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62|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新发表文稿:让世界认识和相信中医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 04: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9-3-6 07:13 编辑





让世界认识和相信中医药

作者:张诚敬

      
      中医药是几千来,中华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中认识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医药,是人类宝贵的医学遗产;中医理论是实践经验的精辟总结。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拉开了中医药与现代医药发展的距离,要让世界认识和相信中医药,必须对中医的基础理论,用现代相关理论给予合理的解释和符合逻辑的推论来阐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科学性,屏弃那些空洞或谬误的糟粕,深入研究中药的治疗原理,是极为必要的,因为,现代人类不相信空洞的、不符合逻辑的理论。
当前,应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正确解释、阐明中医药的科学性,是中医研究的重大课题。几十年来,国家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实践,已经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各类疾病的有效性,这就说明了中医药理论的可实践性,通过实践,进一步升华中医的理论,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研究中医药的理论是可以用现代科学理论作出合符情理的解释的,下面就个人的观点,发表一些尚未被人认同的意见,以供参考。
      一、探讨问题的主要观点:
      1、机体的能量:来源于物质基础,取决于机体的代谢水平;
      2、机体的生命活动能力,是与机体的代谢水平相应协调的;
      3、机体代谢的抑制或亢进是内科疾病的切入点;
      4、调节机体各局部的代谢水平,是治疗内科疾病的有效手段。
      二、疾病与机体代谢的关系:
      任何有生命的机体,都无时无刻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新陈代谢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机体的代谢,基础是物质,它们包括糖、氨基酸、脂肪、无机盐、水和氧等。
机体的代谢就是将物质进行同化和异化,产生能量和热量,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广义的代谢是指整个机体各器官的总体代,由组织器官的局部代谢所组成,局部代谢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机体的总体代谢水平。与局部代谢水平有关的因素有:血液中的底物浓度、氧的携带量、相关激素水平、细胞膜透性、线粒休数量及功能、酶活力等。
      由于代谢相关激素的反馈机制,正常的机体代谢水平,在一个相应的阈值范围内波动。在同一机体中,各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根据功能的需求,应该存在差异,可根据生理耗氧量和血流量的多少来进行判定,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耗氧量大,代谢水平相应较高,而皮肤则相对较低,机体各器官之间代谢水平呈现差异,可以使机体各部位功能保持协调。
      器官局部代谢水平呈现抑制或亢进,必然影响该器官功能的变化,也就意味着病理状态的出现。笔者研究发现,局部组织的代谢水平,可以通过两类相互拮抗的外源性代谢调节物质,进行定向调节。因此认为,局部代谢的抑制或亢进可能是所有内科疾病的切入点。因为,局部代谢亢进时,产生的储备能ATP多,同时自由热能亦多,对细胞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局部代谢抑制时,ATP产生不足,器官功能就会衰减,机体热能亦缺乏,难以维持正常温度。这就为我们从机体生理代谢角度来认识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提供了依据。
