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考陆渊雷晚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6 17:2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考陆渊雷晚年
 
陆渊雷先生晚年,“医门冷落,学人无多”主要就是他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所一手造成的。
 的确,特立独行的经方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张扬学术个性,追求真理,甘愿寂寞,他们甘愿献身.具有突变能力的基因,是中医学术的脊梁。但是,他们又有致命的弱点,他们在人类气质学上使属于A型性格的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悲剧性格”。他们不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人,有傲气,自己却误认为是“傲骨”,更不理解“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以及 “妥协是金”(亚当·米奇尼克语)的道理。侠士英雄们在事业的初创阶段,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事业成规模了,“什么鸟都有了”的时候,他们性格中的弱点,就会发生负面的毁灭性的作用。《陆氏论医集》中攻击叶天士,笑骂秦伯未,挖苦陈存仁,真是嬉笑怒骂。文章风行一时,淋漓痛快,却种下了日后的苦瓜。
 “成则萧何,败则萧何”先生笔扫千军,锋芒毕露,祸起萧墙,这也是他亲力鼓吹的“中医科学化”大业功败垂成的一个原因。陆渊雷先生的遥从受业者岳美中、谢仲墨、姜春华,及任应秋等人都成大器,先生身后却英雄末路门庭冷落奄然殂化。这是为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痛苦地值得深思吗。

7
发表于 2009-3-9 09:10:33 | 只看该作者

思考陆渊雷晚年

***** 版主模式 *****

<a href=topic.cgi?forum=2&topic=11855>该贴子已被管理员转移,请点击这里查看</a>
6
发表于 2009-3-7 16:02:07 | 只看该作者

思考陆渊雷晚年

[这个贴子最后由千秋雪在 2009/03/07 04:04pm 第 3 次编辑]

附:
陆渊雷对桂枝汤的解释



  发热。我们知道,人的体力,是各部位活动的动力,所以人体必须进行新陈代谢。实际上所谓代谢不过是一种缓慢地燃烧,体温就是由此而来的。代谢燃烧,产生的体温,平常时期,亦有定值。如果体力有较大地增加,则代谢机能亦随之亢进,体温亦随之升高。所以人在劳动时需要体力,在吃饭以后消化需要体力,在这两种情况下体温都稍有升高。病毒性感冒的患者,在日常的体温之外,必须增加抵抗病毒的体力。因而新陈代谢亢进,使体温升高而成为发热。

  恶寒。试验室人员都知道:使用动物作细菌试验、或者是制造治疗血清时,大多数动物都发现恶寒发热。所以恶寒、发热是产生抵抗病毒力的表现。

  脉浮。当人体发热时,体内的新陈代谢亢进,加强了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由于心力的加强,则脉搏增大。脉搏增大而血液并未能够充实。所以在脉象上重按即感觉其软弱,人随认为这种大而软弱的脉象为浮脉即脉浮。

  患者受病毒的刺激后,立即产生抗毒力。抗毒的方法,可能根据病毒的种类而有所不同。虽是细菌学家或是免疫学家,今日(指1930年以前)对于如何抵抗病毒,也不能详细知道情况。可能是产生某种物质使与病毒相结合,而变成无毒的物质。

  头痛。太阳病多发生头痛副症。人体的汗腺。上半身排列的较密较多,下半身则较稀较少。太阳病属于热病初期阶段,病菌学证明:病毒多在血液中。热的“自然疗能”,排除病毒的方法,看来都不如出汗。欲出汗时,血液必须向上半身 、向表面充血。因充血而发生头痛。

  药效。桂枝汤仅五味药,可见桂枝、芍药二味为主药。人的“自然疗能”欲出汗,以排除病毒。太阳病桂枝汤证,患者平常本来是津津自汗,再用桂枝发表解肌或祛毒,可见桂枝与“自然疗能”的要求是一致的。这种对于“自然疗能”一致的方法,称为“辅助法”。仅靠桂枝的发表还无济于事,还必须靠芍药将病毒从血液中游离出去而成游离状态,桂枝才能起到其发表作用。生姜佐桂枝用以发表,大枣佐芍药用以和血。

