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14|回复: 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无法验证,但并不妨碍他是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3 12:3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my111 于 2016-12-13 04:57 编辑

赵鸿均曾经当面质问刘力红:刘博士认为:中医理论建构基于两点:第一点是理性思考;第二点是内证实验。我不知道刘力红博士是不是至今还坚持这个观点?
  很显然,赵鸿均不会内证实验,刘力红也不会。赵鸿均胜券在握。你自己无法验证自己的观点
-----那么西方科学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我们还是看看反中医的先锋罗振宇的观点-----用反中医的观点说事比用中医经典更有说服力。
(以下引自《罗辑思维》)
科学从来不保证自己说的是对的,。
人类文明史发展到今天,遇到的一大挑战,此话怎讲。
我们来看看整个生物的演化历史,你看那些低等生物。
他生出孩子来用教育吗,根本父母就不管,对吧。
一只青蛙生出那么多蝌蚪,小蝌蚪不用找妈妈,那昆虫,细菌就更别说了。
但是到了高等的动物,比如说高等的哺乳动物。
那亲代对子代往往就要教育一番,带他一段,到人类呢。
因为知识的总量变得越来越大,所以你看我们人类现在好可怜。
五六岁就开始上学,很多父母还得逼着孩子更早的什么学前班。
然后上学一直上到,你要是把博士后读完,30多岁了,也就是说。
这样的人他为了消化我们的知识总量。
他工作的时间比上学受教育的时间还要短。
那我刚才描述的这个过程说明什么,就是人类面对越来越大的知识负担。
那怎么办,总有一天知识的总量,积累到我们没有办法。
甚至是穷其一生的经历,也没有办法在任何一个小点上攀爬到高峰。
那怎么办呢,人类有办法,这就叫科技黑箱。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名词,我觉得很有解释力,你看。
我们今天用一部手机,我们需要知道里面怎么造的吗,别说我们不知道。
造壳的人不知道摄像头怎么造的。
造摄像头的也不知道那个芯片是怎么造的。
所有的部件就是一个一个的黑箱。
我们根本没必要知道里面是个什么东西,拿来用就好嘛。
那这就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对他人。
对专门搞这个玩意儿的人要有一份信任。
这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逻辑,我经常讲,我们上飞机。
我们只需要信任航空公司就可以了,买一张飞机票登机。
我们不必再去验证,这个驾驶员到底有没有飞行执照。
我们必须相信航空公司已经把这一点搞定了。
所以整个现代社会就是到处是黑箱。
它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信任专业人员。

---
对于中医,理论性的问题可以探讨,但是有些东西比如内证实验。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中国人怎么发现的经络。你只能相信专业人员:“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查之”。
----这不是任谁都能重复的技能。所以当赵鸿均逮住刘力红质问“你还相信内证实验吗”,面对这种科学盲,刘力红也只能呵呵了。
附录:关于现代人的内证实验可以参考祝华英《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祝华英,武当山道教协会道医,道号达智子。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北闸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祝道长幼时多病,成人后发奋自学中医。他在学习和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过程中,被十二经脉、经筋、经络、奇经八脉等错综复杂的经脉路线和分支路线引入了茫茫之境。为了探索和求征“十二经脉”的玄机奥秘,祝道长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性,参悟人生长寿之法,逐步将祖国医学与仙学相贯通,终于在“胎息”境界中证悟出“十二经脉”玄妙的运动规律,揭示了数千年来所失传的“十二经脉”真谛;并将古圣人所隐秘的部分详尽剖析阐明,以成全璧。
     贫道(祝华英)初学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犹如乱丝难以理顺。观历代医家对“经络学说”各持己见,未能获得“十二经脉”运行的奥秘,面对以上所提出的种种矛盾而百思不解。 <br>  由于《黄帝内经》中之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宗旨相同,其著《素问》、《灵枢》的黄帝、岐伯都是得道通天之人,有关经络循行运动的道理是古圣人在养生炼道中由自身显示出来的玄机奥秘。所以,虽然著出《素问》、《灵枢》于世,却是藏头去尾深隐保密,如未经真师口传心授,实难解释其“真谛”。 <br>  为了解开数千年没有解开的“十二经脉”运行的矛盾之谜,贫道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性静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时静坐。修炼不久由于机缘巧合而达到“胎息”的境界,终于悟出并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运行的真谛。


有人又要感慨了乱砍帽子了。再次送上
莎士比亚说过:“千万不可诋毁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的过失”中国人,多一点科学精神吧



2
发表于 2016-12-13 14:2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2-13 06:26 编辑

对于中医,理论性的问题可以探讨,但是有些东西比如内证实验。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中国人怎么发现的经络。你只能相信专业人员:“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查之”。
----这不是任谁都能重复的技能。所以当赵鸿均逮住刘力红质问“你还相信内证实验吗”,面对这种科学盲,刘力红也只能呵呵了。

——科学是认识与阐述客观事物的本质存在与规律。一是客观性,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二是本质性,是本质层面而不是现象层面。

