多开多升,寒凉者多合多降,味辛甘淡者多开多升,味酸苦咸者多合多降。阳痿虚证的病机复杂,临床用药不可补者纯补、泻者纯泻、寒者皆寒、热者皆热、升者均升、降者均降,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必处处注意阴阳相互为用的内在条件;平衡开合升降的相互协调约制。要审其以往,以治其现在;治其现在,须顾其将来,观此方不偏不倚,防范在先,不过用寒凉、不过用温热、不过用滋润、不过用燥烈。朱师擅用蛛、露蜂房、蜈蚣、海马等虫类药温肝、暖脾、补肾壮阳治阳痿均有配伍的妙意。“蜘蜂丸(散)”治阳痿,笔者历年仿用疗效颇佳,除仿朱师“蜘蜂丸”,原方六味常用药外。还选用吴茱萸、肉桂、干姜、鹿角胶、川石斛、黄鱼鳔、萸肉、人参等,随证加用,但不超过8味药,保持药简量足力专效宏。盖丸散日服量有限,药味多则影响疗效,此乃取效之决窍。“蜘蜂丸”温肝为主乃因<灵枢>云:“足厥阴之脉‘过阴器’,足厥阴之别‘结于茎’。足厥阴之筋‘结于阴器”’。又云:“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盖阴器是肝经所过之处,肝经受寒,不论内伤外袭,同为阳气受伤,均致阳痿。但临床见证肝肾虚寒者多脾阳虚,故“蜘蜂丸”集温肝、暖脾、补肾、壮阳于一炉。笔者曾治石姓男,年而立。因寒冬行房时突闻意外惊叫未穿衣而开窗观看中寒,此后即感阴茎短缩,阳痿不举,阴部发凉,多方求治,服多种男性壮阳成药和100多剂补肾壮阳中药半年未效,现证:少腹发凉,时有隐痛。展起面部眼睑浮肿,四末不温,腰腿酸软,心情忧郁。舌淡苔白薄,脉沉细带弦,证属外寒伤及肝肾阳气,且寒凝肝经。投“蜘蜂丸”原方去熟地加吴茱萸30g。干姜40g。改丸为散一料分20天服,每日用蜂蜜调成膏状,早晚各1次。嘱服药期间夫妻分床,服完一料后,阳痿即愈,追访1年无复发。又治赵男,年届天命,素体虚弱,又因经商劳累,房事不节,阴液暗耗,肝肾亏损,3年来,从早泄致阳痿不举,多方求治无效。又遍服性病专卖店之各种成药,亦无效,证见头晕耳鸣,健忘心悸,腰酸腿软,少腹觉凉,舌淡苔白薄,脉细软尺弱,证属肝肾虚寒。下元亏损。投“蜘蜂丸”原方剂量如上,加上等肉桂40g,蜜丸每服lOg,早晚各1次,服一料即阳痿消除,翌年,因他病来诊,谓无复发。上两案均属虚寒,一为寒从外袭,二为寒从内生,用温肝、暖脾、补肾之“蜘蜂丸”加减均收佳效。足证肝寒所致阳痿的共性是肝、脾、肾同虚,故“蜘蜂丸”原方六味药是针对共性而拟,原方加减是针对证状的个性,这种个性和共性的辨证施治,医者如能运用自遂,即是灵活使用古今医家所创丸散膏丹的奥妙。
2、实证阳痿实热因 阳明肝胆证须分
中医治病尤应尊重客观实际,注重疾病个性,切忌主观片面。经验主义,用共性去套用个性。否则就会药证相悖,贻误病情,治疗阳痿,既不能见虚寒即用温阳益肾之药,又不能见实热即投“龙胆泻肝汤”之法。实热阳痿属实证,临床亦要分辨脾胃实热和肝经湿热的证状,当细 审、详辨、多思、追根穷源,再拟选妙方,笔者仿朱师之法曾治杨男,而立之年,婚后即患阳痿,多方求治2年未愈,审前医处方多按虚证论治,投补肾壮阳之药,但中间亦有一医者投“龙胆泻肝汤”15剂,而未见效,审患者形体丰腴,嗜酒烟,现证头晕目眩,梦多,呕恶常作,身热心烦,面红,渴喜饮冷,口臭、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展视精液常规检查正常。证属阳明热结,津液耗伤,宗筋失养,不能作强,治以清热安中,益气和胃,方用仲景“竹皮大丸”加味,药用:竹茹、白薇、生甘草各20g,生石膏60g,桂枝、生大黄各5g,大枣5枚,日1剂,水煎服,嘱戒烟酒,药服5剂,诸证大减,嘱守服30剂,阳事已觉有些正常。减生石膏剂量为15g,加川石斛20g,麦冬15g,再服15剂,阳痿即愈,2月后,喜告其妻怀孕。“竹皮大丸”以甘草为君,用量独重,又以枣肉和丸,仲师旨在益气安中。气中求精。生石膏清解阳明之热;竹茹降逆止呕;白薇既清实热,又退虚热;用小量桂枝反佐,从阴引阳,亦助竹茹降逆;桂枝合甘草又有“桂枝甘草汤”之意,能振心阳。此方仲师本治产后虚热烦呕,今改汤移治实热阳痿,而重用生甘草、生石膏,乃妙取钱仲阳“泻黄散”之意。证属脾胃实热,热则宜清,实则宜攻,常法也。“竹皮大丸”方原本丸剂,并无泻实攻下之品,改汤移治阳痿,虽重用生石膏,少佐生大黄,亦不算攻下泻实之意,乃因阳痿实证要防实中夹虚,故勿轻议攻,勿轻议下,亦勿过投苦寒,仅重用生石膏以疗阳明,气血两燔之热,重用生甘草以益气安中泻火生津,妙在加一味少量大黄,少量黄意在健脾调中,且经长期实践,笔者证实,大黄少用微用能解甘味之壅滞,尤其使用大剂量甘草时少佐3~5g生大黄,即能解除大剂甘草滞湿、助痰、壅中之弊。颇能发挥甘草的升降沉浮之能,并可上可下,有和有缓,有补有泻,且通行十二经的特长,笔者挽治重证肝腹水,证属久用西药利尿抗炎攻下之法致严重伤阴者多例,均用仲景“芍药甘草汤”(生白芍lOOg,生甘草60g)伍生大黄3~5g,再以3味药为基本方,随证加味,均收满意疗效足可证明。本案阳痿既重用生石膏清阳明实热,又重用竹茹、白薇清脾胃虚热。且清热中寓于通阳,祛邪中兼顾扶正。盖阳明为宗筋之会,故阳痿与肝、肾、阳明经关系密切。壮年患者多气血充实,发病多与嗜食烟酒、精神刺激、所愿不遂、思虑过度有关,医者不加辨证,治以温燥补益之品,即多导致火热内生,此案取“竹皮大丸”重用甘草之意,妙用少量大黄反佐,清热降火,益气安中。乃不攻之攻,不泻之泻,恰合病机,故谓之取“泻黄散”之意。此亦是活用仲景方之一得也。此案前医曾用“龙胆泻肝汤”15剂未效,乃是以方套证,没有分清脾胃实热和肝经湿热证状的不同而对号入座,虽阳痿确有“龙胆泻肝汤”证,那是肝经湿热。
按 选析以上虚实两端常见的阳痿证状,足以说明阳痿的发生和治疗与脾胃密切相关,阳痿的治疗须重视调理脾胃。治法中温煦、润养侧重于补虚。清热、泻火、化痰侧重于祛实,均含调理脾胃,尤其是善后用药更应时时不忘调理脾胃,以巩固疗效。还要注重七情、饮食、劳逸等对脾胃的影响,阳痿病机复杂,治法繁多,如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有焦虑忧愁心态,应配合心理疏导,饮食不当,应教以饮食宜忌,劳逸失度,应嘱其劳逸结合,此等药外之治,弥觉重要。阳痿证从肝、从脾、从肾或肝脾肾同治,选方用药尤值一提的是汤、丸、散的选择,笔者体会,虚证不论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必须缓缓图功,宜用丸散,实证宜速战速决。故宜大剂量汤剂。丸、散、膏、丹、酒露汤饮是中医的传统剂型,张仲景的<金匿要略>中就载有丸剂方21首之多。究其丸散剂型不但有简、便、廉、验的优势,且有缓缓斡旋,慢图收功;缓中补虚。峻剂缓攻;缓和毒性,增强疗效等优点。治疑难杂病多欲速则不达,如今之肿瘤,肝硬变,多囊肝、肾,原发性肝癌等。尤在泾在评论“半夏麻黄丸”治心下悸云:“妙在作丸以服,缓以图之”。丸剂优点又如用皂荚治疗肺气肿,顽固便秘,如用汤剂,因药力峻猛,均服后有副反应,入丸剂因量微,即无副反应,且疗效稳定,这就叫峻剂缓图,或谓峻剂缓攻。笔者治疗多发性肾结石,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各种液性肿瘤,仅用汤剂剂量的五分之一,有的仅用十分之一。即能收到和汤剂相同的理想疗效,这说明不经煎煮的生药功效和煎煮后的汤药功效确有3~10倍的差距。这对使用那些昂贵,紧缺药材的各种效益和意义是值得识者重视和思考的。几千年传承的中医丸、散、膏、丹应为中医现代化简便廉验之路,廉验之道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邓铁涛老前辈一再强调。中医现代化要走简、便、廉、验之路,千万不要走西方的复杂化之路。此乃民族心声,语重心长,堪称“中医之父”也,吾人必须以史为鉴。
61
发表于 2009-11-2 21:16: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朱良春治疗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特色选析
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22
1、 治椎间盘突出症 证病合辨方药议 经藏兼治用虫蚁
       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提倡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增其病变程度。虽有人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变在脊柱,而督脉又循行于脊柱之中,但临床所见椎间盘突出患者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等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只有少数病人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本病的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络脉瘀阻,或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压迫,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更加代谢减慢,退化加速,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张景岳云:“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藏属肾气。“张氏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藏”与“在经”两类。在藏者乃因肾亏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此即“在藏属肾气”之意。有医者凡遇腰痛、即诊为肾虚,用方总不外左归、右归、六味之属,殊不知有许多腰腿痛并非单纯肾虚引起.尤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足太阳膀胱经、致经气不利、经脉不通。盖“不通则痛”,故此类腰痛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腑,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腰腿痛,临床体会大多部位滞留在太阳经脉上,朱师临床用药选用麻黄、桂枝、川草乌、羌活、北细辛、制附片等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往效出意外。此乃遵张景岳“在经属太阳之旨,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自拟之“补骨脂益损散”加减化裁,或配合朱师创制之“益肾蠲痹丸”通络搜剔,益肾壮督,“经、藏”同治颇有佳效。每单纯的中药治愈众多的椎同盘突出患者。事实证明,急慢性椎同盘突出并发之各种腰腿痛、酸、胀、麻、冷大多可用单纯的中药治愈。只要辨清在经在藏、或“经藏”兼夹,对症用药,均收满意疗效。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痛、压痛、又放射下肢过膝,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而很少在后正中线上,下肢反射痛则多沿坐骨神经的分布区放射,从臀部坐骨大孔到帼窝.再循小腿外侧。《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帼中,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下合帼中,以下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此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正好和椎间盘突出继发的疼痛、压痛、放射痛部位相合。盖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风寒束表,则经脉阻滞,亦有外伤闪挫致瘀血阻于经脉,更有因腰部劳损日久.气血津液化生痰瘀、阻滞经络,导致经气不通。故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太多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奇经,受十二正经之余气,亦受十二正经之邪气,风寒湿或痰瘀诸邪如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久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脉经气不利,即出现下肢瘫痪,二便失禁等症。临床多见于“正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亦可见长期误治之他型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朱师指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朱师曾治周某,男,68岁,双侧腰腿痛、酸、胀、麻,不能行走两个月,曾经前医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注射封闭无效.CT示:① L4/5椎间盘退变膨隆;② L3/4、L5~S1椎间盘突出;③ L2~s1椎管轻度狭窄;④ 椎体及小关节增生退变。