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63|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融合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7 06:4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融合基本释义
1 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为一体
2.繁殖过程中的相互结合
      融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融化;融解;消融;固态变化为液态。
      鬲  《说文》:「鬲,鼎属,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属皆从鬲。鬲或从瓦。《汉令》:鬲,从瓦,厤声。」段玉裁注:「《释器》曰:『鼎款足者谓之鬲。』」
  甲金文用作本义,表示炊器。
     鬲(lì),古代一种烹饪器,与鼎相似。本义:炊气上升
     虫:
       狭义上是指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
        广义上可用于对某些生物的泛称,并不局限于节肢动物门。如原生动物门中的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扁形动物门中的涡虫、绦虫、吸虫等。还有腔肠动物幼年期的浮浪幼虫等,但非昆虫。
       融,是指把虫放到鬲中煮,变成炊气上升!虫没有了!水也不是原来的纯净水。
        融合,就是融化,消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融合为一体的意思,例如:精子与卵子融合,产生一个受精卵。即两个系统或者多个系统融合,变成一个新系统,这个新系统不同于原来的旧系统,而且其功能远远高于各个旧系统之和。融合就是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质变阶段;库恩的“科学革命”。
         中西医融合指的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理论由概念与理论构架组成,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才能够成为具有活力的理论。中、西医理论之所以没有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个客体(人体及其疾病)时使用的参考系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只有找到二者的共同参考系,就能够实现中西医理论的融合。没有找到共同参考系,所以没用融合。
        中西医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地铁系统与公交系统的关系,二者都是网络系统,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各自不能直接相交,汽车不能开到地铁里,地铁的车子也不能开到地面上。但是,通过两个系统的公共车站,人可以在两个系统内交替行走,到达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地。公共车站形成的一个系统就是共同参照系。
          如同阴历与阳历,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通约,但是,不影响我们能够知道今天是阳历的年、月、日,同时能够知道阴历的年、月、日。理论上不可通约,实际上具体的每一天具有两个符号,这两个符号表示的是同一天。2017年1月28日,这一天就是丁酉年的春节,正月初一。2016年2月8日---2017年1月27日,为农历丙申年。2017年1月28日---2018年2月15日是农历丁酉年。余类推。
     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理论上圆周与直径之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不可通约,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是取其一个近似值来表示圆周与直径的关系,取其近似值(共同参考系)就能够实现通约。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中西医融合也只能够“取其近似值”作为共同参考系,使得二者在宏观上,大体上,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实现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中西医各有不同的取舍,而不可能做到丝丝入扣,在微观上取得完全的融合或者通约。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6:4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6 22:51 编辑



             融合观是世界观、方法论,即寻求具有不可通约性的不同理论之间的共同之处,找到他们的共同参考系,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把不同的理论区别开来,是为了找到他们的共性,取长补短,而不是把他们割裂为毫不相干的封闭系统,或者孤立系统,更不是对比他们的优劣,用一个理论取代、消灭另外一个理论。系统论,阴阳五行,矛盾论的融合,取象比类与形式逻辑的融合,……等等的创立,寻求共同参照系是一个必行的方法。
融合观,是大一统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以一个最简约的符号(太极图)解释现代社会的所有理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系统的目的。

