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45|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家视角】曹东义:如何看待中医,事关战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15 06: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曹东义

有所迷失,必须回归

  西风东渐,东西方文化碰撞,西方工业文明伴随着坚船利炮,让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化备受冲击。医随国运,中医由于重视“有无相生”的生成条件与关系,而不善于研究细微结构,而与西方医学长于解剖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1830年,王清任出版《医林改错》,以解剖为标准,造成了中医自信心的失落,开始了百年磨难,逐渐被边缘化了。

  尽管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教育培养了不少高级人才,中医的硕士、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等职称系列齐全,有很多成果。然而,透过 “一片繁荣”的表面现象,不难看到中医界内部用西医的标准评价、改造中医,自我甘居从属地位的人不在少数;中医经典不被重视,历代中医名著不再有人阅读,中医学术萎缩,中医信仰危机不断蔓延的颓势,实在让人担忧;中医博士不会看病,中医专家不再摸脉,中医院不姓中等一系列本不应该出现的现象的背后,反映了现实问题的严重程度。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面对“泡沫中医”的严峻现实,向中医界发出的召唤,呼吁青年中医学经典,做临床,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发展中医学术。

如何看待中医,事关战略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为我所写的《回归中医》作序说:“回顾近百年中医药事业的历程,可谓几度沉浮,困惑迷茫。早在1950年先师章次公先生曾慨然指出:‘医至今日,式微已甚。’嗣后,党和政府对振兴中医工作多次发出指示,有所改观,但在学术上的困惑,殊难在短时间内扭转。章氏对改进中医的意见,今日观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先生,当年提出“故居今之世,而欲求改进中医,首望恢复辨证用药之精神,再以现代诊断方法,以济其不足,发皇中医药,其庶几焉。”他申明大意说:“次公敢郑重为同仁告:昨日今朝,岂可等量齐观?世界事物,无一刹那静止不变者;昨日之事,已成过去,吾可不问也;明日之事,方在未来,吾亦不遑计及也;吾之汲汲焉、惶惶焉者,惟今日而已。治学做人,一以贯之,岂但治病为然?而非邃于医而深于理者,恐其闻之而骇且惑也。”看来,章先生所重视的一是辨证论治,一是衷中参西,或叫衷中纳西,是两大法门。

  朱良春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一切应当面对现实,辨证必须精细周详,见微知著;施治更应药随证变,切中肯綮,方得个中三味。然综观当今之医,系统、正确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者已不多见,常以生化声光检测为依据,按病选药,套方成药,应手而出;至于望神察色,详询切脉,形式而已;更有甚者,率以西药施治,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盖此等中医对辨证论治,日趋淡化,已不姓中,中医院亦已成综合医院矣,令人浩叹!如何扭转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采取多种措施,但愿能力挽颓势,重振中医雄风,则幸甚矣!我认为诸多具体措施,如聘名师,带高徒,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提倡读经典,多临床等等,固属必要,但更为重要者,乃是如何大力理清思路,树立自强、自信的信心,才能安下心来,冷静思考,埋头去干。”

  邓铁涛教授、朱良春先生想在了一起,说到了一处,提出了振兴中医的基本策略,值得我们重视,更值得我们躬身实践,始于足下。

回归中医,首重复苏自主意识

  邓铁涛先生说:“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了几千年的医学,是我国的主流医学之一,是以人为本的医学”。然而,在近代以来,用解剖评价中医的脏象学说,并以此“汇通”西医知识,不仅“汇而不通”,中医学的指导理论阴阳、五行,也被打入玄学、迷信的行列,出现了“废医存药”的局面。

  “中医科学化”一直是很时髦的口号,是中医示不保守,不甘落后的一种姿态。但是,普遍认为中医不具备科学素养,没有研究的资格,而只有等待研究的义务。用西医来研究中医,改造中医大行其道,这种“废医存药”的做法,在今天仍然还有很大的市场。

  但是,中医的阴阳本质、气血本质、脏腑本质、证本质的研究,虽然花了不少心血,也在不同的指标上,说明了其有“客观”依据,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揭示其本质特征。

  控制论、系统论、黑箱理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反馈机理、复杂科学等等,所有的新学说都在中医学里找到了自己的依据;微量元素、氧自由基、免疫监控等所有医学新进展,都能与中医扯上缘分,中医辨证治疗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善,可以见到一定的疗效。卫星上天,海员下海,新型的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发作等等,古人从没有见过的疾病,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去治疗,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由此,我们必须再做思考:中医难道只是“传统医学”?不是现代医学、未来医学吗?

