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4 13: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
薛健,杨世林,陈建民,张丽萍,马小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农药的发明和使用是种植业发展的几个重大突破之一,使我们今天的的农作物产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能够解决地球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这些研究和发明在给农业和生产者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农药的长期广泛使用使作物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一些益虫益鸟
数量减少,土壤中有益菌群遭到抑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农药的残留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卡逊〔1]习在《寂静的春天》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中药材作为一种经济作物,除一些小品种来源于野生外,其中的大品种和一些野生资源枯竭的品种都是通过种植获得的,所以农药残留问题同样存在。中药材是防病、治病、保健的特殊用品,为患者及体弱者服用、且服用时间长,所以易因农药残留造成蓄积中毒,严重影响其治病功效的发挥。一些地区为提高药材产量,大量使用农药,致使药材农药残留量过高〔2]习,造成中药出口受阻。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分析。
1中药材农药污染现状
1.1中药材农药污染途径
首先是环境对药材的污染,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药材生长的土壤的基础污染、水源、大气的污染等是一些高残留性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六六六、滴滴涕在70年代就被禁用并停止了生产,但许多样品中都有检出,这都是药材植株从环境中摄取的。
其次是种植过程中施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或直接喷洒到植株上的,这主要是不讲科学、用药时间不合理和大量滥用农药造成的。另一种是采收、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例如用农
药、化肥的包装作药材的包装,运输农药化肥的车辆未加彻底清洁就运输药材等;为防止生虫变质用农药对库存药材进行熏蒸;药材炮制过程中辅料引入的污染。
1.2污染现状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绿色食品、绿色中药材的生产己成共识,随着我国将加入WTO以及中药现代化项目的实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有关研究也多起来,根据文献的报道及我们近几年收检许多样品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中药材农药污染有以下特点:①中药材中
农药残留污染具有普遍性,几乎在所有样品中都有检出。六六六、滴滴涕在刚刚投放市场的时候,大家只看到它的杀虫效果,未充分了解它的负面影响,结果大量滥用造成几乎全世界范围的残留,它们半衰期长达60年,不易降解,且容易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蓄积,这样在土壤、水源、空气、甚至我们人体内到处都可以捡出,野生的药材中也可检测到。我们收检的药材样品中含量低的0.0001微克/克,高的达0.3微克/克。是因为耕作区土壤中农 种植药材中农药残留量较高,而野生药材中仅有痕量捡出。我们收检的两份金银花样品来自同一地区,种植药材样滴滴涕含量0.18微克/克,野生药材0.007微克/克。这是因为耕作区土壤中农药残留本底较高或种植时又施入农药。 ③中成药中农药残留量一般较低。韩桂茹等〔3〕测定了摩罗丹等中药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符合日本农产品的规定。这是因为中成药生产过程中一般将药材用水提取,大多农药留在药渣里,成药中很少。④同一地区的同种药材、同一药材的不同部位农药残留量也有较大的差异。梁岩〔4〕等报道,在鲜人参样品的芦头、皮、干中的六六六相对含量分别是1.0,1.5,0.02微克/克。魏云洁[5]研究有机氯农药残留动态变化和在植株中的变化规律;张炯炯〔6〕等研究了板蓝根中百菌清在植株各部位中残留量依次为叶>花>果>根、根茎。⑤不易发生急性中毒事件。从新闻媒体上常可看到食用蔬菜农药中毒的报道,而中药材比粮食和蔬菜的相对摄入量少,从收获到服用经过较多的环节和较长的时间,易引起急性中毒的有机磷农药经过降解不足以引起急性中毒,但慢性蓄积不可忽视。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醋类农药检出率较低,残留量也低。韩桂茹等〔7〕对金银花等中药材及摩罗丹等中成药按照日本现行的残留农药分析法,以13种有机磷农药标准品为对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中药均未检出13种有机磷农药。袁蔼芝等〔8〕用气谱法测定庆余肾气丸、复方丹参片中敌敌畏、甲胺磷、乐果、敌百虫的残留量,结果低于各国食品标准。高天兵〔9〕等测定西洋参、三七、白芍中氯氰菊醋、氰戊菊醋、嗅氰菊醋残留量,结果只有微量检出。⑦药材炮制前后农药残留量无显著差异。我们曾对山药、白芍、半夏、柴胡、当归等10余种药材炮制前后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炮制后有升有降,统计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有机氯农药很稳定,不宜降解,而在炮制过程中引入的辅料如酒、醋、米糠等的农药残留较高,反而使有的样品炮制后农残升高。
1.3中药材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1.3.1农药残留测定研究
