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拟建《中医病理学》------------- 新中医简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 10:4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1-12 10:52 编辑

  一、拟建中医病理学的重要性
      通常认为,传统中医最擅长的技术是治疗症状。 如果说中医也能治病理,那是在治症状的过程中取得了意外收获。因为很多情况下如果不能触及到病理,症状就没有改善。从中草药药理研究来看,很多常用药材都与病理有关。从现代对脉学的研究来看,诊脉也是古代了解病理信息的一个通道。但就中医治疗目标而言,始终瞄准的还是症状。古代中医对病理处在原始朦胧认识阶段,更无可能建立专门的中医病理学。
      千年擅长治疗症状的中医学,如今为什么要提出治病理? 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时代需求所迫。现代患者衡量中医是否能治病,不是看它具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是看能不能把自己的指标降下来,且不再反弹。如果中医不能治愈病理,不能降低指标,患者很快就会丧失就医信心,连带医生的自信都会全线崩溃。同时也就给西医及反对派攻击中医提供了口实。
      如今提出中医需要治病理,传统中医难以认可。认为中医与西医不是一个体系,指标不能互通。西医的指标不能用于中医。 中医治病是以症状为标志,以脉搏为补充。待症状消去,脉搏平稳,病就算治好了。不能拘泥于西医指标。客观地说症状消去,一部分病的指标可以达到或接近正常。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更多情况下症状消除,指标依然不动。这就把中医推到了尴尬境地。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演化变,中医界终于出现了少数能治疗病理的医生,临床疗效出神入化,便为中医治病理提供了可贵的成功经验。中医拟建自己的病理学也就是被提到议事日程。
      现代医学的病理是以理化指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数据。这组数据里是否含有中医玄机,这是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都不知道的事。现代中医所知道的就是按照草药药理对应病理。当然有时也能产生疗效,但更多情况下却产生不出疗效。
     上世纪建国后开始,现代中医几位临床医生发现了西医病理指标里的一些玄机,不仅拉开了中医治病理的序幕,也让他们的临床水平突飞猛进,扶摇直上成为大家。
     中医治疗病理的新领域已经凸现出来,但短短的半个世纪难以形成病理理论。充其量也就是形成了能够治病理的中医经验与技术。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中医仍旧是一门半经验半随机的医学。
  中医的特点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所不同。中医是先有技术后总结理论。两千年来每一个阶段的推进都是这一模式。20世纪后期,治病理的新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了,但新的理论尚未形成。理论滞后必然导致中医在新技术传承问题上出现了巨大困难,危及到中医生存。形势迫切需要中医界能建立起中医自己的病理理论。

   二、如何建立中医病理学?
         其实,传统中医不是没有涉及到治疗病理,只是没有把自己的治疗成果提高到病理学水平来认识。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改善病理,只能理解为搂草逮兔子--意外收获。不仅没有理论体系,就连经验都无人总结。如今不同了,中医要把治疗目标专门瞄准病理,原先的中医技术及相关理论都需要重新调整。这显然是一门新学科。
       其实,就病理学而言,西医相关学科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把各个脏器的微观问题都搞清楚了。中医完全可以借用。但由于中医治病路径的不同,西医的病理学就不能直接应用。
    1、不同系统的诸多脏器在疾病发生时的相互引发问题,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干扰问题;
    2、中医治疗时应如何梳理这些关系。
    3、需要打乱西医原先按生理功能系统划分的病理学,建立新的脏器病理关系系统。
    中医独立完成一门学科建设困难较大,但借助西医就可以大大减少基础工作的工作量,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做一“画龙点睛”工作,新的关系就会出现,新的中医病理学就会形成。
     有关诸多脏器在病态情况下的相互作用的新关系,有人认为需要以中医“五行”为模型重新建立。西医病理学虽说有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中医的“五行”关系就没有问题。首先要认清“五行”所处的高度是在哲学面层,下面没有具体的医学科学来支持,直接用五行关系来梳理病理关系,就显得层面太高了,落不到实处。
     还有人认为采用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会让中医陷入新一轮的迷茫。

