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白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6-18 20:0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功能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是常用的补气药,但与补血药同用,也可以补血(中焦运化旺盛,则气血自生)。
  1.健脾燥湿   脾胃虚弱,中焦运化不健,消化不良,水湿不化,食欲不振,则易出现胃脘闷、腹胀、大便溏软、呕恶、泛水、四肢倦怠等脾虚湿浊不化的症状。这时可用本品健脾燥湿以助中焦运化。常配合党参、茯苓、陈皮、半夏、木香、草豆蔻等同用。如脾虚运化失职,中焦湿盛,也可产生脾虚泄泻。这时可用本品配合党参、茯苓、猪苓、车前子、炒山药、炒芡实、炒扁豆等同用,以健脾止泄。
  2.益气生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本品最能健脾益气,培补中焦,故能益气生血。常配合党参、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等同用,例如八珍汤、人参养荣汤等。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和理论,常用它治疗各种贫血。
  3.和中安胎  妊娠以后,需要更多的血液养胎,血液来源于中焦,故增加了中焦脾胃的负担,有时可导致中焦运化失常,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为呕逆、眩晕、胸闷、不食等,名为“恶阻”。可用本品健脾化湿,和中安胎。常配合陈皮、竹茹、苏梗、茯苓、藿香、生姜等同用;兼有胎热者(脉数、烦热、苔黄、思冷饮食等),可配合黄芩、栀子、白芍等同用;兼血虚者(面色萎黄、唇舌色淡、心慌、气短、脉细等),可配合当归、白芍、生地黄等同用;肾虚胎元不固者(腰酸腹坠,腿软无力,容易滑胎、小产,尺脉弱等),可配合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熟地黄、五味子、黄芪、党参等同用。中气健壮,肝肾气血充足,胎元自然安固。
  本品除用于上述诸病证外,还可配合猪苓、茯苓皮、冬瓜皮、车前子、桂枝等,用于治疗脾虚水肿;配合黄芪、防风、浮小麦等,用于气虚自汗;配合枳实、我术、神曲、麦芽、山楂核、生牡蛎、桃仁、丹参等,用于腹中癜结癖块等。
  党参、人参补气,偏于补脾肺元气,适用于补虚救急。白术补气,偏于健脾、补中焦以生气,适用于生气血以治虚。苍术、白术均能健脾燥湿,但苍术芳香苦温,其性燥烈,兼能升阳散郁,燥湿、升散之力优于白术,而健脾、补气生血之力则不如白术。
  生白术适用于益气生血;炒白术适用于健脾燥湿;焦白术适用于助消化、开胃口,散
癖;土炒白术适用于补健脾胃而止泄泻。
  据现代实验研究,本品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入血可使血循环增快;还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
  用量一般为4.5 ~9g,重病或需要时,也可用15 ~ 30g
  (例如抢救虚脱需用独参汤时,一时得不到人参,可急用生白术20 ~45g、党参30 ~ 80g、附片9~12g,急煎服)。
   脾胃阴虚者慎用。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6-18 20:30:44 | 只看该作者
陈师兄能加上图片不(植株和成品)。再加炮制方法就更好了了了
3
发表于 2021-6-18 20:31:38 | 只看该作者
白术还有利水消肿功效,大剂量生白术可以通便治疗大便结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1-6-18 21:21:38 | 只看该作者
无雨叶 发表于 2021-6-18 20:30
陈师兄能加上图片不(植株和成品)。再加炮制方法就更好了了了

不知道哪个网站有比较好的图片分享,所以没有附带!中药生鲜药,鉴别,炮制这些感兴趣就需要自己下去学习啦,现在网络学习很方便,自己拓展自己很有必要!
5
发表于 2021-6-27 21:29:14 | 只看该作者
嗯!言之有理
6
发表于 2021-6-28 20:50:20 | 只看该作者
国医大师张志远:大剂量白术治这几种病,可收奇效


国医大师张志远老先生学识渊博,在业界有“活辞典”之称,业医70余载,医学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

有学生通过对先生著作的学习,发现先生 善于应用大剂量白术治疗多种疾病,屡起沉疴。

现小师妹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腰痛



寒湿腰痛以腰下冷痛,如坐水中,阴雨天加重为主症。

先生认为,此病病机属脾阳不振,肾气不利,治以 宽腰汤加减。

药用:

生白术80g、茯苓70g、薏苡仁70g

桂枝9g、车前子(包煎)9g

此方出自清·陈士铎之《辨证录》,认为 白术擅利腰脐之气、散腰脐死血,故用白术为主治疗腰痛。

先生师其意,重用白术,以其燥而喜动,使气机顺畅。

配伍大剂量茯苓、薏苡仁既可增强白术利腰脐之气,又可利膀胱之水,使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三药大剂量投用,共奏散寒除湿通痹之力;

