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代肖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复制链接]
65
发表于 2006-11-13 20:06:3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没有读完全书,只在网上读了可以读到的部分,感觉思想还是很好的.
心在哪里?   对心的解释,我推荐在网上搜索:七处征心,那才是根本.
疗效是关键,
为什么现在病人多?药店多?看病贵?能回答的才是上医,我这样理解.
医生还承担资源再分配的责任,也够累的.

64
发表于 2006-11-12 12:07:3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刘先生误解了"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含义."热病"并非就等于"发热的病",中医经典中的每一个字都不可随便望文生义.
63
发表于 2006-11-12 09:51:3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刘博士是一家之言,这是他的权力,少拿博士说事,请就事论事!你认为博士的认识,一定流俗吗?
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2:23:02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针灸天下的另一个跟帖
zhangdog
1.学术界这种情况见多了,也就不足为怪了,就象杂志上的文章,有不少临床上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编造的,心里窃笑就是了,以后在临床上不要参考就是了。就象刘博士的书,如果你认为他胡说,不要看就是了。
2.赵先生的批评很有道理,只不过言辞有点哪个了,可能与他痛恨这类“学术”,与他热爱中医有关,值得我们敬佩。这一点另我汗颜,我对这类现象属于“无为”之类,听之任之。赵先生、meddmail 等战友的境界比我高。
3.2005年年底,我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医药发展大会,期间听某中医老前辈在北中医有一个讲座,此老为余素敬重者也。经友人介绍,在前排得一座位,希望能得到有益的启示。谁想此老竟然面对众多学子,力捧刘博士,大谈“内证”,大谈“内视”(其工人朋友,练打座具有透视功能,能看到经络,某经有病,会发现某穴位是黑的,而无病之处则是亮的,用针一打就通了);大谈刘博士每天打座,所以饮食不多但骨骼清瘦而有神,结果会后与一些同学交流一下,均称大跌眼镜。
老前辈提携后人,是中国的传统,古人就有逢人说项”的优秀美德,但也要看清后的学术水平和人品,如果连这一点也看不清的话,只能留下笑谈。
一名老前辈,在后人学子面前大谈“内证”之类的玄学,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印像?中医诊疗,是靠望问闻切,还是靠“内证”?
地位越高越要慎言,肯请一些中医老前辈还是自重的好。
4.另外肯请刘博士对自己也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书中的有些东西,只能为中医招来更多的骂名,中医不是玄学,请不要把中医介绍成玄学。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09:00:5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针灸天下上面的一个帖子如下:
楼上说“若排斥一切现代科学,一味跟着师父学经典,就更有问题。那样只能培养出博士这样的人才——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经常说梦话,经典根本没有学好。博士本人就是样子”
某深有同感!
前段时间有学生以《思考中医》荐我,本想硬着头皮读完,无奈觉着它:一者离临床甚远,有些东西匪夷所思;二者,它许多东西都是无法验证的道听途说;三者,本人对于中医或是古典文化的修为甚浅,不敢妄言。故对其持“宁可信其有”之态度。听赵先生一讲,突然想起作者关于血气胸的证治。
原书18页,讲了一个血气胸的病例,病人肺被压缩2/3,博士讲此时“只能求诸于西医外科手术”,刘博士的一位师父辨证为阳明证,认为血气胸系阳明不降所致,于是以玉竹120克、陈皮120克、白芷120克、大枣120克,其云效果很好,治疗1周后血气胸完全吸收。并以此病例说明:“血气胸与阳明病有什么关系呢?看来这完全是一个领悟和远用技巧问题,而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经典不仅能解决20世纪的问题,而且能解决21世纪的问题”,——暂且不说这是什么#¥逻辑(特省2字,以免污秽版面)(20世纪与21世纪差多远?199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与2000年元旦相差多远?),况且血气胸就一定要手术吗?胸腔闭式引流行不行?另外,如果不引流,一天可吸叫多少血与气呢?多长时间会造成肺功能的损伤?这都是有定论的。
众所周知,阳明病的提纲是“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这血气胸和胃家实有什么关系呢?血气胸和阳明不降又有何关系?什么叫“阳明不降”?是说的腑气不通的阳明腑实,还是邪热炽盛的阳明经热?实在不行,咱们可以方测证,好象玉竹、陈皮、白芷、大枣也没有一味是“阳明用药”吧?当然如果您硬说它是,我们也没有办法,那只能说明刘博士说的“阳明‘与现行教材上说的阳明不是一码子事,建议刘博士好好学学阳明病的辨证大纲,纲举才能目张嘛!否则“经典不仅不能解决20世纪的问题,而且也不能解决21世纪的问题”。
原书135页,博士又讲他看了三个病人,一个坐骨神经痛,一个是胃痛,一个是26岁的肿瘤病人,均辨证为寒湿证,”异病同治“开了五积散;认为当时(1994年)的运气主要以寒湿,尤其是以湿邪为胜,故特别指出,这个肿瘤患者不可用清热解毒之品,而应用温热药。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首先,五积散不是治疗寒湿证的方子,这叫”方证不符“,咱们暂且不管它;其次,也许这个肿瘤病人有用温阳药的指针,但是因为1994年以“寒湿当令”就错了,难道1994年发病的肿瘤病人都不能用清热解毒法吗?根据博士的观点,这是断断不能用的,否则就不能顺应”病欲愈“之候了,且不说恶性肿瘤病人能不能”自愈“,单就现代流行病学的资料来看,肿瘤的发病并无明显的年度高发表现,不是寒湿当令或其它运气原因就可致病的。如此看来,刘博士是不是应当补习一下现代流行病学的入门知识呢?对中医临床不熟,完全以经解经,博士之”博“又在哪里呢?