      当然,机体局部或整体代谢的抑制或亢进是另有原因的,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致病原的问题,前面所提的代谢相关因素,不能简单认为它们就是致病原,笔者为致病原给出一个定义:
      1、能够使ATP发生非功能性水解或可阻断ATP形成的物质;
      2、影响代谢酶活力的物质;
      3、凡是损害或抑制细胞膜、亚细胞膜结构的物质;
      4、增强耗氧或阻断氧的利用、影响氧与二氧化碳交换的物质;
      5、对机体有影响的气候或环境;
      6、各种代谢产生的废物或毒性物质(含免疫原);
      7、精神状态;
      8、能量消耗多于补给的环境条件;
      9、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外伤和感染的致病原)。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意味着损伤。对外科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而言,是很容易理解的。在对内科疾病的认识中,其损伤究竟原于何因?内科疾病与代谢有何关联?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明确的。中医把寒、热作为认识疾病的纲领之一,对疾病的性质作出判断,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观察到寒、热源于机体自身,是生理代谢变化现象的标志。用现代语言讲,寒是代谢抑制,能量不足,热量不足,功能衰减的病理现象;热是代谢亢进,产生的热量多,能量充足,机能亢进的病理现象;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医只能根据寒或热的现象及一系列相关的症状和机体各部位的微妙变化,来判别疾病的性质是属寒(代谢的抑制)或属热(代谢的亢进),是相当精辟的了。现代医学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但在对各种病理现象如:免疫、感染、炎症、水肿、缺氧脱水等,仅阐术物质代谢改变的现象,并未涉及代谢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现代医学认为,疾病的实质就是损伤,由损伤导致形态变化,继而发生机能变化,最后导致代谢变化。这种认识,对外伤或感染是恰当的。对于内科疾病,笔者则另有看法,因为,内科疾病的显性阶段,即是损伤发生后才出现的,其必然有一个隐性过程,笔者认为,隐性过程最先是从代谢变化开始的,代谢变化会引起机能的变化,已勿容质疑,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细胞,第一时间即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当代谢变化不超出阈值范围时,对机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当代谢变化超出阈值范围时,机能变化趋于明显,如不予以控制,就会发展到形态变化阶段,此时,组织结构和机能均受到损伤。在此阶段,治疗措施如不能逆转其变化时,最后会发展到组织崩溃,机能丧失,生命过程必然结束。由此可见,内科疾病与代谢有某种必然因果关系是无疑的。对此应予深入进行讨论。
       关于致病原的切入点问题,对于内科疾病而言,笔者认为,致病原作用于组织细胞,不可能象理化因素那样,立即引起形态的变化,而首先是累及细胞的代谢。由于致病原的不同,对其产生反应的组织器官各异,有的致病原可能引起多器官的反应,有的则可能只能对特定器官产生作用,也有的可能在全身产生反应。就是致病原作用于全身或多器官时,各器官的反应程度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致病原引起反应的复杂性。但共同点是,所产生反应均是同属性的,就是说,凡是促进代谢的致病原对各器官代谢 的作用都是促进的。而抑制代谢的物质亦然。
      综上所述,致病原作用于组织细胞,代谢变化是第一时间发生的,所以,称代谢变化是内科疾病的切入点。意思是,隐性病理变化由此开始,代谢变化的标志是能量和热量产生的变化,依赖于能量和热量的机能是从属于代谢的变化而变化的。至于形态的变化,是代谢变化长时间超阈值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的标志,是代谢由量变到质变的反映。中医提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极有价值的原则。在发现机能的明显变化时,应采取防止质变的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使已经发生变化的细胞代谢向正常方向逆转,一旦代谢水平恢复正常,疾病症状即会消失。所以笔者认为,调节机体代谢水平是治疗内科疾病的有效手段。