又佐以少许车前子以利水,桂枝助阳化气,可引肾气外达。

本方以五味药组方,药少量多以施救治,常常收到奇效。

先生临床大剂量应用白术、茯苓、薏苡仁,未发现不良反应。

先生亦指出, 白术虽可利腰脐之气,但在临床应用时仍需注意两点,一乃利气散血必须生用,二须大剂量投用方能起效。

便秘



脾虚便秘是由于阳气虚衰,运化无力,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道传导无力以致大便艰涩,排出困难,总因阳虚温煦无权。

先生常以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加减治疗,

药用:

生白术60g、枳壳40g

肉苁蓉30g、熟附子9g

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此方治疗脾虚不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道蠕动无力,大便坚硬难下,长期便秘又致津液亏乏,阴阳两虚。

先生从《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中得到启发,认为 白术有通利大肠之功,非守而不走之药,投以大剂量生白术健脾助运,补而不滞,通而不燥,润而不腻。

且可化气,使津液生、血运旺,则肠道涩滞可解。

又配伍枳壳调畅气机,肉苁蓉润肠通便;

熟附子峻补元阳、益火消阴;

甘草、生姜、大枣辛甘化阳,调脾胃而和阴阳。

临证尚可配伍木瓜, 以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有增水行舟之效。

本病不宜用厚朴、枳实,因峻下之力易耗伤正气,加重阳虚;

也不宜用火麻仁、草决明,以其润下力量弱小,难以奏效。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系腹水蓄积使腹部膨大而得名,是中晚期肝脏疾病的重要标志,病机复杂,预后欠佳。

先生治以 黄芪五苓散加减可取佳效。

药用:

白术40~100g、黄芪30~100g

大腹皮10~20g、桑白皮15~30g

茯苓20~50g、猪苓10~20g

泽泻10~20g、桂枝9g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太阳病》,本为“太阳蓄水证”而设。

先生以其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收到满意疗效。

先生治疗此病投 用五苓散加大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白术用量,使其既通小便,且“动肾气”疏导六腑,令粪便下行,可谓标本兼治;

又配伍大剂量黄芪健脾益气以滋化源,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使脾健则气旺,气旺则湿化、血行;

再佐以大腹皮行气宽中除满,渗利水湿,气化水行;

桑白皮肃降肺气并利水;诸药共成扶正祛邪之功。

因此,患者服用本方后,小便增多,腹水得消,食欲增加,体力恢复,就是气血水液得以正常运行的反映。

风水水肿



风水水肿是以全身浮肿为特征,尤以头面部为重。病机总属风遏水阻,脾失转输,土不治水,而致体内水液潴留。

先生宗“腰以上肿,当发其汗”之旨,方用 越婢汤加减。

药用:

白术50g、汉防己15g

麻黄15g、石膏20g

甘草6g、生姜10片、大枣15枚(掰)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曰:“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本方用麻黄配生姜以发越肌表之水;

石膏清解肺胃郁热,并制麻黄之温燥;

大枣、甘草补益中气;

然风水水肿的特点是头面“一身悉肿”,按之凹陷,眼睑难开,单麻黄、生姜功力不够,先生宗仲景之旨,加大剂量白术,健脾燥湿,培土以制水;

配伍祛风湿、利水消肿之汉防己,相须为用,使得脾阳得健,阳郁得畅,瘀阻得通,水湿之聚从表从下而解,水肿自除,值得借鉴。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本草纲目》又云:“近世多用白术, 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与黄芪同功。”

张志远先生临床喜用大剂量白术 投予脾阳亏虚、中气不足之证,治疗肝脾肿大、腹内积水、下肢浮肿等,以渗湿、利水为导向。

用之治疗腰痛,投用大剂量生白术,恃其量大力专,动腰脐之气从而舒畅气机,散腰脐死血从而调和气血,使气行瘀除,经脉通利而痛自止。

脾虚便秘,以脾虚不运、气机不畅为特点,故用大剂量白术健脾助运,化生气机。

肝硬化腹水,重用白术健脾燥湿利水,配伍黄芪以滋化源,使气旺则血行。

风水水肿,以一身悉肿为特点,大剂量白术益气健脾,土旺则健运,土旺则胜湿,配伍防己以达利水消肿之效。
7
 楼主| 发表于 2021-6-28 21:00: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8 22:29 , Processed in 0.0757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