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入血室现代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5 16:0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
  血室:狭义的是指子宫,广义的则包括子宫、肝、冲脉、任脉。
中风:此处中风是指发热的意思,类似于太阳中风。与2条伤寒相比较,发热比较低。妇人中风是指与月经相关的发热,类似于太阳中风表虚证。
   【释译】
  妇人中风,是指发热,恶风,汗出。历时已七八日,本来应该应无寒热,而今仍继续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询知其续来寒热之前适值经期,经水行而刚断,即月经刚刚结束,而发热。可知是邪热乘虚侵入血室,热与血结所致。因血室内属于肝,肝与胆相表里,故见寒热如疟之少阳证。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散其血室之结。后世医家多主张在本方中加赤芍、丹皮、桃仁等,清热与活血并用,可以参考。这是热入血室的一种临床类型,用小柴胡汤治疗。
    【解读】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热入血室”与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是一个证态。
        子宫内膜炎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结构发生炎性改变,细菌可沿阴道,宫颈上行或沿输卵管下行以及经淋巴系统到达子宫内膜。通常宫腔有良好的引流条件及周期性内膜剥脱,使炎症极少有机会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即使有很广泛的慢性附件炎症,子宫内膜可能仍然完全正常。主要由于宫腔有良好的引流条件及周期性内膜剥脱,使炎症极少机会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但如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经常存在感染源,则可反复发作。
急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表现 轻度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如为厌氧菌感染可有恶臭。分娩或流产后发生的急性子宫内膜炎症状较重(21章2条  产妇郁冒……小柴胡汤主之),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多属轻型。检查时子宫可有轻度压痛。病情如未能及时控制,进一步引起子宫肌炎、急性输卵管炎、盆腔炎等,患者体温明显升高,可达39℃以上,下腹部有明显压痛。
        本条是指急性子宫内膜炎轻型,发生在月经之后,得不到引流(其血必结),所以不能自愈,需要使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附件炎、子宫炎急性发作,或者妇女感冒,均可使用小柴胡汤治疗。21章2条  产妇郁冒……小柴胡汤主之,是指急性子宫内膜炎的重型。
           妇女感冒一般不用麻黄汤等发汗剂,因为例假出血,相当于《伤寒论》87条、88条,失血家、汗家不可发汗,诱发痉病与精神恍惚。妇女感冒是小柴胡汤的适应症。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16:10:20 | 只看该作者
           2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释译】
  妇人患伤寒发热时,正逢经水适来,虽经水正行而畅利,但邪气乘虚入于血室,热扰血分,血属阴,夜暮亦属阴,故白日神志清楚,夜暮则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此证不同于阳明腑实证,而是热入血室,血分热盛所致。“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是指该病的治疗不要从上焦心、中焦脾胃考虑。所谓“必自愈”,是因邪陷不深,尚未与血相结,月经正行,邪热可随月经外泄而愈。有些注家认为可用小柴胡汤加化瘀、清血热之品治疗,与不同的临床类型的盆腔炎相关联,可以参考。
本条承上文小柴胡汤而言,则‘治之’二字即是按法当与小柴胡汤也。下文‘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又因谵语常法应用承气汤攻其胃与上二焦,此谵语病在下焦血室,与寻常谵语不同,恐人误治,故戒之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意谓但治其下焦血室,而谵语必自愈,不可误治其谵语也。玩其文法自见。”
【解读】
《伤寒论》145条。
本条与上条相比较,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发热比较高,出现了精神症状(中医谓之扰乱心神),但是发生在月经来临之际,这是“热入血室”之病,而不是上焦心神之病,也不是中焦脾胃之病,所以治疗的时候不要从上焦中焦考虑,随着月经下血,引流通畅,“热入血室”之病就能够自愈。
即使严重的子宫内膜炎(热入血室),通常宫腔有良好的引流条件及周期性内膜剥脱,使炎症极少有机会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即使有很广泛的慢性附件炎症,子宫内膜可能仍然完全正常。由于宫腔有良好的引流条件及周期性内膜剥脱,使炎症极少机会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所以即使临床表现比较严重,一般都能够自愈。

3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16:10:55 | 只看该作者
           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释译】
  妇人患中风,发热恶寒,正逢经期,经水适来,历时七八日后,虽已热除,脉迟身凉和,但其胸胁满如结胸状,并有谵语现象,此为表热已罢,瘀热结于血室之证。血室属肝,肝之脉络于胁,瘀热而致肝之经脉不利,故胸胁满如结胸状;其谵语非阳明腑实,乃血热上扰神明使然,治取肝之募穴期门刺之,泻其实而清其瘀热。
  本条再论热入血室,表热已罢的证治。
【解读】
《伤寒论》143条。
本条与1条均为妇人中风,发热七八日,同为热入血室,治疗迴异是什么原因?关键在于“月经”适来与适断。热入血室月经适来,刺期门即可治愈(子宫内膜炎与月经同时发生或者发生在月经之前,感染随着月经引流通畅,容易自愈,刺期门协助就可以了)。1条热入血室月经适断,子宫内膜炎得不到充分引流,所以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4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16:11:25 | 只看该作者
          4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释译】
  妇人患阳明病,虽不逢经期,但阳明里热太盛,亦可热入血室,迫血下行,使前阴下血。阳明热盛,心神不宁,故烦躁谵语,肝与冲任之脉皆上行,由于里热熏蒸,故但头汗出。既属热入血室,故治疗仍刺肝之募穴期门,以泻其实热,邪热去,阴阳和,则周身汗出而愈。
  本条论述阳明病热入血室的证治。
【解读】
《伤寒论》216条。
第2条“必自愈”,第3条、第4条刺期门,道理是一样的,刺期门与“必自愈”道理相同。
本条阳明病,是指阳明经证、阳明气分热证即白虎汤证,具有高热、大汗、头汗出、谵语等临床表现。尽管临床表现十分严重,但是有“下血”这个引流通畅的病机存在,所以刺期门协助治疗,就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条下血有几层意思:1  高热、强烈精神刺激都可以引起子宫内膜充血、出血;2  子宫内膜炎、阴道糜烂等,高热引起的盆腔腹膜充血,导致下血;3  《伤寒论现代解读》216条,下血指盆腔脓肿破裂,经阴道、尿道、肛门引流出脓血。无论哪一种下血,都因为得到充分引流而能够自愈。刺期门只是一个辅助治疗。
     【结语】
“热入血室”见于《伤寒论》第143,144,145及216条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二十二篇》第l~4条。经过历代中医学医家的讨论和完善,现特指“妇女经期、产后或施行人流,引产术后等,在血室(子宫)空虚之际,感受外邪所致病者。主证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发热恶寒,重则可有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
“热入血室”现多认为属于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体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和产褥感染的范畴,常发生在宫腔操作术后和产后。也有现代研究按照“热入血室”理论治疗经期感冒、经期神志异常、产后发热、产褥期精神病、产后阴道血肿、流产后眩晕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伤寒论现代解读》相关条文互参,不再赘述。
本条与8~18条相连续,相互参考,都是盆腔炎的不同临床类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4:28 , Processed in 0.1098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