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三阳三阴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17 00:3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三阳三阴之谜

金栋按:三阳三阴之名,始见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先秦简帛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三部灸经中已有了三阳三阴术语(三阳在前、三阴在后),即泰(钜)阳、少阳、阳明、泰(钜)阴、少阴、帣(厥)阴,当是迄今为止、三阳三阴最古老的记载。其中有足三阳三阴六脉、臂(手)三阳二阴五脉,缺臂(手)厥阴脉,共计阳脉六条、阴脉五条,故称“十一脉灸经”。此时尚无“经脉”一词,只言“脉”。

为何“阳脉六、阴脉五”呢?究其因,源于“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国语·周语》)之推演。

《汉书·律历志》说:“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也。”于是人体必须阳脉六、阴脉五以应之。否则,不得天地之中合,则民无以生,即人之生命无所从来(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天数六为阳,故人有阳脉六以应之;地数五为阴,故人有阴脉五以应之。脏五腑六(五脏六腑)之数(缺脏之心包),亦源于此“天六地五”数之推演。如此说来,与老子《道德经》“三生万物”、《易传》“乾坤生六子”何干?

其后,在成都老关山汉墓中,又出土了西汉景武时期下葬的医学竹简《敝昔遗书》——《敝昔(鷩鵲)医论》等共九部医书。据考,此类竹简医书是战国神医秦越人(扁鹊学派)——扁鹊及其弟子之医籍。其中有一部《经脉书》——《十二脉(附相过之脉)》,则是后来《灵枢·经脉》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正经之承袭者,所不同者手厥阴心包经在《经脉书》中惟称“心主之脉”,尚未冠以厥阴之名。可以看出手心包经从暂缺至心主之脉、至厥阴心包经的演变过程(为了附会三阴三阳手足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络属关系,从而增加了一个心包——膻中之脏)。

但成熟的三阳三阴或三阴三阳(手足十二经)之说,是当时(东汉时期)医家承袭了《十一脉灸经》《经脉书》等,以附会三阴三阳十二经脉,见《灵枢·经脉》等篇。以三阳三阴或三阴三阳而言,黄帝icon学派之《内经》、扁鹊学派之《难经》及经方学派之《伤寒论》等皆可用之,以阐释发挥、附会推演人体之生理病理(然临床是否如此,全然不顾)与临床辨证施治。不存在谁借用谁的问题,不存在《伤寒论》六经(只言三阳三阴,并无六经之词)借用、沿袭《内经》六经之名(传统观点认为,《伤寒论》六经借用、沿袭《内经》六经之名,此乃传统误读之甚者也)。

医家言三阳三阴(先三阳后三阴),有时间与经脉之分。如

(1)以一年六气(节气)而言三阳三阴,其次序是:少阳(冬至日后六十日)→阳明(雨水日后六十日)→太阳(谷雨日后六十日)→少阴(夏至日后六十日)→太阴(处暑日后六十日)→厥阴(霜降日后六十日)。见《难经·七难》《脉经·卷五第二》与《素问·平人气象论》《新校正》引文。

(2)以一日六时(时辰配地支)而言三阳三阴,约而言之如下:
平旦(日出卯时)为太阳,
日中(日中午时)为阳明,
晡时(午后申时)为少阳;
黄昏(日入酉时)为少阴,
夜半(夜半子时)为太阴,
鸡鸣(天明丑时)为厥阴。
其次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见《素问·金匮真言论》与《脉经·卷五第二》。

(3)以外感热病而言三阳三阴(经脉、部位)之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见《素问·热论》(经脉)与《伤寒论》(部位)。

(4)以关阖枢而言三阳三阴(经脉)之离合,则太阳(关)→阳明(阖)→少阳(枢),太阴(关)→厥阴(阖)→少阴(枢)。见《太素·卷五·阴阳合》与《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根结》。

运气家则五运六气合流(五行化之阴阳理论,则为三阴三阳六气说),以五运六气主气而言三阴三阳,其次序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见《素问》运气七篇大论。

易学言三阳三阴,则是《易传》“乾坤生六子”之三男三女(长中少)说。见《周易·说卦传》。

据国医大师王玉川《运气探秘》统计,三阳三阴或三阴三阳,多达二十九种,其具体所指又各异。究其因,乃源出多头、流异岐说之故!感兴趣者,可参看相关原著。
2
发表于 2022-11-17 03:01:37 | 只看该作者
说三阴三阳(或三阳三阴)之谜之前,其实应先搞清楚阴阳之谜。而无论要解哪一个谜,都应与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强调主要概念出现的时间点,如此,谜底也许可以慢慢清晰起来。

与阴阳概念时间点相关的关键
地下证据有下面几个:

1)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主要是武丁时期(商后期)的龟卜记录,里面有阳而无阴,说明阴阳概念当时尚未成形。