刻见:口干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朱师诊为经藏同病,法拟益肾壮督通络,药用:露蜂房、地鳖虫、赤芍、白芍、全当归、补骨脂、骨碎补、乌梢蛇各10g,生地、熟地各15g,延胡索、金瓜萎、鸡血藤、稀莶草各30g.另处“益肾蠲痹丸”4g×30包,每次1包,每日3次,药服l0剂,痛、酸、胀、麻大减,能自行上楼梯,口干、便秘均除,脉转细弦,上方加桑寄生、川断各15g续服两周,痛、酸、胀、麻全除,活动自如,惟足趾麻,夜间下肢痉挛,仍见舌红、苔黄腻,此乃气血不畅,经络欠利,营阴亏损。继以调气血和脉络、养阴液,转投生白芍、赫莶草、鸡血藤、全瓜萎、伸筋草各30g,生黄芪、生熟薏苡仁各20g,宣木瓜、葛根各15g,桃仁、全当归各10g,再服2周,诸症均除,苔转自薄,嘱以“益肾蠲痹丸”善后巩固,随访2年无复发。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经治藏相结合,此即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特色。更值得提出的是朱师的“益肾蠲痹丸”,其虫蚁通络,搜剔络中之痰瘀.对治疗椎间盘突出重症必不可少。因虫类药均含有动物异体蛋白质,对机体的补养调整有特殊作用,特别是蛇类药,还能促进垂体前叶,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血中激素浓度升高,从而达到抗炎、消肿、止痛的效果,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此丸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2、治增生性脊柱炎 同是顽痹治各异 胸有变法是良医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用量上”,近代名医岳美中谓:医者辨证择药思路即使准确.不一定疗效就好,而疗效的关键是中药用量的增减和变化。这是“诀窍。笔者在上述椎闻盘突出症中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加减化裁中.夏月亦用麻黄、桂枝、苍术各15-30g,祛表里之湿,且用制附子30g以上,北细辛10g以上,助麻桂共入足太阳膀胱经.通其经络.诸症速愈。有人减其麻、桂、附、辛量仿用之,则疗效茫然。朱师用药当重者重用之,但提倡少而精,少而不漏,专而轻灵的处方.具有以步胜多、轻可去疚、事半功倍的特色.其早年刨制的“益肾蠲痹丸”即是重药轻投,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病、且可随证化裁。可谓一茎草可化丈六金身。今选朱师治疗增生性脊柱炎验案一例,以见其一斑曾治王某,女,47岁.患者主诉,1971年4月开始腰痛,逐步增剧,脊柱渐趋弯曲,头向前倾,不能直立,呈严重驼背状。而且掣及两腿疼痛,行走不利.叠经中西药、针灸、理疗治疗未效.于1972年8月30日至南通某医院诊治,经x线腰椎正侧摄片:腰椎4~5椎轻度增生、腰椎5椎下缘许氏结节.诊为增生性脊柱炎。曾多方求医年余。并以常服止痛片聊减其苦,不能劳动,殊为苦闷。困行走不便.难以继续外出求诊,1973年3月l5日由其朋友携x 线摄片及病历来南通中医院求诊于朱师,朱师分析证情后,诊为“顽痹”.以其病情较重、邪已深入经隧骨骱、骨节磋跎,非虫蚁搜剔,不能奏效。腰为肾之府、腰椎乃督脉循行之处。正如上题所说,风寒湿或痰瘀诸邪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九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脉经气不利.因肾与膀胱为表里,亦可谓外邪由表入里。因久病正虚、不耐大荆攻伐,加之经济困难,拟“益肾蠲痹丸”守服之,处方:熟地黄、全当归、淫羊藿、仙茅、炙蜂房、炙乌梢蛇、炙僵蚕、鹿衔草、骨碎补各150g.炙全蝎、炙蜈蚣各40g,炙蜣螂虫、炙地鳖虫各100g,生甘草50g。上药共粉碎为细末,用辅莶草、鸡血藤、寻骨风各200g煎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早晚各服缸.75天后复诊告之腰痛大减、寐安,行走较前灵活。腰椎弯驼亦稍好转.舌苔薄、质淡红,脉细弦,效不更方,原方续服一料.腰痛消失。并能直立行走,能从事一般轻活,惟觉口燥而干、舌质红、脉细弦、有伤阴之征,上方去仙茅,加生地黄、生白芍、川石斛各150g,如法制丸守服,以巩固疗效。
按:增生性脊柱炎至严重驼背,当是外邪深人经隧骨骱、J羁中医“顽痹”范畴,如以经络辨证,其腰痛部位均和足太阳膀胱经无关.盖督脉的功能是总督诸阳,沟通阴阳,筑摄诸经,督脉失约,则阴阳失去平衡.诸经统摄失灵,病邪深入经隧、骨骱.如油人面、非虫蚁之品殊难获效。(内经)早就提出“肾主骨”。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明确言及痹证之痛固.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阿、有癍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因此朱师治顽痹之“益肾蠲痹丸”着重蠲痹通蝽与益肾壮督并进,标本同治.收效较速。但风药多燥,易于伤津耗液,如本例在三诊发现口燥咽干,舌质转红,苔糙,脉弦细之征,即须随证加用滋养扶阴之品.调整处方.目证制宜,随证用药,才恰到好处。笔者深刘体会.为医者.胸有变法,方称盘医。似此欠病长期中西药误治之正虚邪恋,患者颇有厌恶汤药之嫌.如用常量或大剂量药物反不能提高疗效,用丸散缓图,确属上策。
60
发表于 2009-11-1 12:39: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朱良春用“锡纯效方”治疗“功血”经验选析
2008-09-20 13:59:53 来源:   显示次数:150   编辑:邱志济   进入论坛
朱良春用“锡纯效方”治疗“功血”经验选析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31〉
内容摘要:功能性子宫出血,类属于中医的“月经过多”和崩漏范畴。西医仅有止血塞流之治,无澄源、复旧之药,中医则有塞流、澄源、复旧之优势。吾师朱良春教授善用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之“安冲汤”并“固冲汤”加减治疗各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卓著。并自创“固冲温补汤”“安冲清补汤”明辨病因病机,分清血热或郁热,血虚或阴虚,气虚或阳虚,血瘀或兼夹之不同,临证中提纲挈领,执简驭繁,颇有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之便。古今医家论治崩漏,见仁见智,后学者莫衷一是,朱师则在张锡纯效方的基础上加减创新,简、便、廉、验,令吾辈效法,临证受益良多。
关健词:功能性子宫出血 锡纯效方 固冲温补汤 安冲清补汤 朱良春
功能性子宫出血乃祖国医学之崩漏和“月经过多”症范畴,吾师朱良春教授论治崩漏,首分气虚或阳虚、血虚与阴虚、血热或郁热、血瘀或兼夹之不同,并遵“崩中为气不摄血,漏下乃血不归经”之说,常用补气摄血引血归经之法,尤其善用张锡纯之“安冲汤”并“固冲汤”加减每收佳效。朱师指出:“要掌握崩漏各种证型的症候特点,才能对证用药”。今将朱师辨证用药浅析如下,以证朱师深究近代临床大家张锡纯效方之一斑。
1、气阳虚则选“固冲” 补气温阳涩兼通
崩漏之气虚乃指中气虚弱,气不摄血;阳虚乃指脾肾阳虚。气虚者每见面白微浮,舌质淡,苔薄白腻或舌边有齿痕,脉象多细软无力。且见气短、畏寒、自汗或四肢肿胀,纳减、便溏、月经过多,经血稀薄等证。脾肾阳虚亦见面浮,舌淡、脉多沉软,右部更甚,且有恶寒肢冷,大便晨泻,腰背酸痛,月经淋漓,量时多时少,血色稀淡等症。对气阳虚两证,朱师在“固冲汤”的基础上演变成“固冲温补汤”,药用:炙黄芪30~60g,山萸肉24g,炒白术20g,乌梅、海螵蛸、艾叶各15g,阿胶、茜草、炙甘草各10g,血余炭9g(研细用药汁分3次送服),脾肾阳虚者酌加制附子10g,炮姜炭8g,鹿角霜30g,此方不但对中气虚弱,气不摄血之崩中证多应手取效,而选加后三味药治疗脾肾阳虚之崩漏亦屡屡获效神速。笔者仿朱师之法治愈者甚众,仅举一例以举一反三,曾治赵某,46岁,因劳累,月经常时多时少,淋漓不净,中西药治疗2月未效,近因由漏转崩,急邀笔者诊治,刻诊:血流如注,色淡质清,小腹冷痛,四肢不温,气短心悸,心烦不安,舌淡脉沉软重按觉芤,证属肾阳欲脱,冲任失固,气不摄血,急拟温肾回阳益气固冲,投朱师之“固冲温补汤”加鹿角霜30g,炮姜炭、制附片各10g、药服1剂,即出血明显减少,四肢转温,3剂血止,去血余炭、炮姜炭,加补骨脂、菟丝子各20g,生白芍、炒枣仁各15g,又5剂后诸证消失,继投四君子汤加当归、白芍、鸡血藤、淫羊藿15剂善后。崩漏症因多端,病机复杂,常有连锁反应之变。治崩漏首调冲任,而调冲任奇经必须从治脾肾入手,临床中所见崩漏证属脾肾虚者居多,张锡纯谓“肾脏气化不固,而冲任滑脱也”,其“固冲汤”乃补肾益气,固摄冲任,标本兼顾。朱师宗其法而加减原方,自拟“固冲温补汤”,用艾叶、阿胶、血余炭以取代煅龙牡,棕边炭、五倍子,此乃以清代浊,以廉代贵,以简代繁之思,盖煅龙牡、棕边炭煎后药味混浊,颇难过口,且棕边炭常缺货或药店无备,五倍子价昂货缺,乡村药店少备。用阿胶、艾叶乃取《金匮》胶艾汤温经升举,固阴和阳之意,颇合气阳虚而气化不固,冲任滑脱之崩漏证型。血余炭去瘀止血,乃治崩漏效药,当代临床家邓铁涛教授常以一味血余炭治崩漏,每次服3g,1日3次,每次发病重复使用一味血余炭亦能根治。此乃邓老和朱师博研古方,深悟《千金方》一味血余炭治崩中漏下,赤自不止之妙。张锡纯认为冲任脉相连,气化相通,又为肾脏之辅弼,故肾虚不藏,冲脉不敛,即致滑脱,可见经血大下,胎元不固。“固冲汤”用黄芪、白术补气升陷,萸肉、杭白芍益肾敛肝固脱,且能滋阴养血。海螵蛸、茜草、煅龙牡固涩下焦,朱师指出“海螵蛸、茜草相伍,能涩、能行,大有调协之功,海螵蛸咸温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又能涩精秘气;茜草既能止血治崩,又能补益精气,涩中寓通,二药相伍不仅能固涩下焦,而能通利血脉,为何要通?盖非“通”则经气不能行,非通不能入脉,这是调理奇经的一个重大法则,足以启迪后人。”朱师又谓“暴崩乃冲任失守,下焦不固,证情最急,治肝、治脾总有鞭长莫及之弊,莫若固摄冲任为先,待血崩止后,再调肝肾脾以治其本。”张锡纯力主酸敛以救欲脱之候,元气之虚,阴阳失和。朱师在此方演变中用乌梅易白芍,更增酸敛救脱之力以助山萸肉敛肝舒脾,更助固阴和阳.固涩下焦之力。方简效宏,疗效更胜一筹。此即朱师之“锡纯效方发挥”之又一例证。
2、血热阴虚用“安冲” 权衡清补大法同
《内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指出崩证之因,乃阴虚之热,张山雷阐明致崩之火“是虚火,非实热可比”.虚火乘于阴分,与血搏结,即表现阴虚血热的证候。阴虚肾水不足,除先天禀赋不足原因外,多见化源不足,即脾虚不能生血或房劳过度,生育过多(现今之流产过多),五志化火等。望诊见面有红点,舌苔深黄,质绛有刺,唇燥而裂,脉洪数,按之有力,主证有烦热,鼻衄、齿衄,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经量如崩,经色紫黑,但血热与郁热不可混淆。郁热乃因气郁化火,木失条达,肝气横逆,疏泄太过而致崩漏。肝郁患者,常有忧愁的情绪,故面呈忧色,白睛发兰,舌红有刺,苔黄脉弦数,头痛胸闷,腹部胀痛或胁肋胀痛,心烦恶热,口苦而渴,月经淋漓,色深有块。治以解郁清肝,令其条达即可使阴阳平衡,诸证消除,朱师常用丹栀逍遥散加“二至”即效。前贤论治崩漏,有“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 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此三大法则虽适合指导血热崩中之型的治疗。但虚实热瘀常混杂出现,三法不能截然分开,张锡纯“安冲汤”集诸法于一方。有止血不留瘀,清热不凉遏,调补不闭邪的特点。朱师权衡补清通涩,明辨气血开泄太过与固摄无权,并注重澄源复旧,对血热虚火崩漏,善用张锡纯“安冲汤”加减。自拟“安冲清补汤”,药用:生黄芪、炒白术、大生地、川断、白头翁各18g.茜草、生白芍、海螵蛸各10g,贯众、生地榆各30g,此方对阴虚阳搏血热或夹瘀者每收速效,方中用白头翁之意,乃朱师从《伤寒论》治厥阴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及《金匮》治妇人产后下痢虚极,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悟出,白头翁既可治肝热下迫大肠的热痢,故可借治阴虚阳搏,虚火肝热下迫冲任致血热妄行的崩漏。白头翁《本经》谓其苦温,李东垣称其苦寒,《本草正义》则谓其“味微苦而淡,气清质轻,”朱师赞尝何廉臣氏之说:“其气质轻清,为升散肠胃郁火之良药……味苦又薄.合于经文轻清发散为阳之旨”。朱师在加减“固冲汤”去煅龙牡,加减“安冲汤”即本方去生龙牡,均考虑崩漏多兼夹血瘀,龙牡毕竟有涩血凝血之嫌,不利于消除瘀滞。生地榆、贯众是常用的止血凉血药,均涩中兼通,均能收缩子宫,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二药均有较强的收敛止血作用和广谱抗菌作用。“安冲汤”去龙骨、牡蛎加白头翁、贯众、生地榆,有“火去妄出自息”之意,且寓塞流、澄源、复旧,标本同治之妙。补清同用是治疗阴虚血热和阴虚火旺证候的大法,鉴于阴虚是本,火热为标,故用药当滋阴为主,清热为辅,崩漏所见的热象,多属虚火,与实热截然有别,本方是在调补脾肾、滋补阴血的前提下,酌加清热凉血止血之品,这和本末倒置,专用寒凉和过用寒凉药物损脾伤正,化燥伤阴不可同日而语,笔者历年使用验证朱师之法,均收满意疗效。仅举笔者验案一例以证“安冲清补汤”之效验一斑。曾治陈姓少妇,31岁.3年来经行超前,时有一月两行,量多色红,此次经血如注.前医投“胶艾四物汤”、“十灰丸”、“丹栀逍遥散”、“温经汤”等方半月不已,证见两颧色赤。目眵多,舌红苔黄,脉细数,手心灼热,心烦盗汗,口渴饮冷,小便短赤,证属阴虚血热,热扰血分,血热妄行致崩.急投朱师之“安冲清补汤”,原方剂量如上,2剂后血止,诸证减轻,再投原方5剂,诸证基本消失,继以“六神汤”(四君子汤加怀山药、扁豆)加制首乌、生地、枸杞子、淫羊藿、鸡血藤10剂善后。
