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释不了的分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12 17:3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释不了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世界总人口分为三种状态人群,即健康状态人群、亚健康状态人群和疾病状态人群。王教授在他的体质学里,直接引进了亚健康的概念,由于王教授的人分九种的九种体质类型,一种平和是健康的,八种偏颇是不健康的。各种中医体质类型又是对非疾病状态下的正常体质与病理体质的归纳。他的八种偏颇体质类型即是不健康的又是非疾病状态的,这就锁定了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是属于亚健康状态人群。
王教授的九种体质类型,在他的体质学里是覆盖了中国13多亿所有人口的。通过他的流调报告,他认为平和质即健康状态人群占总人口的32.14%,八种偏颇体质占总人口的67.86%。也就是说在王教授的体质学里,只有两大基本状态人群,那就是健康状人群与亚健康状态人群,在13多亿中国总人口中是没有疾病状态人群的。他的体质理论本身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没有疾病状态人群,既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自身理论的要求。没有疾病状态人群的医学理论,肯定是荒谬的。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83页)说:“一种体质类型的形成从先天基础到后天影响,整个过程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是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包括健康到疾病的过程,因此,体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同书(239页)说:“一般情况下个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间内不易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体质类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体质类型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所以在王教授的体质理论里,中医学里一般的证型是远远不能够称作他的病理体质类型的。王教授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59页)说:“气虚主要是元气虚弱。由于元气的功能低下,五脏六腑以及各个脏腑之气的功能也会随之低下,总体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平衡最为关键。比如元气导致心气虚,心气虚不能推动血脉运行,人就会出现疲乏、无力;元气虚影响了脾气,脾气虚为就会导致消化功能的不正常。要注意区别的是,我们说气虚体质,一定是说人体气的功能长期低下的一种状态,这才是气虚体质。常见的表现就是面色㿠白,短气乏力,不爱说话,容易疲乏、感冒……也就是说,气虚体质是一个长期‘气’不足的状态。但是气虚与气虚体质有什么不同呢?气虚是中医的一个证型。可能你这段时间因为生病或者太累了,也会出现气虚的症状,等你病好了或者休息一段时间,这个‘气虚’状态就没有了”。王教授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43页)说:“有家长问我,小孩子屁股红、大便干、口疮,是不是阴虚体质?我告诉他们,这是阴虚的表现,而且孩子还会表现出内热的症状,所以说这样的孩子是‘阴虚内热’。那么不能轻易就判断成阴虚体质了。”王教授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169页)说:“每个人都有气郁的经验,跟男朋友吵架、跟家人吵架、跟上司赌气……然后就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我们以为是亚健康,其实有的就是气郁。但是气郁体质的形成是因为长期的情志不畅,有时青春期这几年的心理状态会迁徙到成年期,形成气郁体质。”
综合上面的几段话给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医学中一般的气虚、阴虚、气郁证型通过正确的治疗和适当的调养是能够痊愈的。而这部分中医证型是不能算做他的体质类型的,只有那些长期治不好的中医证型,久而久之才能发展成他的中医病理体质类型。他的病理体质类型要比一般的中医证型严重而且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有普通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医学中通过正确的治疗和调养是能够治愈一般证型的,这部分算不上他的体质类型的中医证型,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小病和轻病。王教授的九种体质类型中并没有包括这部分人数比例较大的人群。
再说,按王教授的论述,体质类型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体质类型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它的稳定性与它的可变性相比较,稳定性大大高于可变性,要想改变它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样就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讨论。既然体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就必然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成熟期。我们认为一个人发育的成熟期,应该以性成熟为标志,男16岁、女14岁是天癸至,还谈不到性成熟。男20岁、女18岁婚姻法结婚的年龄作为一个人发育成熟的年龄,我们看是比较合适的。王教授体质的成熟期,我们想也应该是这个年龄。在这个年龄以前。王教授说的体质类型应该说还没有形成。18、20岁以前的这个年龄段,在总人口中占有不小的比例,这部分人中产生的阴虚、阳虚、气虚、痰湿、湿热、气郁、血瘀病证和证候,是不能构成王教授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的。按王教授的说法,它们应该属于中医的证型。不包括在占总人口100%的九种体质类之内,它们又应该是个什么位置呢?
在总人口中按照王教授的描述是应该包括:健康状态人群、一般中医证型人群、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人群(即他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和疾病状态人群,这样四部分人群的。而他的流调得出来的结论,却只有健康状态人群和他的亚健康状态人群两大类。通过正确的治疗和调养能够治愈的一般证型和疾病状态的人群又都到哪儿去了呢?
还有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在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4页)写道:“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非病之间。”病与非病是疾病状态人群与非疾病状态人群。病与非病之间,按常理说就是他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即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但由于他把八种病理体质类型定义为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所以他说的病与非病之间,就应该是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与疾病状态人群之间,还有一种状态的人群。这种状态的人群与他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即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人群)又是什么关系,我们也不得而知。按照王教授的论述中国13亿多的人口就是应该有五种状态的人群。王教授用他的九种体质类型就覆盖了所有的人口,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我们在王教授的《中医体质学》2008版中,也没有看到应有的解释。
王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309页)说:“较长时期以来,中医临床思维单一,阻碍了人们对临床复杂多元现象的认识,成为影响并制约中医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自其诞生及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过程中,即重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其所蕴含的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思想,形成了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生命现象的独特认知体系,从而使中医临床医学一直在自主发展中展现强大的生命力。近几十年来由于只强调辨证论治,忽略淡化了辨体、辨病等重要因素,致使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建立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发挥其综合优势,开辟新的前景。”临床思维局限,理论覆盖不全,解释能力不足,诊疗水平下降这几顶帽子,似乎自己戴更合适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3:31 , Processed in 0.0965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