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刊》第二期稿件(医案医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8 06:0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案3则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刘世峰
   
    一、顽固性水肿医案
    郑志文,男,81岁。浙江省衢州市斗潭人,2016年7月16日初诊。病人家属代述:双下肢肿1个半月多,近半月来手背又肿,眼睑也肿,右眼更厉害。小腿上半部到了午后肿,左腿厉害一点。患者双下肢肿,在当地治疗,有的时候,吃吃药,不会肿,但是过一段时间又要复发。有糖尿病史,后来引起心脏病,作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了支架。肾功能也不好,尿酸,尿素,肌酐都高。肌酐141umol/L,高血压162/65mmHg。西医诊断:慢性心衰,肾功能不全。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口不渴,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滑。
   诊断:水肿(阳水)。
   济生肾气汤合五皮饮,五苓散加减。
   处方:熟地20克,枣皮15克,怀山药20克,泽泻20克,川牛膝18克,丹皮10克,茯苓20克,车前子(包煎)20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5克,肉桂6克,陈皮12克,白术15克,猪苓10克。3剂,水煎服,l日3次,2日1剂。
   7月25日复诊。病人家属来电说:服上方后,脸和上眼睑肿,基本上好了,手背浮肿,昨天好得差不多,今天又有啦,相比以前好一点。效不更方,仍用上方加益母草30克,芡实l5克,黄芪20克。3剂。
    8月3日,病人家属说:三贴药吃完了,现在情况:手背浮肿,基本上好了。脸部就是早上起来看起来还有一点点,应该说,好多了。小腿和脚背,要下午以后才会明显浮肿。还有我爸爸眼屎多,早上起床血压高一点。仍用上方增损3剂。
   8月12日病人家属说:三贴药吃完,手背浮肿没有了,脸部早上起床,还有一点点,小腿和脚背,下午以后还是有一点肿,(有几天没有)眼屎还是很多,眼睛有时候看起来还有眼泪。早上起床,眼睛有时候有一点点充血症状。早上起床血压还是偏高。仍用上方增损3剂。
   
    二、 顽固性湿疹医案

    唐海军,男,39岁,四川遂宁市船山区人。2016年8月12日初诊。主诉:患皮肤长湿疹近20年。湿疹发生主要部位:腰和腹部两侧,大腿、小腿及双上肢内侧,呈对称性。曾经在华西医院和深圳武警医院看过西医,都治标不治本,没过多久又复发了。口味及二便正常,舌质黯红,苔白厚。
    诊断:湿疹。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除湿止痒。
    处方:自拟苍参止痒汤加味。
    药用:苍术12克,苦参10克,生地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6克,丹皮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荆芥15克,防风12克,蝉蜕10克,白蒺藜20克,白藓皮15克,首乌藤30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5克,银花15克,甘草12克。3剂,水煎服。2日1剂。药渣加陈艾熬水洗澡。
    8月17日2诊,病人说:刘医生你好,我三付药已经吃完,每天用药渣加艾叶洗澡,比开始要轻的了,是不是还是这个药方吃下去?效不更方,仍用上方加丹参20克,蒲公英20克,3剂。
    9月4日复诊,病人说:刘医生你好,你开的药我吃了,我还在家里自己捡了二付吃,现在只有大腿和背上有鸡蛋那么大三坨,请问还是继续在家捡还是你另外给我开?仍用上方去苍术,苦参,3剂。
    9月17日4诊。病人说:刘医生你好,我湿疹好像基本好,就是皮带这过敏,请问继续吃这药方,还是你另外给我开?
    病人湿疹基本痊愈,宜增加养血药善后。仍用上方去银花加熟地20克,白芍15克,紫花地丁20克。3剂。
  

