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释译】 妇人患阳明病,虽不逢经期,但阳明里热太盛,亦可热入血室,迫血下行,使前阴下血。阳明热盛,心神不宁,故烦躁谵语,肝与冲任之脉皆上行,由于里热熏蒸,故但头汗出。既属热入血室,故治疗仍刺肝之募穴期门,以泻其实热,邪热去,阴阳和,则周身汗出而愈。 本条论述阳明病热入血室的证治。 【解读】 《伤寒论》216条。 第2条“必自愈”,第3条、第4条刺期门,道理是一样的,刺期门与“必自愈”道理相同。 本条阳明病,是指阳明经证、阳明气分热证即白虎汤证,具有高热、大汗、头汗出、谵语等临床表现。尽管临床表现十分严重,但是有“下血”这个引流通畅的病机存在,所以刺期门协助治疗,就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条下血有几层意思:1 高热、强烈精神刺激都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充血、出血;2 子宫内膜炎、阴道糜烂等,高热引起的盆腔腹膜充血,导致下血;3 《伤寒论现代解读》216条,下血指盆腔脓肿破裂,经阴道、尿道、肛门引流出脓血。无论哪一种下血,都因为得到充分引流而能够自愈。刺期门只是一个辅助治疗。 【结语】 “热入血室”见于《伤寒论》第143,144,145及216条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二十二篇》第l~4条。经过历代中医学医家的讨论和完善,现特指“妇女经期、产后或施行人流,引产术后等,在血室(子宫)空虚之际,感受外邪所致病者。主证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发热恶寒,重则可有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 “热入血室”现多认为属于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体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和产褥感染的范畴,常发生在宫腔操作术后和产后。也有现代研究按照“热入血室”理论治疗经期感冒、经期神志异常、产后发热、产褥期精神病、产后阴道血肿、流产后眩晕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伤寒论现代解读》相关条文互参,不再赘述。 本条与8~18条相连续,相互参考,都是盆腔炎的不同临床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