按 朱师深究张锡纯效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吾辈效法得心应手,颇觉方简效宏。朱师指出“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崩漏,均是气血功能失调的反映,又都与肝脾肾有关”.故朱师治漏下又自拟验方“羊藿逍遥汤”,药用:淫羊藿10g,当归、生白芍各12g.甘草、柴胡各5g.青、陈皮各6g,党参、鸡血藤各15g.随证加味治疗久漏气血两虚,冲任失调,经行淋漓多日不净,叠药未效者,每收佳效。朱师尤喜用淫羊藿调整内分泌疾患,取其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之效。淫羊藿温而不燥.补而不腻,调燮肾之阴阳,且暖胃醒脾最有著效。
朱师常谓:“治疗崩漏,必须随时注重胃气。用药处处照顾胃气,不使有伤,滋而不腻,补而不杲。证虽有热不可纯用寒凉止血药。证属有瘀.亦不可专以峻攻克伐之剂,避免损伤脾胃冲和之气。”《女科经论》引李东垣“血崩日久化寒主升举论”云:“前虽属热.下焦久脱,已化为寒,久沉久降,寒湿大胜,当急救之”,此乃提示崩漏失血后,阴血骤虚,气随血耗,热随血去,此时元气阴血均为不足。症即由热转寒或真寒假热之象,张景岳称此症为血厥,急当甘温培本,回阳救逆。朱师经验“此等危证应选《景岳全书》六味回阳饮(人参、制附子、炮姜炭、甘草、熟地、当归)”合自拟“温补固冲汤”加减。崩后出现潮热见证者.此即真寒假热之象,大忌寒凉止血药,薛立斋指出“若潮热咳嗽,脉数,乃元气虚弱,假热之脉,尤当用人参温补。”李东垣强调“下血症须用四君子补气药收功”,此乃崩漏得治,正气未复,所谓复旧之法,朱师之“羊藿逍遥汤”合四君子汤加减亦有澄源复旧之佳效。功能性子宫出血,如不重视脾胃及肝肾阴阳的调整,即不重视复旧,临床常见复发的病例。此外,饮食宜忌,远房欲均须包括医嘱之内容。对崩漏证用炭药的认识,笔者赞同炭药的药性一分为二,一是炒炭之后所得之性,一为炒炭后所保留的生药“固有之性”.临证选药强调炒炭后之固涩止血。“血见黑则止”的用药思路.即拒炭药于辨证用药之外,使大好良药蒙羞,如上案所用之血余炭,笔者恐有异议,特选邓老经验作证,血余则止血不留瘀,炒炭后的固涩止血是炭药的共性,所存之性乃是炒炭药固有特性,共性有治标塞流之功,而特性有不可忽视的澄源治本之用,因炒炭中药一体同俱两性,所以炭药用治崩漏有标本兼顾的优点。
59
发表于 2009-10-22 20:04:4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朱良春应用“控涎丹”的临床经验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十三
内容提要:早在1956年,朱良春老师就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公开发表了“控涎丹的方义和应用”一文,其精辟论述和临床发挥的经验披露后,吾辈每复习老师的论述,用控涎丹治疗多种杂病急症,均有疗效神奇的体会。朱师在50年代始,就广泛应用“控涎丹”“表里和解丹”“六神丸”等治杂病难症,且在前贤应用范围的基础上颇多发挥,历年来朱师还自拟了数十种疗效颇著的丸散膏丹,如“复肝丸”“益肾蠲痹丸”,“痛风冲剂”“定喘散”等等治疗慢性痼疾,为挖掘中医宝库中丸散膏丹的宝贵经验,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鸣锣开道,当称承先启后的丸散膏丹大师。中医祖先所传的丸散膏丹,乃是中医的传统特色,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和神奇的疗效是现代医学中的针、刀、药等及化疗、激光所不能比拟的。
关键词:控涎丹,杂病急症,汤丸并用,内服外用,朱良春
老师朱良春先生使用“控涎丹”治疗杂病急症始于50年代初,其临床使用颇多超越前贤应用范围,今整理朱师广用“控涎丹”的宝贵经验,以飧同道。
1、博究先贤用灵丹,临床发挥多妙法
       朱师深究“控涎丹”方义,临床广为应用,如治疗癫疾,胁痛、颈项、腰背、筋骨牵引灼痛,流注不定,或手足冷木,气脉不通;或喉中结气,似若梅核,时有时无,冲喉闷绝,偏身起筋块,如瘤如栗,皮色不变,不疼不痛,但觉发麻;或自溃串烂,流水如涎,经年不愈,有若漏管;并治瘰疬贴骨,鱼口便毒,一切阴疽。又深得《赤水玄珠》和《东医宝鉴》《世医得效方》治疗痰涎伏膈等奇症的辨证之法。对李时珍引陈无择用“控涎丹”之论述,张石顽用“控涎丹”之论述,李士材用“控涎丹”治顽疾,王洪绪氏、魏玉璜氏用“控涎丹”治外科顽疾,尤为欣赏。对李延、王晋三所述的方义更加推崇。朱师指出:“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能深入经隧曲道之处,荡涤经隧曲道中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证明,甘遂含有一种无水酸,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亢进,产生峻下作用,并有利尿之功。甘遂入药自神农本草至今2千余年,甘遂为主古方如仲景之“十枣汤”“大陷胸汤”,张景岳之“舟车丸”,王肯堂之“甘遂散”及三因方之“控涎丹”,以其狼虎峻猛之性攻逐王道之品所不能攻逐之邪,盖药过病所和微不济急,全在医者驾驭之能。大戟色黑入肾而走下焦,逐脏腑之水饮,亦能荡涤脏腑曲道之处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大戟根具有刺激性,有毒成分的大戟素及一种赝硷,与甘遂之作用类似。且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并横行经脉。白芥子色白入肺而走上焦、白芥子能深入全身皮里膜外之经隧曲道,荡涤皮里膜外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白芥子含有脂肪油及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有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并对组织中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尤有殊功。朱师妙用“控涎丹”有单用,合用其他成药,或配合汤剂,有日服1次,空腹服或食后服,有日服2次,以知为度。如曾治湿性胸膜炎,患者李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8C,头痛肢楚,继则咳嗽痰粘,两肋引痛,不能侧卧,西药2旬未效,朱师投“控涎丹”日2.2克,每早饭后服一包,并处以“香附旋复汤”为助,3剂服完,诸症向平,继服3剂以善其后。笔者亦遵师法,曾治湿性胸膜炎,大面积胸腔积水众多病例,均获速效。又治多囊肝腹水合并胸水患者郑某,症见恶寒发热,体温37.6C,咳嗽气喘,胁痛。腹水虽不严重,但中西医诸法未消,试投“控涎丹”次服3克,嘱清晨空腹生姜汤送服,配合“香附旋复汤”(制香附10克、旋复花15克(包)、蒌仁12克、苡仁30克、炒苏子10克(打细)、炒白芥子10克(打细)、茯苓12克、旱半夏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共服10剂。诸症消失,X光,B超复查,胸水腹水均消失。历年来朱师用控涎丹治疗慢性淋巴腺炎(包括颈部淋巴结核)湿性胸膜炎,急慢性关节炎,骨结核,湿脚气,痰涎壅盛之气管炎等众多病例,其屡屡应手取效之秘在于巧用。
2、审慎辨证分虚实,剂量斟酌分缓急
        朱师指出使用“控涎丹在辨证和剂量上要掌握得当,始获满意疗效,必须凭脉辨证,相体论治,权衡活变”。体气虚弱者应当慎用。慢性疾患,如瘰疬、流注、痰核等症,宜少量连续守服,一般每服0.9克,1日3次,守至中病即止,可谓十去七八或配合汤剂疗效更佳。急性胸膜炎,肺炎痰多气促,发热、咳嗽、胁痛、胸水、腹水等急实症,宜次服2.5~3.8克,每日服或间日服,以知为度,如服后隔半天,仍未泄下者,可续服1次。一般首次服后,应见泄下较剧,第二次即无剧泄之象。对症实,体气尚可,年龄较轻者,如类风湿关节变形之早中期患者,坐骨神经痛之急实者,尤其是形体丰腴,痰湿之体,控涎丹剂量可增至6~9克,服至中病后逐日减量或改为间日一次,临床实践证明,控涎丹配合朱氏“益肾蠲痹丸”久服无副作用,且能迅速纠正关节变形,配合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能迅速缓解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痛重酸木诸症。配合大剂量川草乌煎剂外用浸泡关节变形亦颇有佳效。笔者历年来遵朱师之法用控涎丹,所治病种、剂量略举如下,以作同道或后学者参考;治类风关节变形早中期控涎丹剂量日6克,分早晚两次服,配合汤药或“益肾蠲痹丸”。治形体丰腴闭经水肿症,控涎丹剂量日3克,配合健脾利水,祛湿导痰,逐瘀通经之汤剂,一般连投5~10剂即中病。
        再如治神经性呕吐症(食后),控涎丹剂量3克,配合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汤”一般投剂即效,3剂即诸症如失。治喘咳胁痛,甚或不能侧卧,经年不愈,遇寒加剧,用朱师之“定喘散”配合“控涎丹”剂量日3克,旬日治愈。治形体丰腴,痰湿之体者长期失眠,惊恐不宁,幻视鬼神,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投“控涎丹”剂量日3克,配合“温胆汤”5剂治愈。治湿浊阻滞阳明,土壅木郁,胸闷胁胀,宗筋无主导致青壮年阳痿,投控涎丹剂量日6克,配合“平胃二陈汤”旬日治愈。治外阴异常瘙痒,甚或连绵不止,带下黄秽,投控涎丹日5克。空腹服,配合“龙胆泻肝汤”5剂痒平。10剂后,诸症消失。治上石疽暨颈项生一肿块,大如鸡蛋,不红不热,肤色如常,按之坚硬如石,自觉疼痛项强,转侧较难,时有低热,脉象细弦,舌质淡,苔白薄,诊为肝气郁结,顽痰恶血凝结少阳之经脉,投控涎丹30克,碾细醋调外敷,配合内服“柴胡消瘰汤”外敷内服,旬日而愈。治阮性孩3岁喉风,痰涎闭喉,喘急抬肩,张口,鼻翼扇动,呼吸困难,气息奄奄,面色青晦,试以控涎丹粉合“猴枣散”0.3克,开水溶后毛笔点灌舌面,半小时吐痰盈碗,续以上法点灌,3~4小时后泄下痰涎较多,继而热退喘平,调理而安。盖上吐下泻,胶痰分消,气机升降复位,诸症即平。以上略举数案,以举一反三,朱师用控涎丹之秘,已跃跃纸上,后学者得此贯通,即可洞中奥窍,适应无穷矣。
        综上所述,控涎丹对水饮、痰毒、恶血的排除有卓越疗效,且药价低廉,朱师给吾辈指出了“控涎丹”治疗奇症,急症,慢性病,沉苛痼疾的秘窍。足证朱师于50年代初就索古探今,注重中医学祖传的丸散膏丹的开发,为中医学走出低谷,走向世界鸣锣开道。前贤曾谓一药即是一方,二三味,三四味亦是一方,法度在,一药即可为方,法度失,虽十数味以至数十味亦只谓药。类似“控涎丹”的名方,古方中屡见不鲜,值此中医严重西化,解体,蒙难之际,笔者疾呼,勿使大好良药蒙羞,控涎丹虽属峻猛中药,但药性在天,巧用由我,活法在人,在医之善遣善用耳。“控涎丹”市售已无,较难购到。笔者历年使用均系自制,用红糖水久煎制丸,炒用白芥子、甘遂、大戟均用生品,不需制用,制丸晒干封存干燥之“可乐饮料瓶”使用10年不坏,堪称奇迹,特公之于世,以奉献诸同仁。
58
发表于 2009-10-21 14:17:5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朱良春治疗萎缩性胃炎“对药”临床经验和特色
2008-09-20 13:59:56 来源:   显示次数:227   编辑:邱志济   进入论坛
