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65|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底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别理解歪了!(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 06:3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底什么是中医现代化?别理解歪了!
2021-03-20  跟我学中医   
一提起中医现代化,很多人就理解为中医西医化。确实,过去几十年的中医现代化走的是一条西医化的道路,它直接造成了人们对中医理论的不理解、中医和中药的机械分开,更造成了中医几十年的研究没有取得丝毫的成就,人们对此深恶痛绝。但是,中医现代化的本义并不是西医化,而是用现代人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把中医的精髓讲清楚,这样,中医发展才有希望。

中医和西医背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中医背后的是东方科学,它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走的是一条系统论道路;西医背后的是西方科学,它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走的是一条还原论道路。如果中医要现代化,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把中医学中隐藏的系统科学体系揭示出来,并以此来解释中医,这才是真正的中医现代化。

现代不少人总是想当然地把西方科学当成是真理,其实,真正懂科学的人都知道,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体系,科学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前提假设不断更接近自然事实的基础之上的,前提假设越接近自然事实,这个科学体系越接近真理,如果前提假设与自然的事实不符,那么这个科学早晚会随着前提假设的崩塌而走向历史。

我们以对光的认识来说,在牛顿时代,空间被假定为空无一物和对称,这时的光被牛顿认定为象子弹一样的粒子束;之后,空间被认定为连续着静止不动的以太,此时的光被麦克斯韦认定为以太横波;到了爱因斯坦时代,重新否定了以太观,空间重新回到空无一物和对称,此时的光只能被机械地定义为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如果我们回到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气一元论之上,即认为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那么光则变成了统一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简单地说就是粒子的生死变换,这里粒子仅仅是一个极为短命的粒子,它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能量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进行传递的。

我们现代人理解不了中医,根源就在于我们都是站在西方科学的立足点之上来理解中医的,而真实的中医则是建立在气一元论之上。就拿阴阳学说来说吧,如果你站在原子说假设之上,恐怕只能把阴理解为实体,阳理解为空间,由于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阴阳之间的关系就无从理解了。而站在气一元论之上,理解就完全不同了,统一的物质在空间中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有序状态,一种是无序状态,如果根据它们的动静关系,就很容易得出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为阴,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为阳,有了物质的统一性,阴阳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了。

现代更多的人把阴阳学说视为空洞的哲学概念,但事实上它描述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气一元论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而阴阳学说在这里描述的就是气聚散的规律,气之聚为阴,气之散为阳。我们把阴阳学说的根气一元论抛弃了,阴阳学说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理解起来就困难了。

同理,站在西方科学之上,很容易把五行视为五种不同的材料,此时理解它们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就难了。但回到气一元论之上,五行就成了统一物质(气)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有了物质的统一性,彼此之间的生克制化就很容易理解了。

一句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原因就在于立足点的不同。中国的中医是站在气一元论之上的,而我们都是站在西方的原子说假设之上来理解的,这是现代人理解不了中医的根源。中医要想现代化,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气一元论之上重建西方科学,这样一来,一个更接近自然事实的科学体系就出现了,它就是系统科学。

有人可能会说了,西方科学中也有系统科学,为什么也解释不了中医呢?原来,西方的系统科学是站在原子说假设之上的,没有了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生命问题就无从认识;没有了物质的彻底统一性,普遍联系问题就无从认识。没有了这些核心问题的解释,西方的系统科学就是一个没有用的空架子,它解释不了任何自然秩序的存在,更解释不了中医。

事实也正是这样,在原子说假设之上,自然规律只可能体现了那几个原子的个性之上,科学只可能走向还原论;如果到了中国的气一元论假设之上,还原论在这里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万物还原到最后都变成了同一种物质,它告诉我们不了任何答案,真正的自然规律只可能是物质聚散的原理,它是用精密仪器发现不了的,唯有靠哲学家的思辨才能够认识。

我所说的中医现代化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系统科学之上的,用这个科学体系,可以推导出所有中医理论,如经络的本质,心主神志,五脏藏神,中医病因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药药理,气功外气的本质以及各种中医治疗办法等。当然,一个全新科学体系的建立必然会引起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而这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途。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20/22/30640400_968032011.shtml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5-1 07:19:55 | 只看该作者
         气一元论是给中医挖的一个坑,跳进去就是机械唯物论。

点评

机械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气一元论也是哲学方法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10:01
3
发表于 2021-5-1 07:26:2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商榷

         



