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6440|回复: 28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9-1 20: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晚上,主治医师张相鹏讲述《中医群英战SARS》。在人类的历史上,威胁最大的传染病逐渐被控制了,世界迎来了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2003年春节前后突然爆发了一个令人恐怖的烈性传染病,至于它如何发生?叫什么名称?如何治疗?世界一片茫然,北京万人空巷!广州曾经哄抢白醋、板蓝根;首都即将召开政府换届的盛会。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疫情,这是一个重大的突发事件,也是突发的政治问题。中医能参与诊治吗?参与的根据在哪里?如何参与?指导思想是什么?参与的过程顺利吗?中医诊治的效果如何?“非典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这是曹东义当年的困惑,也是今天仍然值得回顾与讨论的大问题。今天,张相鹏同道将和大家一起,回首往事,再说不平凡的当初。欢迎收听,请批评指正。
2833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2024年6月23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五)。
      内容简介:以五行生克之理,阐述节气和疾病预后的关系;辨别脉病与人病的预后吉凶;滑脉的形象与机转;揭示紧脉的由来。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今天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五)。介绍了以五行生克之理,阐述节气和疾病预后的关系;辨别脉病与人病的预后吉凶;滑脉的形象与机转;揭示紧脉的由来。
       张仲景继承扁鹊的脉学成就,用脉象说明疾病变化的道理,这些论述也许来自与老师的医学问对:
       19.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20.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21.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22.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欬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虚冷,故令脉紧也。]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2832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6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这本书的内容。
         第四章:宴请饮酒为快乐,嗜酒成性很难看。
         五、心烦事情多自找,登高远看。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  第四章:宴请饮酒为快乐,嗜酒成性很难看。 五、心烦事情多自找,登高远看。
        有人要问,烦恼是什么?要说明白烦恼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位叫查尔曼的专家,他调查研究发现,即使是语言修养很高的烦恼者,也都说不清楚什么叫烦恼。
烦恼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精神痛苦,从精神病理学上讲,烦恼是一开始并不太困难就忍受下来负面情绪,是一直拖延着的挫折感和轻微心理冲突的产物。烦恼并不构成什么精神疾病,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完全消失。
与烦恼相近的负面情绪是忧虑。人忧虑的时候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精神紧张,疲倦无力。烦恼和忧虑形成的原因,主要由外来的压力和打击造成,也可以由过于完美主义的追求,目标难以实现引起。
焦虑症患者极易出现忧虑现象,他们对于一般人看上去很平常的事情,都会倾向于出现忧虑的心情,其实有很多是杞人忧天,没有必要。
        快乐是自己内心生成的,提高修养,知足常乐。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831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 晚上(2024年6月21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部分内容:活血化瘀药。古训曰: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气滞则血瘀,寒凝则血瘀。癌症、肿瘤都属于古怪之病,久不愈合之病,如今已经被纳入到慢性病管理。淤血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人体的气血不足均可以导致淤血的形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互根互用,关系密切,如果气虚鼓动无力,血行缓慢可以导致淤血。如果阴血亏虚,血脉不充,可以使脉道涩滞,因虚致瘀。如果心情抑郁,情志不遂,以至于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如果寒邪侵袭经脉,血得寒则凝,经脉凝滞拘急,血脉不通而成瘀。跌打外伤和出血会导致离经之血停留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不能及时消散和排出,也可以成为瘀血。
正常的具备生理功能的血液,应当是运行流通着的新鲜的血液,如果血液运行失常,阻滞和停留,成为静止凝聚的血,也就是淤血,也就是失去了生理作用的死血、坏血、旧血、死血,必须及时清除,否则就会引发疾病。淤血导致疾病的症候特点有两大共性:疼痛和肿块。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体质肿瘤学》的部分内容:活血化瘀药。
      肿瘤患者一般都有舌质青紫的瘀血表现,或者疼痛、包块,因此,活血化瘀是一个常用的治疗方法。
网上介绍说,活血化瘀一般是不会促进肿瘤生长的。相反,有时通过活血化瘀,肿瘤周围的血液循环加快,这样更有利于化疗药物进入到肿瘤里面,从而可以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