  三、 腰痛(腰椎间盘膨出,骨质增生)验案

    患者胡仕容,女,75岁。2016年8月28日初诊。患者于2年出现腰痛,核磁共振报告:1.腰椎骨质增生,L2椎体上缘许莫氏结节。2.L4/5及L5/S1椎间盘变性,膨出;L4/5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局部撕裂。近日因晒稻谷劳累后出现腰椎、骶椎部胀痛。口干不欲饮水,舌质紫黯,苔白厚。脉涩。
    诊断:腰痛(肾虚瘀血阻络)
    治法:补肾活血,祛风通经止痛。
    处方:活络效灵丹加味。
    药用:丹参20克,当归15克,炙乳香10克,炙没药10克,香附20克,玄胡索20克,白芥子12克,鹿衔草30克,狗脊30克,杜仲15克,桑寄生20克,独活12克,防风12克,骨碎补30克,大枣12克,甘草10克。2剂,水煎服,2日l剂,l日3次。
    9月3日复诊。服上方后腰痛大减。自诉右手四、五指及右脚四、五趾麻木。效不更方,仍用上方(原方)加威灵仙20克,2剂。
    9月11日复诊。服上方后,腰痛,右手指,脚趾麻木好转。病人出现口苦,仍用上方加黄芩15克,3剂善后。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05:5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7-1-13 22:01 编辑