所谓内证,就是心证,是完全依赖于主观的意识与精神去体验与证明。主观的意识与精神所体验的,只是感觉,感觉是对事物一种初步的粗浅的现象层面的认识。感觉可以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觉,甚至是幻觉。感觉到的事物,并不一定能够认识与理解之,而认识与理解的事物,可以更好的感觉之。
3
发表于 2016-12-13 14:25:11 | 只看该作者
百度:现象与本质

 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就物质运动的形态看,吸收和排斥的矛盾构成力学运动的本质;化合和分解的矛盾构成化学运动的本质;同化和异化的矛盾构成生命运动的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运动的本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构成认识运动的本质。本质和必然性、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组成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是事物本质存在的客观基础,一事物和他事物的本质区别是由事物的各个特殊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结构决定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由于事物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本质有时以假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反面现象。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本质和现象相互区别,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矛盾。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因此,本质比现象深刻、单纯,现象则比本质丰富、生动。不同的现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千差万别的现象。地球上已发现的生物有数百万种,各有其特殊的生命形态,表现为无限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存在方式。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事物的现象是易于变化的。客观事物在其过程结束之前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具体形态。从人的认识方面看,事物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由于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本质和现象互为事物的里表,它们是互相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结柢是从属于本质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现象,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本质。世界上既没有离开现象单独存在的本质,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体。与此相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或否认现象和本质的客观性,或否认其对立统一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者G.巴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感觉的复合"或"观念的集合",本质只是一种"虚无",从根本上否定了现象和本质的客观性。I.康德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但他把本质看作是处于"彼岸"的"自在之物",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他把现象和本质割裂开来,否认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可能性。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如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和存在主义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否认事物本质的客观存在,割裂本质和现象的联系。实用主义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归结为经验,否认反映事物本质的客观真理的存在,把真理仅仅看作是某种作业假设,用观念的价值性代替观念的真理性。新实在论把本质和共相看作同个别事物一样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他们把世界的本质主观化,认为宇宙的基本要素是最简单的逻辑项。存在主义者J.-P.萨特把存在分为两类,认为自然界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虚无,只有人的主观意识才是真实的。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客观辩证法,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认识的主观辩证法(见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认识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过程。一方面,事物的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离开事物的现象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提供了科学认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象又不等于本质,把握了事物的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现象和本质的矛盾,决定了认识过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有一个过程,它的本质的暴露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必然要经历由片面到全面逐步深入的过程。客观事物不仅包括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而且本质自身具有层次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不甚深刻的本质到较深刻的本质的无限深化的过程。人们的认识过程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当人们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以后,通过抽象和概括可以由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把握,又会促进对事物特殊本质的再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本质到共同本质、由初级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是人类认识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辩证过程。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4:29:13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13 06:25
百度:现象与本质

 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世界 ...

唯物辩证法认为...

中医,最好别玩西方哲学
唯心主义可能是错的。但唯物主义绝对是错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4:30:0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13 06:21
对于中医,理论性的问题可以探讨,但是有些东西比如内证实验。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中国人怎么发现的经络 ...

所谓内证,就是心证,是完全依赖于主观的意识与精神去体验与证明

有没有看过量子力学?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4:34:0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13 06:21
对于中医,理论性的问题可以探讨,但是有些东西比如内证实验。不是任何人都能拥有的。中国人怎么发现的经络 ...

所谓内证,就是心证,是完全依赖于主观的意识与精神去体验与证明

当你反驳一个观点的时候,最起码先了解他:内证,也叫现观。“离心意识”
7
发表于 2016-12-13 14:39:31 | 只看该作者
ymy111 发表于 2016-12-13 06:34
所谓内证,就是心证,是完全依赖于主观的意识与精神去体验与证明

当你反驳一个观点的时候,最起码先了 ...

转帖:内证实验是中医学的独特认知方法

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所谓内景即藏象,隧道即经络,返观者即指进行内证实验(修道)的人。

李时珍还在书中指出,某些经脉在常人是闭而不开的,只有修道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体察到它的存在。由此可见,内证实验是认识藏象、经络等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方法。


