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801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22:06:2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5月2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华佗学习扁鹊望色断病”、“窦材学扁鹊大灸特色浓”。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华佗学习扁鹊望色断病”、“窦材学扁鹊大灸特色浓”。
        扁鹊学术特色浓厚,司马迁说“至今言脉者由扁鹊也”,脉学是扁鹊开创,望色诊病也是扁鹊的特色。张仲景继承扁鹊脉学,用脉象的特点阐述疾病的道理,华佗继承扁鹊的望色诊病特点,也有很多创新。“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比脉诊更容易判断病情。
        窦材《扁鹊心书》灸法治大病,是运用了扁鹊开创的“内外相关”思想,中医“施治于外”,可以“神应于中”,这样的大智慧,源于河图洛书,成熟于扁鹊,他和徒弟们救治虢太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800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2:14: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5月20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
      扁鹊秦越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民间中医,有很多医案,有的甚至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也有很多人借用扁鹊的名号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拨开历史迷雾,穿越二千五百多年来学习扁鹊秦越人真实的医案,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扁鹊诊治赵简子(上)。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第一章  扁鹊诊赵简子(上)。
        很多人误解扁鹊,就是读不懂《史记》关于扁鹊诊赵简子的记载。
        这件事首先记载于《赵世家》之中,它不是因为赵简子的病情比较严重,也不是因为扁鹊的医学水平高,而是是因为这件事见证了中国历史由春秋到战国的开端,扁鹊就是见证人。
        记载这件事的董安于死于公元前496年,罪名是“始祸者死”。
        董安于为了救赵氏,犯了“始祸者死”的大罪,其关键是编造或者宣扬了“帝令主君灭二卿,夫熊与羆皆其祖也。”
        扁鹊诊赵简子之后获得赵简子重赏,“赐扁鹊田四万亩”!
        这不同寻常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历史转折关头的大事情。
因此,赵襄子、赵武灵王,都在这个古老记载上,补笔记上对自己有利的一段文字。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799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45:12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2024年5月19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八)。
       内容简介:《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总结。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八)。
       王叔和整理和学习张仲景的脉学,张仲景学习扁鹊的脉学,《脉经》卷五之“张仲景论脉第一”说:
       “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气血,在人体躬(《千金》作而行人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缕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臣亿等详水下二刻疑检旧本如此)脉一周身,旋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紧弦,沉潜水,支饮急弦,动弦为痛,数洪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分,知邪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
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
阳明之脉,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大前小后,状如科斗,其至跳。五月、六月甲子王。
少阴之脉紧细,动摇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甲子王。
太阴之脉、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
厥阴之脉,沉短以紧,动摇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子王。”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2798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4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5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这本书的内容。
        序言:健康长寿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医几千年来,对此积累了深厚的理论,探索出丰富的经验。
       第一章:人生易老,过好春夏秋冬。
       第三节:避暑不能当风卧,汗出自然。
      第四节:秋高气爽,养生注意调节情绪。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 第一章:人生易老,过好春夏秋冬    第三节:避暑不能当风卧,汗出自然    第四节:秋高气爽,养生注意调节情绪的有关内容。
         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也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大自然一派暑热潮湿的景象,人体也是酷暑难耐,热汗淋漓。
《说文解字》说,暑,热也。从日者声。其把“暑”分成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来示意,“者”多指“什么的人”,在这里还包括世界上的万物,所以“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除此,还有人把“暑”拆分成“日”、“土”、“日”来理解,表示夏季土地上下都很炎热,因此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民间谚语。小暑可以说是炎热的开始,而大暑则到达一年中炎热的顶点。
《内经》认为,人体与大自然的变化相一致,阴阳是自然气候变化的动力。《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天地的变化,除了昼夜,就是四季,万物都按照四季的节律而变化。善于养生的人,必然要顺从四季的变化。这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797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43:5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4年5月17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内容,题目是温化痰饮药和软坚散结药。肿瘤外在的“象”多表现为肿块物,切开以后呢,外观内容物为白色粘冻样痰块和黑红色的血块,实为痰湿与淤血。《丹溪心法》中说,凡人身上下有肿块物质多属痰症,怪病多因痰作祟。医圣张仲景有训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化痰、散结的中药大多具有抗癌活性,因此温化痰饮和软坚散结都是治疗肿瘤的重要大法。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体质肿瘤学》关于温化痰饮药和软坚散结药的有关内容。
        中医有独特的学术理论,不知手术切除肿瘤,而是依靠自身抗病能力,扶正祛邪,通过调整状态来影响形态。西医重在切除肿瘤,侧重祛邪,但是手术、化疗、放疗不仅副作用大,而且也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方法,中医药在另外的道路上,用中药、针灸、刮痧、拔罐、按摩、涂药、食疗等等,有可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人身边都有鲜活的病例,值得大家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经验,造福更多人。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7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43:1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4年5月16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四十五讲“行气药”,内容为行气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四十五讲“行气药”,内容为行气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天地之间充满了气,被称为混沌状态。中华的天空没有真空,”一画开天辟地”,然后就有了阴阳和天地,几天产生了万物。
所以,气为阳主动,饮食代谢,血液循环,脏腑功能升降都需要气的推动,气滞则血瘀,气虚也可以水湿内停,行气药可以纠正这些现象。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79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42:3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5月1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四章厚朴继承神农药下半部分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四章厚朴继承神农药下半部分内容。

