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医学与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心在青岛大学成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15 17:4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系统医学与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心在青岛大学成立



    8月3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青岛大学联合成立的“系统医学与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大学召开。中科院院士、该中心首席科学家戴汝为教授与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共同为中心揭牌。该中心也是全国第一个用复杂性科学来研究中医药学的研究机构。党委副书记、校长夏临华教授代表青岛大学接受了戴汝为院士的赠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教授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大文教授主持仪式。

    青岛大学外聘院士戴汝为教授是中国着名的控制论、智能科学与复杂系统、模式识别专家。他长期热心于中医药学的发展,从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独到见解,是参与制定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科学家之一。

    根据戴汝为院士的提议,为全面推进我国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加速培养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中科院和青岛大学紧密合作,沿循钱学森等着名科学家关于人体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思路,决定创建一个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平台——系统医学与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心,借以推进我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学科 建设。

    该中心以系统科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理论基础,以中医药创新发展研究为目标,以学科渗透、学科交叉、多学科人才协作为特点, 利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这一方法论,将形象思维的现代识别技术和系统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医药科学研究领域,在综合中创新,在集成中发展,实现系统 医学、中医药科学、人体科学研究的新突破。

    中心成立后,将开展“中医、药与人体复杂巨系统相关联的研究;中医、药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医四诊、辨证、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中医、药数据库研究及智能化软件的研发;亚健康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人体科学的其它研究”等研究工作。

    成立仪式后,召开了“中医药创新发展学术报告及项目研讨会”。戴汝为院士做了《中国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机遇》的学术报告,分析了世界发达国家从信息时代迈进 “概念时代”对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大启示,指出中医药研究应该以人体科学为基础,结合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复杂性科学交叉研究,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出发, 应用综合集成方法论,充分吸取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最新成果,采取人机结合,综合专家体系、古今中外相关知识信息,集成计算机群的高性能,发挥其整体优势,于无所不在的网络中构建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为中医药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智能工程平台。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两代科学家对思维与智慧的科学见解的贡献”、“模式识别与中医四诊”、“综合集成法在多领域的应用”、“综合集成的发展历史”、“综合集成方法用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研究”等课题进行了研讨。

    据了解,中医药事业在青岛得到了长足发展。去年,青岛市投入中医工作专项经费200万元,积极改善中医药机构设施和医疗条件。市政府投资3。87亿元,启动了“国医堂”建设项目。青岛市积极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中医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有1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有2项中医课题被首次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支撑计划。

    作为地方综合大学,青岛大学十分重视医药学科建设与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岛大学医学教 育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极推进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医学教育形成了鲜明的 特色,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青岛大学医学院现有5所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 医学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4个。作为青岛大学的重点优势学科,医学教育对外学术交流广泛,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0 余所院校和医院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青岛大学医学教育的良好基础,为系统医学与中医药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发表于 2018-7-15 19:0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7-15 19:09 编辑

         我有不同认识,不妨一吐为快。也不是泼冷水,这个问题曾思考过多年,最初本是由钱学森院士提出。钱老对于中医的各种预见,我都赞成,唯有这一观点不完全赞同。
      系统科学难以解决中医理论的问题。中医五行学说不是真正的系统论,只是一个思维模型。研究中医理论,只从现象上研究,不研究本质,如同隔靴挠痒,最终很可能是一场空。
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20:42:06 | 只看该作者
王教授指教的是。

关于这个问题,多年前我和张效霞先生就有过一次争论。

系统科学难以解决中医的问题这个观点我同意:不过更精确的表述应该是单纯依靠系统科学难以解决中医理论的问题。还必须结合人体的研究,要从中医理论中找中医发展的源泉。

张效霞看到了这一点,强调要从中医自身理论出发,这本没有错。不过,他却由此否定中医系统论,割裂了系统论和中医的关系,所以我和他争论了一下。

如果不依靠系统科学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医的问题。因为西医是还原论的,和中医的视角、研究方法完全不一样。中医的理论无法在西医中得到解释。只有引入系统论的视角后,才有可能逐步理解《内经》的理论,才有可能理解《内经》为什么这样强调营卫。以及它研究的方法、得出的结论、采取的治疗手段。这一套在内经中是一脉相承的。

只有籍着系统论的方法,才能进入《内经》的视野,中医的理论在还原论中是无解的。

中医的五行学说并不是真正的系统论,包括阴阳,也不能说是真正的系统论,中国古代的哲学强调以动态的、整体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事物的演化和发展,《内经》把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这些古代哲学的成就都借鉴过来,融会贯通,用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最终建立了以气化为根本,一气分阴阳、营卫与阴阳相对应的“浑束以为一”的医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大体上是科学的,不过这些阐述和概念不用系统论的视角恐怕是很难理解的,不引入系统论的方法也很难突破和发展。

4
发表于 2018-7-16 09:5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7-16 09:56 编辑

我赞同系统学和中医学勾搭。请问系统学和中医学咋勾搭啊?
5
发表于 2018-7-16 10:23: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8-7-16 18:41:25 | 只看该作者
我理解周兄的研究方向大致就是按钱老思路用系统论去研究中医,但具体目标是什么不是很清楚,想问问周兄几个问题:
 1. 有没有做过什么基于人体的科学实验来验证这套营卫理论?结果如何?
 2. 应用这套理论能治好中[西]医目前未能解决的疾病(或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或对中医的贡献在什么地方?
  2a. 如果贡献是在理论方面,则想知道周兄这套理论与现有的理论/学说是什么关系?是取代(如邓国医之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是整合(如我提到[尚在概念阶段的]证候学说)?还是其他?
 3. 戴院士牵头搞的这个研究中心看上去似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于中医有关,不知有没有个路线图可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7
发表于 2018-7-16 20:39:54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15 20:42
王教授指教的是。

关于这个问题,多年前我和张效霞先生就有过一次争论。

           谢谢周先生回复!
       其它问题以后有机会再交流。周先生有关营卫方面的研究,不知在哪里可看到,有机会也学习一下。

8
发表于 2018-7-26 17:3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8-7-26 09:39 编辑

       王先生转报的信息,深感欣慰!这种机构早就应该建立了。
       屠呦呦得了诺奖青蒿素世界闻名,但其药理效应尚属未知,但笔者在八十年代出版的微生物酶学研究进展的文献的小书中介绍称:青蒿素、睾丸素有杀伤动物线粒体的效应,而在细菌学中,所有的细菌体内均无线粒体,唯独
疟原虫具有具滋养体可能就相当于动物的线粒体,说明青蒿素有杀灭疟原虫的可能,上层的学者们不会去读这种小书?连信息也不知?至今仍未见有关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药理效应的信息出笼,实为憾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2:13 , Processed in 0.4625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