  此外,不可不知者方内尚含两大经方:一、桂枝甘草汤。二、芍药甘草汤。

  陆氏考证了〈本草经〉、〈名医别录〉知芍药的效能,虽说法不同,专见于血液。而更深一层的说法是邹澍的〈本经疏证〉,其芍药条云:“能破阴结,布阳和,阴气结则阳气不能入,阴结破则阳气布焉!是布阳和之功,又因破阴凝而成焉!”因此,陆氏认为:只有靠芍药游离病毒,桂枝才能成其发表之功。

  以上为陆渊雷先生散见于〈伤寒论今释〉中的论点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6F0A441&xpos=151
5
发表于 2009-3-7 15:54:13 | 只看该作者

思考陆渊雷晚年

陆渊雷 http://jpkc.gzhtcm.edu.cn/shl/shweb/reference/doctor/lu-yl.htm

    字彭年,江苏川沙县人,生于1894年至1955年间。
  自幼聪慧,入乡塾读书,发奋自励,为师长所称许。1906年就读于松江中学,1912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从朴学大师姚孟醺习经学、小学,兼涉诸子百家、历史、地理、物理、书法、天算之学,于医道尤致力焉。自1914年始,先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院、省立师范学院、国学专修馆、暨南大学、上海持志大学、上海正风文学院。教学之暇,遍览中医名著,渐萌弃教从医之志。1925年恽铁樵创办医学函授学校,渊雷致函恽氏,奉上学费拜其为师。恽氏退其学费聘之为家庭教师,并邀协办函校。1928年渊雷任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国医学院。次年,与徐衡之、章次公创办上海国医学院,聘章太炎任校长,渊雷自任教务长。1932年,应各地学者之请,主办“遥从部”,以函授方式教授学员,姜春华、岳美中、樊天徒、范行准、谢仲墨、唐丽敏、赵锡宽等,皆为陆氏“遥从”弟子。1934年,创办《中医新生命》杂志,共出30余期,对促进中医学术交流贡献颇大,后因1.28战争停刊。解放后,陆氏历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顾问,对发展中医事业多有贡献。晚年笃信佛教,对其医学思想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1955年6月1日病逝,享年61岁。
    著有《金匮要略今释》、《生理补正》、《病理补正》、《诊断治疗》、《陆氏论医集》、《中医生理术语解》、《中医病理术语解》、《流行病须知》、《伤寒论概要》、《脉学新论》、《舌诊要旨》、《伤寒论今释》等书,对仲景学术的研究甚为精要。在他的《伤寒论今释》中,综前人注疏,参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显的文字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切当。对原著某些条文,试图用近代医学理论加以融汇,虽有失片面,但在当时对仲景学术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
发表于 2009-3-7 13:44:2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陆渊雷晚年

陆渊雷倡导的“方药证候对应”的理论与治疗,对后学者影响深远。如现代名医岳美中在晚年颇有感慨地说:“余生平推崇张仲景,很欣赏那种: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视当前之象微投药石以祛疾的质朴的学术”。现代中医学家黄煌也肯定了陆渊雷对“方药证”研究的贡献,对陆先生的理论称之为“精辟的阐述”。陆渊雷先生病逝后,他的朋友章次公先生感叹哀悼,“医门冷落,学人无多,卓然出群,渊雷而已。今乃奄然殂化,芳流歇绝,不其惜乎。”(朱良春编.章次公医术经验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3
发表于 2009-3-7 13:24:35 | 只看该作者

思考陆渊雷晚年

是真的吗?这真是太痛苦了!
2
发表于 2009-3-6 17:39:11 | 只看该作者

思考陆渊雷晚年

值得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1:32 , Processed in 0.0737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