80年代初期,我国科学工作者就认识到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0〕,较早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我们对国内主要中药学学术期刊进行了全面检索,发现研究涉及农药的各种类型如有机氯〔11〕、有机磷〔12〕、氨基甲酸醋[10]、菊醋[9]等,涉及到中药材[13]、饮片[14]、中成药[15]、花粉〔16〕、粉针剂〔17〕。研究最多的是有机氯类半衰期长、易引起蓄积毒性的农药种类(六六六,DDT,五氯硝基苯,艾氏剂等),而药材测定最多的是人参。陈瑞华等〔8习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了阿胶、厚朴、鱼腥草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周长征〔18〕等用气象色谱法测定了细辛、中成药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薛建『14』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大青叶中多菌灵的残留综合起来,测定方法是用石油谜、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通过超声、振荡、回馏等方法提取样品,经过柱层析、萃取、磺化等方法净化,根据农药特性分别用GC,HPLC等仪器进行测定。作者所在的药物污染物(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素等)研究组从1985年开始中药中农药残留研究,曾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醋类农药进行研究,涉及的药材近50余种,建立了一些农药残留测定方法[l0,14,19-21]组。国家“九五”中医药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材质量规范化研究”组织全国中药研究的科技力量,分别对71种常用中药材的有机氯、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研究及含量测定,使中药农药残留研究向前跨了一大步,也对全国常用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以便制订相应的对策。
1.3.2低残留绿色中药材生产研究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的主要环节是种植,所以科技工作者开始了低残留药材的实验研究。吴庆军〔22〕习进行了人参农药低残留试验,通过控制使用农药、调整耕作措施,达到收获的药材中农残符合标准;樊瑛〔23]等进行了山植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研究,应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和无公害农药等技术措施,综合防治山植多种病虫害。防治效果比常规方法提高30%一60%,天敌数量增加48%,农药成本降低51%一68%,产量提高47%。农药残留大多检不出或低于FAO/WHO或国家标准500一1 000倍;王杰等24对安徽药菊高产无公害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基金资助下,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建民教授主持完成了西洋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课题研究,通过对西洋参农药残留动态的系统研究,提出绿色无污染西洋参种植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4存在问题
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问题非常普遍,但只被消费者和出口商所重视,而作为主要污染途径的种植环节却未得到真正重视;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些措施鼓励中药产业化、现代化研究,提倡绿色中药材的生产,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标准和处罚措施,绿色药材的生产进展很慢;中药材农药残
留测定研究的较多,而污染治理的研究很少。
2根据以上的讨论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
2.1制订标准
中药农药残留问题是中药出口的瓶颈,但只靠提倡绿色中药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制订出相应的限量标准,才能够有法可依,才有可能使优质无污染的药材有好的经济效益,使高农药残留的药材没有市场,这样药材种植单位才能自觉地按绿色中药材的标准进行生产。通过“中
药材质量规范化研究”,对全国常用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标准制订工作正在酝酿,希望早日出台。
2.2抗虫药材品种的选育
农药的使用是为了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产量,如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品质好且能抵抗病虫害的品种,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农药的污染。我国科学家己成功选育出抗虫棉,这种技术也可以在中药材上进行实验研究。
2.3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的使用
自然界中有1个相对稳定的生物链,各种害虫有他们的天敌,化学农药的使用破坏了这种平衡,人们也受到了惩罚。如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对农药的抗性也越来越强,致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要尽量少用农药,提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虫害。肿腿蜂〔25]就是一种较好的害虫天敌,己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森林害虫防治;BT26乳剂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植物虫害的生物农药,近来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也可研究开发植物质农药,提取植物中的天然化学产物用于防治病虫害,这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苦皮藤〔27】制剂就有良好的效果。
2.4科学种植中药材,科学使用农药