《内刊》第二期稿件(医案医话)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王昆文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医生特鲁多(1848—1915)的名言,也是他的墓志铭。它深刻地表达了其对医学和医生的作用的理解,我认为这是表达得比较到位的。因为这句话符合实际,说得在理,不仅适合于西医,而且也同样适合于中医,应当让医生们牢记于心。
       下面,结合本人及其它医家的案例,以说明以上这句话之正确。
       一、有时治愈
       沈某,女,20岁,2016年11月26日初诊:月经推迟,本月又过期约20日未行。兼有胸部略痛,脉滑数,其余如舌象等均正常。该女面容及肤色皆靓丽。
        辨证:此证寒热虚实皆不甚明显,似略有血虚兼痰热之象,我只能凭经验用养血豁痰清热通络之法拟方如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山楂15克  紫丹参15克  益母草20克  柴胡根10克  鸡内金15克  玫瑰花15克  枳壳12克  栀子12克  瓜壳20克  法半夏10克  连翘12克  丝瓜络12克  前胡15克  二剂
       以上二剂药由药店用煎药机煎煮,共煎岀12袋,每次服一袋,一日服3次。
      11月30日二诊:自诉月经已于今日来了,我诊其脉已不似原来滑数。上方药尚余2袋,嘱弃之。改拟养血调经方:
当归20克  白芍15克  柴胡根10克  白术15克  云苓15克  薄荷10克  明沙参20克  麦冬20克  盐菟丝子20克  熟地20克  杜仲20克  益母草15克  夏枯草20克  炙甘草10克  二剂
      按:此例如果仅从月经延迟这一症状来看,初诊一次,服药三四日后,月经即行,可谓临床治愈。但自己当时并无绝对随手即能治愈的把握。只不过在该患者本身的调理功能并不差的基础上,我所拟的活血调经祛痰通络方药基本对证,助推了其一臂之力,故见效快。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月经延后者都这么容易治疗,这是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情况。
       又如我治大学生谭某,女,20岁,于前年12月9日初诊,证见月经已过5个月未行,曾先后注射过5次黄体酮,仍无反应。患者体甚消廋,体重仅65斤,兼有失眠、食少、肢冷、饮水后即解小便,面色稍显青黄,舌质略暗红,苔白。此证显然比上一例为重,就不是一二剂药或一二诊就能见效的了。我共为诊七次,其共服药10剂,又服阿胶膏一料(处方:人参、白术、山药、黄芪、枸杞、沙苑子、盐菟丝子、阿胶等,共熬膏)。但至去年一月末,其月经仍未行,也未再来诊。
       由此两例说明,疾病之是否得愈,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决定。除要看医生的医术外,还要看患者的病情轻重、对医生的态度(是否信任及遵医嘱)、是否坚持服药与配合治疗,包括七情与生活上的调适等,正如李渔所谓“主持之力不在卢医扁鹊,而全在病人者,病人之心专一,则医人之心亦专一·····”。噫,治病谈何易哉!
       二、常常帮助
       如邻居王某,男,81岁,退休干部,今年冬至前,因与家人一起到餐馆吃了羊肉汤(他本人吃的羊血旺),回家当晚即腹胀甚,不能安睡。次日起床现头晕,行走不稳,需扶拐杖,也不能进食,中午在老伴陪同下来敲门求诊。我视其舌边尖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诊断为湿热内蕴,为饮食燥热之物所引发。故为其拟一清化湿热佐消导方。他服一剂后即痊愈,丢掉了拐杖,也未再复诊。实际上,他在今年7月和11月皆曾发生过腹胀之症只是没有这次严重,皆被我治愈。所以他凡是有病要服中药时,如有时咳嗽或失眠等,一般都会来找我,也就是所谓寻求帮助吧。
       又如患者杨某,女,60岁,常来我处就诊。其症状经常表现为头晕或头痛,伴心中作难或发慌,或岀虚汗,或胃隐痛,嗝气,甚则呕吐,口味淡,睡眠差,脉象多滑数略弦等。虽然她每次来的症状有些差异,但其基本病机都是心气虚夹痰或有肝郁,故我多用参麦饮加养心豁痰佐疏肝解郁及镇静安神之药治之,如白人参、龙牡、枣仁、胆星、法半夏、紫丹参、夏枯草、黄连、浮小麦、藿香等,服药二、三剂后,症状多能缓解。她每次来诊,都显得有些痛苦,眉头紧锁,有时甚至把头俯下在桌沿边,人完全站立不起。由于她是我的一位老病人,已经在我这儿看了好几年的病,大家相互比较了解也信任,故每次发病,她都会来我处就诊,也算是寻求帮助吧。应该说,凡是与医生有过几次接触,治疗有效果,而时不时来就诊者,一般都建立起了这种帮扶关系,这对医生来说也是一种荣誉更是责任。每一个中医都应该以自己有能力帮助病人而自豪,并且应不断提高这种能力。
       三、总是安慰
     《王孟英医案》卷二“疑惧”门中有一治苏某发热、神情恍惚案。患者以“乡试后自以场作不惬意于怀”,怏怏不乐,渐以发热形困、不饥溺少、时时出汗等,孟英诊为“心火外浮”、“心阳过扰,火动神浮----是为虚证”。他除用养营益阴安神之甘草、地黄、麦冬、枸杞、盐水炒黄连、紫石英、龟板、龙齿、珍珠等药治之外,还先配合用语言来作其心理疏导,曰:“文之不自惬于怀者,安知不中试官之意乎?且祸盈福谦,易之道也。尝见自命不凡者,偏不易售;而自视歉然之士,恒于意外得之。即此一端,吾可必其中也!”果然,“病者闻之,极为怡旷。服药后,各恙渐安,半月而愈。”王孟英之高明处,就在于他在洞悉患者病原由心情郁结不开引起后,就用自己对世情的了解,包括引用《易经》的话,对患者进行安慰劝导,解开其心中郁结。难怪后来这位“功名念切,屡落孙山”的患者,竟然不仅被王孟英治愈了其“疑惧”之病,而且还中了榜,真可谓一举两得。这正是如王孟英自云“慧吐齿牙,竟成吉谶。”
       由本案可以看出,安慰也是良药。在《王孟英医案》中,像这样安慰病人的实例并非个别,还有比这更生动感人的。“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尤其是对那些长期患病的慢性疑难重病患者,给他们以心理上的慰藉,实在是很有必要,而且是一个大课题,是所有的医生都应该加以研究的。人文关怀应当贯穿于医生诊疗活动的全过程。在病人面前,医生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番劝慰,一句话,都能起到相当的作用,有时甚至是不可低估的。而当前,某些医生对病人的安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尤其是在一些现代化的大医院里,医生与患者交流的时间甚少。病人面对更多的是各种冷冰冰的检查仪器,患者候诊的时间远远多于就诊时那短短的数分钟,还谈得上什么安慰。
       总之,“有时治愈”不是都能治愈,我们不必过分夸大医药和医生的作用与效果。不要以为所有的疾病都是医生给治愈的,不是那么回事。归根到底还是病人的自愈力即自我调节功能在起主要作用。因为每一个人都内藏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神机;每一种疾病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而痊愈。医生的任务只是促进其调理,促进其转化,使失和的生命过程转向和谐。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有人说,医药对于人体的健康而言,所起的作用只占百分之八。最近也有一位院士兼医生说: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了就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不好。我觉得他说得满有意思的。所谓“常常帮助”,则必须建立在医患双方互相信任与和谐关系的基础上,当医生者须常怀一颗济世救人之心,有如孙真人之“一心扑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至于“总是安慰”,则是医生不可或缺的责任和操守。医生不仅要关注各种检查的客观指标,关注病人的症状体征,还应该关注病人的体验及感受,尤其是其主诉及其心理活动,所谓“病由心生”、“情堪愈疾”是也!难怪清代李渔在其《闲情偶寄·却病小序》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有务本之法,止在善和其心。心和则百体皆和·····此和心诀也。”故安慰病人,就是和其心,这是治病的根本大法。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2:45:44 | 只看该作者
《内刊》第二期稿件(医案医话)
   