      三、中医药理论与代谢:中医的八纲即表里、寒热、阴阳、虚实,看起来是空洞的,甚至是玄虚的。阴阳是理学用语,更有些迷信色彩,似乎跟体机体的代谢并无相关之处。但笔者研究认为,中医的八纲是有极其深刻的医学含义的,大家知道,八纲中表里的含义,一是指疾病部位的深浅;二是指病情的轻重;寒热是机体代谢的温度表现并非纯粹的温度概念,而且还有更深刻的医学含义;阴阳是指什么?讫今为止,还没有令人满意的阐述,笔者经研究认为,阴的含义,是指机体自身的组织结构,具体的讲是指细胞膜的结构;阳则是指机体的功能,具体的讲是指器官的功能。虚实在这里是一个副词,只有它们和阴阳结合在一起时才有医学含义。实是有形有象的意思。虚则是无形象的意思。当它们与阴阳组合成词语以后,就不应这样去理解了。
我们先从寒热作为问题探讨的起点,寒和热是机体代谢弱或强的标志,寒是一种温度症状,由于代谢的抑制,ATP的生成减少,伴随着热量不足,导致局部温度的低下,是不难用现代手段确知的。由于ATP的不足,局部机能随之发生抑制性变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医只知道其温度较正常为低,将其称为有寒,而不知道是因为代谢的抑制造成的。从生理学的理论可知,热量是伴随ATP的形成而产生的,当ATP的生成减少时,热量亦产生不足的变化,由于热量的不足,局部温度就不能保持恒定,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这种现象就是中医所称的各部位的寒。而热则是代谢亢进的标志,由于代谢的亢进,在大量形成ATP的同时,伴生的热量超过正常值,导致局部温度的升高,中医将其称为某个部位的热。如果代谢的亢进是表现在局部,中医将其称为器官有热,如:肝热、肺热、胃热等。如果全身出现代谢水平的亢进时,将会出现体温的上升,甚至产生发烧的症状。也就是说:局部代谢亢进引起的热量过盛称为热,全身代谢亢进引起的热量过盛引起的高热,称为发烧。机体代谢亢进时(这不应包括机体发烧时的情况,因为机体发烧时,代谢时将能量转换成了热量散发,产生的ATP有可能反而减少,因此并不表现为机能增强。笔者认为:也许发烧是代谢抑制的结果,理由另行论述),机能也表现为下降。中医早就发现了局部寒热的存在,比现代医学了解机体的代谢早了上,两千多年,乞今为止,现代医学仍未承认局部寒热的存在而单纯的采用温度来判定人体是否正常,虽然承认炎症的存在,但对于炎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认为是由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并末从机体自身的原因方面去考滤。
      机体代谢的抑制或亢进,可以是全身的,也可以是局部的,这是由机体自身的情况而决定的。
      在中医的理论中,与寒热的相关联的就是阴阳和虚实,前面讲过,在这里,阴阳并非是理学概念,而阴阳总是和虚实相伴在一起的,在通常情况下,阴阳只是一个理学概念,虚实也是一个概念,但它们一旦组合成词,就成了中国医学理论的精华。根据笔者的理解,中医所称的阴,实质上是指机体自身的结构,确切地讲是指细胞膜的结构,阴虚则是指细胞结构的不稳定,用现代话说就是由于细胞膜结构不稳定,其膜的通透性强,通过膜进入细胞内的代谢底物增多,而代谢表现为亢进,产生的ATP多,使机能表现为增强,这就是中医阴虚则热或阴虚阳亢说法的生理学解释。在此同时释出的自由热量多,热量返过来又促进细胞膜的透性,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膜结构的破坏,引起细胞自溶,这就为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物质条件,所以,在代谢亢进的区域存在微生物是不奇怪的,笔者据此认为,炎症的起始原因是源于机体代谢的亢进,其理由是:根据现代的研究,绝大多数微生物是腐生生物,不会侵害活的细胞,只有在其生存环境中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时,它们才能生长;把微生物作为引起炎症的起始原因的理由是不充分的。(现代医学认为,炎症的原因是致炎因子5-羟色胺、前列腺素、组织胺等物质共同作用于机体组织引起的。上述物质是在何种条件下引起炎症,并未阐明。笔者认为,这些物质有可能是机体代谢亢进的产物,而不是引起炎症的根本原因。因此,把机体自身的代谢变化作为炎症始发的切入点进行研究,阐明代谢与内科疾病的关系,以及各种代谢状态下的炎症组织形态,是必要的。)通常,中医把炎症称为火,认为热极生火,用现代话讲,就是代谢亢进,时间迁延,引起机体自身的损伤,导致微生物的发展,产生的毒素物质又进一步损害机体,最终导致炎症伤害的。而阳虚,就是指功能不足,在代谢低下时,就会出现中医所讲的寒的表现,其结果也是不妙的,由于ATP的生成不足,机能先受其累,表现为机能低下,而热量亦不足,严重制约机体的环境适应能力。