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中药是如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
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常用四大方法如下:
1.健脾和胃法适应证:脾胃虚弱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识要点:功能性肠病症状+体质虚弱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陈皮6g、半夏10g、木香6g、砂仁3g(后下)、炒谷芽20g、炒麦芽20g、鸡内金10g。
2.疏肝理气法适应证:肝脾不和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腹痛后就想大便,便后疼痛一时减轻。苔多薄白,脉弦。
辨识要点:功能性胃肠病症状+体质壮实或为女性伴有情志症状。
治法:抑肝扶脾方药:以痛泻药方为主炒白术30g、白芍20g、陈皮10g、防风8g、木香8g、当归12g、元胡10g、川楝子10g、百合15g、钩藤25g、合欢花12g、生龙牡各20g、甘草6g。
3.消食导滞法适应证:饮食积滞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嗳腐厌食,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辨识要点:功能性肠病症状+嗳腐厌食+苔垢腻。
处方:枳实消痞丸或保和丸半夏10g、陈皮10g、枳实10g、木香6g、槟榔10g、神曲15g、焦山楂15g、茯苓10g、莱菔子15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鸡内金10g、甘草3g。
4.辛开苦降法适应证:湿浊(热)痞阻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痞满,或有烧灼样痛,泛酸嘈杂,厌食嗳气,有腹胀腹泻,口干口苦或口中粘腻,舌红,苔腻或黄腻,脉弦滑。
辨识要点:功能性肠病症状+胃脘痞满+苔腻。
处方:半夏泻心汤半夏10g、干姜10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5g、陈皮6g、厚朴10g、枳壳10g、甘草3g、木香10g。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 在 2009年11月11日 00:10pm 时添加 -=-=-=-=-
小儿消化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无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出现功能性腹泻。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本人采用中医治疗效果可佳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 在 2009年11月11日 00:11pm 时添加 -=-=-=-=-
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结合复合行为疗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观察梁振湖 王金录
[1]临西县医院,河北临西054900 [2]临西县中医院,河北临西054900文章摘要:目的: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结合复合行为疗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同时给予复合行为疗法,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总有效率54.8%。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文章主题:功能性腹泻 参苓白术散 痛泻要方 复合行为疗法 文章内容:?924?医杂志2007年第34雀笠7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结合复合行为疗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观察梁振湖,王金录(1.临西县医院,河北临西054900;2.临西县中医院,河北临西054900)摘要:目的: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结合复合行为疗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同时给予复合行为疗法,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54-8%.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0.05),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明4-对照组.结论:本方法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关键词:功能性腹泻;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复合行为疗法中图分类号:11259.746.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1719(2007)07—0924—02—,,(1,,054900,,;2.,054900,,):06如:,:..:91.%.54.8%.(&;0.05),,.:,.:;;;功能性腹泻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属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一部分.对于本病,中医中药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结合复合行为疗法治疗本症78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两组140例均门诊病例,按1999肠易激综合征罗马诊断标准确诊.其中治疗组78例,男25例,女5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发病诱因:性情急躁或忧郁,焦虑,紧张等七情诱发36例,饮食不调17例,不明原因25例.对照组62例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9岁,平均3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发病诱因:七情所致31例,饮食不调14例,不明原因17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0.05).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药用:莲子肉9,薏苡仁9,白芍15,炙甘草,陈皮,防风,砂仁6,桔梗6,白扁豆12,茯苓15,人参15,收稿日期:2006—12—09基金项目:河北省邢台市科技局科研课题(2007011)作者简介:梁振湖(1972一),男,河北临西人,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白术15,山药15.辨证加减:腹痛甚白芍加倍,加延胡索15;腹泻甚加木香,焦山楂15;黏液便加黄连,秦皮15;腹胀纳差加厚朴9,神曲12.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给予复合行为疗法,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结合松弛反)练使患者快而有效的通过训练学会使用松弛反应来对抗并消除心理及情绪应激症状.采用单独诊室,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应用脑电反馈仪对这些患者进行松弛反应训练和生物反馈治疗.2.2对照组给予口服丽珠肠乐1亿,每日2次;谷维素30,每日3次,维生素20,每日3次;思密达3.,每日3次.所有病例均给予饮食调整,1个月为1个疗程,2个月后评估疗效.3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解放军总后勤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冶愈好转标准》拟定,临床治愈:腹痛消失,腹泻转为正常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显效:腹痛,腹泻症状,全身症状及体征中有1个以上主症消失,其他症状明显好转;有效: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或停药后时有复发.3.2结果治疗组中治愈31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54.8%.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0.05),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第34卷第7期?925?