     国医大师郭子光治疗高血压及并发症医案3则

    例1、高血压、高血脂、肝囊肿

    李某,女,55岁,退休干部。1988年8月17日初诊。

    病史:患高血压病已数年,久病知医,能自测血压,每天必服罗布麻、降压灵等药2次,方可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如不按时服用,血压即升高到180/110mmHg左右。同时,胆固醇在正常范围,甘油三酯偏高。昨日在某巿级医院B超检查,发现有肝囊肿3个,大者如鸽蛋,没有适当西药可服,近日常感左侧头痛项强,两足抽筋。

    现症:左侧头痛并牵涉颈项强痛,睡觉时只能偏左侧睡,压迫该侧略有缓解,同时两足常抽筋痛甚,睡眠不佳,时觉眩晕,口苦,腰脊酸软,食纳二便正常,也无胸闷及肝区不适等症状。查其形体肥胖,面色红润,神清气爽,颈项转动不灵,舌红无苔,脉弦细数。

    辨治:无风不眩,无痰不晕,无瘀不痛,无虚不软,此古之定理也。是为肝肾阴虚,风痰上扰,夹痰瘀为患。治当养阴平肝,祛风豁痰,活血通络。

    处方:制首乌30g,葛根20g,丹参20g,菊花20g,白芍20g,川芎15g,羌活15g,黄芩15g,桑椹子15g,杜仲15g,女贞子15g,决明子15g,泽泻15g,钩藤40g,法夏10g,炙甘草10g。浓煎,1日1剂,分3~4次服。

    11月20日复诊:上方服1周,即逐步停服全部降压西药,头项不痛,脚不转筋。仍每日1剂,连服40余剂,血压一直稳定在正常水平。9月中旬因公出差江浙一月余,因不便煎熬中药而停服,也没服用任何降压西药,测血压一直正常,诸症若失,睡眠佳良。查其舌红有薄白苔,脉沉细。年近花甲,又形体偏胖,形气不相任,仍用上方去羌活加黄芪50g与服。

    同年12月10日三诊:上方服完20剂,昨日去医院复查,血脂已正常,B超检查肝囊肿全部消失,血压与睡眠均正常,舌正脉平。嘱其仍以2~3日1剂,并饮食清淡,坚持适度运动锻炼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余,健康如常。

    按:高血压病多系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本案即在肝肾阴虚的基础上,风阳上扰,夹痰瘀阻滞,故在治疗中采用葛根、丹参、川芎化瘀通络,羌活、钩藤、法夏祛风豁痰,菊花、白芍、决明子、黄芩、炙甘草平肝抑阳,重在治标,配合首乌、桑椹子、杜仲、女贞、泽泻养阴益血、调补肝肾,整体调治,痰瘀化除,肝风平降,不治肝囊肿而囊肿自消。

    例2、高血压、多涎症

    肖某,女,65岁,退休工人。2002年10月24日初诊。

    病史:自诉发现高血压病已3年,长期服用硝本地平等西药,未可一日中断。近几月来逐渐出现晚间涎唾增多,导致不能入睡。曾去医院口腔科检查,未发现口腔有何异常。

    现症:患者自觉口淡乏味,口舌并无痛苦,由于夜间休息不好,只觉有头昏闷症状。查其形体中等,面色红光,舌红苔白滑,脉弦滑。

    辨治:本证乃高血压病中的一例并发症,虽云五脏化五液,而涎唾仍是脾胃所主,良由脾胃输布津液的功能失调所致。根据脉证,本案乃胃热脾湿引起,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之。