        朱良春老师“对药”临床经验,我们已经整理发表了“顽痹诸症、慢性肾炎、心脏诸疾、燮理阴阳治杂病、肾盂肾炎证治特色、胃下垂治疗特色等”。见《辽宁中医杂志》和《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年6期起连载,今整理朱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对药”临床经验,以窥其治疗病机错综复杂的慢性痼疾经验之一斑,及温而不燥,补而不壅,攻而不峻,滋而不腻的用药特色。
1、辨证分型力执简,不落俗套妙疏方
       朱师指出“萎缩性胃炎病机错综复杂,既有胃失和降,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之征象;又有脾胃虚寒,脾失健运,或脾不升清,肝气郁滞的证侯”。中医审因论治就有气滞、血瘀、湿阻、热郁、气虚、阴虚、脾虚、肾虚等病机。朱师据临床实际,执简驭繁分为3型,其用药经验浅析如下:
1、1脾虚夹瘀型:症见形体消瘦,面晦少华,面容憔悴,目睛少神,两颊凹陷,纳呆脘胀,脾肋下按之作痛,刺痛制及两胁,便溏,苔薄腻,舌衬紫,脉细弦。朱师治以益气健脾消瘀,药用黄芪、莪术为对,鸡内金、白术为对,玉蝴蝶、凤凰衣为对,甘松、徐长卿为对,三七、鸡内金为对。凡病理切片见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加刺猬皮、炮山甲为对以软坚散结,消除病灶,如见舌质红,脉弦数者加白花蛇舌草、白英为对。痛甚者加失笑散。方中黄芪、莪术同用乃取张锡纯氏“十全育真汤”攻补兼施治虚劳之意。于补剂中加莪术通活气血,以其善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且入肝脾,尤善调气。补药剂中以为佐使,将有瘀者瘀可缓消,即使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涩药之滞,乃使补药之力愈大也。莪术在古今方书中,一直列为活血破瘀消散结类药物,而日本医人将其归类于助消化类药物,用于改善胃动力,强壮胃肠功能,疗效颇佳。已故名医李克绍教授治疗因瘀便秘,食呆脘冷之胃脘痛每喜用有三棱、莪术为伍之“遇仙丹”屡屡获效。朱师指出“黄芪配莪术能益气化瘀,剂量视症情而增减,有祛瘀生新之功,坚持服用,对病变往往消弥于无形。”方中鸡内金、炒白术为对,功能消积滞,健脾胃,化瘀积,张锡纯云“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至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张氏师“枳术丸”之意,创“健脾化痰丸”,以白术配鸡内金为对,一补一消,共奏健脾消积之功。”三七与鸡内金配对,除有上述消积滞,健脾胃,化瘀积之功外,更要提及的是,三七兼具良好的止血和活血化瘀的双向调节功能,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血之妙。萎缩性胃炎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主要病机为湿、痰、瘀互结,气机升降受阻。病理观察,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有炎症出,粒细胞浸润,肉牙组织生成等。三七善祛瘀生新,散结止痛外,配合其他调理脾胃药,俾瘀祛结散,腐去新生,气机条达,诸症自愈。现代药理证明,三七能对抗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促进组织创面修复,因此对萎缩性胃炎有较为理想的治疗作用。凤凰衣、玉蝴蝶为对,功能养阴清肺,治溃疡不敛,朱师经验还有补虚宽中,消除慢性炎症作用和促进食欲作用,多年来屡用得效,且木蝴蝶入肺肝经,功能润肺,舒肝,和胃生肌,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善于调正气机,,升中寓降,治肝安胃之功。盖“土需木疏,木需土荣,胃病的病因,不外忧思恼怒或饮食不节或劳役过度,胃之受纳失常,脾之运化失职,均以肝之疏泄失度为主,肝木郁而横逆,犯胃克脾,致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肝克脾土,脾失健运,气机受阻,胃病作矣。故朱师屡用木蝴蝶为伍,治疗胃病,乃有虽在治肝,正以救胃,有治肝安胃之妙也。徐长卿、甘松为对,能行气消胀,缓急止痛,祛湿利水,化痰消肿,活血解毒,醒脾健胃,消食,抗过敏等多种功能,徐长卿性虽温,但临床配伍可寒、可热、可气、可血、可祛邪、可扶正。且颇有强壮作用,朱师经验治胃胀痛必不可少。
1、2 阳虚夹湿型:症见神疲气怯,胃脘胀痛,其势隐隐,食后加重,得按稍舒,纳谷不馨,便溏,舌淡苔白薄腻,脉细软。朱师治以温脾化湿,药用黄芪、太子参为对,炒苍术、炒苡米为对,高良姜、制香附为对,徐长卿,荜拔为对,莪术、鸡内金为对,此型脾虚夹湿,实为虚寒证型,病情相对来说比较轻浅,病理提示多为重度浅表性胃炎或浅表萎缩性胃炎,从病势演变过程中当属初期,方中黄芪、太子参为对,能补肺脾养胃阴,助消化,止泻泄。湿盛则阳衰,故用苍术、苡米为对,取苍术燥湿力大,助以苡米仁一以燥脾湿,二以养脾阴,既能平调中土,除湿醒脾,速除中焦湿浊郁滞之障碍,又能助黄芪升举清阳,泄水开郁,助太子参止泄,助良姜,香附解郁疏肝,温胃散寒,行气止痛。徐长卿得荜拔为伍其行气消胀,缓急止痛,祛湿利水,醒脾健胃更著。荜拔得徐长卿其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祛湿止泻之功益增。莪术得鸡内金,其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更能缓中取效,乃相须为用。全方配伍温而不燥,补而不壅,攻而不峻,乃朱师用药之特色也。
1、3 阴虚木横型:证见体态消瘦,面灰垢少华,面容憔悴,两颊凹陷,神疲乏力,纳呆脘胀,时感灼痛,气稍舒,口干欲饮,偶感嘈杂,便干结,舌边红,苔薄或少苔,脉细弦。朱师治以养胃制肝,药用北沙参、麦冬为对,白芍、乌梅为对,花粉、杞子为对,绿萼梅、佛手为对,柿霜饼、蒲公英为对,蒲黄、五灵脂为对。朱师治疗萎缩性胃炎中晚期暨病理检查提示中重度,属阴虚木横型病例,既遵叶天士“养胃阴”之说,选用甘寒濡润之品,滋养胃阴使胃气下行。又注重调理气化枢机。夫阴虚木横,肝胃失和,用酸苦泄肝(如白芍,乌梅为对),甘凉养胃(如北沙参、麦冬为对,花粉、杞子为对),结合调理气机之绿萼梅、佛手为对,实属至当不移之妙法。更妙在用先师祖章次公先生治口腔粘膜溃疡之达药柿霜饼,配伍治痈达药蒲公英,二药既甘凉养阴,泻阳明之火,又能散结敛溃,消痈化疡。盖阳明火消,胃气自生。《本草新编》云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全国名老李玉奇教授多年来以痈论治萎缩性胃炎,收到较理想效果,其思路大有相同之处。此型口干欲饮,嘈杂便秘,不饥少纳,乃津枯气阻之象,盖胃阴不足,津液不能上升,则口干欲饮,津液不能下行则大便干结。方中北沙参、麦冬之属,润燥增液,荣枯起朽,甘平益胃,清补气阴,滋培阴精,生脉保津,和中调胃止痛。此型与以上脾虚夹湿型均从化源资生处着力,乃有一阴一阳之对持,方中不杂苦寒,乃恐益其燥,不投泄泻,乃恐损其液,不用香窜,不用重坠,乃恐耗其气。此型均伍失笑散,乃取其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力大,且现代药理证明,有改善微循环,调节代谢失调和神经血管营养,从而促使肠化和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
2、慢病效后用丸散,传统特色不能忘
        朱师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汤药治疗症情基本稳定后,即改用散剂,一则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二则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用之得宜,效如桴鼓。一般轻则守服二三个月可获根治。重则更要守服6~9个月亦能逆转治愈。朱师所拟“舒胃散”药用生黄芪120克、莪术、党参、淮山药、鸡内金、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三七各60克,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克,甘草30克。共碾极细末,每服4克,每日3次饭前服用。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生白芍,偏阳虚则加良姜、荜拔、炒苍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而好转的进程,是呈逆转方向而变的,即重度转轻度,轻度转浅表萎缩,继转重度浅表性胃炎,再转轻度浅表性胃炎,直至康复。这个逆转过程是较长的,医者必须注重慢病缓图,严嘱坚持服药。朱师历年来用丸散配合汤剂,治愈萎缩性胃炎甚众,亦用丸散治疗多种慢性痼疾,乃是发扬光大传统中医药简便剂型之特色,亦是发挥中医药自身优势,走出低谷的必走之路,更是吾辈必须继承的国宝。
3、疗效食忌紧相连,讲究医嘱每当先
         饮食宜忌,是中医能否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故重视饮食宜忌,既能免除干扰药效,又能保护病变部位少受刺激,它是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通常所提及的生、冷、油、腻四忌比较抽象,笼统。每一种病,随着病情的不断演变,均有不同的饮食宜忌,朱师在治疗萎缩性胃炎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宜忌谱,作为病患者的饮食生活借鉴,饮食宜忌谱如下:
1、宜食大米饭,小米饭、玉米饭,如喜面食,可食干烙饼、面条、面包以及其他不加碱的面食品。
2、非虚寒型均宜食黑木耳(做木耳汤为常食汤)、土豆、西红柿、青菜、藕、萝卜、冬瓜、黄瓜、嫩丝瓜、绿花菜、洋葱、芹菜、胡荽、绿豆牙、豆豉等,烧菜佐料可用醋、生姜,少用酒、味精、糖、胡椒。
3、可食肉蛋鱼类如猪肉、羊肉、牛肉、鸭肉、鸭蛋、鲫鱼、昌鱼、黄鱼、米鱼等有鳞鱼,内脏类可食猪肚、鸡肫、猪腰子。
4、忌食油榨糯米羔饼,粽子、汤圆,酸咸菜饺子、波菜、芸菜、紫菜、海带、酸咸菜、菜、青椒、辣椒、大蒜、黄豆芽、豆腐,更忌烟、烈性酒、茶叶茶、方便面、各种饮料、矿泉水及各种液体滋补品等,并要少食水果。
5、禁食鸡肉、醉蟹,虾类、无鳞鱼、驴肉、马肉、香肠、火腿、狗肉、蛇肉、腊肉、猪头肉、熏鹅、麻油鸭、油条、油饼等油榨食物。
朱师的临床经验,凝集了60余年的心血和汗水,所谓特色乃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既有疏方用药的科学性,先进性,开拓性,又有稳定疗效,经得起千百次反复验证的实用性,吾辈有幸征得恩师同意,将朱师用药经验和特色陆续整理,加以浅析公之于世,今挥汗而成此稿,愿海内外后学同仁共同分享一代宗师的一瓣心香矣。
57
发表于 2009-10-19 20:43:4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10月19日 08:49pm 时添加 -=-=-=-=-
朱良春应用甘温除大热临床经验选析
2008-09-20 13:59:56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26〉
内容摘要:朱良春老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亦有独到之处,今选其别阴阳、分虚实、师李氏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之治验二则并浅析体会,以论证中医内伤热病学说涉及到临床各科的事实。以期引起学者注意运用中医的甘温除大热法则,治疗现代医学所不能解决的内伤发热诸证,如所谓功能性发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热,血液病发热(如白血病、败血病)中毒性心肌炎,各种结核病,癌肿发热,肝胆病发热,泌尿系以及手术后发热,产后发热或所谓原因不明发热及发热待查等,并用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优势,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甘温除大热,六君子汤加味,加减理冲汤,朱良春
李东垣创立之甘温除大热法,是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重要治法,亦是《脾胃论》一书的核心论题,数百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朱良春老师临床应用甘温除大热之法颇多灵变,今选朱师临证中仿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治验二则,并据证浅析以飨同道。

1、高热痰嗽,形似伤寒,上实中虚,六君加味退大热
朱师指出:“甘温除大热法,应托宽用方范围,尤对上实中虚,痰饮内伏,高热痰嗽之治,不宜用升清有余而降浊不足之补中益气汤加减”。
临证中朱师常用六君子汤为主,选加桔梗、麦冬、怀牛膝、桑白皮、苡米、泽泻等,疗效确切.
