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什么是“精”及“先天之精”

[复制链接]
44
发表于 2018-10-11 23:53:44 | 只看该作者
要明了中西医学理论思维的不同,需要一些系统论的知识,才能不被迷惑。不然都是鸡同鸭讲。
43
发表于 2018-10-11 16:40:16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8-10-7 14:53
作为学者立论,必须严谨,并有一定的根据。特别是中医,它不是文化,而是中国知识体系的延伸 ...

立论,是对实践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规律的总结和结论。学者立论,要经得实践的验证。
42
发表于 2018-10-11 16:33:18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8-10-7 13:31
--------------什么是精?不是整体物质,而是整体物质中提炼 出的本质物质,比如青蒿素。中医之精,没有 ...

先生的学识和思维,不仅仅是逻辑混乱,且是胡说八道。一个连物质和本质都不明的人,竟大言不惭什么定义和逻辑?
【整体物质不是本质物质?】不是,物质的本质是物质之源,正体物质是物质本质生化的表现,正如医源是人体,人体的本质是生命生化的运动。青蒿素是青蒿的本质,青蒿素繁衍出青蒿是一种生化运动,是本质的表现,这个本质就是精。一切物质能提炼青蒿素就具有青蒿素之精。这是浅而易明的道理,可惜先生不懂。
41
发表于 2018-10-11 16:01:0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10-6 16:46
什么是精?不是整体物质,而是整体物质中提炼 出的本质物质,比如青蒿素。中医之精,没有什么先天后天, ...

青蒿是物质吗?青蒿有形态结构吗?没有物哪来的素?
40
发表于 2018-10-9 21:16:08 | 只看该作者
精,就是运动的精确到位,神,就是矢量,古人用“方位”表达。
39
发表于 2018-10-9 21:14:12 | 只看该作者
什么也没有说,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①。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②。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③。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周易·系辞上》 。百姓日用而不知,日用而不知的是运动,道,运动轨迹。周易与道德经讲的都是物质的运动规律。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1:35:29 | 只看该作者



               “气生精,精生神”,是精与气来历的根源所在。这里的神其实是与气通用的,其实就是“气聚为精,精散为气”,既然用了神代替气,说明二者就有区别。这个区别关系到中医生命机理的认识,目前不便于透露,暂时不讲。
         现在的中医对待古人命名,缺的是认识它的途径,说到底就是基础理论的解读出现问题,用西医的思想来硬解,就会出现很大的争议。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9 11:23:50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10-7 07:05
“——讨论医学中的精,属于生理生化学的范畴。与天地,与高能物质无关,那个是属于哲学层面的内容。中医的 ...

1、中医理论看问题,将人置于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加以考察认识,十分重视天、地、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天地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不能脱离自然这个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先有天地阴阳,才能有人之阴阳,同理,先有天地之精,然后才能有人之精。现代科学(特别是西医)认识人,则将人与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2、可见“先天之精就是受精卵”之说,显然是错误的(我说只是猜测)。3、用的是西医思维而与中医思维毫无关系。

回复:
      1、这种思考是中国式的思考,也符合中医思想,同时也点出了中西思想的根本区别。
      2、我们谈一下先天之精。先天之精的形成,首先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无,我们勉强称之为先天之气,但当无生成有时,有即为先天之精。……………… 在复杂的生命中时,如人体中,这个先天之气 - 外界天地之气的规律在生命体中已经形成一种惯性规律,在相应的时间就会生成精微物质,对应人体就是精子或受精卵,就是论坛同仁认为的先天之精,特别是精子,其实卵子也是。这个过程是生命体将天之变化转化到生命体内,古人理论“父母如天地”。可以说这是最初的先天之精。
       继续看先天之精的变化:生命之初的先天之精,是天地合力生成,而男女婚媾,精卵细胞相合生成受精卵,在第二阶段仍称之为先天之精。第三阶段受精卵发育成生命,则生命被称之为天地之精(注意此时不是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
       中间省略了过程,虽然正是论坛同仁缺失的,但暂时不便外露,但思路清晰敏锐者,也可以补全。
       以上基本上就可以明了先天之精的变化过程中的实质定位。
       3、所言极是。
36
发表于 2018-10-7 15:0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10-7 15:08 编辑

“——讨论医学中的精,属于生理生化学的范畴。与天地,与高能物质无关,那个是属于哲学层面的内容。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不是天,不是地,不是高能物质,扯远了。”
中医理论看问题,将人置于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加以考察认识,十分重视天、地、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天地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不能脱离自然这个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先有天地阴阳,才能有人之阴阳,同理,先有天地之精,然后才能有人之精。现代科学(特别是西医)认识人,则将人与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可见“先天之精就是受精卵”之说,显然是错误的(我说只是猜测)。用的是西医思维而与中医思维毫无关系。

3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4:53:32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学者立论,必须严谨,并有一定的根据。特别是中医,它不是文化,而是中国知识体系的延伸出来的,帮助生命得以健康存在、延续的生命体系,是严谨的。
     引起争议,或者是作者的不严谨,或者立论存在问题。争议就是熔炼的一个熔炉,对自己的论有很大的好处,是去粗取精的过程。想名流千古,就必须经受争议,这就是论道。
     

点评

立论,是对实践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规律的总结和结论。学者立论,要经得实践的验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1 16: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5 14:20 , Processed in 0.0770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