  我们必须对于过去的工作做一个总的盘点,有一个大致不错的认识。只有认清了现在,才能正确应对未来。

回归中医,尊重中医自身规律

  用什么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按着西医的疾病观、西医的检查指标指导中医临床用药,还是使用传统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寒热虚实、六经八纲理论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是中医为主,还是西医为主,或者中医西医理论掺杂在一起指导?如何处理中医与西医理论指导的关系,我们的心中是否已经清晰而坚定?我们的依据在哪里?需要明确地回答,而不是含混不清地“跟着感觉走”。

  中医学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其认识疾病、治疗疾病、评价疗效,依据的都是证候。证候里尽管有症状与体征的区别,但都是通过四诊可以认识的,“能合色脉可以万全”的“客观体征”。

  病理病灶的肝炎、肾炎、肺炎、心脏病,甚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肾小球弥漫增生性肾炎等等都是宏观的改变,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各种病理病灶的形成,都是先由“分子机制”的改变,多种分子物质互相作用,逐步引发“级联反应”,肌体组织原有的状态与平衡被打破,“恶性循环”逐步升级,才能形成病灶。各种检查报告,忽视人体的主观感觉,不重视“内在卫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丢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再加上“市场医学”弊端的暴露,造成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世界难题,需要中医智慧救世。

  临床上可以见到只有病灶而没有证候的患者,更多的是只有证候而没有病灶。当病灶与证候同时存在的时候,也不是病灶决定证候的表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病证而各不同”。所以,证候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医的临床优势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只有证候而没有病灶的病人,西医没有可以攻击的靶点,他们的雷达发现不了目标,只好找中医治疗。这往往是“早期介入”的最佳时机,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是中医的长处所在。

  中医的第二个临床优势是她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现代西医没有靶点的时候,不能介入,而“从头到脚”的精密仪器检查之后,许多老人成了“全毛病”,各个专家都可以“很有科学依据”地开出来一堆药,按照着各个“局部最佳”开出来的一大堆药,如何吃?都吃,都不吃?随意吃?各种药物相互之间有何影响?谁也说不清楚,因为“靶点太多”的时候,就好象四面楚歌,难于下手,这是还原论方法学上的缺陷,难于弥补。现代科学或者只研究一种物质,或者研究二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至于三个要素之间如何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四个、五个要素之间如何和谐、平衡、动态变化?现代医学、科学还没有这样的成熟理论模型。

  而几千年之前,我们聪明的祖先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构想,而且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体系。中医既有气一元的构成论,也有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论,还有五行生克制化,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动态变化的复杂理论模型,它们使中医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给了中医以强大的理论支撑,使中医可以把一切有关人体生命健康、疾病转归的因素都纳入进来,统筹兼顾,“一揽子解决”,在一个方剂里通盘考虑所有问题,动态地根据微观变化反应出来的证候,调整处方,理法方药紧密契合,丝丝入扣,取得理想效果,达到整体最佳状态,恢复健康,保持健康。

回归中医,就是要有中医自己的标准

  对于中医应当学习什么,中医应当具备什么素质,中医如何使用中药,中医如何进行理论创新,中医如何进行治疗方法的创新,中医的疗效如何评价,中医的医疗事故如何鉴定、处理,等等,都应当有符合中医特色的方法,可以在实践之中不断摸索、完善,而不能简单套用西医药的标准。西医药的标准,中医可以参考,可以借鉴,可以做事后的说明工具,但是,不能用西药的的标准评价、改造中医药,也不能做中医药临床实践的事前指导。

  传统中医对于辨别药物,掌握药性的医药不分家;对于一专多能的针药一起用,内外妇儿大小方脉的横向贯通,都是我们今天加以禁止的。还原论的化学分析,说不清丸散膏丹的作用机制。

  中医教育是一个重灾区,每一个走进中医学院的学生,一接触中医理论就如同到了异国他乡,而一学习西医的知识则如同老友重逢,中医药的文化基础断了地气,如何能够爱中医?反中医思潮的重新抬头,有其出现的思想根源和文化环境。张功耀竟然在《给全国网络读者公开信》中说:“‘爱国主义的盔甲’如今已经被撕碎了。在科学的照妖镜面前,中医不但不科学,而且简直就是文化垃圾。我们甚至应该不只是告别它,而是应该把它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我可以负责地说,中医既不是什么积极的文化,更不是什么科学,甚至还不够格称‘伪科学’,而是中国古代落第文人,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刻意做成的骗局。什么‘三阴三阳’、‘五运六气’、‘七经八脉’,全都是热混了的胡话,没有丝毫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所有对中医的‘弘扬’和‘保护’,无非就是继续培养一些睡大觉、说胡话的人。如果被《红楼梦》养活的教授,终归不至于一开口就说胡话的话,以《黄帝内经》作为自己的‘文化归宿’的人,则每每开口却尽是些热混的胡话。”