历年来笔者仿朱师之法颇为应手,曾治郑某,男,58岁,99年仲夏就诊,2 个月前因外感未能及时治疗,迁延旬日,突发恶寒,高热不退而住某医院治疗(体温上午39.5℃,下午38.7℃)咳嗽痰多稀薄,喷嚏频频,清涕奇多,头痛,怠惰嗜卧,上楼喘乏,四肢困倦,小便短而不黄不赤,大便不畅,食量大减,夜间盗汗,言语声低,四肢(末)端发凉较甚,虽发高热而恶寒盖被,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象虚大而数,因长期大热不退,形体日趋瘦弱,2个月体重减轻5公斤,住院后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入院诊断①急性支气管炎,②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③发热待查。
2月来叠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症状不见缓解。急请院内中医会诊,先后用过“参苏饮、葱豉汤、麻黄汤加味、小青龙汤加减、荆防败毒散、柴葛解肌汤”及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薄荷、连翘等方,高热、恶寒、喷嚏、咳嗽、头痛、不思纳食、盗汗等诸证不减,反致晚间咳嗽加剧不能平卧。
患者对医院治疗失去信心,执意出院由亲戚陪同就诊于笔者,笔者据四诊合参,证属上实中虚。原本中焦脾胃素亏,健运失职而停湿成痰,今发热、咳嗽、减食是中虚上实之候,治宜补土清金,而不离甘温除大热之法。 方用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20g、茯苓、炒白术各12g、灸甘草3g、生旱半夏、麦冬各10g、生姜、桑白皮各15g、怀牛膝30g、桔梗、陈皮各6g,每日1~2剂水煎服。药服3剂,诸证大减,体温降至37.5℃,咳嗽偶发,晚间已能平卧。再服5剂,热退咳止,诸证基本消失。原方出入,嘱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翌年仲冬,因劳倦过甚,复(感)风寒失治,旧病复发,体温升至40℃且恶寒咳嗽甚剧。因笔者外出2旬未回,遂就诊他医,遍用甘寒退热,养阴清热,解肌退热,温阳退热及西药抗生素、激素等,高热依旧不退,反致咳嗽加剧。 其间一医亦用过补中益气汤加味罔效。笔者返回家中后,病家即至索方。问明病情后,复授去年原方,投剂即效。守服10剂诸证均平,热退咳止。嘱守服香砂六君丸一段时间,以善其后。
按:甘温除大热乃属热因热用之反治法。疾病的本质是虚寒,但现象和本质不同而出现假热,甘温除大热是针对真寒假热证。如谓甘温除大热专指气虚发热证,这和临床实践中所见之证有同中存异之议,本案因外感未能及时驱邪外出,致邪恋正虚,正不敌邪,真阳外越。虽见大热,实属假象,急宜甘温扶正。此同名老中医江育仁先生用甘温药治温热病中之变证和坏证理同。如江老治“迁延性肺炎”高热长达3~6个月,其病例和本案共同见症是:身热不为汗解,汗出欠温,四肢趾端发凉较甚,小溲虽少但不黄不赤,舌苔多薄白,脉虽数而无力,精神萎倦或有虚烦,和本案同属病起外感,却表现为内伤发热证状。 所谓“不在邪多,而在正虚”此之谓也。本案尤其明显的是上实中虚,真寒假热。虽发高热,而膝以下不温,清涕奇多,咳痰稀薄,不饥恶食。时值仲夏炎热之时,却恶寒盖被,诸象均证之假热真寒,发热乃属正气内匮,真阳外越也。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云:“脾胃之虚……则气高而喘,身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大……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理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盖伤外为有余,伤内为不足,治有补泻之别。 李东垣又提示我们“大热”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湿浊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燥热作。当代临床家邓铁涛先生指出:“对于虚实夹杂之证,除了可采用李东垣主张的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外,还应根据中气虚弱之重轻,累及脏腑之多寡,兼夹证之有无等等而辨证加减,灵活运用……甘温除大热法,其用方并不拘泥于补中益气汤”。 朱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治疗劳倦内伤(包括情志、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等,及治疗气虚,或气血两 虚或气血两虚兼夹外邪发热,兼夹瘀血发热等,均不拘于补中益气汤加味。 本案上实中虚用朱师六君子汤加麦冬、怀牛膝、桑白皮、桔梗乃不离甘温除大热之法,且无补中益气汤的升清有余,而降浊不足之弊。六君子汤为甘温平调脾胃之剂,乃补中稳妥之方,治气虚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均宜。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人以胃气为本,劳倦伤脾,脾胃气虚,一息不运,便有积聚,或胀满不食,或生痰留饮,因而肌肉消瘦,喘咳呕哕,诸症蜂起,而神机化绝矣。六君子汤用四君子汤加味而成。考四君子汤乃从经方理中汤去干姜加茯苓而成。四君子汤亦是(补)气之代表方也。人参甘温益胃致冲和之气,白术微苦甘温培补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脏。“六君”乃加陈皮辅以行气,则补品不至泥而不行,更利肺金之逆气,加半夏疏脾土之湿浊,而痰饮可除也;更妙在茯苓甘淡渗利,能助参术之健运,且茯而下济,兼可通阳。东垣之补中益气汤亦由四君子汤化出。方中加麦冬配半夏,乃取仲景竹叶石膏汤及麦门冬汤二方中半夏伍麦冬之意。张锡纯氏最喜二药相伍,盖半夏性温辛通,燥湿化痰,麦冬甘寒,性阴而柔,虽润肺之要品,但有咳嗽忌用之说。二药润燥相伍,刚柔相济,治咳化痰相须而益彰矣。加怀牛膝味甘能补,带涩能敛,兼苦直下,用之入肾,盖肾主闭藏,涩精敛血,引诸药下行。张锡纯云:“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本案大热咳嗽责其“阴火上冲”真寒假热,其发热正是浮越之火。牛膝下行为顺,则气火自潜。桑白皮甘寒入肺脾。“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李东垣云:“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咳。”桔梗苦辛散寒,甘平除热,能引诸药上行,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行下降。六君子汤得麦冬、牛膝、桑白皮、桔梗四味药辅佐,俾补虚退热之中,兼寓泻实之妙,且补脾之力益增。全方组成辛甘温为主,辅以甘寒之品,正合东垣之说“惟当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更值一提的是医者临床或撰文往往未提饮食宜忌,当是疏忽和失误。中医学中之药食同源,乃谓饮食菜果同是药。以咳嗽为例,不论内伤,外感、新咳、久咳,或寒、热、虚、实诸证,包括本案高热咳嗽均不例外,要严嘱忌食海鲜、虾蟹、酒醋、葱蒜、咸菜、甜食、生冷、油腻等。这和疗效相关密切。不讲究饮食宜忌,即使是千锤百练的神方,亦效失过半。笔者借此文以作补遗,望能抛砖引玉(也)。
2、气滞血瘀 高热久羁,理冲汤加味退大热
《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朱师指出:“诸(般)发热,较易理解,惟独脾中元气不足,阴火上冲之发热证,既与外感相似,又同阴虚有别,阳气当升反降,阴火当降反升,其治法当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采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朱师常用张锡纯之“理冲汤”加减治疗妇人气滞血瘀,高热久羁,疗效卓著。 笔者验之临床,屡获著效。曾治汤某,女,38岁,患者因长期发热,体温每日上午38.5℃至下午时渐降至37.5℃,多方求治年余未效,形体日渐瘦削,b超检查诊断①慢性盆腔炎,②子宫附件囊肿。医院实验室查血小板减少,刻诊,面色暗黑,倦怠嗜卧,少气懒言,恶风自汗,身热恶寒,腰腿酸软,两侧附件及宫体压痛,两少腹扪及条索状肿块,双下肢多处结节性红斑,舌淡胖苔薄白,脉虚数。带下多无秽臭,经来紫黑结块,证属脾气不足,阴火上冲,气滞血瘀,当拟甘温除大热之法。方用理冲汤加减,药用生黄芪、炒白术、文党参、怀山药各30g,花粉、徐长卿、桂枝、鸡内金各15g,三棱、莪术、赤白芍、炮山甲各10g,药服5剂,诸证大减,上午体温已复正常,高热消失,惟下午仍有低热(37.4~37.2℃)。嘱再守服原方10剂,低热亦退诸证基本消失,双下肢结节性红斑基本退清。再嘱守原方加仙灵脾30g一剂分2日服,2个月后b超复查两侧子宫附件囊肿已无,盆腔炎症随之消失,宫体及两侧附件处已无压痛,两少腹条索状肿块消失。更令患者欣慰的是面部暗黑已转红润,体重增加,精神力气已胜病前。
按:李东垣谓“火与元气势不两立,故《内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张锡纯理冲汤以甘温补脾为主,活血去瘀调理冲脉为辅,盖补脾升阳,脾气健运,清气上升,气机通畅,枢机运转,则阴火下潜,发热自退。气血调和,脉络通畅,瘀血去,新血生,则妇科症瘕,下肢红斑随之消失。甘温除热不仅用于急性热病,亦可用于慢性杂病,因气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血虚发热等,同样会出现于杂病和久病之中。本案即是慢性病长期高热久治不愈者,但体温最高只有38.5℃。因此临床中如把甘温除大热症出现在杂病慢性病中之体温和出现在急性热病中之体温指数高低理解为一个概念(如败血病、白血病、均高至40℃以上)往往会造成误诊。邓铁涛老师指出“甘温除大热有其特定含义,即指气虚抑或阳虚所致之发热,其发热程度可随阳气虚衰,虚阳亢奋的程度不同而不同,亢奋程度重的则发高热,否则发低热,因此,体温表上显示发热或高热,不能作为我们是否采用甘温除大热法的依据,关键在于抓住气虚或阳虚这一本质,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不必拘于补中益气汤的道理”。甘温除大热,历代所研究的内容,既有急性高热病证,也有慢性低热病证。它是中医内伤发热的主要治法,涉及到临床各科。现代医学所不能解决的内伤发热诸证,如所谓的不明原因发热,发热待查,功能性发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热,泌尿系及手术后发热,产后发热,癌肿发热,肝胆病发热,血液病发热,各种结核病发热等等,中医多可应用甘温除大热之法,灵活变化,短期治愈。 那种认为中医不能治急性热病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但业中医者必须深究临床应用之技巧,否则即招致中医不能治急性热病的冤说。
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第1期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10月19日 08:50pm 时添加 -=-=-=-=-
朱良春应用甘温除大热临床经验选析
2008-09-20 13:59:56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26〉
内容摘要:朱良春老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亦有独到之处,今选其别阴阳、分虚实、师李氏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之治验二则并浅析体会,以论证中医内伤热病学说涉及到临床各科的事实。以期引起学者注意运用中医的甘温除大热法则,治疗现代医学所不能解决的内伤发热诸证,如所谓功能性发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热,血液病发热(如白血病、败血病)中毒性心肌炎,各种结核病,癌肿发热,肝胆病发热,泌尿系以及手术后发热,产后发热或所谓原因不明发热及发热待查等,并用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优势,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甘温除大热,六君子汤加味,加减理冲汤,朱良春
李东垣创立之甘温除大热法,是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重要治法,亦是《脾胃论》一书的核心论题,数百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朱良春老师临床应用甘温除大热之法颇多灵变,今选朱师临证中仿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治验二则,并据证浅析以飨同道。

1、高热痰嗽,形似伤寒,上实中虚,六君加味退大热
朱师指出:“甘温除大热法,应托宽用方范围,尤对上实中虚,痰饮内伏,高热痰嗽之治,不宜用升清有余而降浊不足之补中益气汤加减”。
临证中朱师常用六君子汤为主,选加桔梗、麦冬、怀牛膝、桑白皮、苡米、泽泻等,疗效确切.
历年来笔者仿朱师之法颇为应手,曾治郑某,男,58岁,99年仲夏就诊,2 个月前因外感未能及时治疗,迁延旬日,突发恶寒,高热不退而住某医院治疗(体温上午39.5℃,下午38.7℃)咳嗽痰多稀薄,喷嚏频频,清涕奇多,头痛,怠惰嗜卧,上楼喘乏,四肢困倦,小便短而不黄不赤,大便不畅,食量大减,夜间盗汗,言语声低,四肢(末)端发凉较甚,虽发高热而恶寒盖被,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象虚大而数,因长期大热不退,形体日趋瘦弱,2个月体重减轻5公斤,住院后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入院诊断①急性支气管炎,②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③发热待查。
2月来叠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症状不见缓解。急请院内中医会诊,先后用过“参苏饮、葱豉汤、麻黄汤加味、小青龙汤加减、荆防败毒散、柴葛解肌汤”及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薄荷、连翘等方,高热、恶寒、喷嚏、咳嗽、头痛、不思纳食、盗汗等诸证不减,反致晚间咳嗽加剧不能平卧。
患者对医院治疗失去信心,执意出院由亲戚陪同就诊于笔者,笔者据四诊合参,证属上实中虚。原本中焦脾胃素亏,健运失职而停湿成痰,今发热、咳嗽、减食是中虚上实之候,治宜补土清金,而不离甘温除大热之法。 方用六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20g、茯苓、炒白术各12g、灸甘草3g、生旱半夏、麦冬各10g、生姜、桑白皮各15g、怀牛膝30g、桔梗、陈皮各6g,每日1~2剂水煎服。药服3剂,诸证大减,体温降至37.5℃,咳嗽偶发,晚间已能平卧。再服5剂,热退咳止,诸证基本消失。原方出入,嘱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翌年仲冬,因劳倦过甚,复(感)风寒失治,旧病复发,体温升至40℃且恶寒咳嗽甚剧。因笔者外出2旬未回,遂就诊他医,遍用甘寒退热,养阴清热,解肌退热,温阳退热及西药抗生素、激素等,高热依旧不退,反致咳嗽加剧。 其间一医亦用过补中益气汤加味罔效。笔者返回家中后,病家即至索方。问明病情后,复授去年原方,投剂即效。守服10剂诸证均平,热退咳止。嘱守服香砂六君丸一段时间,以善其后。
