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热论.申景旺评》第2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3 19: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评文:“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其实在《伤寒论》中,不仅太阳伤寒的症状表现于体表,少阴伤寒的症状也表现于表,只是阴阳性质不同而已!而且还有少阳伤寒、太阴伤寒等。温病初起时,其实与伤寒化热入里的情况很相似,在《伤寒论》中就是太阳少阳合病或少阳中风;因为肺部郁热比较明显,按岐黄术的“肺合皮毛”理论,就将其称为表证了;其实当肺部郁热时,邪热已损伤人体的津液了,所以已不是单纯的表证,而是合并少阳病了!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温病初期多为太阳少阳合病或少阳病,因温病学派用药多偏于寒凉、容易伤人胃气,所以只可用辛凉轻剂,这也是临床经验所得!但病重药轻往往不能及时治愈,所以就会发生传变。所谓挟风,其实就是邪热伤人津液了;只要在不伤病人胃气的前提下补充津液、外散邪热即可。所谓挟湿,主要是邪热与水湿郁阻于体表或湿邪郁于胃肠,只要正确发汗甚或兼利水湿即可。所以或透风于热外,纯粹是无稽之谈!而渗湿于热下,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否则会更加伤人体津液,使病人雪上加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10:32 , Processed in 0.0532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