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63|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中医手稿【前言】全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9 20: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9-20 16:22 编辑

前 言


  想写一本,被我称之为【新中医】的书,从酝酿到动笔,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了。

  可惜,由于本人文字表达水平的欠缺,想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新中医学的理解和运用,就变的困难重重。内心虽然心潮起伏,但笔下,却如蜗行。

  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脱节,最后无法成文,无法成书。

  这样的困惑,困扰了我很久,直到去年的年尾,我才找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舍弃对文字表达形式的追求,只力求自己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能让读者听明白就可以。于是,我的书写,就变的容易和简单起来。

  如果按着我书中所要阐述的内容,来命名我的这本书,我认为把书名定义为【现代中医学】更准确些。我认为,现代中医学这个词,与书中我要表达,要阐述的内容更相符些。可是,我太喜欢【新中医】这个词了。一个【新】字,表达出了,我对今天现存和过去的中医学的不满,也表达了我对中医学需要创新的迫切心情和愿望。

  虽然新中医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我不过是沿用了这个词。但是,我太喜欢新中医这个词了。所以,我决定把我写的这本书取名为新中医。

  今天的中医学,虽然走过了千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现行的主流的中医学,他还是基本的停留在古代中医学的阶段。这样的现实,他怎么能不让我愤愤不平。

  虽然古代中医学,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没有古代中医学,也就不会有现代中医学,也不会有新中医。可是我对今天的中医学,仍然停留在古代中医学的水平,这样的现实,就让人深感失望。

  以今天中医人沿用着古代中医学的这样的水平,来满足现代人对中医学的要求和期待,其结果,就是让患者失望,让现代人对中医学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

  每次读伤寒论自序所言,【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这段话,在面对当今中医的现实,我都免不了酸楚和痛心。 面对今天存在的庞大的中医队伍,我们经常的会听到患者叹息的说,好中医难寻呀。

  存在和发展了上千年的中医药学,曾经为我们的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这门伟大的医学,他怎么就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我不禁要问,中医学你怎么了?

  我认为,当今中医学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与时俱进,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创新。

  其实,何止是发展和创新不够呀。这门存在了上千年的中医药学,其实,走到了今天,他基本还是停留在古代中医药学的阶段。可以说,他基本上还沉睡在千年历史中。他基本上还是在过去的历史中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中医会有过曾经的辉煌?这和古代中医学本身存在的价值有关,也和古代的患者,没有其他医疗选择条件有关。今天的患者可以选择看中医,也可以选择西医。中国的四大发明,无疑是伟大的,可是,我们现代人,如果还在使用着古代人的方法来造纸,来造火药,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将被现实淘汰。所以,中医学再不发展创新,他必将被患者淘汰,必将走向灭亡。

  我们本该把这门,诞生于我们中国的这门伟大的医学,认真的去学习和研究好,去发扬光大他。可惜,今天的中医现实,让多少有识之士痛心。

  要么是一些人,空喊着一些中医伟大的口号。要么是一些人,在借用古老中医尚存的一些光辉,给自己捞取名利,而忘记了中医人之本,治病为本质核心。

  失去了治病救人本领的中医,你无论给自己的外表,添加了多少光环,到头来,将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的结局。面对这样一门伟大的中医学的现实境遇,仿佛我也有了和医圣一样的愤慨和痛苦。

  自西方科学,伴随着他们的洋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以全面还原构成,为认知方法和目的的西医学,借助科技为认知手段,确实是让东方古老的中国人,惊喜的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精细、准确、清晰的医学,能让我们如此精细、完整、全面的、真实的去看到生理和病理物质。于是,出现了一股风潮,那就是对于抽象的、生理的、简化的中医学,进行了很多的质疑,甚至全盘否定。

      全面还原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确实存在着,清晰、直观、真实的优点。他也确实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认可,让人信服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但是,他决不是唯一的,最正确、最好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甚至于他是一个笨拙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科技没有错,但是,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把还原当成认知的唯一方法,或者是唯一正确的方法,那就是错误的了。
       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既是哲学的智慧,也是古老中国的巧妙和智慧。这应该属于东方智慧,东方科学。
      
       其实,不仅是以全部还原为认知目的的西医,可以借助科技,实现自身的发展。作为抽象的,以抓主要矛盾为认知方法的中医学,也可以借用科技的力量。有了科技的帮助,才会更好的,更准确的、更容易的让人认可和理解中医学的抽象,是言而有物的,不是只凭借人的本能和感觉来抓主要。其实,中医一样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来对主要矛盾,主要事物,来进行更深入、更精确的认识的。科技作为认知的手段,其实他和中医的目的和要求,并不矛盾,也没有冲突。