原书159页,作者为了说明五色之重要,讲了一个重症肝硬化腹水的病例,他的师父令患者用煤水将其居室的一面墙刷黑,因为黑色聚北方,“肾主水,在色为黑”,加上服药静养,这样病人“很快地痊愈”了。呵呵,什么叫“很快”?是几天、十数天?还是数月?数年?什么叫痊愈?我以为所谓的痊愈就是肝硬化好了、肝的结构大致正常了,也许作者见过的肝硬化腹水病人没有我们多,肝硬化腹水的机质是什么?其自然病程又如何?是会因为黑色就能打断或缩短病程吗?照这样说,那么传染病房就要搞成黑墙好了,煤矿工作长期在井下工作,看的都是黑煤面,可是肾虚证多了去了,肝硬化的发病率不比其它工种低,甚至还要多些(因为大量饮酒);盲人(他的世界永远是黑的)的肝硬化愈后就应当是最好的了。请问刘博士作过流行病学调查吗?就敢这样信口开河?
例子还可以再举下去,但已经没什么必要了。偶的印象是,《思考中医》这本书至少2/3的篇幅与中医无关,仅有的1/3还漏洞百出。这本书的存在价值在于其给人们提供一个活标本——若排斥一切现代医学,一味跟师父学所谓的”经典“,那么只能培养出刘博士这样的人,即思维混乱,没有起码的当代科学常识和传统文化常识,没有一点现代科学素养、经常说梦话、经典也根本不可能学好的糊涂蛋博士!——赵先生之言,鄙人举双手赞成!
60
发表于 2006-11-9 19:25:4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我也读过《思考中医》,所以也有资格来说两句吧。
没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思考中医》也是如此。然而我们读书,关键是要读到书中精辟的地方,并有所启迪,而不是故意去寻找书中的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更有甚者,更不能把书中自己不理解但却正确的地方指责成作者之误。
刘力红先生说开方就是开时间并没有错。所谓开方就是开时间其实是道法自然的原则在开处方方面的另一种表述。
刘力红先生的伤寒论导论有些分析也很精辟,就比如说关于小柴胡汤的描述,很符合临床实际的。比如说他认为少阳温煦五脏六腑,确实如此,有一种感冒,只是觉得冷,而无任何其它症状,用小柴胡冲剂可以快速起效。
我不是伤寒论的崇拜者,然而读刘力红先生之书,仍然收益颇多。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矣,刘力红先生也许难比历史上的大师,然而其书也颇有可读之处。
都是学中医之人,希望大家能够客观些看待书,看待人,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我的网站是www.wenyige.tongtu.com我对于中医的看法请看网站上的《严谨的中医》一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医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59
发表于 2006-11-9 18:37:52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学术上的争论和中医的存亡没有任何关系。
中医的存亡也不是刘力红一人所能左右。
中医为什么濒临灭亡的边缘?
关键是现今的中国很多所谓的“专家”“教授”都徒有虚名而已!
要真让病人相信中医,关键是要从中医学院抓起,从中医的普及抓起。
要让病人相信中医,很简单,就是疗效。
58
发表于 2006-11-9 18:14:25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一苇渡江 :"在中医被斥为伪科学的今天,能有人站出来吹响号角,聚敛人气,引发思索,这本身就是莫大的功德"
"善诱之功,不敢忘也。"
诚感如是.
5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00:27:57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新桂网广西中医学院贴出了本文,也有人极力为博士辩护。但辩护帖子不堪入目,所以不便贸然贴在这里,以免版主和网友说我污染版面。不过,有兴趣的网友还是可以去看看。
56
发表于 2006-8-31 00:18:0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正式发表的“评刘力红《思考中医》”

  赵洪钧先生指出的问题都很精到,看的出他下了不少工夫,但显然他不够厚道,在指出别人缺点的同时,不时地(故意)表现出自己的无意发现与不屑之意,从而显示自己地高明。直一网络愤青或刀斧手之类。不过没什么,真理越辩越明,尤其在这里,人才济济,不至于全都毫无主见。
  我对思考中医一书的态度是褒扬为主,扬弃为否.在中医被斥为伪科学的今天,能有人站出来吹响号角,聚敛人气,引发思索,这本身就是莫大的功德。如果一味攻伐,要么是文人相轻,要么是别有用心。尽管我本人以前通读过《内经》等经典之作,却也是在此书的影响下坚定地站在中医的一边。善诱之功,不敢忘也。
  另外,承蒙逸湘生信任,赐我《气的乐章》一书,读后更加感触我中华医药之伟大,而我大陆中医传人似乎智术浅短,并力有不逮,无法正确认识这门绝学,同时多赵洪钧之类以互相攻讦为乐之人,发扬光大似乎难上加难。然而天子失礼,求之于也,我看台湾,香港及其他一些华人圈中似乎有仁人志士尚在不懈努力,且有所得。未来光大中医者,岂在其中也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4 02:54 , Processed in 0.0515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