中医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曹东义在中医药这个行业内,经历了一些难忘的往事,从赤脚医生,到大学毕业;从研究生,到研究生导师;从做高徒,到成为带高徒的指导老师;从普通医人,到捍卫中医先锋,一路走来,至今仍然奋斗不止,与大家一起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妙笔,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精彩讲座!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41:5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5月1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虢太子内丘拜师扁鹊”和“仓公传承学习扁鹊学术”。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海涛的讲述。
                祝贺河北任丘市中医院张海涛主任讲座成功!他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虢太子内丘拜师扁鹊”和“仓公传承学习扁鹊学术”的有关内容。
        根据地方志,以及现实的民间传说:河北省内丘县有且停寺遗址、神头扁鹊庙、虢太子岩、虢太子采药处、虢太子忧心处等,一直口碑相传。
如何解释这些历史遗迹、民间传说?我们只能根据历史做出猜想和推测,这是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任务。
       虢太子经过服用扁鹊开具的药物,身体逐渐复原。此时,一个念头渐渐在心中坚定下来:找扁鹊去,他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救死扶伤,才是不朽的神圣事业。
经过长途跋涉,虢太子一行人来到了内丘。他听说,扁鹊就在附近为人治病,于是就派人前去打听,他则停下来休息。毕竟他是大病初愈的人,长途的跋涉已经使他体力耗损大半,只好停下来等待扁鹊的消息。此地因此得名“且停”,后来人们立寺于其地,纪念虢太子的到来。因此得名“且停寺”

        感谢张海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793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41: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5月13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
    三   医论、制方、医案的第一部分医论精粹,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今天晚上且听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    三   医论、制方、医案的第一部分医论精粹,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扁鹊曰: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
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为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脉病人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
屋漏、雀啄者,死。
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
脉困病人脉如虾之游,如鱼翔者,死。
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
者,死。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
脉有表无里者,死。经名曰结,去即死,何谓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
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
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何谓代?脉五来一止也。脉
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
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
切脉而知之耶?然,可具知也。设病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弦
急而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
紧实而数,反得沉滑而微者,死。病若吐血,复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
浮大牢者,死。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四逆,脉反
沉细微者,死。病若大腹而泄,脉当微细而涩,反得紧大而滑者,死。此之
谓也。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精彩分享。

2792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21:39:46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同道,您们好!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2024年5月12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七)。
      内容简介:表里疑似脉证的治禁,及其病变转归和预后判断;脉证合参,辨病之欲解与未解;风邪伤表,脉象浮数的机制;从脉象变化辨阳亢阴竭危候;咳逆上气脉散,为形损危候。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第四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七)表里疑似脉证的治禁,及其病变转归和预后判断;脉证合参,辨病之欲解与未解;风邪伤表,脉象浮数的机制;从脉象变化辨阳亢阴竭危候;咳逆上气脉散,为形损危候。
        师日: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漐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3 11:00 , Processed in 0.05094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