摘要:把“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值得商榷。气与物质具有不可通约性,构不成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气与物质的外延不等同,用物质(已知概念)作为定义项定义“气”(未知概念),属于晦涩定义、不当定义。无论“精气说”或者“气一元论”在中国古代都不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构不成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把“气”定义为:构成世界本源的极细微物质,把“气一元论”向机械唯物论靠拢,为中医理论西化完成了哲学的理论准备。阴阳五行是一个统一的学说,把他分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为否定五行学说开了方便之门。

关键词:气一元论、气、物质、不可通约性、概念流易。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以唯物、唯心评价、归类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潮,其原意是为了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唯物论甚至于辩证唯物论,以拔高中国哲学的地位。其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了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化,例如:把气一元论归类于唯物论,理一元论归类于唯心论等等,有意或者无意把中国古代哲学西化。21世纪初,中国哲学界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哲学西化相对应,由此近几年来提出宗教中国化,西医中国化等,重建中国文化自信。

    近十年来,中医界中医理论的滞后成为中医发展的瓶颈,其根本原因就是把“气一元论”西化为唯物论,并且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哲学基础造成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一)气一元论

1   把“气”定义为:构成世界本原的极细微物质。“物质”的定义是什么?所有的教材中都没有交代。懂得近代、现代哲学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定义是套用近代唯物论得出来的。运用隐喻、暗示、渐进式的方法把“气”偷换为“物质”,把“气一元论”含含糊糊与唯物论等同。

在同一个理论系统中,要用已定义的概念(物质),定义未定义的概念(气),如果在定义项中必须使用认知度较低的概念,就必须先加以定义。“气”与“物质”是分属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的概念,构不成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物质”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的认知度低于“气”,所以,必须把“物质”这个概念先加以定义,而所有的中医学哲学基础教材中没有一个作者给与“物质”一个确切的定义。违反这一规则,称为晦涩定义。

定义项(物质)与被定义项(气)的外延(外延通俗地来说就是对某一对象进行分类,外延一词可以理解为范围)必须是全同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范围与现代哲学中“物质”的范围根本不同,没有可比性,在宏观上没有可比性,在微观上更没有可比性。

中国古代所说的宇宙、万事万物、天地等等,是以地心说为依据看世界,站在黄河流域观察天空星辰日月的运动,山川河流的变化,其范围东至日本,西至西班牙、葡萄牙,南至南洋诸岛,北至贝加尔湖,上天入地也不过10公里而已;现代哲学、科学看到的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等,“气”的范围与“物质”的范围,在宏观上二者没有可比性。现代的微观物质概念诸如:分子、原子、波粒两象性、引力波等等的可测量、可证实与“极细微”的不可测量、不可证实,完全是两回事。

“气”可见,摸不着,不可度量;“物”可见,可度量,只有宏观没有微观;“物质”可见,可度量,有宏观也有微观。气、物、物质的范围(外延)不是全同关系。用物质(定义项)定义“气”(被定义项)属于不当定义或者定义过窄。

关于物质的定义,在不同的理论体系内“物质”这个词汇的定义(概念)是不同的。“物质”只是一个词汇,在哲学范畴内,物质与意识是一对矛盾,物质是指:独立于意识之外、先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在经典力学、相对论、化学等不同的学科理论中“物质”的定义各不相同。所以,在讨论“气一元论”的时候一定要与《理一元论》、《心一元论》一起讨论,才能够说清楚什么是《气一元论》。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理一元论”,《心一元论》对于中医学都发生了影响,这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不能以现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去评价、衡量、套靠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同样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完美相互解释、翻译。中国古代的“物”、“器”、“形”与现代哲学中的“物质”具有不可通约性。如同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具有不可通约性一样,中国古代的宇宙、世界、万事万物与现代的宇宙、世界、事物具有不可通约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2   精、气本来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管子》以气解精,提出“精气说”,但是在《内经》中,大多数情况下精与气是分开说的。“精气说”对于《内经》的影响远远小于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影响力。在诸子百家中,《管子》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特别是董仲舒提出:“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理论被汉武帝采纳之后,整个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气一元论》从来都没有占据过统治地位。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中国古代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先秦表现为“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在西汉则表现为“道”与“物”关系上的“或使”、“莫为”之争和“形神”之辩,到了魏晋和隋唐,又演变为“有无(动静)”之辩和“言意”之辩,最后在宋、明时期发展成“理气(道器)”之辩和“心物(知行)”之辩。正是通过这样的争论,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最后阶段即明清之际,形成了三种形式: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气一元论”、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一元论”、以程朱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它们所争论的就是气、心、理,三者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哲学之所以最后形成这样三种形态,是其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展开的历史演进的结果,在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是“理一元论”,这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气一元论》的真正形成是在明清之际。北宋张载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提出“气”的概念,并以气为天地万物的共同本源和本质……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谓的物质存在。张载在论述气机变化神秘莫测的本性时,被张载称为:“神”。他说:惟神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气机变化神秘莫测的本性是“神”控制的,这与唯物论的无神论相去甚远,一般认为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是一致的。

