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复制链接]
15
发表于 2006-8-7 12:3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下面引用由欧阳书奇2006/08/07 08:29pm 发表的内容:
我看你就是在“诽谤他人”。
请提高自身威望!
这样说他人是不敬的。
“诽谤他人”需要说出证据,不可信口开河!
何以见得?
14
发表于 2006-8-7 12:3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客观
13
发表于 2006-8-7 12:25: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6/08/07 08:03am 发表的内容:
请你举例,我何处在诽谤刘力红?我何处不问实际?你如果举证不出,你将受到警告处分,你的文字已经违反了【医理探源版区管理办法施行草案】的第四条
临床光凭识证就行?
我们看待名人,是否应该客观的认识名人, ...
小五,就凭你这样的胸怀,你的中医也好不到哪里去!发言的时候看清楚了再说,可以吗?用大量五味子足以说明那人中医临床的水准的低劣.别说你还只是个虚拟世界的一个芝麻官,你就是现实中高官,本草民视之若粪土!
12
发表于 2006-8-7 12:2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6/08/06 09:12pm 发表的内容:
2:卢崇汉先生指出:此病从精气考虑,此理甚对。要知精能生血,精能化气,精气旺盛,自然能生血化气,巴戟、菟丝子,如果再加熟地更加(熟地更沉稳,更敦厚,无耗气之弊,此方一派辛温燥烈之品,加入熟地,一能起阴中求阳之义,二能制约诸药之温燥)

赞同使用“熟地”。
11
发表于 2006-8-7 12:1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6/08/06 09:12pm 发表的内容:
五积散按:
1:此处用白芷托脓,不如用桔梗稳妥,白芷辛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用于消肿排脓多用于表证之疮炀,并且白芷辛温,容易耗气,综合以上来看,似不如桔梗更稳妥。

桔梗入肺,治肺痈可矣。治疗那,恐为不妥,“白芷+花粉”,五斑竹看如何?
10
发表于 2006-8-7 11:5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下面引用由wuboqin2006/08/06 11:00pm 发表的内容:
小五不好意思了.其实所谓的名家对话也不过是在浅面谈了一些药性和一些"医理".你上午所谓点评也只是重复说了一下药性.中医,一门实用的医学.它的难难在什么地方?相信我们做临床的都会有体验.主要的还在 ...
牢骚可以私下交流,不管是什么事在学术帖子里确实不应该出现这些文字,请考虑。
9
发表于 2006-8-7 11:55: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文章精彩! 按语更佳!
8
发表于 2006-8-7 11:39: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这个贴子最后由学海无涯在 2006/08/07 11:55am 第 2 次编辑]

五积散按:Mvc
1:此处用白芷托脓,不如用桔梗稳妥,白芷辛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用于消肿排脓多用于表证之疮炀,并且白芷辛温,容易耗气,综合以上来看,似不如桔梗更稳妥。W|P
2:卢崇汉先生指出:此病从精气考虑,此理甚对。要知精能生血,精能化气,精气旺盛,自然能生血化气,巴戟、菟丝子,如果再加熟地更加(熟地更沉稳,更敦厚,无耗气之弊,此方一派辛温燥烈之品,加入熟地,一能起阴中求阳之义,二能制约诸药之温燥)

[color=#FF7F50]此解甚妙,一得仲景排脓散神韵,一得景岳左右归之法,五先生得二张之心法,妙!

五积散按:卢崇汉先生指出肿瘤的疼痛的原因是阳气衰败,内寒不断产生,针对此证,此见解无误,经曰,不通则痛,引起不通的原因很多,约言之有气滞,淤血,痰饮,气虚......不能一概规求到阳虚的问题上,并不是凡病都要站在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学者不可不知。
[color=#FF7F50]引起不通的原因是很多,治病大多要通其道而去其塞,但是病有不寒不热者,决无不阴不阳者,因此从取法的角度考虑,在初级阶段辩证要分阴阳,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是融会贯通了,所谓既登彼岸舍舟楫也。
因为外寒,所以用生姜,散而扬之,故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皆用生姜散外寒,此为经络病。阴盛阴必逆,阴盛生内寒,干姜守而不走。阳本制阴,阴盛,则阴乘阳,经曰:阴病治阳,干姜是也!d*_vZ
推而言之:桂枝汤为太阳太阴经络病(故用生姜,桂枝汤可与桂枝备芍药加大黄汤(太阴篇)和参,须知太阴太阳本一气相贯),理中汤为太阴脏病(故用干姜)。真武汤为少阴经病,故用生姜,四逆汤为少阴脏病(偏阴盛),故用干姜。#
阳虚生外寒,阴盛生内寒,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此四条为中医之最关键之处,学者需反复揣摩,方能明解其中之义。需要特别指出:阳虚不等于阴盛! 3
[color=#FF7F50]此解亦妙得仲景心传。

五积散按:
1:卢崇汉先生所说治湿之法,只为治湿的其中一部分:燥湿。治湿大约有如下三法:燥湿,芳化,淡渗。燥湿的代表方剂:平胃散。芳化的代表方剂:藿香正气散。淡渗的代表方剂:三仁汤。湿为阴邪,其性下性,当顺其势而利之。湿偏饮,三仁汤,五苓散,湿偏气,平胃散。须知痰,饮,水,湿,本为一种病理产物,有区别的不过是病位和偏寒偏热的不同。饮可以利之(如开沟掘堵)水可以导之,痰可以下之(走大便,痰走不了小便)湿可以燥之(如太阳一暴,阴翳顿消),偏于脾胃,加芳化之品。虽说三仁汤乃治湿之标,却也很重要,如本三仁汤证,错用平胃散,则诸证蜂起。“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也主之”仲景此论,诚乃治湿之本之准则。如欲窥其治湿之全豹,还当与《金匮要略》痰饮篇和《温病条辨》中焦湿温篇合参。
2:滑脉是前后的问题,紧脉是左右的问题。
[color=#FF7F50]寒温一炉,融而自得,读通此解,湿无所遁。
五积散按:约言之,白蔻起膈气,性质偏中上。砂仁降胃气,缩肾气,性质偏中下。二药实乃中焦变化之要药。节菖蒲开心窍,湿气过重,或痰邪过甚,多蒙蔽心窍,经曰:心主神明。火(君火)生土(戊土胃),肾(相火)生土(已土脾),学者当反复体会。
[color=#FF7F50]验之临床确乎如此,实践所得也!

7
发表于 2006-8-7 10:29: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此言甚是有理,一境界确有吹捧之嫌.估计刘先生是套话的

-=-=-=-=- 以下内容由 新手12006年08月07日 10:52am 时添加 -=-=-=-=-
请问李可上海行医一案,哪里可以看到?
6
发表于 2006-8-7 03:21: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点评:刘力红与师父对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7-8 23:20 , Processed in 0.05066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