还有,如果进行放疗的话,由于放疗对有氧的肿瘤细胞敏感,而对乏氧的肿瘤细胞不敏感,所以活血化瘀有可能会提高肿瘤细胞的含氧率,减少乏氧肿瘤细胞的含量,所以也有利于增加放疗的疗效。所以有时活血化瘀对治疗肿瘤是有利的,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是需要特定的环境的,而并不会因为活血化瘀促进肿瘤的生长,所以肿瘤病人一般是可以进行活血化瘀的。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830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4年6月20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四十九讲“消食药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讲了第四十九讲“消食药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特点。
              中医重视升降出入,消食药就是帮助消化为主的药物。神曲,    为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消食和胃。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为麦粉、麸皮、紫苏、荆芥、防风、厚朴、白术、木香、枳实、青皮等数十种药物经发酵专制而成,主产於福建省泉州。性味苦微温。消食化积功效与神曲相似,并能理气化湿、健脾和中,还善用治暑湿泄泻、呕吐不食。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稻芽,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sativa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能够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砂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829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三(2024年6月1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黄胜昔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
该书于2022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人公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1977年考入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1985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读研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兼任河北省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等。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多部中医学术和科普著作。

         今天晚上听黄胜昔中医师为大家分享第七章我以我血荐岐黄上半部分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黄胜昔中医师在正定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作家愚公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岐黄使者》第七章我以我血荐岐黄上半部分内容。
       2004年曹东义第一次参加国际性中医学术界高端会议,也是第一次当面聆听邓铁涛教授讲学,还与很多仰慕已久的大医、学者,有朱良春、路志正、李可等名老中医,还有贾谦、刘力红博士等年轻学者,对于曹东义而言,这次参会是一次走近大师开拓视野提升境界的重要契机。
         第一次坐在邓铁涛教授面前听报告,但从心底里对这位老人已经很熟悉了。邓铁涛幼时即随父亲悬壶济世,走上中医求学之路,半个多世纪来,为中医学教育发展奔走呼号,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行医史伴着新中国的发展史,是建国以来中医历史的缩影。他一生都在为传承光大传统中医而努力,复兴华夏医学是他一生的梦想,正如他说“我是为中医而生的人!”邓铁涛老人的传奇经历在杏林广为传播,几乎,每一个中医人都听说过邓铁涛老人的故事。
        邓铁涛力倡中医传承,从理论、实践上为全体中医人做出榜样。日常工作中,还对每一个中医后学尽力扶持,给予帮助。就在几个月前,曹东义撰写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史》出版后,怀着求师指正的愿望给邓老寄了一本,没想到很快就收到邓老的回信。
         感谢愚公先生的传神妙笔,感谢黄胜昔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828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6月1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为大家讲述《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中医妇产科临床基础。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为大家讲述了《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之中医妇产科临床基础。
           妇科病,常见经带胎产四大证。
       《内经》说:“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路老属于继承经典精华,也吸收后代医家的经验,比如《傅青主男女科》的论述和方药,他在临证之中,都适当加以吸收利用,这样的例子很多,枚不胜举。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827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6月17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
    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故事曾经被纳入到小学课本之中,陪伴我们成长,也给我们很多启迪。张仲景通过这个故事看到了扁鹊高超的医术,从而激励他留下《伤寒卒病论》的不朽经典。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启迪我们的思想,寻找中医学之根,寻找中华文化之根,今天晚上由马京雪医师为各位汇报扁鹊秦越人望诊齐桓侯。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中医师在宁晋县凤凰台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中篇  医经学派主要医家      第一章  扁鹊望诊齐桓侯的故事。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也就是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之后才开始治疗,而是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进行养生保健;一旦有了疾病,在早期就要积极干预;病灶还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治疗。
治疗关口提前,这既是患者给予医生进行治疗的机会,也是给了自己重生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能抓得住的,桓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有意思的是,记载扁鹊望桓侯的早期文献,也有几个明显的不同。《史记》与《韩非子》记载的事件经过大致相同,在具体细节方面有一些出入。
       在齐国的“与赵简子颇亦相当”的“桓公”,与“田氏代齐”的历史故事有关。
田无宇,谥号桓,史称陈桓子、田桓子,他是齐国田氏家族的首领之一,为田氏家族第五任首领,承袭父亲田文子担任田氏家族首领。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妻子是齐灵公和穆孟姬(鲁国叔孙侨如之女)的女儿,景公的姐姐。公元前571年—前567年田桓子随晏弱攻灭莱国。前548年,齐景公即位。前545年,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陈无宇的儿子,又称陈乞,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前489年,齐景公死,田氏掌握了齐国的国政。到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不难看出,扁鹊的肺腑之言,与他长期治病行医的曲折经历是分不开的。
可惜的是,桓侯听不进扁鹊的劝告,不相信扁鹊的先见之明,在接下来的几天之内,体内的疾病终于爆发了,等到他感觉到痛苦,去请扁鹊的时候,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桓侯因为疾病而去世。

