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武汉肺炎的辨治思考 傅瑞年/文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里简称“武汉肺炎。”本文旨在探讨清晰地辨治思路,抓住共性,把握规律,尤期能平和中医业内之龃龉。至于在方药的选择上,本文对诊疗方案第三版、第四版的评估,含金量都是很高的。 一、 直击病因 《瘟疫论》提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被吴氏命名为“戾气。”看似戾气说已脱离了六淫致病说。但是此说仍然没有脱离“天地,”没有脱离“气(异气)”。戾气究竟是什么气?适时的寒热燥湿是天地之正气,太过的寒热燥湿就是邪气,程度更强烈的邪气是不是就应该是戾气呢?尽管戾气致病,发病暴烈,传染快速,流行广泛,但是,戾气也是由寒热燥湿所化生,戾气是多种的。脱离了六淫,中医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依据! 那么,当前正在流行的武汉肺炎是哪种戾气作祟呢?根据新华社对仝小林院士的专访,仝院士说的非常清楚:“我们除夕那天晚上到武汉时就是阴雨连绵,查资料发现武汉12月份也是阴雨绵绵,一月份以来差不多连续16天都是小雨,湿气非常重。我们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医院对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时的症状情况以及病情演变、舌苔和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诊察,发现无论是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还是普通病房的轻症患者,不管舌苔偏黄还是偏白,总的呈现厚腻腐苔,湿浊之象非常重。”没有疑问,是湿邪引发的大疫!按照《素问刺法论》的说法,是“黄尸(湿)鬼”在作祟。 二、 四纲辨治(附图) 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湿邪,不要先入为主,先给取个名字。先厘清湿邪致病的路径、传变和转归,病性就会不言而喻,应对策略才能更加优化。 (一)湿犯太阴:《素问 至真要大论》: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此段经文的关键词是“湿变,”其更大的意义是指出了湿邪来犯的路径。先是“饮发于中(太阴位),”而后才是“阴气上厥,胸中不便,”就表现出了痰饮。湿邪先犯中焦,再逆传于上焦肺。这一点也正符合当前疫情的临床表现。 当此湿犯太阴之际,偏热者,三仁汤;偏寒者,藿香正气散和平胃散;重症邪入膜原者,达原饮。 (二)湿(饮)邪干肺:《素问 至真要大论》: “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因知湿为土邪。五行之中,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唯独土为中性,土具有阴阳两重性。地球之载,隶属于土,白天属阳,夜晚属阴。张介宾就曾认为阴阳化寒热。所以湿邪会有寒热之化。寒化则为寒湿;热化则为湿热。湿在太阴阶段,寒热之化,虽各有偏,但不会太明显。一旦上传胸肺,则寒热立判! 1、湿邪热化:第三版之2、3,邪热壅肺、邪毒闭肺。 另备方:黛蛤散,千金苇茎汤(冬瓜仁改为瓜蒌子),越婢加半夏汤(肺胀)。 2,湿邪寒化:第四版之1、2,寒湿郁肺、疫毒闭肺。 另备方:麻黄加术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肺胀),甘草干姜汤(肺痿)。 (三)燥邪伤肺:任何事物都有不变、变易和物极必反三种情形。湿犯太阴阶段,湿邪尚未传变,是为不变;湿(饮)邪干肺,化寒化热,是为传变;湿与燥,本当势不两立,但当物极必反之时,湿可化燥,燥邪伤肺。 燥邪伤肺者,温燥用桑杏汤,桑菊饮;凉燥用杏苏散。 三、 全面认识 来自网上冯全生氏的文章:“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瘟疫一般包括温疫、湿疫、寒疫、燥疫、杂疫等等”。此对瘟疫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当前正在流行的武汉肺炎就是“湿疫。” 不当之处,敬请批判! 202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