  张功耀还在《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的文章,污蔑说:“曲波先生在《林海雪原》中写了一些土匪黑话,这种文学创作是非常有特色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对于我国那些热衷于‘晦涩崇拜’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已经被标示为土匪黑话,而是把它插在一本中医书或其它的什么书里边,也必定是‘博大精深’的。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构造,就是用这种不是土匪黑话胜似土匪黑话的语言构成的。”

  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就象所有的“怀古”诗都是有感于现实而作一样,所有的复兴、回归,也都是历史盘旋地上升过程,欧洲的文艺复兴不是复古,中医的回归更必须面对现实。中医与西医共同构成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我们无可选择地必须与西医协作起来,共同发展,一道前进。其实,中西医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已经创造了很多临床奇迹。在现代西医打造的技术平台上,中医的表现更加优秀。现代科学的实证微观手段,使中医看得更加真切、细致;中华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的宏观把握、动态调控,使中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太阳的回归,使大地万物有了生存的节律;而万物生生灭灭的轮回,已经不是简单的重复。回归中医,是在历史的大台上,更好地面对世界,面对现实社会,面对未来发展。既然认清了前进的道路,我们怎么能倒退而不大踏步地前进呢?!

2
发表于 2021-4-15 07:15:45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不知所云!
     回归中医,就是要有中医自己的标准。中医的标准是什么?作者没有回答!他不知道。
     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医复兴。中华文化的主轴是什么?中医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没有回答!他不知道。究竟要复兴什么??作者恍恍惚惚!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07:19:42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正确认识中医确实事关中医复兴战略,因为有很多对中医的误解和错误认识,制约着中医的发展,犹其是政策的制定,和科普中医,让老百姓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中医相信中医,中医人自己充满信心和自信,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医。
4
发表于 2021-4-15 07:32: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人自己充满信心和自信

         为什么中医没有自信?为什么现在提出文化自信、中医自信??
5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08:12:2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4-14 23:15
洋洋洒洒,不知所云!
     回归中医,就是要有中医自己的标准。中医的标准是什么?作者没有回答! ...

李先生不知所云是因为先入为主,没有细读,再者,李先生提倡中西医融合,所以不赞同曹东义观点,很正常。其实,自西学东渐以来,有一部分中医有识之士就在研究中西医融合汇通,如王清任,唐容川,张锡纯等,都汇而不通。

点评

曹先生的文字,我看了不少,论坛里有曹东义专栏。一看便知。  发表于 2021-4-15 09:13
6
发表于 2021-4-15 09:10:39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21-4-15 00:12
李先生不知所云是因为先入为主,没有细读,再者,李先生提倡中西医融合,所以不赞同曹东义观点,很正常。 ...

        现在是结而不合!
        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中医发展历史的必然,这是中西医融合的三个阶段。中西医融合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哲学层次、基础理论层次、临床层次。中西医融合的途径与三个层次的顺序相反,首先完成临床层次,而后基础理论层次,最后完成哲学层次的融合。
        哲学层次的融合是基础,即太极阴阳五行学说与系统论、矛盾论的融合。融合之后形成的理论称之为:太极-系统观,其代表符号是太极-黄金螺旋。中华文化的主轴、中医的主线是:太极阴阳五行学说。复兴中华文化、复兴中医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太极阴阳五行融为一体。总书记最近说:把中华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复兴中华文化。
7
发表于 2021-4-15 09:14:3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结合应该是治疗手段的结合而非两种理论的结合,理论结合是不可能的,至少我这一代人是看不到结合的,提到中西结合的人多是倾向于西医的。

点评

明白人。  发表于 2021-4-15 10:20
中西医融合观,170多个证态,几乎涵盖了中医的所有证,一一能够与西医病理状态沟通!  发表于 2021-4-15 09:2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21-4-15 09:24:43 | 只看该作者
      邓铁涛大师用五脏功能替代五行学说,20年前1800万的经费打了水漂,大师尚且废除五行,中医哪里来的自信!!之所以现在尚存中医自信来之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之于全中国人民对于中医的支持!中医自信在中医药大学里奄奄一息!个体中医苦苦支撑。不要忘记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点评

有理有据。  发表于 2021-4-15 10:21
9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09:29:5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4-15 01:10
现在是结而不合!
        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是中医发展历史的必然,这是中西 ...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文明史,中医药学是华夏文化土壤中开出的奇葩,中国有中国的哲学思想,外来文化可以借鉴。中医药从来就不是封闭固步自封的。比如很多药物都来自国外或外民族,但是中医把它们中医化了。

点评

有理又有骨!  发表于 2021-4-15 10:0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21-4-15 09:30:05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170多个证态,几乎涵盖了中医的所有证,一一能够与西医病理状态沟通!
         不信,请先生拿出任何一个证,我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不信你就试一试。

点评

加油,李老先生。  发表于 2021-4-15 10:10
我愿又占座位,闻听两位老师辩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4-15 1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0:36 , Processed in 0.0617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