无独有偶,英国牛顿于1687年,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牛顿发现第一定律之后,他深深的困惑: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靠惯性运动。那么,使物体开始运动的第一次外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牛顿无解。因此他说:推动宇宙运动的第一动力,来自上帝之手。

“宇宙大爆炸论“现在已经成为关于宇宙天体的主流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说明宇宙是开始于一个“奇点”,之所以称为“奇点”,是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对于此点都不适用。点燃这个“奇点”爆炸的“星星之火”从哪里来?

是谁使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具有高度智慧的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爱因斯坦说:“上帝是不掷骰子的”。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复杂、有序的宇宙,不是一次碰运气、掷骰子的偶然结果,而应该是一个预定好的、有意识的、有智慧的产物。说到底,爱因斯坦还是摆脱不了“上帝”。

机械唯物论,科学主义者始终解决不了宇宙万物运动的第一推动力(外力)以及宇宙万物按照客观规律运动的原因,最终归咎于“上帝”。推动宇宙运动的第一动力,来自上帝之手,而且是神设计了“客观规律”。

张载、牛顿、爱因斯坦等,都把“神-上帝”作为世界、宇宙、万事万物发展、运动的原始推动力。所以,“气一元论”在一定意义上是机械唯物论,而且是有神论。他们把世界运动的原因归结于事物的外部,认识不到“事物发展、运动的原因来之于内部的矛盾运动”,“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3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彻底地唯物论。

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他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经院哲学

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世界封建社会的顶峰)不可能产生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即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关类似于唯物论的论述都带有唯心论或者有神论的成分,既称不上机械唯物论,更称不上辩证唯物论。就总体来看,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其中包括旧唯物主义哲学。“气一元论”也不能例外。中国古代哲学不具有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与主要特征。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气的学说不是唯物主义,《管子·内业》的作者、庄子、张载等也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用唯物、唯心模式评价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进行反省。中国古代哲学与机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具有不可通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唯物辩证法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气一元论”并不等于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元论,更多的表现为机械唯物论(即西方科学的哲学基础),把“气一元论”作为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实际上就是为把中医理论西方科学化(西化)完成了哲学准备。

明清之际,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的“气一元论”,在《内经》时代根本没有形成,那时候还是“精气说”,《精气说》对于《内经》有影响是事实,说他是《内经》哲学基础,没有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莫过于儒、道、墨、法四大学派(1),所以影响《内经》的哲学思想,应该以道、儒、法、墨等为主,管子在诸子百家中是不起眼的一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精气说”,《气一元论》在中国古代不占统治地位。

      马克思原话是这样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简单地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4  “一元论”一词是18世纪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C.沃尔夫创造的。19世纪末德国动物学家、哲学家E.H.海克尔1834~1919年)开始将它作为哲学用语。

一元论有两大类: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

凡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精神,主张精神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的,属唯心主义一元论。

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分为: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唯物辩证法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以唯物、唯心评价、归类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潮,才有了“气一元论”、“理一元论”、“心一元论”等术语的出现。实际上就是用现代哲学中的唯物、唯心、辩证唯物论、机械唯物论……的标准、概念、分类,评价、规定中国古代哲学,把中国古代哲学分割、标定为:唯心、唯物……。这与用西医的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标准,规定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一样,具有不可通约性,属于不同的范式。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同样具有不可通约性属于不同的范式,不能比较其优劣、好坏、错误与正确。

在“气一元论”、“理一元论”、“心一元论”这些术语出现之前,一般认为五行属于唯物论范畴,阴阳属于辩证法范畴,阴阳五行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这些说法仅仅是一种近似的归类(取其近似值)。所以,把“气一元论”这个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术语,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甚至于追溯到《内经》中,没有任何历史事实根据。


(二)阴阳五行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图说原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朱熹提出理、太极、道是名异而同实,都是指宇宙本原的范畴。朱熹易学中的理即“太极”。“易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易有太极,便有一个阴阳出来,阴阳便是两仪”。易“以太极为体,动静为用。”

“气一元论”认为:气为阴阳之体是“气一元论”学说的内容,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阴阳和而化生五行。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气一元论”还是“理一元论”都用阴阳五行解释万事万物变化的机理,都把阴阳五行看做一个学说,而不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两个学说。

《内经》的阴阳五行是一个完整的学说。《素问·天元纪大论》大段关于阴阳与五行在一起的论述,其中“五运阴阳者……生杀之本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的核心宗旨。《素问·天元纪大论》还可以提供佐证:“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所以,阴阳是五行的枢机和根源,五行是阴阳运动的形式,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学说。

