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解读】 辨证施治是一个原则,是一种方法,“证”就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和体征组合,是某一特定病理状态的反映。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系统内状态的运动就称为“过程”,所以病理过程就是病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在中医临床上就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组合的变化。病理状态是某一特定的病理形态与病理生理状态的组合,表现在西医临床上,就是一组症状、体征,各种化验、影象等检查结果的综合。病理状态与疾病不同,例如结核病,根据结核杆菌侵袭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肺结核、骨结核、脑结核、肠结核等病理过程。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其他部位,各部位的结核还会有急性、慢性、复发、化脓、合并其他感染等病理状态。再如肺炎,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细菌性肺炎可以演变成胸膜炎、脓胸、感染性休克等病理状态。疾病是一个系统,在一个疾病中可以分为几个病理过程,每一个病理过程都由许多病理状态组成。同一病理状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病理过程和疾病中,如感染性休克可以发生在细菌性肺炎,也可以发生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中。所以证、病理状态、证态既是一组最常见、最典型、相对固定的症状、体征组合,又是一个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辨证施治的精髓在于根据“证”的变化调整用药,证的“固定”是相对的,证的“变化”是绝对的,证与证之间是连续的,证与证之间有许多过渡型,这样理解《伤寒论》中的113方,举一反三,就能变化无穷。对于变化无穷的证态,治疗方法应当是多样性、多环节、多渠道的。本条则是桂枝汤与针刺的结合,也是辨证施治的范例,针灸应当与其他治疗方法广泛配合。现代医学应当是人类文化、科学、艺术的综合,治疗方法应当是药物、手术、针灸、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的综合。 25 服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去皮,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去节,十六铢 生姜切,一两六铢 杏仁去皮尖,十六个 甘草炙,一两二铢 大枣擘,五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语释】 太阳病中风证,服桂枝汤后,因为未按照服药方法的要求去作,以至大汗淋漓,而病不除,如果脉象洪大,病情没有好转,仍然按照以前的方法服桂枝汤;如果恶寒发热好象疟疾一样,一日发作两次,还需要发汗治疗。因为出了大汗之后不宜再大量发汗,所以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该方的发汗作用比桂枝麻黄各半汤小。 桂枝汤取5/12,麻黄汤取2/9,二汤所取相合即本方。 26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读】 太阳病中风证,服桂枝汤后,大汗淋漓,病情恶化,出现极度烦躁,极度口渴,甚至于渴欲饮数升水而不解,同时见脉洪大、高烧。其病理学基础是高烧、大量出汗,引起机体大量失水失盐,所以出现极度口渴、烦躁,白虎汤是一个不发汗的解热剂,热退后,水、电解质紊乱会自动调整,人参起到全身调整的作用,防止休克的发生。本条与25条的区别在于极度口渴和烦躁,病情出现了质的变化。 27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擘,四枚 生姜切,一两二铢 石膏碎,绵裹,二十四铢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越婢汤方:麻黄二两 ,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婢汤 【解读】 越婢汤方:麻黄二两 ,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桂枝汤取1/4,越婢汤取1/8,二汤所取相合,即得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其病机是:表寒里热,而表郁较轻,里热也微。本方为解表清里之轻剂,与大青龙汤的病机相似,大青龙汤为解表清里之重剂,它们都是介于表里之间的过渡证态,桂枝二越婢一汤是桂枝汤与白虎汤之间的过渡证态,大青龙汤是麻黄汤与白虎汤之间的过渡证态。 23、25、27三条都是太阳病中风证的轻证,但是轻重程度不同,所以就有不同的过渡证态,桂枝汤与麻黄汤之间的过渡证态是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可见在《伤寒论》中证与证之间是连续的,所以方与方之间也是可以叠加的,证、病机与方之间有着相对应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证态”既有相对固定性又有连续性,辨证施治就是建立在这种“既有相对固定性又有连续性”的辩证法基础上的。所以辨证施治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条,辨证施治具有举一反三,变化无穷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