而阳虚产生的原因,则多是由阴实(与遗传、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水平和生活习性及药物有关)引起的,阴实,是指细胞结构过份稳定,这时,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进入细胞的代谢底物减少,由于底物的不足,生成的ATP减少,致使机体功能低下,伴生热量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的温度,所以中医说,阴实则寒。这就是阴阳的虚实和寒热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看来,细胞膜的通透性是机体代谢的调节阀,任何与代谢有关的生理现象无不与其有关。)
       综上所述,说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从观察代谢变化引起的可感知的温度表现为切入点的,与我们前面所分析的把代谢变化作为内科疾病的切入点是吻合的。在几千年的医疗实中医践中,中医根据寒热的现象,引伸阴阳、虚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还可根据对舌苔、面色的观察和触摸脉博以及可见分泌物的气味来判定疾病的性质是属代谢抑制引起的寒症或是属代谢亢进引起的热症。这是非常精辟的,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其它医学理论无以伦比的。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的实质就是损伤,这对于外科疾病和 感染性疾病而言,无疑是对的.但是,对内科疾病而言,应该值得切搓,因为在内科疾病开始出现症状之前,和出现症状之初,笔者认为,不一定会发生实质性损伤,而只出现代谢方面的变化现象,出现中医所称的寒热现象,一般来说,中医所称的寒,是代谢抑制的外在表现,其原因是摄入了抑制代谢的物质,或机体自身的阴实(当然另有其原因)导致的,当代谢抑制时,ATP的生成大为减少,伴生的热量不足,因而表现机能的下降,并产生相应的症状;而中医所称的热,是代谢亢进的表现,因为,代谢亢进时,不仅ATP产生得多,而且伴生的热量也多,除机能表现为增强外,患部还会有热的表现.这种局部的寒或热的现象,是不难用现代手段检测得到的.在中医现理论形成的时代,其虽不知是由代谢的抑制或亢进引起的寒热,但能较为系统的观察到机体发生的寒热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药物治疗措施,是难能的。
      在中医学来讲,认为引起寒热的原因之一是机体自身的阴实或阴虚,因而在采取治疗对策时,十分重视养阴和温燥助阳,也就是当阴实而出现寒的症状时,主要采用温热助阳措施;而当阴虚出现热的症状时,则采取清热和养阴的措施;而清热和养阴则是两个概念,清热是针对代谢的亢进,采用药物对其进行抑制的措施,养阴则是一种稳定细胞膜的保护措施,使进入细胞内的代谢底物水平降低,让其恢复到出现症状前的水平,而温热助阳则是针对寒的现象的治疗对策,温热药物是增强细胞膜流动性的物质,能够让进入细胞内的代谢底物增多而影响代谢;助阳药物则是增强代谢的(可能是促进线粒体功能或使贮备的ATP水解)物质,它们有协同作用,所以,中医药主要的精华就是通过对机体代谢的调节来治疗疾病。
      中医理论的贡献是认为疾病的多种表现,如:风、寒、燥、湿、火等有关症状表现,都是从机体内部产生的。就是所谓的五邪内生,它们是伴随机体代谢失调产生的各种病理症状,而不是致病因素.
下面,用现代观点来说明五邪发生的机制:
       1.关于风气内动:中医认为,阳盛或阴不制阳,阳升无制而出现的眩晕、抽搐、震颤、麻木、拘挛等神经症状称为风,阴不制阳,就是细胞膜极不稳定,代谢亢进,使机能长期外于兴奋状态,阳升无制就是极度兴奋,由于神经长时间的兴奋,大量消耗ATP,当兴奋超出神经能够承受的阈值时,将出现上述症状,风气主要是神经系统的症状。
      2.关于寒从中生:从含义上讲,寒就是缺少热能,从中生就是机体内部产生的,如前所述,由于代谢的抑制,ATP产生不足,伴生热量减少,也是机体自身代谢原因引起的。当出现寒象时,不仅是患部温度较低,而且机能低下,中医对此有精辟的阐述,值得借鉴探讨。
      3.关于湿浊内生:湿指水的潴留,浊指不洁分泌物,它们也是由机体代谢原因引起的,研究认为,中医所指的湿,应是水钠及代谢废物在细胞内积蓄,引起病理性分泌的异常称浊(不洁).在这种情况下,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引起细胞结构的形态变化.用现代观点来看,也是由于细胞代谢水平低下,ATP生成不足所造成的,因ATP的缺如,细胞膜上的Na-K泵功能抑制,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在细胞内潴留.不能清除的病理现象.
