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19|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6 07: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打《道医学》被出版者的一顿暴炒,相继又有《道医学讲义》又被少数人拉进院校予以为“教材”,此消息自被官方媒体披露后引起轩然大波。相继而来便对“道医”与“中医”两者相互关系,以及亊关中医文化之根及中医振兴走向之亊,成为了本坛的“焦点话题”。
这里的“是非”,不仅有学术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更有方向性政治性的原则之争!
我是支持弘扬传统文化,反对有关涉及帶有浓厚宗教色彩,对事涉宗教内部人士专门修习的有关“生命健康”的探研,当成成果进入“院校”(社会)进行普及。
这是因为熊先生也好,祝监院也罢,他二人的著作还代表不了“道医”里的真实全貌。尤其是对“道医”一语的定性本身就存在“糊涂”不说,甚至对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的最基本概念都没搞清的前提下,熊先生就以自己的“盛气凌人”去贬低中医的不是,对这一“出尔反尔”被网友提出“指问”,亦是常理下的“叫真”。
我请“道医学”的作者及其所有支持“道医”的同仁,先谈谈你们所给“精、气、神”作个定义性的交待可好?
回头再谈“是与不是”不就更具说服力吗。
60
发表于 2009-9-28 08:50:04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人非生而知之,故有“学识”。学而知之,也不是完全超越本能。我听我的师辈们说,中华文化之根是“道”,道中又有“顺修做人,返修达仙”之说。但细究人与仙有什么分别吗?我老师说,世人仙佛皆人作,只看肯修与不修。修什么?修这人世里的祥和思仙境获太平驻人间……
人世就为求这“祥和太平”而有虚实里的兑现。道有“医道”有“仙道”,因此这医仙之道就成了“祥和适世”里的必修功课。一为有形,一为无形,于这有无虚实之中就存在了中华五千余年里的璀璨文化……
59
发表于 2009-9-22 17:14:53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一个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的国人,真个要对自己的民族共和文化一无所知的话,那活的可是实在的“可怜兮兮”的……
58
发表于 2009-9-20 17:24:16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有与无”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里的终端。其实质内涵被羽括在“虚实”间。说宇宙于无生有,便从微末始向它的极端;论有探无,亦等同“求真”在“返朴”之中。这里的“有无虚实”不仅代表自然客观变化,也呈现出“自然规律”无可逾越……
57
发表于 2009-9-17 07:19:10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中华文化之根,在“道”。道是阴阳而有虚实,虚实里生就其可见与非见;可见称“有”,肉眼不见为“无”。人类社会里的任何追求,也无非是让“无”为“有”。然而就在这有与无之间,正义与邪恶成为“善恶”水火不融……
56
发表于 2009-9-16 09:34:06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就拿治病来说,“医道”就有他的靶向直指性。俗说,箭发中的!民间尚有,有啥说啥,病在那,医在那,本无需拐弯抹角另来一套“玄学”相伴、
比如对“无名高热”来讲,医的道,讲求的就是如何迅速加以平熄。至于是什么“病毒”根本用不上做现代病理分折,仅以自己的“审视观”去酌情了当而已!
“毒可清,毒可解”,于清于解,自有千载里的丰富经验垫底。
55
发表于 2009-9-16 09:22:23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医道”门中生人,自古至今根系民族共和文化。“医道”为有实行兑现,但若说“道医”仅就其概念来说,尚需剖白……
54
发表于 2009-9-13 07:27:39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中医是医道难为科学”此话说的好。但细究起来,中华的道文化实际又包容着许多学科里的科学。说干脆些,知名天下的“道家”又都身兼各行里的科学领军。丹道家葛弘且兼化学家,诸葛、伯温先生兼军亊家,老祖王禅又兼谋略家等等,历史上有着“道文化”系属下是数不胜属的……
中华道文化不仅有其精神存在,更有对追求的落实。古有“动修做人,静修达仙”,若论和合便是“和谐大同”。
“道文化”内含虚实正邪。人称虚为仙,实为人;邪为魔正为人。若说虚实归址,又以其道论“阴阳”。人说医生的道,是“医道”。医道讲的是道理,道医是医生而有活动范围内的专门指向。中医是民间以医为业操据“救死扶伤”的现身行当成员……
53
发表于 2009-9-12 17:48:58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中医是医道难为科学(2009.1.30)