        人类历史的三次复兴:1春秋战国时期;2欧洲文艺复兴;3中华文化复兴即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现代理论。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董仲舒完成了大一统的理论。三次复兴,道理是一样的,建立大一统的理论。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大数据,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在现代信息社会,科技新名词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另一方面造成概念混乱,原来定义明确的概念,现在都发生了混乱,诸如: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疾病,医学,健康……,现在都失去了原本明确的定义,科技新概念层出不穷,新名词铺天盖地,人们无所适从,因此急需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新理论,规范概念。哲学层次的融合与统一,成为首要任务。
中医的正气,西医的抵抗力、代偿、抗损伤、自愈力、免疫力……,这些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多的重叠,但是,概念都不是十分确切,需要规范与统一。取象比类、格物致知、形式逻辑、参考系、思维、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急需要规范与统一。
“名与实”之辨最早产生于先秦、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急剧变化,出现了事物的称谓及其所指事物之间的矛盾。许多旧的名称未变,而它所指的事实已经变了,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一些新的事物尚无公认的称谓。这种"名实相怨"的现象,反映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意识形态落后于社会现实的情况,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为建立大一统理论做准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转型、过渡时代,新概念的涌现,许多概念没有定义,知识大爆炸,大数据时代,旧概念不能容纳新的事实,旧概念的定义被冲破,概念的新定义还没有出现,人们无所适从,不知道概念的确切定义是什么,概念混乱,即“名与实”不相符合,急需要规范概念,建立统一理论体系的伟大时代,一个进行概念、理论融合、规范的伟大时代。
此时,我们不得不说说库恩的不可通约性。
           库恩是在1962年出版的《利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不可通约性概念的。不可通约性来源于数学中的无理数,无理数,即非有理数之实数,不能写作两整数之比,也就是说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他从数学中借用这个概念用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了说明科学革命的显著特征是新旧范式不可通约。库恩着重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心理学的角度闸发了自己的观点:从科学革命中涌现出的常规科学传统,不仅在逻辑上与以前的传统不相容,而且二者往往实际上也是不可通约的;范式的改变使科学家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格式塔转换(革命前科学家世界的鸭子在革命后变成了兔子),科学家在革命后知觉和视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新世界在各处与他们先前所居住的世界彼此不可通约。不可通约性就是《矛盾论》中的量变到质变,质变前与质变后,就是两类具有不可通约性的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既连续而又可以分割为不同的阶段。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还有点区别,不可通约性指的是类似于无理数(不可通约的数),是哲学科学借助于数学概念,来说明“科学革命”前后的理论之间的关系,是比喻。这个比喻恰如其分。不可通约性说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科学革命前后不同质的范式,既有联系而又必须把他们严格的区分开来,是不同质的矛盾。
           之所以不可通约,是因为革命后使用了最新的“名实”参考系。在从一种理论到下一个理论的转换过程中,单词以难以捉摸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含义或应用条件。虽然革命前后所使用的大多数符号仍在沿用,例如力、质量、元素、化合物、细胞,但其中有些符号依附于自然界的方式已有了变化。此时,无法找到一种中性的或理想的语言,使得两种理论至少是经验结果能够不走样地“翻译”成这种语言,因而我们说相继的理论是不可通约的。不可通约性意味着没有公共词典、没有术语的集合能够充分而准确地陈述两个理论的所有成分。
            库恩主要将科学变化的途径与两种变迁方式进行比较。一是与语汇的变化相比较,另一是与一定形式的进化理论比较。在他的“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一文中,库恩认为科学发展与语汇变化的模式非常相似。古希腊有由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所体现的自然语汇,另一方面,近代早期的欧洲人有另外一种以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语汇。两种语汇当然都有“运动”这一平常的概念,但是“运动”在亚里士多德的语汇里与在牛顿语汇里却大不相同。确切地说,每一种语汇里的“运动”都有无法翻译为另一种语汇的因素。因此,在这一比较中,“不可通约性”即意味着“不可翻译性”。这里说的是“无法翻译为另一种语汇的因素”而不是说根本不能翻译。例如藏象与器官,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肝具有不可通约性,就是说不能等同,不能直接翻译,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可通约性并不意味着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肝毫不相干,肝的大小、重量、位置以及部分功能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中医认为肝主怒,怒伤肝,肝属木,肝与春季、青色、东方相对应,而西医不用这样的方法研究肝脏,因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这一部分对于中、西医来说是“不可通约”的,它们的“比”是一个无理数,即相互比较是没有道理的、无理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6:50:41 | 只看该作者
        “科学”这个词汇、术语、概念,在古代中国与欧洲都没有。中国古代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科学[science],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科学。在日本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科学是专门的个别学问,有的在以分科的学问的意义被使用着。中国传统上将所有的知识统称学问,而自明代时中国则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学问。直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格物之名。
欧洲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的真理。它是指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获取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这是科学的本意,源头。使用的是形式逻辑与科学实验的方法,其指导思想是机械唯物论。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成了真理的化身,一切经过历史验证是正确的知识、学问、假设……都成了科学真理,科学已经失去了“自然科学的原本定义”,呈现出“名实相怨”即名不副实的矛盾。
辞海》1979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
“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这种“名实相怨”即名不副实的矛盾,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急需要进行统一认识与规范。最重要的是:哲学层次的名实相符、统一。董仲舒做了这个工作,建立了大一统的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学说,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成就了中国古代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顶峰。封建文化的顶峰。
我们只有明白了革命前后“科学”这个术语的不可通约性,我们才会不去争论中医是不是科学?医学是不是科学?心理学是不是科学?这种无谓的,不可通约的概念之争。中医与西医是两个时代的产物,不是一个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够进行比较是优劣,不能够准确精准翻译。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是:中、西医研究的是同一个事物,能够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其中必然具有相同的规律,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这个事实呢。中医与西医相比较,如同圆周与直径之比“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不可通约,“圆周率”是不是就没有用处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各种实际操作规程中,我们取圆周率的近似值,就能够实现圆周长度与直径长度的“通约”,所以找到圆周率,实在是太重要了,正是找到了这个圆周率无理数(共同参考系),我们才能够通过直径计算出圆周,同时,知道了圆周,就能够计算出直径。这就是在一个系统内,两个子系统只有具有不可通约性,才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同时具有可融合性才能够处于同一系统中。只有找到共同参考系,就能够实现“通约”。
既不可通约,又相互传承、联系。这是事物、概念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系统论、阴阳五行学说、矛盾论,是不同时期形成的理论、学说,具有不可通约性,当我们把三者放到一起研究时,就能够找到三者的共同参考系,使之能够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新的学说。