首先,对一些高毒农药如磷胺、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和高残留农药等禁止在药材上使用。农业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进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研究,制订出多种作物的常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包括剂型、常用药量或稀释倍数、最高用药量或稀释倍数、施药方法、最多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但在中药材上研究很少,药材种植单位都应参照标准,并结合各种药材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通过实验总结出科学使用农药方案。
2.5采收、加工、包装的污染
需对有关人员加强宣传指导,提高安全意识以消除这种污染。
2.6贮存
对一些易生虫霉变的药材,缩短贮存周期尽快周转,贮存时可将一些有防虫防霉作用的药材和其一起存放,抑制病虫危害,或将这些药材密封,放射消毒存放.如果必须熏蒸,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并在使用前进行晾晒,以除去有挥发性的熏蒸药剂。
2.7药材种植环境的选择
1998年召开的全球华人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的14位院士在建议书中指出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应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多选择在边远省区、农村等。
对大气的要求,要求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染源;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对水环境要求:要求生产用水质量有保证、产地应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水域上游没有对该产地构成污染源;对土壤的要求:要求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农药残留污染。同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符合土壤质量标准的要求。总之,应一吐舀幽时勺大气、土壤、水源的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状况背景调查,做到预防第一’吕洪飞28此也有科学的论
2.8 降低土壤农药残留本底药材生长于土壤中,如果土壤农残背景很高,不管后面措施如何,也很难产出无污染的绿色药材,所以应研究降低土壤农残背景的方法,国外在这方面己有报道〔29】,是通过优选一些植物能将土壤中的农药和重金属蓄积在体内,然后将其收获后移走,土壤本底就能降下来,国内还没有相关报道。
2.9加强绿色中药材基地建设
国家科技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对此都有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基地的建设可以避免分散农户的盲目种植,在有实力的科研单位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对药材选种、种植、农药使 用等各个环节实施科技化运作〔30】,从根本上保证药材质量。
2.10大力发展有机中药材的生产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最大的共同点是都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可持续食品,区别是有机食品的标准比绿色食品高,有机食品被称为”纯而又纯”的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其他优质食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更强调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类和自然的持续与协调发展。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专家肖兴基指出,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价格比普通农产品要高30%,农民可以从较高的农产品价格和较低的现金投入两方面获得收益,不少外商想进口我国的粮食、蔬菜、茶叶、干果类、蜂蜜,以及有机中草药、生物药品等,但现阶段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发展的空间很大。
3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中药材及中成药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在全球草药销售额中,我国中药出口仅占比例5%左右,与我国中医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药品质量是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的首要因素,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则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绿
色中药材的生产不仅可以改善目前我国中药材农药污染的现状,填补我国无污染、安全中药材在市场上的空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我国中药材及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许多国家对传统药和草药保健食品增加微生物检查、防腐检查、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黄曲霉毒素检查,并分别制定各自标准。我国除将微生物检查纳入部颁标准、2000年版药典收录了黄茂、甘草的限量标准外,其余各项尚在研究之中,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因此,应加快相关研究,为人们用药安全提供保证。
2
发表于 2008-7-25 15:12:53 | 只看该作者

[推荐]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与对策

中藥本身就不該有农药的残留和污染。甚為擔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6 15:25 , Processed in 0.0628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