按:甘温除大热乃属热因热用之反治法。疾病的本质是虚寒,但现象和本质不同而出现假热,甘温除大热是针对真寒假热证。如谓甘温除大热专指气虚发热证,这和临床实践中所见之证有同中存异之议,本案因外感未能及时驱邪外出,致邪恋正虚,正不敌邪,真阳外越。虽见大热,实属假象,急宜甘温扶正。此同名老中医江育仁先生用甘温药治温热病中之变证和坏证理同。如江老治“迁延性肺炎”高热长达3~6个月,其病例和本案共同见症是:身热不为汗解,汗出欠温,四肢趾端发凉较甚,小溲虽少但不黄不赤,舌苔多薄白,脉虽数而无力,精神萎倦或有虚烦,和本案同属病起外感,却表现为内伤发热证状。 所谓“不在邪多,而在正虚”此之谓也。本案尤其明显的是上实中虚,真寒假热。虽发高热,而膝以下不温,清涕奇多,咳痰稀薄,不饥恶食。时值仲夏炎热之时,却恶寒盖被,诸象均证之假热真寒,发热乃属正气内匮,真阳外越也。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云:“脾胃之虚……则气高而喘,身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大……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理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盖伤外为有余,伤内为不足,治有补泻之别。 李东垣又提示我们“大热”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湿浊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燥热作。当代临床家邓铁涛先生指出:“对于虚实夹杂之证,除了可采用李东垣主张的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外,还应根据中气虚弱之重轻,累及脏腑之多寡,兼夹证之有无等等而辨证加减,灵活运用……甘温除大热法,其用方并不拘泥于补中益气汤”。 朱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治疗劳倦内伤(包括情志、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等,及治疗气虚,或气血两 虚或气血两虚兼夹外邪发热,兼夹瘀血发热等,均不拘于补中益气汤加味。 本案上实中虚用朱师六君子汤加麦冬、怀牛膝、桑白皮、桔梗乃不离甘温除大热之法,且无补中益气汤的升清有余,而降浊不足之弊。六君子汤为甘温平调脾胃之剂,乃补中稳妥之方,治气虚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均宜。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著而为病,”人以胃气为本,劳倦伤脾,脾胃气虚,一息不运,便有积聚,或胀满不食,或生痰留饮,因而肌肉消瘦,喘咳呕哕,诸症蜂起,而神机化绝矣。六君子汤用四君子汤加味而成。考四君子汤乃从经方理中汤去干姜加茯苓而成。四君子汤亦是(补)气之代表方也。人参甘温益胃致冲和之气,白术微苦甘温培补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脏。“六君”乃加陈皮辅以行气,则补品不至泥而不行,更利肺金之逆气,加半夏疏脾土之湿浊,而痰饮可除也;更妙在茯苓甘淡渗利,能助参术之健运,且茯而下济,兼可通阳。东垣之补中益气汤亦由四君子汤化出。方中加麦冬配半夏,乃取仲景竹叶石膏汤及麦门冬汤二方中半夏伍麦冬之意。张锡纯氏最喜二药相伍,盖半夏性温辛通,燥湿化痰,麦冬甘寒,性阴而柔,虽润肺之要品,但有咳嗽忌用之说。二药润燥相伍,刚柔相济,治咳化痰相须而益彰矣。加怀牛膝味甘能补,带涩能敛,兼苦直下,用之入肾,盖肾主闭藏,涩精敛血,引诸药下行。张锡纯云:“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并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本案大热咳嗽责其“阴火上冲”真寒假热,其发热正是浮越之火。牛膝下行为顺,则气火自潜。桑白皮甘寒入肺脾。“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李东垣云:“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咳。”桔梗苦辛散寒,甘平除热,能引诸药上行,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行下降。六君子汤得麦冬、牛膝、桑白皮、桔梗四味药辅佐,俾补虚退热之中,兼寓泻实之妙,且补脾之力益增。全方组成辛甘温为主,辅以甘寒之品,正合东垣之说“惟当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更值一提的是医者临床或撰文往往未提饮食宜忌,当是疏忽和失误。中医学中之药食同源,乃谓饮食菜果同是药。以咳嗽为例,不论内伤,外感、新咳、久咳,或寒、热、虚、实诸证,包括本案高热咳嗽均不例外,要严嘱忌食海鲜、虾蟹、酒醋、葱蒜、咸菜、甜食、生冷、油腻等。这和疗效相关密切。不讲究饮食宜忌,即使是千锤百练的神方,亦效失过半。笔者借此文以作补遗,望能抛砖引玉(也)。
2、气滞血瘀 高热久羁,理冲汤加味退大热
《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朱师指出:“诸(般)发热,较易理解,惟独脾中元气不足,阴火上冲之发热证,既与外感相似,又同阴虚有别,阳气当升反降,阴火当降反升,其治法当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采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朱师常用张锡纯之“理冲汤”加减治疗妇人气滞血瘀,高热久羁,疗效卓著。 笔者验之临床,屡获著效。曾治汤某,女,38岁,患者因长期发热,体温每日上午38.5℃至下午时渐降至37.5℃,多方求治年余未效,形体日渐瘦削,b超检查诊断①慢性盆腔炎,②子宫附件囊肿。医院实验室查血小板减少,刻诊,面色暗黑,倦怠嗜卧,少气懒言,恶风自汗,身热恶寒,腰腿酸软,两侧附件及宫体压痛,两少腹扪及条索状肿块,双下肢多处结节性红斑,舌淡胖苔薄白,脉虚数。带下多无秽臭,经来紫黑结块,证属脾气不足,阴火上冲,气滞血瘀,当拟甘温除大热之法。方用理冲汤加减,药用生黄芪、炒白术、文党参、怀山药各30g,花粉、徐长卿、桂枝、鸡内金各15g,三棱、莪术、赤白芍、炮山甲各10g,药服5剂,诸证大减,上午体温已复正常,高热消失,惟下午仍有低热(37.4~37.2℃)。嘱再守服原方10剂,低热亦退诸证基本消失,双下肢结节性红斑基本退清。再嘱守原方加仙灵脾30g一剂分2日服,2个月后b超复查两侧子宫附件囊肿已无,盆腔炎症随之消失,宫体及两侧附件处已无压痛,两少腹条索状肿块消失。更令患者欣慰的是面部暗黑已转红润,体重增加,精神力气已胜病前。
按:李东垣谓“火与元气势不两立,故《内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张锡纯理冲汤以甘温补脾为主,活血去瘀调理冲脉为辅,盖补脾升阳,脾气健运,清气上升,气机通畅,枢机运转,则阴火下潜,发热自退。气血调和,脉络通畅,瘀血去,新血生,则妇科症瘕,下肢红斑随之消失。甘温除热不仅用于急性热病,亦可用于慢性杂病,因气虚发热,阳虚发热,气血虚发热等,同样会出现于杂病和久病之中。本案即是慢性病长期高热久治不愈者,但体温最高只有38.5℃。因此临床中如把甘温除大热症出现在杂病慢性病中之体温和出现在急性热病中之体温指数高低理解为一个概念(如败血病、白血病、均高至40℃以上)往往会造成误诊。邓铁涛老师指出“甘温除大热有其特定含义,即指气虚抑或阳虚所致之发热,其发热程度可随阳气虚衰,虚阳亢奋的程度不同而不同,亢奋程度重的则发高热,否则发低热,因此,体温表上显示发热或高热,不能作为我们是否采用甘温除大热法的依据,关键在于抓住气虚或阳虚这一本质,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不必拘于补中益气汤的道理”。甘温除大热,历代所研究的内容,既有急性高热病证,也有慢性低热病证。它是中医内伤发热的主要治法,涉及到临床各科。现代医学所不能解决的内伤发热诸证,如所谓的不明原因发热,发热待查,功能性发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热,泌尿系及手术后发热,产后发热,癌肿发热,肝胆病发热,血液病发热,各种结核病发热等等,中医多可应用甘温除大热之法,灵活变化,短期治愈。 那种认为中医不能治急性热病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但业中医者必须深究临床应用之技巧,否则即招致中医不能治急性热病的冤说。
发表于《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第1期
56
发表于 2009-10-18 20:40:2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摘 要:席汉氏综合征属中医虚劳、血枯、经闭范畴,朱良春老师遵张仲景阴阳配伍的组方原则,仿张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具体运用,取张锡纯用生硫黄治一切阳分衰惫之法,融各家之长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用自拟"培补肾阳汤"加硫黄治疗席汉氏综合征命门火衰型,以"培补肾阳汤"合《千金》"生脉散"治气血亏损型,拟"六味地黄丸"加鹿茸治肝肾阴虚型,均收到理想疗效,其用药独到之处,大有画龙点睛之妙,其法简、药朴、效宏,充分显示中医治疗虚损病症的优势.
关键词:席汉氏综合征;培补肾阳汤加味;六味丸加鹿茸;朱良春

       席汉氏综合征主症为:产后无乳、闭经、毛发脱落.乳房、子宫萎缩,性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畏寒、浮肿、形体消瘦、贫血面容等,西医又称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多由分娩大出血,休克引起垂体缺血性坏死及萎缩,导致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机能等减退征象,中医属虚损、血枯、经闭范畴。吾师朱良春教授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以及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治则,融各家之长,结合临床经验,立意创新,用药有独到之处.今浅析用药特色如下。
1、命门火衰用硫黄合用培补肾阳汤
        
        席汉氏综合征起于产后大出血导致耗气伤精,损及肝、脾、肾,在久治不愈缠绵难复的情况下,大多患者出现肾阳虚衰的征象,因此肾阳虚是本征的主要病机,脾肾阳虚亦是席汉氏综合征的普遍基本证型。“肾中真阳”乃先天真火,亦即命门之火,它是人身生化之源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根据“阳生阴长”的规律.命火盛衰对机体发病、生殖、发育、衰老等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和密切关系,朱师深悟陈士铎之说“命门者先天之火也,心得命门而神有主.始可应物;肝得命门而谋虑,胆得命门而决断;胃得命门而能受纳;脾得命门而能转输,肺得命门而治节;大肠得命门而传导,小肠得命门而布化;肾得命门而作强;三焦得命门而决渎;膀胱得命门而收藏;无不借命门之火以温养之。”结合参考现代医学研究的肾上腺、性腺、肾脏和内分泌器官等功能的调整,能量代谢,均和命门之火“肾中真阳”有关,认为席汉氏综合征既属中医虚损之证,组方用药必须遵循<内经)“阴阳互根”之旨。在治疗上强调绾照阴阳,水火并济。朱师80年代初披露自拟“培补肾阳汤”,基本方药用:淫羊藿15g,仙茅10g,怀山药15g,枸杞子10g,紫河车6g,甘草5g。除加味治疗多种慢性杂病难症外,并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味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疗效卓著。颇具特色。曾治张姓少妇,3年前因分娩时大出血,乃至产后无乳,经闭发脱,常感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全身毛发干燥脱落,腰腿酸冷,纳食不馨.性欲减退,西医诊为“席汉氏综合征”多方求治,中西药并用,3年未效,尤以西药激素大剂量的长期使用,显见满月脸,朱师拟“培补肾阳汤”加味,药用:淫羊藿30g,枸杞子、淡苁蓉、锁阳、当归各10g.怀山药、紫石英、制黄精各15g,仙茅、甘草各5g,紫河车粉2g(药液送吞),另嚼服生硫黄粗粒,每日2g,并嘱患者递减激素,守方服药1月,诸证好转.满月脸消失,毛发已无明显脱落,守方稍有出入.2月后月经来潮,毛发新生,精神大振,续投市售“金匮肾气丸”善后,另每日加嚼生硫黄2g,守服1年,长出满头乌发,一如常人。朱师深究仲景组方用药的阴阳配伍,深究后世张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说.推崇张锡纯诸多独特见解,对张锡纯创新的166则效方多能探奥索隐,乃至演变发挥,朱师在穷研“海内三张”之术的同时,又不为三张家法所囿,所创之“培补肾阳汤”既有“金匮肾气丸”阴阳配伍之意,又有张景岳“右归饮”阴中求阳,扶阳以配阴之思。本方用治席汉氏综合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型,妙在取张锡纯用生硫黄治一切阳分衰惫之法,使“培补肾阳汤”之扶阳之力倍增,其用药之巧思非粗工所能及。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经治席汉氏综合征多例,颇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张锡纯谓:“硫黄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本方硫黄和培补肾阳汤同用,并加用锁阳、淡苁蓉,盖纳其阳,即所以补其气,硫黄直入命门,以培火化之根,硫黄性温涩伍紫石英,既温且降,引诸药直达冲脉,硫黄除积冷温脾胃。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既治老年泄泻,又治风冷便秘。涩因涩用,局方半硫丸之主药也,所谓阴燥非阳不能融释,寒闭非温无由通解,可以止泄泻,可以开闭结,可疗实证,可治虚证,笔者多年来广其使用。其双相调治作用在临床治疗难症杂病中妙用无穷。本方黄精、枸杞子同用大能补益肾阴,《奇效良方》载有枸杞子、黄精等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约今之6g)此即“枸杞丸”有精气两补之功,此乃张景岳“右归饮”扶阳以配阴之阴中求阳用药之意的演变和发挥,益火之源用硫黄,其生硫黄少用助仙茅,淫羊藿培补肾阳,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不专事肾阳而肾阳反旺,亦是仲景“肾气丸少用桂附配伍之意的演变。以阴配阳用枸杞子、黄精,而不用熟地,亦是朱师用药之巧妙和特色,尤对脾肾阳虚为基本证型的席汉氏综合征患者用药更觉熨贴。”“培补肾阳汤”基本方中精选6味药的妙意和功能,及朱师临证加味台疗多种难证杂病的理、法、方、药浅析,笔者已在“朱良春燮理阴阳治杂病”一文中论述(系列经验之四)本文不再重复。
2、阴阳俱虚气血亏燮理阴阳气血培