点评

介绍得很详细,谢谢! “欧洲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的真理。它是指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获取关于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7 10:05
4
发表于 2018-7-7 08:0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7 03:2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6 22:50
“科学”这个词汇、术语、概念,在古代中国与欧洲都没有。中国古代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 ...

这就是在一个系统内,两个子系统只有具有不可通约性,才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同时具有可融合性才能够处于同一系统中。只有找到共同参考系,就能够实现“通约”。
既不可通约,又相互传承、联系。这是事物、概念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一一这里的不可通约性,改为相对独立性,可能更适当些。说事物具有不可通约性,又说能够实现"通约",至少从言辞上给人很矛盾的印象。

5
发表于 2018-7-7 08:30:4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6 22:50
“科学”这个词汇、术语、概念,在古代中国与欧洲都没有。中国古代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 ...

融合观先生在本文中,引经据典,反复考证,无非是要说中西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相近习相远,但是通过二者之间不断地磨合和交流,将来有一天二者可以达到有机的融合。这个观点看起来很离奇,其实还是有可能性的。融合观先生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此付出了很多,可谓很有贡献。祝愿融合观先生好梦成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8:36: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生赐教。
     这也是许多人给我提出的问题。以下解释能不能行得通?
     不可通约的数,是数学中的概念,即无理数。库恩借用无理数这个概念,比喻革命前后两个理论体系不能精确、完美相互解释,称之为“不可通约性”。他没有说“具有不可通约性的两个系统具有可融合性”。
      例如:园与直径之比是无理数,是不可通约的两个量。这两个量在同一个园这个系统之内,融为一体,这是可融合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取3.14或者3.1416等等不同的圆周率的近似值,圆周率就成了有理数,圆周与直径就实现了通约。

点评

先生说的有道理。我觉得您与我说的中西医方法论相反,但中医包容西医是一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7 09:48
7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8:5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7 00:58 编辑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也是如此。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就是说二者不能进行准确地、完美的相互解释,但是二者同处于医学这个大系统之内,具有可融合性。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我们取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的近似值,使得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通约”,融为一个证态。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不能精确完美解释的重要性,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必然舍弃二者各自的一些次要的内容,而又不影响诊断与治疗的效果。例如:大陷胸汤在急性腹膜炎的哪一个阶段使用?大陷胸汤与西医内科治疗之间如何配合等等,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陷胸汤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时候,广泛的使用过,为什么?因为流行性出血热中有一个腹膜炎型,而大陷胸汤能够改善肾功能。所以,在中西医融合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概念直接对接,也不能完全按照形式逻辑思维推理。

8
发表于 2018-7-7 08:59:2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7 00:36
谢谢先生赐教。
     这也是许多人给我提出的问题。以下解释能不能行得通?
     不可通约的数,是数 ...

是的啊,直径和周长之比(∏)的确是一个无理数,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树干的周长和直径永远都在同时存在着,而且和谐着。
中医和西医好像是对立的,其实是统一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座山的侧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但是它只是不同角度的观感罢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9:00:1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批评、质疑、否定。请说出理由。谢谢。
10
发表于 2018-7-7 09:3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7 03:2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7-7 00:36
谢谢先生赐教。
     这也是许多人给我提出的问题。以下解释能不能行得通?
     不可通约的数,是数 ...

例如:园与直径之比是无理数,是不可通约的两个量。这两个量在同一个园这个系统之内,融为一体,这是可融合性。

一一圆与直径之比是一个独立的量(数)。

圆与直径是两个不同的量,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相对独立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0:03 , Processed in 0.0935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