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夜读伤寒》!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二十二条 原文: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入参汤主之。
释义:(陽明热盛伤津的证治。)
如果误下后热盛津伤,出现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的,主治用白虎加人参汤。
本条是承上条论述热邪由上焦胸膈入于中焦的证治。热邪人于中焦,伤及胃中津液,则出现口干舌燥,渴欲饮水的证候。当治以白虎加入参汤。用白虎汤以清热,加入参以生津止渴,使邪热清、津液复,而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等证则自愈。
辨证论治: 主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
成因:里热亢盛,津气两伤。
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
己亥年八月十七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二十三条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释义:(陽明津伤、水热结于下焦的证治。)
如果误下后出现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的,属陰伤有热、水热互结于下焦,主治用猪苓汤。
本症与白虎加人参汤症颇相近似,论中并举于此,寓有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二症均有发热,渴欲饮水。但一是大渴大汗,小便通利,纯属热盛津伤,所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一是小便不利,而无大汗出,不但热邪伤陰,而且兼有水气,所以用猪苓汤滋陰清热利水。
本条承前两条,进一步论述陽明病误下津伤、热与水结于下焦的证治。 陽明热证误下之后,徒伤正气和津液,而热邪不除,反随之深入下焦,与水液相结,出现陰液损伤与水热互结的证候。热为陽邪,气腾于外,则见脉浮发热。误下后津液损伤,复因热与水蓄,津不上承,则见渴欲饮水。水热互结,气化不行,三焦水道不畅,则见小便不利。
此证津伤与水停互见,似乎矛盾,但深入分析,则其理可明。水液若正常运行,则能为人体所用,此为生理之津液。若不正常运行,则不能为人体所用,则为病理之水饮。异常之水饮停蓄愈多,则正常之津液愈少。本证因热误下,三焦水道不畅,故津伤与水停可以并见。治用猪苓汤,以清热、益陰、利水。冀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则诸证可除。
猪苓汤中用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茯苓兼以安神定志;滑石清热利水,导热下行;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厚而甘,以滋补真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益陰、利水之功。
下焦蓄水的病变主要在于肾和膀胱。其中因肾陽虚寒、不能温陽化水而致水饮泛滥,宜用真武汤温陽驱寒以镇水;因太陽膀胱气化不利而蓄水,当与五苓散助气化、利水邪以行津液;今因热盛陰伤,水热互结于下焦,则需要用猪苓汤清热益陰以利水。三者虽然都属下焦蓄水,但却有陰陽、表里、寒热的不同,临证须作鉴别。
辨证论治: 主症: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或见下利,咳而呕,心烦不得眠。
成因:陰伤有热,水气不利。
治法:清热滋陰利水。
方药: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己亥年八月十八
《伤寒杂病论》――第二百二十四条 原文: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释义:(猪苓汤禁例。) 陽明病,汗出多而口渴的,属汗多津伤、胃津不足的口渴,不能用猪苓汤治疗。因为猪苓汤能够通利病人小便,而进一步损伤津液。 猪苓汤症的口渴,虽说有陰虚里热的一面,但主要原因还是水气不化,津液不能上布,所以用猪苓汤,水汽一行则口渴自止。如果口渴是因为津伤太甚,猪苓汤则不可用。本条指出猪苓汤的作用是利小便,因而汗多胃燥的口渴禁用,这对于正确掌握猪苓汤的运用,是有参考意义的。 陽明病里热亢盛,蒸迫津液外泄,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耗液,而且促使“胃中燥”更甚。燥热扰胃,化源不足,无以滋荣,故“汗出多而渴”,小便短少。此证应与白虎加入参汤清热生津,配合少量频饮水浆以调养,待其热除津充,则口渴自然消失,小便自行通利。不可用“猪苓汤复利其小便”,以免重伤津液。因猪苓汤毕竟是利水之剂,方中虽有阿胶滋陰,但利水渗湿药居多,利小便作用更强,是以渗利水湿为主、益陰清热为辅。陽明燥热津伤证误用之,不仅不能养陰生津,反而更伤津液,愈增其燥,所以“不可与猪苓汤”,因“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本证口渴缘于燥热汗多,其所饮之水,旋即为热邪所消,复为汗液所泄,仅属燥热津伤,并无水停,故燥热亢盛为本条主要病机。 猪苓汤证虽然也有口渴、小便不利,但一般无汗,或汗出甚少,是水液停蓄,与热互结,不能顺利排出所致,并非膀胱中没有小便。盖无汗则水液无法从体表汗腺排出体外;小便不利则水液又无下行之路,故水液停蓄于下焦。 以上二者,病机不同,临证须作区别。 己亥年八月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