          感谢马京雪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826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中医同道,您们好!   
      我是河北涿州的中医爱好者王洪昇。
      2024年6月16日(20:30)周日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 空中课堂”,由王洪昇讲述《伤寒论》。题目是大家一起学习伤寒论。
      第五讲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四)。
      内容简介:讨论肝脏的平脉、病愈脉及死脉;讨论心的平脉、病愈脉及死脉;讨论肺的平脉、病愈脉及病剧脉;以春季肝脉为例,说明相克脉预后不良的机制;论体质肥瘦与脉象浮沉的关系;以五行生克之理,阐述节气和疾病预后的关系。
             祝贺河北涿州的中医学者王洪昇先生讲座成功!他讲述了 《伤寒论校注》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四)。
      平脉法第二(5—13条)
5.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6.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7.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8.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9.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10.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菽者,小豆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一云按投。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肾为脾所胜,脾胜不应时。
11.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12.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13.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
        中医几千年,关键在于有传承;中医师徒传承,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是扁鹊师徒;长桑君传给扁鹊“禁方书”,扁鹊传给弟子《内外经》,这是一个逐渐发展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张仲景敬仰扁鹊的学术特色,因此,他在《伤寒杂病论》之中也有所体现。由此可以推想,《平脉》《辨脉》《伤寒例》都来源于张仲景,王叔和也加以继承,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感谢王洪昇先生的讲述和分享。

2825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6月1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这本书的内容。
         第四章:宴请饮酒为快乐,嗜酒成性很难看。
       一、酒文化历史长,医学与酒分不开。
       二、饮酒有度,古风存于《诗经》。
       三、饮酒易出丑,造字可会意。
       四、睡眠不求八小时,气和神安。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主编的《颐养天年》     第四章:宴请饮酒为快乐,嗜酒成性很难看。酒文化历史长,医学与酒分不开。
      《黄帝内经》之中,不仅提到饮酒可以治疗疾病,也提到饮酒产生的病症,以及饮酒与养生保健的矛盾。对于突然昏迷的“尸厥”病,《内经》主张首先是用针刺治疗,如果不能苏醒,就再用吹耳朵的方法进行刺激,再不行就用酒送服烧成灰的头发急救,并且强调说:“不能饮者,灌之”,一般的人可以达到“立已”,也就是马上见效。
对于病情复杂的关节炎“寒痹内热型”,《内经》作者主张“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权贵的人,由于害怕针刺、火灸的痛苦,就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把后三种药打碎之后,用棉絮、白布“渍酒中”,晾干之后反复几次,再用生桑炭火炙烤布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并且,患者出汗之后,也要用这种药巾擦拭,居于室内,不见风寒,反复治疗几次就可治愈。这种经验很实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酒因为有香气,一开始产量很少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做祭祀的用品。后来产量逐渐增加,达官贵人开始饮酒。藁城台西先商遗址出土了我国最早的酒曲,以及大量的盛酒罐子,可见当时饮酒之风十分盛行,后来的商纣王甚至达到了“酒池肉林”,极度奢侈糜烂的状态。因此,周代初期就有《酒诰》,奉劝人们不要过度饮酒。但是,劝归苦劝,饮还是饮,生活里饮酒的事情是很多的。从《诗经》来看,风雅颂各篇几乎都有饮酒的记载。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824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好,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讲课组刘云双今晚和大家一起分享《名老中医之路》  今天(2024年6月14日)学习的内容是“我是怎样学习中医的”今天学习的这位名老中医是: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沈仲圭
,浙江杭州人。早年受业于王香岩先生。一九二八年任教于上海南市中医专门学校,一九三○年任教于上海国医学院,一九三二年又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抗战期间,曾任北碚中医院院长。解放后先任教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一九五五年受聘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毕生除热心中医教育外,早年起即为多种中医刊物撰文,为普及中医知识做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养生琐言》、《仲圭医论汇选》、《肺肾胃病研讨集》、《中医经验处方集》、《中国小儿传染病学》等。
                    祝贺河北中医刘云双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她今晚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沈仲圭先生事迹。
        沈仲圭(1901-1987),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伤寒与温病相统一。他说,读书是掌握理论知识,临证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基本理论作为实践的根本,辄尔(任意)悬壶,以人命为尝试,则难免误诊误治。反之,有了一定的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纸上谈兵,也易误事。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包括失败的教训。医学理论必须时时和临床相印证,体会才能深刻。如他认为《温病条辨·上焦篇》十八条所云“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虾蟆温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一句,吴氏用普济消毒饮为何如此加减?盖因病在上焦,故减去升麻、柴胡升提之品;发病一、二日去大苦大寒之芩连,以免引邪入里;三、四日后内热之邪转盛,再加入芩连以清内热。总之,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临床疗效。

沈仲圭认为伤寒、温病本是一体,不应另立门户。温病学说是在《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能补充《伤寒论》的不足,又与《伤寒论》互为补充,使外感病的治疗更为完善。
        感谢刘云双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8 09:22 , Processed in 0.0549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