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3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4大经典,什么是4小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8 11:2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谁告诉我什么是4大经典,什么是4小经典?
中基又是 什么?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2 14:45:3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4大经典,什么是4小经典?

谢谢阿......
3
发表于 2008-9-11 13:24:3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4大经典,什么是4小经典?

谢谢回答……
2
发表于 2008-9-8 21:30:3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4大经典,什么是4小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是: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四部书被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它们都是我国秦汉以前的医药经验总结。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难经》,全书共有81章。分别对脉法、经络流注、营卫三焦、气血盛衰、脏腑诸病、经穴及用针的补泻手法等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解释和发挥,丰富和发展了《内经》的学术理论,为后世有关中医诊断、病理、经络和针灸等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其阐述了《内经》的有关疑难问题,故名《难经》。
    《神农本草经》:本书共分3卷,收载药物365种,除去重复的实际是中药347种(其中植物药239种、动物药65种、矿物药43种)。本书汇集了古时至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分别用四气(升降浮沉)五味(辛甘酸苦咸)概括药物的性能和作用,根据有毒和无毒而将药物分成益气、补虚、除邪等上、中、下三类;创立了方剂的有关配伍方法;对于药物的炮制、贮藏方法和经验也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虽其中也有某些错误的地方,但有关经验的总结却奠定了中药药物学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继承了《内经》、《难经》等经典的医药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了"辨证论治"的诊疗法则,创立了许多宝贵的诊治方法,总结发展成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伟大著作。后人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共16卷。 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由于前人创造性的劳动,故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医疗实践,至东汉时已确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这些都为以后中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以下内容由 榆树枝2008年09月08日 09:45pm 时添加 -=-=-=-=-
四小经典是:
    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医方集解,汤头歌诀。


-=-=-=-=- 以下内容由 榆树枝2008年09月08日 09:52pm 时添加 -=-=-=-=-
中医的气是什么?
    “气”一直是中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出现了“气”的概念。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阴阳等哲学流派,都曾对“气”的本质和特性进行过探讨和论述,可以说“气”的观念和思想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概括起来,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一种无形无象、无所不在、充盈宇宙、具有生命力的细微物质。世间万物都是由连续不断运 动着的“气”构成的 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气”除了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以外,还是生命的基始,是万物生机活力的本源,《淮南子·原道训》说:“气者,生之元也。”气是生命的本源,因此“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这一点很重要,它对于中医学的“气”的理论影响很大。
    风、寒、暑、湿、燥、火原本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六气”一般不会导致发病。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太过或不及,即夏天过分的炎热,冬天特别的寒冷,谓之太过;假若冬天变为暖和,夏天反而寒凉,这为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这是指季节气候的异常,如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天应该是寒冷的季节,却出现了暖冬。再就是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加上人体正气的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伤及人体而发生疾病。中医学在这种情况下,将反常的六气称为“六淫”。所以又称为“六邪”。
精和气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彼此能相互化生,故中医学认为“精能化气,气能生精。”气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气的盛衰、运动变化有关。《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实际上是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理生化过程,即物质的转化与能量转化的过程。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医学认为是由气在起作用。王冰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这是指精气之间的相互化生,从而维持了人体的生长变化。有时中医学的“气化”概念也局限于指膀胱排尿作用,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致病原因为正气不足(机体抗病力差),湿浊邪毒,乘虚而入,加之饮食不节,以致湿郁热熏,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如迁延不愈,湿热停留,肝脾两伤,气滞血辨。

-=-=-=-=- 以下内容由 榆树枝2008年09月08日 09:57pm 时添加 -=-=-=-=-

  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面的知识请登陆
  中国中医网:http://www.cn939.com
  疾病大全http://www.cn939.com/tcm-jibingdaquan.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2:43 , Processed in 0.1211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