     目前我们仍然是采用还原论科学的简化法。以西医的“综合症”、“并发症”等研究成果为起点,通过已经发现的不同系统脏器疾病相互引发及相互干扰的个别关系,来寻找处在不同系统的各脏器之间的普遍关系。如果找到了普遍关系,临床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这项工作必须在临床上反复尝试,反复验证,才能建立起中医病理新关系。新中医的最大突破正在于此。

     中医治疗病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没有用草药药理成分对应脏器病理指标那么简单;也没有药性对病性,药理对病理那么整齐。 例如目标是治疗甲脏器的病理,用药却是在调整患者乙脏器、丙脏器、丁脏器相关各处的免疫器官或免疫功能,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达到治疗病理的目标。
     根据中药药理研究,草药单个成分对病理的作用力都很微弱。只有把草药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作用。草药药理如果单单对应着相关脏器病理,作用力同样也很微弱。如果对着周边相关脏器及其相关免疫器官及功能等,有目标的同时用药。就会强化疗效,达到治愈病理的目标。也就彻底摆脱了“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西医行业思维习惯。
中医病理学领域的开辟,突破了原有生理功能系统,以天然疾病的自然规律为方向,连接不同系统,不同脏器的相关性因素大致有几个方面:
     1、 脏器之间的距离远近影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2、 患病脏器与正常脏器所占居的空间会产生相互干扰;
     3、血液是连接所有脏器的动态液体。一是血液供给秩序以及血管的并串联关系,二是血液自身所含不同成分等,都会对脏器的疾病产生相互的影响。
     4、最重要的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虽然西医建立起一个免疫科学,对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等都有着细致的研究。但西医对器官及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并不知道。中医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思路。疾病是多方免疫功能的不协调及相互干扰而引发的。中医调整免疫功能不是对应某一项,而是对应多项免疫器官及功能的综合调整。这种调整方法,西医是无法做到的。
      中医按照患者症状程度及理化检测指标,遵循疾病症状规律及病理规律来设计治疗方案,分步实施。先治症状,后治病理。逐步达到治愈目的。 这样治疗依据可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设计推出的处方也是唯一的。彻底扭转了千年以来中医同人同病,百医百方的随意治疗。

2
发表于 2017-1-12 11:35:26 | 只看该作者
传统中医最擅长的技术是治疗症状。 如果说中医也能治病理,那是在治症状的过程中取得了意外收获。因为很多情况下如果不能触及到病理,症状就没有改善。
------------------------------------
  误解,中医是治病,由证知因,审因论治。
3
发表于 2017-1-12 11:39:38 | 只看该作者
古代中医对病理处在原始朦胧认识阶段,更无可能建立专门的中医病理学。
----------------------------------------
  错,生理决定病理,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是生理。故,病理是病气。
4
发表于 2017-1-12 11:42:55 | 只看该作者
千年擅长治疗症状的中医学,如今为什么要提出治病理?
------------------------------
  孤陋寡闻,以井窥天。六经病不是病吗?
5
发表于 2017-1-12 11:45:1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需要治病理,传统中医难以认可。
------------------------------------------胡说八道,病机不是病理吗?

点评

对中医无知者,才如此说!  发表于 2017-1-12 16:05
这篇与那篇相比,水平天壤之别。想必那篇是隔壁老王写的,这篇是岳先生写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 12:01
6
发表于 2017-1-12 11:54:16 | 只看该作者
想在中医界制造混乱,你没那个能耐。
你写的那些东西,其效果就好像你放了个屁,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伤不了人。
7
发表于 2017-1-12 12:01:02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12 11:45
中医需要治病理,传统中医难以认可。
------------------------------------------胡说八道,病机不是病理 ...

这篇与那篇相比,水平天壤之别。想必那篇是隔壁老王写的,这篇是岳先生写的。
8
发表于 2017-1-12 16:09: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病理学?是否西医有此学,中医也要有?中医院为何要设化验科?不是西化(模仿西医)又是什么玩意?
9
发表于 2017-1-12 16:18:39 | 只看该作者
发错人了,重发
这篇与那篇相比,水平天壤之别。想必那篇是隔壁老王写的,这篇是岳先生写的。
10
发表于 2017-1-12 16:41:13 | 只看该作者
举个病例讲讲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5 14:28 , Processed in 0.1104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