    处方:黄连10g,竹茹15g,枳实15g,法夏15g,陈皮15g,茯苓15g,炙甘草5g,代赫石30g,枇杷叶15g,谷芽20g,生姜5g。2剂,1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煎20分钟,将2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其中1次晚间睡前20分钟服)。

    10月31日又诊:患者云服第1剂药后当晚涎唾大减,可以入睡,服完2剂,只临睡时有一两口涎唾,乃自以原方就近又配服1剂,则恢复正常,多涎症消除。此次前来就诊,乃求治其高血压病也。遂以天麻钩藤饮加味与服。

    按:多涎唾这个症状,常见于老年高血压等病过程中,有时是求治的主诉症状,病人感到痛苦,专门针对这个症状治疗以解除之,有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例3、高血压、糖尿病

    吴某,男,54岁,经商。2001年10月18日初诊。

    病史:商务繁忙,长期存在的睡眠差、头昏、口渴。1月前这些症状加重,去某医科大学附院做全面检查,结果是“五高”齐备,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度、高体重,另外还有脂肪肝。

    现症:睡眠差,头昏,项强,口渴多饮,口苦,晨起微咳有痰,心烦,易怒。工作忙但都抓紧完成,胃口好,喜肥甘,好烟酒,每天约抽烟2包,平均喝啤酒1~2瓶,下蹲或坐矮凳即觉呼吸困难。二便正常但特臭。查其形体肥胖,腹部尤甚,面色红光,口唇红干,神情言语偏激,舌质红苔中黄干边白滑,脉弦紧而略数有力。出示检查报告:空腹血糖130mmol/L;血中甘油三酯5.2 mmol/L;全血黏度中度增高。患者每天自测血压均在150~165/95~105mmHg。

    辨治:本案乃肝阳上亢夹痰浊瘀滞之证,显然是长期劳累、过度紧张、肥甘厚味太过所致。只要谨遵医嘱,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是可以治愈的。拟定下述方案:

    1戒绝烟酒糖,饮食清淡,远肥甘厚味,每天食盐不超过6g,主食不超过300g,多吃绿色蔬菜。

    2坚持每天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保持至少6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3情绪放松,或“外紧内松”,记住“遇事慢半拍”,不着急习以成性。

    4以滋养肝阴,清泻肝火,除痰化瘀法治之。汤剂用三黄石膏汤加味,另予杞菊地黄丸以服。

    处方:黄连10g,黄芩20g,黄柏15g,石膏40g,丹参20g,葛根30g,地龙15g,决明子15g,泽泻15g,法夏10g,川牛膝15g。1日1剂,浓煎分3次服(其中1次睡前半小时服),服7剂。

    杞菊地黄丸4瓶,照说明服。
   
      2002年1月9日复诊:患者服上方每间周来复诊1次,服药半月,血压趋于正常,头昏、睡眠差等症状改善,乃有信心。戒绝烟酒糖,服药2月余(均以上方为基础,或酌加菊花、山楂、钩藤、谷芽、青木香等1~2味)。日前去原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均正常。唯体重未明显减轻,腹部仍胖大。其妻子说:除戒烟糖酒之外,其余要求未全做到。乃以鼓励引导并于上方中去生石膏、地龙,加大黄3~5g(以保持每日大便3次左右为度),山楂15g,谷芽30g。
   
       2003年1月6日复诊:除戒绝烟酒糖外,每天坚持1小时室外散步或其他锻炼,且按时作息,每日按时服汤药1剂。日前去原医院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自查血压一直正常,体重由原来的85.5kg减至71kg,腹部肥胖明显减退,但精力充沛。嘱其停服汤药,杞菊地黄丸再服一段时间,随时记录血压,保持生活方式,3个月后再复查一次血糖、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同年3月20日随访,自述已停药1月余,复查上述指标均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3:07 , Processed in 0.0887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