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赵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观察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糖痹通膏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隔日贴敷1次.对照组:弥可保注射液0.5肌注,隔日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做出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穴贴组的中医讧候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有显着改善,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0.05);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0.1),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相"-3(&;0.05).结论:糖痹通膏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瘀血阻络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用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痹通膏;穴位贴敷;瘀血阻络;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587.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1719(2007)7—0925一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高达90%.本病起病隐匿,易被忽视.临床症状复杂,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特点是对称出现远端感觉障碍,下肢多于上肢.该病虽不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却是致残的主要因素.目前西医临床多采用控制血糖,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等,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价格昂贵.近年中医药治疗则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中药制成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董砚虎等制定的诊断标准加以改进.①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据1999年糖尿病专家咨询报告).②诊断标准:四肢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刺痛,冷感,灼热,蚁爬感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有异常改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0/,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肌电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4讨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以下腹部不适或腹痛及排便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大部分病例表现为功能性腹泻,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是很明确,认为与消化道动力异常,消化道敏感性增加,脑肠轴的改变,社会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异常等有关,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基础和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并具有身141392-3-84514O-200707-49988990-920c9b56 引用文章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58.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09.
[3]周训云.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药治疗新近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2:19.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 在 2009年11月11日 00:12pm 时添加 -=-=-=-=-
一般认为,腹泻指大便次数>3次/d,或粪便量>200g/d,且水分超过粪便总量的85%,病史>3周者为慢性腹泻[1].慢性功能性腹泻起病缓慢,易反复,多数患者病程在数月至数年以上,临床表现主要以排便次数增多为主,大便不成形,多伴有腹部隐痛,或典型的便前腹痛,便后腹痛消失,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和脓血便、黏液便.慢性功能性腹泻的诊断需经大便常规、X线、小肠镜、结肠镜、黏膜活检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相当一部分病人治疗困难.若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失宜,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也可造成器质性病变.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 在 2009年11月11日 00:16pm 时添加 -=-=-=-=-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腹泻70例-学术荣昌健康网 www.rongchang.com 2006-7-25 杂志【字号:大 中 小】 张铁戈 于得平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 年 3 月 第 4 卷 第 6 期
关键词:老年性腹泻
老年性腹泻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我院门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腹泻7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镇内及周边乡镇居民,符合我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60岁;病程最长5天,最短3天。
1.2 治疗方法 运用理中汤加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药组成:人参15g,白术15g,干姜10g,炙甘草10g,炒山药20g,煨肉蔻15g,半夏10g,厚朴15g,桔梗15g。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3次,7天为一疗程,多者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腹泻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诊1周后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50%以上,7天后腹泻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及腹泻次数缓解<50%。
2 治疗结果
70例患者中痊愈48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2003年10月20日初诊。3天前大便次数增多,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便,腹痛肠鸣,伴恶心呕吐。曾在家服用过止泻药品,静点头孢唑啉钠,无效,遂来我院就诊。中医诊断:泄泻,属寒湿内侵,脾失健运所致,治法:温中散寒,运脾化湿。用以上基础方口服4剂后,便次减少,腹痛及呕吐消失。守方3剂后,诸症悉平,随诊1周无复发。
4 讨论
老年性腹泻是临床较常见疾病。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阳气虚衰,温煦失职,加之脾喜燥恶湿,易致寒湿为病,泄泻乃生。本方健脾燥湿,温中散寒,故疗效显著。方中人参、白术健脾;干姜温中散寒止呕;半夏醒脾燥湿。诸药合用,使脾气健,湿邪除,对治疗老年性寒湿腹泻疗效甚佳。
作者单位: 151500 黑龙江兰西,兰西县中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