      可惜,当西医走进中国,当一时的精英们,只是惊喜的看到了,这样新奇的的、以全面还原为目的,以科技为诊断和治疗手段的西医西药,他的真实、直观、有价值的一面,却没有发现这个让他们惊喜的医学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他们在没有看清西医的不足之处,就拜倒在西医的脚下。盲目的对西医的崇拜,让他们看不见,看不懂中医学的价值。
     以精准、清晰的、还原的认识生理物质和病理物质的西医,相对于一直以抽象、联系、间接认识事物的古老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新认识,新发现。 其实,这样的认知方法,虽然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但是也决不是一无是处。西医无疑也是一个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医学。但是,因为西医的认知方法,有优点,有价值,就认识不到西医的不足,就以西医的观点,来否定甚至要抛弃中医,那就是完全错误的认识了。

  科技引入,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无疑给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科技是伟大的,科技给予了以还原构成为目的的西医,以极大的帮助,也让西医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时期。可是,以还原事物的原貌为目的的认知事物的方法,从他诞生的那个时候起,他的先进性和他的认知方法,就已经决定了他的复杂性和笨拙性。

     其实,科技没有错,科技让我看的更高,更远,更细微。但是,以全面还原为认知目的的西医学,却给科技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以全面、精准、还原事物为目的,借助科技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医学,当他对精准,当他对直观还原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的同时,当科技再也无法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的时候,他的越发展,越精细,就出现了越困难的问题。
      那么,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不是只有一个以还原构成为目的的西医哪?事实是,无论是认识和治疗疾病,还是解决其他问题,还原认知法,他都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医疗问题,或者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手段。     

  西医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更多的是凭借科技手段,通过对生理和病理物质,内在构成或者是结构还原的认识,来实现诊断和治疗的。中医学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用的是抽象、联系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抽象与全象,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奠定了两种医学的基础。也导致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核心区别,这两种医学,虽然都是治病救人的医学,但是,他们所采取的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在科技的帮助下,以还原结构为目的的西医,让我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还原和精微到了分子、原子、细菌、病毒。但是,伴随科技的发展,伴随着还原构成的目的,不断的提高,我们的认识虽然更精细,更遥远了,但是和他一起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那就是,把事物精细化的同时,他的不足和问题,也同时出现了。那就是,以还原构成为研究目的的西医,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变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了。

  以还原构成为目的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他越发展,就会要求越高,越复杂,于是,他的艰难的问题,就会凸显的更严重。多细算做细?多远算作远?没有止境。

  以当今的西医为例,分科越来越细,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还要面对细菌和病毒的变异和抗体的出现。这会让西医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感受艰难和压力。而这样的艰难和压力,还会,也一定会伴随以还原为目的的西医学的发展,让科技的重负,不断的加大,而变得更加困难。

  以还原构成为目的的西医学,因为越深入,越详细,他就会越复杂。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也会不堪重负的。

  而中医学则不是这样,中医学是一门化繁为简的简化医学。他利用把握主要,忽略次要。他利用直观、抽象,联系、间接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抓主要,忽略次要和细节,看现象,找联系,找核心,这样抽象的,联系的、间接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纷繁复杂的事物和问题,化繁为简。

  这样直观的、简化的,抽象的,联系的,间接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被中医学所使用,这样简化的医学,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成为一门百姓医学。其实,在过去的漫长历史的发展中,中医学的使用,就已经走进了太多的百姓之家了。中国有太多的家庭,在过去和现在,其实,都在或多或少的在使用着中医学的方法,服务于我们的百姓。

  作为以还原构成为目的的西医学,他和简化、抽象、联系的中医学,他们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更符合,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多的被普通百姓所使用的,给人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方便的,更多的还是直观、抽象、间接、联系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判断一个人是男人,是女人,是大人、是孩子,我们从直观上,一眼就可以确定。我们也不会因为这样的问题,要用全面还原的方法,去给生活中的人去做什么DNA和测骨龄,才能去确定我们面前的每个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我们完全就可以通过最直观的认识,用抽象和联系的方法,来确定这些问题。所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就说明了,抽象和联系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更多的使用。

  其实,这就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和发现了,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样两种不同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下,也成就了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科学地位。由于中西医对疾病和生理认知的方法,建立起来的认知方法的基础是不同,就产生了中医学和西医学这两种医学。因为这两种医学,在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同,建立的基础不同,所以,中西医是这两种不同的医学。
     