内证实验是中医学的独特认知方法

谷万里 中日友好医院

刘力红教授在《思考中医》一书中认为,中医学理论的构建是基于内证实验,中医界对此说颇多不同看法。笔者不揣浅陋,根据自己的体会,谨提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内证实验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历代大哲、智者都注重内证功夫。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道、释各家均注重内证实践,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与内证实践联系密切。
  早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本源的《周易》中就提出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方法,“近取诸身”就包含了内证实验的思想,“远取诸物”指的则是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周易》对人自身和外部事物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中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就决定了中医学既注重内证实验,又注重外部实践。其实,实验性也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实验性即指实践中的验证性,其内容包涵两大方面:医家自身的心身体验性和临证诊疗的验证性。前者可称为内证,后者可称为外证。
  现代医学的外证实验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处于原始阶段的中医学,开始也是注重外部实践,《内经》中对此早有描述,如“若夫八尺之躯,其长短……可解剖而视之。”但中医学最终没有在这条路上继续发展下去,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与西方医学走一条相同的道路。或许是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在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中医学走了一条更加注重内证实验的道路。但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内证实验又被忽略,更多的是注重外证实验。内证是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而外证是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二者在中医药学发展中当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外证实验,对内证实验忽视甚至已经不理解、不知道,这种重外轻内的情况,有失中医学之本义。
  内证实验具有独特性,只能由每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自我体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难以用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勉强描述也是多用比喻,但已非其原貌,颇如禅宗对悟道境界的描述:“说是一物便不中”。儒家的“格物致知”、佛家的“参禅悟道”、道家的“养生修道(修真养性)”,都是内证体验的功夫。内证实验不是理论推导和思维的产物,而是客观的内在体验。要获得这种内在体验,必须彻底抛弃理论推导和思维,“致虚极,守静笃”,任何人只要达到这种条件,均能够体验得到。因此,内证实验是客观的,决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各家著述汗牛充栋,但均不能代替自身的内证体验。如果没有这层功夫,往往被各家学说所惑,不知所措。中医理论的研究也是这样,单纯的纸上谈兵式的理论研究,往往容易落入文字游戏,只有内证实验和临床试验,能够取得最佳的疗效,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现代中医缺乏的恰恰是自我的实证功夫,往往容易被不同学说所左右,临证缺乏定见。这里的实证既指内证,还包括临床疗效的实证。学习中医的高境界应当是达到知行合一(以身载道,修养自我,历代中医大家的养生、修养,堪称后辈典范),甚至天人合一。
  中医学原理的发明是基于古代先哲们的养生修道体验,是在这种心身体验过程中对人体自身生理变化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特殊认识形式。《黄帝内经》中的藏象、经络、气化等理论,几乎无一不是从内证实验中认识总结出来的。《素问·举痛论》中说过:“善言人者,必有厌(合)于己”。其意即是说,擅长论述一般人的生理规律的人必定能够符合自身的体验。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不仅仅是依靠“尝百草”的外证试验,还要通过内证实验,才能体验到药物的归经。否定内证实验,就无法理解中医学对脏腑机能的描述和中医理论重功能、轻解剖的事实。
  以经络的研究为例,当代科技发展至今,世界各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经络的研究,仍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经络循行现象的发现和经络理论的产生是在科技手段落后的古代,没有内证,就无法理解中医学经络理论的产生。《灵枢·经脉》篇记述了人体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其中每条经脉除体表循行部分外,还均有体内循行部分。如果说体表循行的经络是通过临床实践中外部观察得来的,那么,体内循行的经络又是如何认识到的呢?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所谓内景即藏象,隧道即经络,返观者即指进行内证实验(修道)的人。李时珍还在书中指出,某些经脉在常人是闭而不开的,只有修道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体察到它的存在。由此可见,内证实验是认识藏象、经络等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方法。有的人为了将中医学列入“朴素的唯物主义”中去,对经络、输穴等的发现提出“偶然伤害而致”的幼稚看法,岂知我们的祖先并不是在遍体伤痕累累的情况下发现的经络!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文化也是多元的,不能用一种强势文化强行取代另一种弱势文化。我们既要允许一大部分人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实验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的验证,也要允许一小部分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采用中医传统的内在实证方法进行中医的体验和实践。这是认识事物的不同方法。
  内在的实证功夫古今都确有人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均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自身没有进行内证实践或没有达到内证功夫,最好不要妄测臆断,盲目否定,而应以博大的胸襟,允许不同的人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进行各自的研究。历史上中医学的辉煌时期,往往也是各家学说并存、流派纷呈的时期,百花齐放才能迎来中医学振兴的万紫千红的春天。如果有疑问,那就暂且存疑,留待将来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来解释。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还是采取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如孔子一样对六合之外“存而不议”为好。
8
发表于 2016-12-13 14:43:06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13 06:39
转帖:内证实验是中医学的独特认知方法

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 ...

内证实验具有独特性,只能由每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自我体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难以用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勉强描述也是多用比喻,但已非其原貌,颇如禅宗对悟道境界的描述:“说是一物便不中”。儒家的“格物致知”、佛家的“参禅悟道”、道家的“养生修道(修真养性)”,都是内证体验的功夫。内证实验不是理论推导和思维的产物,而是客观的内在体验。要获得这种内在体验,必须彻底抛弃理论推导和思维,“致虚极,守静笃”,任何人只要达到这种条件,均能够体验得到。因此,内证实验是客观的,决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抛弃理论推导和思维,获得的只能是一堆"感觉“。
9
发表于 2016-12-13 14:44:07 | 只看该作者
因此,内证实验是客观的,决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只能说,内证实验是更高层次的主观唯心主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4:55:3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2-13 06:44
因此,内证实验是客观的,决不是主观唯心主义。

——只能说,内证实验是更高层次的主观唯心主义

别拿西方哲学乱扣帽子
我说过几次了,中国人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精神。
科学他有自己的标准。很多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简直就是空白。经常那一些政治学说当成科学的标准,要知道辩证唯物主义仅仅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07:32 , Processed in 0.1260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