                                                                                                                                
                        封志强
   《黄帝内径》曰:“黄帝坐名堂,召雷公问之曰:子知医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不能别,…… 帝曰:善!……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素问•著至教论篇第十五)。
   可见中医是道,是医道。
   何谓道?《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上)。阴阳是中医的基础。“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何谓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二十五章)。还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岐伯曰:针石,道也。……。”(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明确针灸也是道。“夫九针者,……,恍惚无穷,流于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化。”(灵枢•外揣第四十五)。《内径》还说:“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道无鬼神,独来独往。”(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可见,道之为物,是恍恍惚惚,恍惚中有像、有物。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道”字拆成两部分可为“首”和“辶”,首,即人的头脑,人的头脑随物、像的恍惚变化而走动,“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事物时刻在变化着,“至道而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恍惚之数,生于毫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医道也然,“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变化无穷”。比如脉象,浮为表,但,中气大亏,虚阳外越,见浮不可概言表;数为热,但,阴阳俱困,气血张慌,是数不可概言热。脉有浮、沉、迟、数,表乎?里乎?热乎?凉乎?“邪之中人,……,上下左右,无有恒常。”(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恍惚之中寻物求像,就是医道。明显地不“科学”。科学的观点是,热就是热,寒就是寒,38度就比37度体温高,不能含糊;然而,中医有时可以在恍惚之中抓住病人的关键症候,决定治愈疾病的大方向。比如,喻嘉言治徐国珍伤寒案,病人脉大而重按无力,身热目赤,异常大躁,身卧地上,欲求入井,索水到前,复置不饮。热乎?喻嘉言据“脉大而重按无力,索水到前,复置不饮”而断定是:真寒假热。服参附干姜等而愈。(此案摘自“广东中医学院”主编《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年2月第一版)。按“科学”说,“身热目赤”,当然是热。如果按“科学”而寒凉退热,病必恶化。人体阴阳气血及病情的变化非常复杂,恍恍惚惚,很单纯的病情不多见。在恍惚复杂的病情中,“其中有像”。识别真像,就是医道。能够把握真像,就是高明的医生。比如经络,针灸时,取穴准确,手法得当,沿经络传导的感觉明显,甚至传感很强烈。可是解剖人体却找不到经络。其实经络是气之运行路线,气在即在,气去即消,也有也无,难说“科学”。气的实质是什么?“科学”不知所云。《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三焦又为何物?《难经•二十五难》和《难经•三十八难》说:“有名而无形”。再比如,“血之于气,异名同类。”(灵枢•卫营会第十八),“阴之与阳,异名同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四十一)。以上这些都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恍恍惚惚,难说“科学”。可是,却是中医医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立法、处方、遣药也是一样,往往似此似彼,恍恍惚惚。砒霜是毒药,也不是(寒痰哮喘);当归补血汤中黄芪(补气)用量是当归的五倍,似是重在补气,却叫补血汤;针灸百会(在头顶)治脱肛;推拿涌泉(在脚底)治头疼。恍惚又模糊,“科学”难说清。如果得“医道”,疗效不含糊。
    既然“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所以“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一章),可道,也不可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自然是“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是此非此,是彼非彼。而“科学”要求:此是此,彼是彼,是即是,非即非,要经过实验,数理统计分析,可以重复。医学多是抽样调查对总体进行估计,统计分析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病人(标准差不为零)。比如某药对某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某年龄段的平均血压等等统计数字。报这些数字的同时,必须报出其误差和可靠性,才能算是科学数据,不显示误差和可靠性,数据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有些医学文献的统计数字不显示误差和可靠性。大概是误差太大,达不到90%以上的可靠性。医道正是能够在“科学”误差这一部分和阶段发挥其优势。比如,有的病人因为有诸多难受、不舒服才到医院看病,医院做了多项检测,医生告诉他:检测数据正常,你没有病。这看似清楚、“科学”,实际是检测有误差或不知道还有多少项目需要检测,既模糊又恍惚。医道可以在这个误差和模糊之中发挥其优势。比如癌,科学检测的病理切片是癌,宜切除者切除,这当然科学。其实在病变的某阶段,癌与非癌没有明确界限,检测产生误差是正常的,不能说不科学。在科学治疗的各个阶段,产生误差也是难免的,手术前主治医生让患者或其家属签字,说明医生对自己的科学也也觉得模糊。病情的模糊和恍惚是造成治疗误差的原因之一。然而,知医道者,在模糊和恍惚之中,未癌知其癌,已癌知其变,恍惚之中求其像,模糊之中立其法。效果如何,全在医道的高低。“经言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难经•七十七难)。
    中医是医道,难为医学,难说科学。中医,“首”随恍惚之像而“辶”、而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第一章)。求索于有无之间,是为道,为医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西医行科学,中医行医道,同是救病人,同标不同道。
                         2008.11.28
地址:石家庄市工农西路海关东巷7号    050051
电话:0311----301182                信箱:fzq1018@sohu.com
52
发表于 2009-9-12 17:42:37 | 只看该作者

就中医文化之根论道

44楼说:道德再高也解决不了中医的问题,雷锋是好样的吧,他可以解决医的问题吗??
道德与道德经是两码事。中医是“医道”,内径讲得很明确。中医不是什么“学”或“科学”。这是应该明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1:23 , Processed in 0.0829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