2) 易经是筮占结果的汇编,文王演易的传说,应该是指文王在这个汇编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里有几个细节/要点值得强调:
 – 商末周初卜筮并用,但龟卜不能导致阴阳概念的产生。
 –
数字卦是现代古文字学家对周代铜器上一些符号的解读,是现今所见以爻组成的卦画之前身;而卦之六爻,源于筮法产生的六个数字。
 – 《周易》的经部不妨理解为文王将过往的筮占记录编成可重复使用于解读新筮占结果的手册。但文王当时所见的筮占结果极可能是6个数字,而不是今天我们所见的爻;且文王可能在将数字结果简化成一八到爻的演变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故现今《周易》经部里的卦爻辞也没有多少阴阳的描述。

我们现今
玩易,受后人的误导(譬如所谓伏羲作八卦)和现代思维的影响,很可能会以为先有阴阳爻,然后有八卦,然后有易。实际上却完全相反!

至于三阴三阳,明显只能发生在
通过对易经义理化而达致阴阳概念成形以后(应该是在战国时代);而众多不同说法,则应是将阴阳之道形而下到各个具体应用领域的结果。


3
发表于 2022-11-17 07:2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2-11-17 00:07 编辑

2) 易经是筮占结果的汇编,“文王演易”的传说,应该是指文王在这个汇编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里有几个细节/要点值得强调:
 – 商末周初卜筮并用,但龟卜不能导致阴阳概念的产生。
 – “数字卦”是现代古文字学家对周代铜器上一些符号的解读,是现今所见以爻组成的卦画之前身;而卦之六爻,源于筮法产生的六个数字。
筮占这俩字是最关键的,关系着古代天文学与医学是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的主要节点,筮是象形文字,用竹子做的测量工具,有一定的函数知识的人,一看文字形状就知道是测量工具,占就是刻画,就是人的动作行为,在地面上刻画,刻画什么,刻画杆影在地面上的运动轨迹,这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看到地面上的各种生物后以象取之,用竹子做的测量工具测量计算运动函数常数;中知人事,就是知道人体运动的规律,在内经叙王冰讲“全真导引”“ 辛遇真经”,用锻炼人体的方法,从而认识掌握人体的各种运动规律,就会得出生命运动就有极限性,极限的性质:
  性质1 唯一性
  性质2 有界性
  性质3 保号性
  性质4 夹逼准则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無极也(太极的根本是运动的无限性)。
你必须具备现代科技知识才能理解学习中医理论,才能知道阴阳是什么,三阴三阳是什么,五行是什么。
4
发表于 2022-11-17 07:29:51 | 只看该作者
在古代这些知识叫大学,不是现在的大学,就是无限大的学问,包括四书五经,军事,天文学等所有知识都是大学。
5
发表于 2022-11-17 09:50:5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三阴三阳,我认为最根本的谜团在于它们与八卦的关系:八卦有8个符号(卦象),为什么会把乾坤2个最阴阳的符号去掉?赵老认同是从长中少-男女而来,但仍无解释为什么不采纯阳纯阴。

三阴三阳的名称,最突出的是阳明和厥阴的命名。三阴三阳中的太/少*阴阳刚好成对,故理论上似可有一个从爻→太/少-阴阳后,分出2条路径:一是从太/少-阴阳→八卦→三阴三阳;另一是直接从太/少-阴阳增至三阴三阳。阳明和厥阴的命名,似更偏向支持后者。但无论是经哪一条路径,最明显的作用是用文字代替符号;结果则是当各学派应用到各自的领域时,无须再与原来的阴阳符号对表

天六地五的认识来自用于表达天人观技术层面的干支周期,是古人思维里根子最深层的支撑。从11脉到三阴三阳的过程,可以见到最初是要契合根深蒂固的天人哲理认识,后来则转为须符合源于占卜、经义理化后的阴阳
至理


点评

搞学术研究不能猜,要靠实验  发表于 2022-11-17 10:40
6
发表于 2022-11-17 10:42:10 | 只看该作者
三阴三阳是时间运动规律,古人是怎么发现的?自己做实验才能研究。

点评

呵呵,那你就讲讲做了什么实验发现阳明厥阴是怎么命名的嘛。  发表于 2022-11-17 13:55
7
发表于 2022-11-17 15:5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2-11-17 08:00 编辑

萧铁
呵呵,那你就讲讲做了什么实验发现阳明厥阴是怎么命名的嘛。  发表于 1 小时前
靠你自己去认识掌握,八成你不知道什么是自然科学,我讲的就有,你看不懂,讲一百遍也不行,你就验证不了。非常简单的数理化知识。
8
发表于 2022-11-18 11:10:32 | 只看该作者
三阴三阳,它的本质意义是人体现实存在性的表达,它不定于历史,不止于思维!而是定格于人体现实!没体现实的三阴三阳的胡侃,没有任何 学术意义!如大阳,则之于表,阳明则之于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3:19 , Processed in 0.0635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