      4.关于伤津化燥:中医的所谓伤津,意为分泌物缺少,也是与代谢有关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脱水,机体有干燥的感觉。往往脱水症状的出现,是在亢进的代谢状态下发生的。尤其是在高热后更易出现。
      5、关于热极生火:我们知道,热是由代谢过程产生的,代谢亢进时ATP产生得多,伴生的热能也跟着增多,导致该部位温度升高,时间一长,导致组织的形态变化就成为中医所称的火,就是我们常称的炎症。出现炎症时多伴有微生物感染,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炎症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中医则认为是上火。我们知道,现代微生物学已经阐明,已知的微生物中,绝大多数是腐生生物,不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必然是在环境中有死亡的细胞,为其提供生存条件时,它们才能生存发展。现代医学认为炎症的存在及危害,是5-羟色胺、组胺、前列腺素引起的。不认为有机体自身代谢方面的原因,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引起上火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糖、牛羊肉、胡椒等。不饱和脂肪酸因能增加脂膜的流动性,使进入细胞的代谢底物增多而促进代谢;糖可直接渗入细胞内作为代谢底物,促进代谢;牛羊肉中含有大量酪氨酸,有促进机体代谢的作用。胡椒则有可能是干扰正常的代谢途径,抑制ATP形成的偶联过程,使生成的ATP减少,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而起上火的。其它如各种砷类化合物也有类似作用。
      所以,中医认为内科疾病的产生是机体内部原因产生的观点是科学的,也是值得重视的。
在中医的理论中,寒热也好,阴阳也好,虚实也好都是围绕着代谢来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中医药对许多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本身就说明其理论的可实践性。
      四、用生理代谢的观点解释中医的诊治理论:
      中医有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而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基础理论。现代医学采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了许多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但对普通疾病来讲,仍然采用常规的望、闻、问、切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现代医学将这些记录在病历中作为一种诊断记载。中医则把这些资料作为判断疾病性属的依据,以确定治疗方法。而这些资料与代谢有何关系呢?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望的内容包括望面色、看舌苔等内容,望面色可知其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等情况,望舌苔可知道机体的代谢情况,舌质无苔而红时,表示代谢旺盛,舌苔白厚,表示代谢抑制,微循环衰弱;舌苔黄表示有湿,细胞内废物聚集;舌苔乌黑表示全身循环极度衰弱,病情严重;舌苔赤红时表示代谢极为亢进,神经高度兴奋,容易出现惊厥状态。此时亦易发生内出血,因热会降低血液的凝固性。至于舌苔与代谢和疾病的关系,在现代医学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舌苔究竟是什么?笔者通过对微生态的研究和外源性代谢调节物质的实验发现,抑制代谢的物质可以使舌苔变厚乃至变黑,促进代谢的物质可以使厚苔转为正常。因此认为,舌苔是口腔共生菌的菌膜,它的厚薄是机体代谢衰盛的标志,具体地说,代谢抑制时,微循环衰弱,细胞得到血液供给的氧不足,机体自洁能力下降,为微生物尤其是厌氧菌类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其发展导致菌膜增厚。菌膜越厚,说明代谢情况越糟。不同部位的疾病,在舌面不同区域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借此以判断疾病发生的部位和轻重是精辟而微妙的。
闻的内容包括听声音,和听机体内部的反应,声音宏亮,表示代谢亢盛,听内部包括听心音、肠鸣音、呼吸音等,其强弱也标志着相应的代谢状态。
      问诊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给疾病的诊断提供患者自身的感受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不在这里赘述。
切诊主要的手段是切脉,因为心脏的博动与脉博是习习相关的,脉博有力,表示代谢旺盛,脉博无力,表示代谢抑制。都可以对疾病的代谢类型作出判断。
      关于阴阳失调:前已述及阴和阳的医学含义,阴盛时代谢水平低下,导致功能低下,形成阳虚的症状,这就是阴盛制阳;阴虚时则代谢亢进,导致功能增强,此则会进一步损伤机体的结构,形成阴不制阳。最后可导致细胞崩溃而后果严重。与此对应,阴阳协调,就是机体结构与代谢水平和机能需求相适应,功能发挥正常,细胞结构稳定的健康状态。
      关于气血的医学含义:中医的观点是,气随血行,血淤气滞。用现代语言讲就是,氧是由血液隽带的,血液淤滞时,氧的供给也同时停滞。同时,血液也是营养物质输送的载体,中医所讲的补气和补血,是从营养和气供给的角度来调节代谢的。中医所称的气应是指氧。因为代谢不仅仅是要有营养物质作为代谢底物,而且需要有氧才能进行新陈代谢,(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医仅知有气而不知有氧)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五、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本文讲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疾病与机体代谢的关系,二是中医药理论与代谢的关系。阐述这两种关系的目的,主要是映证中医药与代谢的关系,是与现代意义上的代谢与疾病的关系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迁涉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理学接轨的问题,而且尚需解决药物学、药理学、治疗学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抛弃中医药理论中的糟粕,保留其精华,研制出更多有效的中药制品,推向世界,让事实来为中医药作宣传,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辉煌,将不再是梦。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04:20: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随意胡诌的文稿,发在此间,请朋友们批判挞伐!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04:29:5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早期文稿,发在这里供朋友批判挞伐!!!