      其实,中医和西医,不仅是建立在不同认知方法上的医学,中医和西医用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标物质,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中医学和西医学,在治疗疾病中,所寻找的疾病物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中西医对什么是疾病物质,寻找和治疗的疾病物质对象,都是不同的。西医针对的是疾病物质,中医针对的是生理物质。消灭疾病物质,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恢复生理正常为目的吗?中医治疗疾病,直接的就针对了生理物质,中医学直接的就解决了生理问题,实现了健康的目的。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的目标物质,是生理物质。通过调整和改善生理物质的变化,间接的实现对疾病物质的消除,这才是中医学的目的。

  从事物外在纷繁的事物现象中,抽取出核心和本质,把握主要,忽略次要,去抽象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科技的,内在微观构成的,认识事物的方法,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通过科技的手段,把人类无法准确,清晰的事物,给精确的还原,这样的认识准确和清晰了,这无疑是科学的,是好事情。可是,把复杂事物的认识,变的简单和方便了,这就不是好方法,这就不科学吗?把疾病物质先灭了,实现了生理的健康了,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方法,可是,直接的就针对生理,让生理直接就回复到健康状态了,这就不是治疗疾病吗?这样的治疗方法,就不可以了吗?其实,都是非常好的和非常科学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说,中医学和西医学,都是伟大的科学,那么,为什么面对今天的现实局面,中医学却没有成为主流医学?

  为什么今天的医疗市场的主要份额,被西医所掌握?为什么在过去和现在的中医学的历史发展中,都未能停止过对中医和中医学的质疑的声音?

  这个问题,就是我不断的思考和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的,也是我要写这本书的愿望和目的之一。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当我们看清,中医学是生理医学,中医学是抽象和联系的整体医学的时候,尤其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解决中医学的问题,是不难的。因为,古代中医学在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学科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和完整,甚至在某些时候,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是错误的,这就导致了今天的人,很难看清中医学的本来。

  所以,我要写出一本,区别于今天的、现行的、主流中医学的书籍。是想用这本,我认为是新中医学的书籍,惊醒今天大行其道的中医主流医学的人们,让沉迷在古代中医学里的,不思进取的主流中医,弄清中医学的本质,并能借助现代科技,找回中医学本该承担起来的,为当代人类的健康服务的历史责任,找回和实现中医学的主流医学地位。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而今天的中医学却停留在古代中医学阶段,这样的古代中医学,在自身上,存在理论不完善,对自身定位不准,对自身的认识不足的问题。由于中医学自身的不完善,又没有及时的发现和改进,这就导致了中医学和现代科技失之交臂,这就导致了中医学与时代脱节,无法实现现代化。他已经难以肩负人类对中医学的期待和要求了。

  为什么从西医学被接受后的现实社会里,有那么多的人,对中医学提出了否定和质疑?当然这些声音里,有一些是代有偏见的眼光,来看中医的,还有一些是因为对中医学的不了解,产生的错误认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质疑中医学的人,他质疑的一些东西是需要中医人勇敢的去面对的。是需要我们给予正面的解释和答复的。我们再也不能用一些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甚至于神话和玄话中医学的方法,来面对世人的探寻和追问了。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让爱中医,学中医的人,都去自己悟中医。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从根本上,把中医学阐述清楚,让中医学大白于天下,让世人懂中医,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当我把我的这本书,确定为新中医的时候,就有一些朋友在问我,新中医,新在哪里?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相信,当我们读完了这本新中医后,自然就会得出答案的。

  在前言里啰里啰嗦的说了不少,可是,读完新中医,真的能否对中医学有所发展吗,对中医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真的有什么帮助吗?我用一句话来结束前言,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名,让事实去告诉我们答案吧。

点评

热烈祝贺之!  发表于 2018-6-11 21:56
空有凌云志 远非济世才 苔花春也开 急坏狗尿苔  发表于 2018-5-7 10:07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4-8 19:2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8-4-8 19:31 编辑

失去了治病救人本领的中医,你无论给自己的外表,添加了多少光环,到头来,将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的结局】。面对这样一门伟大的中医学的现实境遇,仿佛我也有了和医圣一样的愤慨和痛苦。
------------------------------------------------------------------------------

首先支持杨先生的创新行动!
新中医是对应旧中医而言的。如果旧中医治病非常了得,或了不得,大可不必创建新中医。
千百年来,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旧中医还是能看一些病。被人们广泛信任。

为什么到了现在人们又不信任了呢?
因为它所治的病,不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病。
或者说,它治的是现代疾病的某个阶段或某一部分,如治症状。
为什么不能治病理?
因为中医对疾病认知原始,远远没有涉及到病理深层。
所以,治疗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疾病,
才是新中医要掌握的首要本领。


点评

中医院算旧中医还是新中医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5 15:24
3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2:46:06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8-4-8 19:29
失去了治病救人本领的中医,你无论给自己的外表,添加了多少光环,到头来,将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 ...