        席汉氏综合征患者证见闭经,性功能低下或淡漠,毛发脱落,怯冷恶热倍于常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动即自汗、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脉细弱、舌淡嫩等,参考西医实验室检查,有尿一17羟皮质类固醇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等内分泌腺体病象。因大出血休克引起垂体缺血性坏死,引起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机能等减退征象。作为现代中医,治疗时选药组方有必要参考中医实验室的某些提示,如<千金方>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药组成。朱师常以此方合自拟“培补肾阳汤”加味治疗席汉氏综合征阴阳两虚、气血亏损型,收到满意疗效。人参对席汉氏综合征的三大系统,即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机能减退均有良好的恢复作用,人参可防止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据报道人参具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此作用是人参强壮作用的药理。五味子亦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人参伍五味子对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必然相得益彰。临床实践证明,对席汉氏综合征出现的皮肤干而粗糙,少弹性、少光泽、少汗、纳呆、淡漠等,用生脉散合朱师的“培补肾阳汤”(自汗加当归补血汤)疗效颇为理想,述症状改善较速,说明生脉散对甲状腺功能低下有明显的疗效。据报导有单用生脉散治疗席汉氏综合征,服2个月后,显见诸证大好转,说明生脉散单用亦有促性腺、肾上腺机能恢复的作用,朱师指出:“本征血脱脉空,气随血耗,损及肝、脾、肾等脏,虽始于失血,由血及气,阴阳失调,病成之后则以气为主,尤以脾肾阳虚为甚,故治以温补脾肾的同时必须兼补气血,燮理阴阳”。“培补肾阳汤”是朱师燮理阴阳治杂病虚损的有效良方,但重在培补肾阳,“生脉散”酸甘化阴,重在滋液扶正,两方合用随证加味调和阴阳,大补气血,颇有佳效,常用:淫羊藿、麦冬各30g,仙茅、枸杞子、当归、红人参、五味子各lOg,怀山药、紫石英各15g,炙甘草6g,紫河车粉(药液送吞)2g。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验证临床颇有佳效。曾治一南姓少妇,年前妊娠足月分娩,产后大出血,经抢救转危为安,原本赢弱之体更加虚象显露,产后无乳,面色苍白,皮肤干糙,毛发脱落严重,乳房萎缩,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口渴少汗,经闭纳减,性欲淡漠,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气血虚衰,阴阳失调,投上方嘱守服2个月,诸证消失,毛发新生,且萎缩乳房基本恢复,体重增加。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二统”之说,尤强调“二统”,即阳虚为主者,统于脾;阴虚为主者,统于肺。提出“专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专补命火者,不如补脾以建其中”朱师以“生脉散”合“培补肾阳汤”治疗席汉氏综合征乃妙寓此意。其燮理阴阳,大补气血,兼顾“二统”,药简效宏,即是特色。
席汉氏综合征肝肾虚损,精亏血少型,除本征之常见症状外,多有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如蝉,咽干口燥,腰腿酸软,便干溲赤,或见皮肤干燥等。脉多细数,舌红苔少,如用常法滋补肝肾,益精补血,疗效欠佳,疗程较长,朱师对肝肾虚损、精亏血少之证,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吞鹿茸而收捷效,盖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性温而不燥,助阳以生阴,生血以填精,其峻补精血而不至影响六味地黄丸三泻之能,且使六味丸三补之力倍增,加一味药而能变一剂功,乃是历代名家巨匠功深养到,融会贯通之巧。用药如用兵,用兵在将帅,用药在医生,中医治病有常有变,法活机圆.一方可治多种疾病,一病也有多种治法,随机应变,智在其中。笔者仿朱师之法曾治一席汉氏综合征患者。辨证属肝肾虚损型,嘱每早用半斤鲜山药,少量梗米煮食,饭前吞服鹿茸粉1.5g,中晚饭前每吞“六味地黄丸”蜜丸6g(或浓缩丸10粒),服1月即诸症消失,月经来潮,服2月即毛发新生一如常人。肝肾阴虚勿忘调脾,阴虚之证,脾阴乃至关重要,脾为五脏之母,三阴之长,统阴血而舍营,主运化而散精,为津液阴血生化之源。脾阴充足,则五脏之阴得以灌溉,脾阴一虚,则五脏之阴随之皆虚,陈修园指出“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治阴虚者,当以滋脾阴为主,脾阴足,自能灌溉脏腑也”盖脾居中州,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补后天之阴可济先天之阴阳。朱师强调阴虚勿忘调脾,《理虚元鉴》论治虚劳,侧重温、补、润,力禁燥烈,伐气.苦寒,谓之“三禁”。对温、补、润之品赞誉有加,尤对温补之人参谓之“补元气,冲和精美,不偏不倚,故在阴补阴,在阳补阳,能温能清,可升可降,三焦并治,五脏咸宜,无所不可”。以鲜山药合梗米煮食大补脾阴,笔者从朱师“培补肾阳汤”用山药加黄精,及合用“生脉散”等法,结合陈修园,绮石之说悟出,不但提高治疗席汉氏综合征属肝肾阴虚型之疗效,且用治肝肾阴虚型之多种虚损杂病。如以此法配合治疗原发性肝癌3例,1例已存活8年余,1例已存活2年余,1例存活将1年(均在继续治疗)。按用药疗疾,是治病的重要手段,但仅仅囿于药治一法,不注意移情更性,解疑诱导,洞察人情,七情调治等药外功夫,未免影响疗效,在现实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很多因素和条件都能影响理想的结果。尤其是调治心理障碍在虚劳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理虚元鉴》指出“大宜罕譬曲喻,解缚开皎,荡佚者惕之以生死,偏僻者正之以道义,执着者引之以洒脱,贫困者济之以钱财。”这种有针对性的采用劝说开导,移情更性和顺情从欲的心理疗法是十分有效的。吾浙近代名医范文甫,有一则流传很久的故事,乃是治一独子患痧毒内陷,症情危急,群医束手,范氏诊毕书麻黄8钱而去,因范氏知病家通医,必减麻黄用量.果不出所料。一服而痧现疹透,翌日范文甫复诊,首先问道:“昨日麻黄减去多少?”主人支吾应答道:“减半而服”。范氏听罢,不禁哈哈大笑:“本病实只需用麻黄4钱。”这种洞察人情,知己知彼的药外功夫不可不具备。
55
发表于 2009-10-17 17:57: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朱良春燮理阴阳治杂病用“ 对药” 临床经验
2008-09-20 13:59:59 来源:   显示次数:218   编辑:邱志济   进入论坛
      朱良春老师对药临床经验,我们已经整理发表了“顽痹诸症、慢性肾炎、心脏诸疾”见《辽宁中医杂志》和《实用中医药杂志》,今继将朱师培补肾阳法暨燮理阴阳法及其在疑难杂病中的应用,浅析如下,以飧同道。
1、培补肾阳基本方,燮理阴阳三对药
   朱师自拟“培补肾阳汤”用仙灵脾、仙茅为对,淮山药、枸杞子为对,紫河车、甘草为对,以此三对药为基本方,从70年代开始,临证加减治疗属“肾阳不振”之病种,如高血压、慢性泄泻,顽固头痛,劳倦虚损,月经不调,慢性肝炎、顽固失眠、神经官能症、阳萎、腰痛、浮肿哮喘、慢性肾炎等久治不愈固疾,均收到满意的疗效。培补肾阳汤,妙在方中无桂附之刚燥,亦无知柏之苦滞。且无熟地、首乌之滋腻。平平无奇,然大有出奇制胜之效,方简效宏,而灵活变化寓于其中。乃有阳将亡未亡,无事大温,阴将竭未竭,无事大滋之意。方名“培补肾阳汤”,实则是燮理阴阳汤,本方三对药合用,尽物之性以尽人之性。尤其仙茅、仙灵脾之应用朱师颇多发挥,考仙茅温肾阳壮筋骨,壮精神,强脾胃,补命门。《本草新编》谓“仙茅之性与附子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本草正义》谓“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仙灵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燮理阴阳,此药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温能通气行血。现代药理证明有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T细胞,提高免疫能力,且有抗菌,排毒,镇咳,祛痰,平喘,降压等作用。朱师历年使用,实践证明,仙茅、仙灵脾久用无弊,凡属肾阳不振者,服后精神振爽,食欲增加,与桂附之类温热药久用,易引起燥亢现象者,截然不同。朱师处方仙茅剂量10~20克,乃超过常用量,但从未见任何副作用。山药、枸杞子为对,亦有调和阴阳之妙。山药甘平,为气阴两补之品,有补脾益肺,固肾涩精,敛带止泻之功,且补而不滞,养而不腻。枸杞子润而滋补,兼有益气,补肾,润肺生津,退热等多种功能。紫河车大补气血,《本草经疏》称其“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返本还元之功”性虽温而不燥,有疗诸虚百损之功能,现代药理证明含有多种抗体及脑垂体激素,能诱生干扰素以抑制多种病毒。但胎盘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货源较杂,优劣难分,或有草率炮制,坏血未净之忧。故拟甘草配对以取甘草善解百毒,且有调味补益之功。综观全方,虽以培补肾阳汤、法命名,实则有和阳和阴,中正平和,稳中取胜之妙。
2、随证加味用“对药”
(1)燮理阴阳治虚性高血压。朱师治阴阳两虚,命火式微,火不生土,阳损及阴,阴不摄阳,症见头眩胀,健忘,神疲困倦,心悸失眠,腰酸早泄,怯冷便溏,舌淡胖苔白薄之虚性高血压。常用基本方加生白芍、生牡蛎为对,一以平肝亢,补肝阴,乃制肝补脾,土中泻木,以降血压。一为平肝潜阳,活血散淤以降血压。或补骨脂、紫石英为对,菟丝子、沙苑子为对,以固肾填精,补虚敛阳,重镇以降压。治疗虚性高血压中,症见肾阳已振,阴伤未复之侯,朱师常加生地、首乌为对或女贞子,旱莲草为对,以平调肝肾之阴阳,同复“乙癸”之亏损。朱师以“培补肾阳汤”灵活化裁,多年来治疗虚性高血压颇多效验,妙在“培补肾阳汤”通调脏腑、气血和阴阳的平衡,对虚性高血压的治疗颇为合拍。
(2)燮理阴阳治术后虚损症。治术后腹痛便溏,久治不愈,症见怯冷腰酸,头眩眼花,神疲乏力,常用基本方加炒白术、益智仁为对,以健脾祛湿,土中益火,温脾暖肾,固气涩精。补骨脂、乌梅炭为对,以固肾气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止泻痢。加广木香、乌药为对以温中和胃,行气止痛,澈上澈下,能升能降,加桔梗、炒枳壳为对,一升一降,以取王孟英调整气化枢机之旨。多年来,朱师用“培补肾阳汤”加味治愈众多术后虚损症,均投剂即效。
(3)燮理阴阳治经行量多。治经行量多,虚损难寐,腰酸带下。情郁急躁,阴阳俱虚,久治未愈症,朱师常以基本方加乌贼骨、茜草炭,二药能行能止,涩中寓通。乌贼骨咸温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及经闭血枯,亦能涩精秘气,茜草能止血治崩,又能补益精气,二药并用,乃取“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又常用熟地、山萸肉为对,以清补清涩,秘摄下元。萸肉滋肝,熟地补肾,合基本方乃师景岳“左右归”之意,朱师处方均取育阴以涵阳,扶阳以配阴,颇合阴阳两虚,久治未愈,寒热夹杂之虚损和肾阳不振症的治疗大法。
(4)、燮理阴阳治慢肝,慢性肝炎久治无效,正虚邪恋,肝功能异常,多责之脾肾阳虚,症见头眩欲仆,神疲乏力,胁痛不寐,心悸情郁,体重渐减,纳呆腹胀,大便偏溏者,常用基本方加太子参、炒白术为对,一以补肺脾,养胃阴,助消化,止泻泄,一以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健脾,补肝扶脾,消食除痞,均取仲景“治肝先实脾,脾旺不受邪”之旨。或加姜半夏,砂仁为对,一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开胃健脾,一为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养胃益肾,且砂仁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暖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亦取仲师“治肝先实脾”之意。朱师培补肾阳法治疗各型慢肝,经多年之临床使用,均收满意疗效,对久治不愈,肝功能长期异常,且体气均虚者,尤为合拍。对早期肝硬化扼守化淤一法,或虚不耐攻者,配合朱师自拟之“复肝胶囊”(即60年代公之于世的复肝丸)疗效均十分理想。尤对那些长期误受时医清热解毒之治或类似清热解毒中药之西药长期误治,至土壅木郁,正虚邪恋之证,均能立见奇效,纠正肝功,恢复体质。
(5)燮理阴阳治更年期综合症,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日衰,天癸绝竭,证见烘热汗出,阵发性面红潮热,头晕耳鸣,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口干便结,失眠心悸。腰酸膝软,足跟疼痛,月经紊乱,崩中漏下,或浮肿便溏。冲任亏损,肝肾精血不足。导致阴虚火旺。阴不制阳则阴虚阳亢,阴虚日久则阴损及阳,至阴阳两虚,随至阴阳平衡失调,则全身各脏腑功能紊乱,故见诸多见症。朱师常用基本方加知母、黄柏为对,取其滋阴降火,金水相生之用,盖知母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走二经之气分。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二药相须,乃取东垣“滋肾丸”之意。又常加当归、巴戟天为对,更年期多血虚气滞,故用当归。更年期多命门火衰,奇经虚损,故用巴戟。巴戟补命火,补奇经而不烁其水为其妙,且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肾水,有近效而又有远功。又常用女贞子、川断为对,一以强筋骨通血脉止痹痛、固冲任、止崩漏,一以填补真阴,滋阴补肾,养肝明目,二药同走下焦,补肝肾,调阴阳,壮筋骨。朱师用“培补肾阳汤”加味治更年期综合征,各种症型,灵活化裁,执简驭烦,每收佳效,究其妙蒂亦在燮理阴阳之法。颇合更年期诸症,寒热虚实夹杂,阴阳失去平衡的病机。

张景岳云:“必善于知方者,斯可以执方,也可以不执方”此说乃对立法。组方。用药的原则,可谓切中肯綮。朱师指出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对药与方剂的组成有其原则,而临证运用则宜灵活变通,朱师用古方师其意而不泥其方,反对胶柱鼓瑟。且善用古方,善组新方,临证中古方今用,时方活用,自拟新方,熟谙药性,精于配伍,尤其是双药并书之对药经验。且治疗疑难杂病或虚损证,处处注重燮理阴阳,处方用药中正平和,缓中取胜,其处方用药之技巧,晚辈们受益匪浅。

  
54
发表于 2009-10-15 22:37: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总报告-22 韩启德副委员长视察讲话(2009-07-30 17:25:17)

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 5 O )
邱志济 邱江东 邱江峰
( 浙江省杭州广益中医门诊部 325200)
摘要:中医养生学提倡防病保健,延缓衰老的内容丰富多彩,尤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饮食、气功等为主要养生 手段 。但因脾胃为养生之本,中医选健脾、疏导、和里和表、和中扶正、轻可去实之丸散 膏丹 对年老体弱者的防病保健、摄生延年确有廉、便、验之特色,值得探究。尤其是文中用千真万确的事实说明老年的摄生延年,要特别注重用中医药“及时治疗”各种时病或宿疾,“小病不过夜,大病慎调理”使老年人的体质不因病致虚。是科学的长寿秘诀 。