从历史发展看,阴阳五行在远古的时代可能是两个学说,五行来之于《洪范》,阴阳一般认为来之于《易经》,甚至于更久远的结绳记事、八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趋衍就把阴阳、五行统一为一个学说了,汉朝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把阴阳五行学说发展到了极致,宋朝周敦颐太极图说,把无极、道、阴阳五行融为一体,一直到了今天。把阴阳五行割裂开来,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为否定五行打开了方便之门。否定五行,就是否定阴阳、否定阴阳五行学说。

事实上脏腑中的肾阴肾阳、脾阴脾阳……,心肝脾肺肾属于五行,肾阴、肾阳既是五行又是阴阳,不能分割,在五脏阴阳中,阴阳五行是统一完整而不可分割的。

阴阳五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为了论述的方便,有时候把阴阳与五行分开来说。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系统)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两方面;五行“”既是分类,又是运动变化的规律。阴阳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与框架。


(三)“物质”这个概念不能在中医里理论中流易

理论由概念与理论构架组成,在一个理论内,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联系即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就是思维过程。在中医理论中精、气、神,合则为一,分之为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可以分为:宗气营气卫气、正气、……。物质相关联的概念是:分子、原子、粒子、有机物、无机物、地球、太阳系、波粒两象性……。物质这个概念与中医理论中的所有概念没有任何关联,它在中医理论中不能流易,即不能进入中医的思维过程中,因此,把物质引入中医理论,中医思维过程被扰乱,这就是逻辑混乱。同理,气这个概念在西医理论中也不能流易。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气是物质,那么“精、气、神,合则为一,分之为三”如何解释?精与神是什么?

“物质”为血之帅,血为“物质”之母,能不能成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必然造成逻辑混乱,例如:在用补血药的同时加川穹理气,用“物质”这个概念,怎么解释?

宗气营气卫气、正气、……如何用“物质”解释?与“分子、原子、粒子、有机物、无机物、地球、太阳系、波粒两象性……”如何一一对应?怎么证明的?



  结论: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把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不妥,直接导致了中医理论西化,造成了中医理论的逻辑思维混乱,成为中医理论发展滞后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二十论   张登本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  第3页

(2)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第5版。主编  印会河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4年5月第一版

(3)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第7版。主编孙广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2002,8  

(4)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第10版  主编郑洪新  版次2016年8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点评

全是外行话。这是不懂中国古代哲学的表现。  发表于 2021-5-1 13:10
传统文化讲无极生太极。而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奇点就是无极。所以,无极怎么生太极就意味着点燃这个奇点如何爆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09:44
4
发表于 2021-5-1 09:3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21-5-1 09:38 编辑

千总这个帖子说的现代更多的人把阴阳学说视为空洞的哲学概念,但事实上它描述的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完全符合天人合一观的理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21-5-1 09:4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21-5-1 09:5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5-1 07:26

     “宇宙大爆炸论“现在已经成为关于宇宙天体的主流学说。“宇宙大爆炸”理论说明宇宙是开始于一个“奇点”,之所以称为“奇点”,是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对于此点都不适用。点燃这个“奇点”爆炸的“星星之火”从哪里来?     

传统文化讲无极生太极即你引用老子的话说的道生一。而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奇点就是无极。所以,无极怎么生太极就意味着这个奇点如何爆炸。就像种子生庄稼。当然,种子与无极是有区别的,毕竟,种子是有阴阳的;而无极中是没有阴阳的
6
发表于 2021-5-1 10:01:4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5-1 07:19
气一元论是给中医挖的一个坑,跳进去就是机械唯物论。

机械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气一元论也是哲学方法论
7
发表于 2021-5-1 10:25:40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11:3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21-5-1 03:5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4-30 23:19
气一元论是给中医挖的一个坑,跳进去就是机械唯物论。


气一元论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哲学的传统理论,不可否认!
气的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学说,渗透并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由于气的学说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理论的发展。
9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11:5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21-5-1 07:4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1-4-30 23:26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商榷
         


“现行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把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不妥,直接导致了中医理论西化,造成了中医理论的逻辑思维混乱,成为中医理论发展滞后的瓶颈。”

-------这些话完全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胡乱解释。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不可动摇!
10
发表于 2021-5-1 17:15:13 | 只看该作者
      气一元论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哲学的传统理论,不可否认!
==============================================================
       被机械唯物论洗脑了!中国文化(哲学)的主轴,根本不是“气一元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5 04:29 , Processed in 0.1829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