4
发表于 2019-1-1 05:19:43 | 只看该作者
现代医学认为炎症的存在及危害,是5-羟色胺、组胺、前列腺素引起的
5
发表于 2019-1-1 05:20:49 | 只看该作者
胡椒则有可能是干扰正常的代谢途径,抑制ATP形成的偶联过程,使生成的ATP减少,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而起上火的。
6
发表于 2019-1-1 05:21:27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 05:20
胡椒则有可能是干扰正常的代谢途径,抑制ATP形成的偶联过程,使生成的ATP减少,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而起 ...

胡椒火
7
发表于 2019-1-1 05:22:13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1-1 05:19
现代医学认为炎症的存在及危害,是5-羟色胺、组胺、前列腺素引起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page%3D1&page=9
8
发表于 2019-1-1 05:23:43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9-1-1 04:29
这是一篇早期文稿,发在这里供朋友批判挞伐!!!


1免疫紊乱是疾病,免疫疾病的原因,
2卫气的泛滥扩散产生的非生理,病理信号是免疫紊乱的原因,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07:20:2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前列腺素 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生理名。是一类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分布于身体各组织和体液中,最早由人类精液提取获得,现已能用生物合成或全合成方法制备,并做为药物应用于临床。前列腺素(PG)的基本结构是前列腺烷酸。天然的前列腺素含有20个碳羧酸、羟基脂肪酸,其化学结构与命名均根据前列烷酸分子而衍生。
中文名 前列腺素 英文名 prostaglandin 化学式 C20H32O5 分子量 352.47 CAS登录号 363-24-6 化学性质 脂肪酸衍生物 主要功能 局部效应
目录
1 一、生理功能:
2 二、合成代谢通路:
3 三、与心血管疾病关系:
一、生理功能:
前列腺素与特异的受体结合后在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细胞活动以及调节雌性生殖功能和分娩、血小板聚集、心血管系统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前列腺素也参与炎症、癌症、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二、合成代谢通路:
前列腺素是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经酶促代谢产生的一类脂质介质。花生四烯酸在各种生理和病理刺激下经磷脂酶A2(phopholipaseA2,PLA2)催化经细胞膜膜磷脂释放,在前列腺素H合成酶(prostaglandin Hsynthase,PGHS),又称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的环氧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的作用下,依次转变为前列腺素中间代谢产物PGG2和PGH2,然后经过下游不同的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代谢生成各种有生物活性的前列腺素,包括PGI2、PGE2、PGF2α、PGD2、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10]。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型,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内质网膜上和核膜上。COX-1和COX-2在功能上既有差别,又相互联系,同时参与维持体内稳态和炎症时的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合成酶包括PGI2合成酶、PGE2合成酶、PGF2α合成酶、PGD2合成酶、TxA2合成酶(PGIS、PGES、PGFS、PGDS、TxS),分别负责合成PGI2、PGE2、PGF2α、PGD2、TxA2。
前列腺素的半衰期很短,因而前列腺素合成后迅速释放到细胞外,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与它们产生部位邻近的膜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每种前列腺素有特定的受体,已经克隆出所有的前列腺素受体,它们属于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
三、与心血管疾病关系: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以动脉壁增厚为特征,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症状尤为突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因素。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吸烟导致的游离氧自由基增多,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遗传因素都可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PGI2和TxA2是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前列腺素,分别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产生。它们对血管以及血小板的作用相反:PGI2诱导血管舒张并抑制血小板聚集;TxA2诱导血管收缩,是一种强血小板激动剂。PGI2和TxA2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心血管系统稳态的关键因素。
(二)血栓性疾病:
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不稳定或破裂斑块导致的动脉血栓形成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中心环节,前列腺素TxA2和PGI2在调节血小板活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而与动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应用免疫
10
发表于 2019-1-26 13:46:59 | 只看该作者
胡诌文稿

点评

在未得到公认之前的所有观点、立场、道理都是属于胡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 08: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2:49 , Processed in 0.0582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