关键词: 防病保健; 及时治疗; 养生秘诀; 朱良春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融文化与医疗于一体的学术体系。目的是保健和延年,它对健康者或疾病者,尤对所谓“亚健康”者均有裨益,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其涉及范围已超出纯医学的界限,古有的养生流派有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等,其中医家养生派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药物、饮食、气功等为主要养生手段,中医养生学以医家的养生派的内容为主,同时融合了其他各派的思想和方法。早已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科。吾师朱良春教授曾就情绪、运动、烟酒、饮食与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对吾辈颇多启迪,今就笔者探究朱师防病保健延年摄生的观点结合个人体会阐述如下 。
1、摄生延年的概说
根据祖国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人人皆能享有百岁以上的寿命,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是由于人们在某些方面没有掌握自然规律的缘故,有关学者认为健康和长寿有2O%决定于遗传因索,30%决定医疗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影响,5O%决定于个人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嗜好等。朱师根据《周易》和《内经》理论及历代医家的摄生思想对“情志困扰的摄生…”“起居的摄生”“饮食的摄生”及“药饵抗老、防病和治疗”等,作了精辟论述。尤对张景岳“入能胜天”的摄生思想阐述较详,在精神情志、摄生部分的论述指出:“最重要的是做人要宽宏大量,豁达乐观,宠辱不惊,自然就随遇而安,心旷神恰了” 。朱师在物质方面主固守清贫,但在事业上“ 老骥伏枥”的思想境界对吾辈影响尤深 。朱师年届八八高龄,仍精神矍铄,谈论往事,多记忆犹新,且耳聪目明,思路敏捷,步履如常,除坚持一周2天门诊以外,还从事著述、审稿和多处讲学,且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所以能够如此,是朱师日常生活合于养生之道,值得吾辈效仿和推介。
2、人能胜天 情志调摄
人类的寿天,既决定于先天的遗传,又得力于后天的保养。如果先天不足,而得到后天的保养。则可弥补先天而增寿;反之即使先天充足,而后天不善保养,亦难延长寿命。张景岳说:“ 夫察受者先天也, 修养者后天也,先天贵在父母,后天贵在吾心。所谓“情绪困扰”,是百病之源,多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如胃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癌肿、失眠、早衰等均与情绪 困扰有关。孔子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盖“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想得开, 看得空,才能成为长寿翁。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愉快, 如家庭不和, 人事纠纷, 受入欺侮。 被入误解。 事业上 的挫折等等 。在这些时刻如果消极对待,悲观,沮丧。而缺乏心胸豁达,精神开朗, 没有排除劫难的勇气和信心,往往是生命夭折的成因。《人生延寿法》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属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 如忧虑、颓伤、惧怕、贪求、怯懦、嫉妒和憎恨”。张景岳认为除了“天刑”、“地杀” 、“人祸” 之外,财气及功名之累,庸医之害皆属戕生之由,此六者景岳称之为“六杀”。并且指出“ 残损有因。惟人自作,是所谓后天也”。张景岳重视后天培养,他不仅继承了( 内经> 的思想,认为人类欲“ 尽其天年”,必须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指出:“先天之强者不可持,持则失其强矣;后天之弱者当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 《景岳全书 · 传忠录》 。先天之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亦可居其强半。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天者更天。张景岳“人能胜天”的观点,精湛地反映了他的养生思想, 且对指导临床具有现实意义。入之所以能胜天,关键在于“养能合道”,也就是养生有道。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气, 慎酒色可以保肝肾。 慎劳倦饮食可以保睥胃。酒杀可避,吾能不醉也;色杀可避,吾能不迷也 ;财杀可避,吾能不贪也;气杀可避,吾能看破不认真也;功名之杀可避,吾能素其行藏也;庸医之杀可避,吾能相知以豫也。夫如是之培,则可全收其效矣。故“ 人能胜天” 的关键在于努力做到自身的后天摄养。它包括心身诸方面。因慎情志可以保心神,张景岳强调唯乐可以养生,盖神藏于心,而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朱师详析“情绪困扰”之害,认为它与疾病的发生乃至猝死,有密切的关系。并总结了五大危害,一是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二是强烈的“ 促癌剂”;三是心脏病的“触发器”;四是导致胃肠病的“腐蚀剂”;五是牙齿的大敌。这种通俗的阐析,颇合临床实际。陶弘景所言之“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所谓“ 中和” 就是保持精神情绪的平衡,此乃朱师“乐则长寿,神安延年”。之谓也。又因慎酒色可以保肝肾,张景岳强调养情护肾,首先要节欲保精。亦因慎劳倦饮食可以保脾胃,张景岳强调“人以水谷为本,故脾胃为养生之本”盖劳倦伤睥。饮食伤胃,都足以损伤中土,而导致后天衰惫,生化无源,则精血凋残,煦养无权则危殆立至,这是历代前贤所谆谆告诫的。故张 景岳强调之“人能胜天”是渊源有自。

3、起居 运动谈摄生
老年生活起居的安排,都应从保健要求出发,如居住环境要干燥向阳,清洁典雅。通风透光。按时工作,定时进餐,定时学习,定时洗漱,定时大便。睡眠和起床均应有时,人体生理活动都具有周期变化的生物钟节律性,生物钟运转的紊乱是疾病,衰老,死亡(夭折) 的主要原因。生物钟养生值得注重 。
朱师对烟酒之害,不规律生活之害及饮食宜忌和防病保健密切相关的论述,是继承《内经》和张景岳等前贤养生延年思想的具体发挥。朱师在漫谈怎样防病保健。延缓衰老”( 载《医学微言》) 一文中还强调“ 运动可延年”,指出“ 缺乏运动。势必早衰,因为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可以代替许多药物,但所有药物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能增强生理机能,促使身体充满生机和活力。反之缺乏运动,势必早衰,因为运动和劳动是保证人体正常代谢过程的最重要因素,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的关键。运动可以减慢心率,在正常情况下,心率较慢的寿命较长;运动可以满足机体吸收更多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可使氧的利用率增加4~8倍,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运动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溶解胆固醇,它象清道夫一样,把胆固醇送到肝脏去排泄,起到软化血管,保持血管弹性作用;运动还可防癌。但必须指出“运动要适量”。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中医多提倡散步、种花、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太极拳、自我按摩,长距离步行,爬山均可。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才能收效。
4、摄生延年勤用脑
多用脑可延缓衰老,“若要长寿勤用脑”确是经验之谈,古今中外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衰老缓慢。高寿者不乏其人,我国当代著名百岁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 脑子也要不断运动, 动则灵。不动则钝。年纪大了,记忆力在衰退,要服老,我现在就靠多看、多想、多写来延缓脑子的衰老。”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胡寄窗教授14部专著中大部分是80~90岁时写成。胡老说:“每当研究一个什么问题的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一会儿吃中饭。一会儿吃晚饭了。我认为一个人的脑子就象一部机器那样,要多转动才不会生锈。适度的脑力劳动,有益于身体睦康。” 朱师指出“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衰退缓慢,而衰老最快的是那些脱离生活的人和那些一辈子没有事业心,老在生活圈子里打转转,而心胸狭窄者。” 古今中外不少脑力劳动者多获长寿的原因正是如此。
5、老年病的预防和 中医药的及时治疗是长寿的秘诀
人至老年, 往往均有多种疾病缠身,所谓宿疾。即使是少病, 亦当注重未病早防,有病早治,“及时治疗”且要知晓中医药治疗老年病和慢性病的绝对优势,乃因中医的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特点,颇合老弱体衰者标本兼治、首保脾胃、缓缓图功、留人治病、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需求。尤其是中医的饮食疗法、按摩推拿、外治药浴、丸散膏丹等对老年病的防治及病后调养均有独特的疗效,有简便廉验的特色。笔者家母中青年时多灾多难,常过着朝不保夕,温饱难求的生活,因常节食(日食2餐) 加劳累,使虚弱的身体招致多种慢性疾病;如胃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盂肾炎、关节炎、骨质增生、顽固头风、鼻窦炎等先后缠身。笔者步入医途后。随着医术的不断提高,先后治愈了家母所患的多种慢性疾病,今家母年届八十八高龄,尚能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履如常。家母一生坎坷,为生计和子女的温饱而没能上学, 缺乏文化,更谈不上讲养生之道,而单凭得天独有的享受“及时治疗”,亦能长寿,值得探 究。中医的及时治疗,能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使老年人的体质不因病致虚,这应是一种科学的长寿秘诀。明· 王肯堂就是用及时治疗的秘诀,使体弱多病的母亲百岁而终。“良医调理续春秋”,真乃千真万确也。吾仿其法,多年来家母每遇外感或宿疾急发,都认真对待“及时治疗”。“小病不过夜,大病慎调理”。忆及昔日(20年前) 家母2次因劳累过度而得“伤寒”(湿温),连续发烧月余治不得解。笔者深究何廉臣氏《重订广温热论》。乃知寒、热、虚、实,真者易辨,似者难分,温热病之实证似虚,虚证似实,热证似寒,寒证似热者,尤要细心观察,吾持书榻旁,经三昼夜细心观察后。拟用“荞麦山药粥”,并“二鲜饮”(鲜芦根,鲜茅根) 治愈了家母的重症“伤寒”。近10年来家母所用的防病保健药有“玉屏风散”、“午时茶”、“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散”、麦芽山药粥、红枣苡米粥等,总之脾胃为养生之本,防病保健宜选健脾疏导,和中扶正。和里和表之轻可去实之品。虽不谓补,不啻是补。以上几种简便廉验之成药,如能随季节气候,因时制宜,不但对防病保健有廉便验之效,且对癌症术后调理巩 固。或高年肿 瘤患者的非手术 治疗,延长生存时间均有效 出意 外的佳效 。笔者用小剂量玉屏风散(生黄芪lOOg,炒白术lOOg ) 。防风60g共碾粗末为一月量) 滚开水冲泡,每早饭前送服香砂六君丸。配合每晚用自制“参七山楂膏”(参三七、生山楂共粉炼蜜和膏)温开水送服,治疗一前列腺癌术后,复查病灶尚有,体质极弱的老年患者,至今已存活13年,年届78岁。用“荞麦、山药粥”治疗一曾姓老农妇大肠癌术后病灶转移肺部(体质极虚弱) 现已存活3年,且能做一般家务;用“ 麦芽山药散”(日量18g,分3次饭前蜜水调服) 治疗一高年脑瘤患者食后即吐,半身麻木,定时发痫,现奇迹般存活2年,且体重增加,呕吐、发痫消失。老年防病治病。养生必须体察药物宜忌,笔者参考“ 老年养生十忌”结合中医临床实际,自拟改“十忌”如下:①老年人切忌滥用和过用抗生素、激素和维生素,因老年人脾胃虚弱,三大素均类似苦寒或纯阳之中药,伤脾败胃。损伤正气。②忌用药剂量偏大。宜小剂量缓缓图功。 ③忌长期滥用止痛药,乃因止痛药易损胃肠道,引起胃出血。且损害造血系统。又能成瘾,危害极大。④忌迷信贵重或名牌药品,药物贵在对症。民间屡有价廉易得之品能治大病。⑤忌轻信偏方、别方保睦治病。因偏方、别方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症使用,才有效果。⑥忌长期服用安眠、抗癫痫、美容、减肥、降脂等西药。因此类药物均有较大的副作用。最好改服中药,标本兼治。谨防药源性疾病的萌生。⑦忌盲目服用抗衰老药。抗衰老药亦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因人使用。勿轻信说明书和广告。⑧忌滥用各种保健品、滋补品或参茸、西洋参等补药。因人有寒热,形有胖瘦,体有强弱,这种个体差异,必须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分别对待,才能避免误补致病。⑨忌食高脂肪或高蛋白饲料(即激素饲料)饲养的鸡、鸭、鸽等及鸡蛋,并此种饲料养殖的鱼、虾、鳗、鳖、龟、鳝鱼、蟹等。据动物实验报道,高脂肪高蛋白质饲料可增强黄曲霉素,有促大鼠肝部癌变的作用。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g2009年10月15日 10:38pm 时添加 -=-=-=-=-
⑩忌用茶叶水送服各种成药。忌酒后服药或抽烟服药。延缓衰老的措施较多,但能否因人而异,正确运用则是关键,《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上古之人。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亚里士多德提出生物的寿命等于其成长年龄的5~8倍,如成长年龄为25岁,以五倍计算。应活一百二十五岁,以八倍计算,则应活到二百岁,《三元延寿参赞书》说:“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 。古今中外,年逾百岁者多矣。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享年一百四十二岁(不是102岁),延安有位142岁的老寿星,能挑40公斤柴火(1988年报道尚健在),所谓正常寿限,《尚书》说的百二十岁为“寿”,《内经》称百岁为天命,即100~120岁是正常寿限。看来以百岁为寿限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今一般人的寿命离百岁还远呢。所以吾辈 要努力发掘祖国中医学的治病保健,养生延年的优势。尤其是“及时治疗”“ 防微杜渐”是长寿的秘诀,“善补百岁应有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9 10:44 , Processed in 0.2012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