谢谢
4
发表于 2018-4-25 15:2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4-25 15:26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8-4-8 19:29
失去了治病救人本领的中医,你无论给自己的外表,添加了多少光环,到头来,将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 ...


中医院算旧中医还是新中医呢?中医为何要分旧新,能分吗?
5
发表于 2018-4-25 17:20:40 | 只看该作者
      在自己发布文章之前,首先看看在这个领域里有没有类似的内容,也就是说自己的水平、想法是不是超越了别人,如果在之前已经人有发表了相同的内容,而你自己不知道,只能证明自己水平不足。这个时候要冷静的对待。
       下面是百度里的《新中医》,仅供参考。


        百度      新中医 编辑
       "新中医"是相对于经典-传统祖国医学的一种广义称谓。其特点是遵循中医几千年积攒的理论基础,按照诊断,药物,治疗等板块分布,在当代的医疗活动当中不断摸索与创新,从而验证,完善,添补祖国医学的精粹宝库。目前,以西方科学原则为指导的对中医宝库发撅的工作也是与主流实验医学实现对接的过程。该过程也是新中医的重要开拓领域。
6
发表于 2018-4-25 17:29:54 | 只看该作者
几十年前,我就订阅过一本名为《新中医》的杂志。
7
发表于 2018-4-30 10:5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4-30 11:12 编辑

      想写一本,被我称之为【新中医】的书,从酝酿到动笔,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了。
  可惜,由于本人文字表达水平的欠缺,想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新中医学的理解和运用,就变的困难重重。内心虽然心潮起伏,但笔下,却如蜗行。
  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脱节,最后无法成文,无法成书。
  这样的困惑,困扰了我很久,直到去年的年尾,我才找到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舍弃对文字表达形式的追求,只力求自己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能让读者听明白就可以。于是,我的书写,就变的容易和简单起来。
————————————————————————————————————————
        杨先生这话说的很实在。把自己理解或感悟的东西写出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写新东西,不同于学习现有的理论,这里面有新思想。有新思想就需要新的词汇来表达,而且要表达清楚其中的关系就更费劲了。
      我自1980年春,从研究气功之气和中医理论经络气血穴位开始,至
2003年底,完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系统观、命门、精、气、神,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六气、辨证施治等学说理论的研究,自2004年春天开始着手著《中西医统一学》系列书籍,共四部系列著作。到2009年底,真正完成的只有《现代科学破解元气阴阳千古之谜》这一部书稿,花了6年时间(白天上班,主要是晚睡早起写书)。其间虽然也间断写了其它3部书稿,但都是初稿,表达不满意,总感觉说理不太明白,需要修改。所以,我个人最深的体会就是,心中已明了的东西要想准确表达出来,这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不是一件容易事。
8
发表于 2018-5-1 06:30:01 | 只看该作者
          你不懂立杆测影,怪不得不知道天圆地方是什么意思,找不到东,也在情理之中。
           连东都找不到,不知道东南西北,不知道阳坡与阴坡,你破解的阴阳不是你头脑中的一锅浆糊吗??

点评

你不懂,阴阳具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不是你理解的那么单一。好好学吧  发表于 2018-5-2 17:27
9
发表于 2018-5-1 06:40:4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融合观》即将出版,全面系统的论述了:阴阳五行与矛盾论、系统论的融合;取象比类与形式逻辑、科学实验、实践论的融合;脏腑经络与器官系统的融合即心肝脾肺肾与西医九大系统的融合;精气神与物质能量信息的融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中的150多个重要节点上的的证与西医相应病理状态的融合。

点评

你的这种陈旧的落后思维一旦出版,只能会给未来医学发展添乱,最后还得我花大气力给你纠正,这是何苦呢?  发表于 2018-5-30 18:50
你的之一、之二,都没有人看,一盆浆糊,写之三有啥用?  发表于 2018-5-2 17:29
10
发表于 2018-5-1 08:29:32 | 只看该作者
          在临床上 建立一【方-证-病理状态-诊断治疗方案】的诊疗体系,其原基概念是证态。

点评

你对“状态”的理解,至今仍是错误的。  发表于 2018-5-2 17: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20 , Processed in 0.1999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