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药效整理、药材归经与配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4 20:4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性能特点
1.要药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 (苦杏仁、甜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
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
疥疮之要药:硫磺
2.良药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理气良药:沉香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3.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4.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5.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6.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怀牛膝、川牛膝、土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7.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 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 虚亏)续断(肝肾

虚亏) 菟丝子(肾虚)。
引产: 天花粉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

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阴署证: 香薷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鸡眼赘疣:鸦胆子
诸骨鲠喉:威灵仙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口疮:吴茱萸
口中甜腻:佩兰
龋齿疼痛:筚拨
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灯心草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 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鳖甲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何首乌 常山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 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侧柏叶
梅毒:土茯苓
胸痹:薤白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 蒲黄 姜黄 没药
降血压:杜仲 夏枯草 决明子 青葙子 车前子 罗布麻 地龙 青木香 大蓟 小蓟 马兜铃 桑白皮 荠菜 臭梧桐 淫羊藿山茱萸 稀莶草 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 齿 枸杞子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竹沥
阴虚外感:生地
虚火咽痛:玄参
安蛔止痛: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玄参 玉竹 乌梅
8.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
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
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
黄柏配苍术:
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白薇配玉竹: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中药归经、入经:
A类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

: 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 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

,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 (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

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 香(1.5-3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1.5-3克),钟乳石(3

-9克), 五味子(1.5-6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 毒,1-1.5克),白前(3

-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 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B类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
性 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 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

,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 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

9-15克),木蝴蝶(1.5-3克),明党参 (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

(0.15-0.3克)。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 (3-9克),藜芦(有大毒,0.3-0.6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

毒,3-6克),甘遂(有毒,0.5-1.5克),红大戟(有小 毒,1.5-3克),芫花(有毒,1.5-3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

克),通草 (3-4.5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 (15-60克),知母(6-12克)

,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2-3克), 射干(3-4.5克),半枝莲(15-30克),穿心莲(3-9克),金果榄(3-9克)

,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 (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

-6克),葶 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 羊角(1-1.5克)。
C类中药(入心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桂枝(3-9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檀香 (1.5-3克),红花(3-9克),川芎(3-9克),乳香(3-12克),紫河车(1.5-3克),刺五加(9-27克),

熟地(9-15克),何首 乌(6-12克),当归(6-9克),龙眼肉(9-15克),五味子(1.5-6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麝香(0.03-0.1 克),石菖蒲(3-9克)

,九节菖蒲(3-6克),苏合香(0.3-1克)。
性热类:附子(有毒,3-15克),干姜(3-9克),肉桂(1-4.5克)。
D类中药(入心经,性凉或性寒):
性 凉类:牛黄(0.15-0.35克),野菊花(3-9克),连翘(6-15克),白蔹(6-9克),牡丹皮(6-12克),丹参(9-15克),天冬 (6-12克),麦冬(6-12克),龟甲(9-12克

),浮小麦(6-12克),川贝母(3-9克),朱砂(有毒,-1.5克),冰片 (0.15-0.3克)。
性寒类

:大黄 (3-30克),关木通(3-6克),川木通(3-6克),瞿麦(15-45克),淡竹叶(6-9克),灯心草(1-3克),苦参(6-9克),黄连 (1.5-4.5克),寒水石(3-60克),

苦竹叶(6-9克),栀子(6-9克),莲子心(1.5-3克),三颗针(9-15克),熊胆(1-3 克),金银花(6-15克),紫花地丁(15-30克),板蓝根(9-15克),大青叶(9-15克

),绿豆(20-100克),穿心莲(3-9克),犀 角(1-2克),水牛角(15-30克),地黄(9-15克),紫草(6-9克),西瓜(2-3斤鲜食),郁金(3-9克),桑椹(9-15克),百

合 (6-12克),浙贝母(6-9克),天竺黄(3-9克),磁石(9-30克),玳瑁(3-6克),珍珠(0.3-1克),珍珠母(9-24克),石决明 (9-30克),赭石(9-30克)。
E类中药(入脾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紫苏(6-9克),防风(6-15克),生姜(6-15 克),苍术(3-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砂仁(3-6克),草豆蔻(3-6克),草果(3-6克),荜澄茄

(1.5-3克),丁香 (1-3克),花椒(3-6克),肉豆蔻(3-9克),红豆蔻(3-6克),八角茴香(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 克),降香(9-15克)

,沉香(1.5-4.5克),川木香(3-9克),木香(3-6克),檀香(1.5-3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 克),甘松(3-6克),玫瑰花(3-6克),山楂(6-12克),神曲(

6-15克),
阿魏(1-1.5克),延胡索(3-9克),莪术 (6-9克),姜黄(3-9克),泽兰(6-12克),伏龙肝(15-30克),木瓜(6-9克),伸筋草(9-12克),白术(6-12克),黄芪

(9-30克),白扁豆(9-15克),大枣(6-15克),饴糖(30-60克),刺五加(9-27克),羊肉(30-100克),当归(6-9克), 龙眼肉(9-15克),益智仁(3-9克),补骨脂

(6-9克),菟丝子(6-12克),锁阳(6-9克),仙茅(有毒,3-9克),海螵蛸(6-9 克),松花粉(3-6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

),麝香(0.03-0.1克),苏合香(0.3-1 克),芜荑(3-9克)。
性热类:附子(有毒,3-15克),干姜(3-9克),肉桂(1-4.5克),吴茱萸(有小毒,1.5-6克),高良姜(3-6克)。
F类中药(入脾经,性凉或性寒):
性 凉类:葛根(9-15克),薏苡仁(9-30克),冬瓜皮(9-30克),西瓜皮(12-21克),茵陈(6-15克),马鞭草(6-9克),土贝母 (6-9克),山慈姑(3-9克),天花粉

(9-15克),罗汉果(9-15克),黄瓜(300-500克鲜食),枳壳(3-9克),枳实(3-9克), 白芍(6-15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冰片(0.15-0.3克)。
性寒类:升麻(3-9克),红大戟(有小 毒,1.5-3克),芫花(有毒,1.5-3克),商陆(有毒,3-9克),杨树花(50-100克),积雪草(15-30克),黄芩(3-9克),黄连

(1.5-4.5克),白鲜皮(6-9克),侧柏叶(6-12克),地龙(6-9克)。
G类中药(入肝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

: 防风(6-15克),苍术(3-9克),小茴香(3-6克),八角茴香(3-6克),青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降香 (9-15克),荔枝核(6-9克),玫瑰花(

3-6克),娑罗子(3-9克),山楂(6-12克),青果(6-9克),红花(3-9克),川芎(3-9 克),延胡索(3-9克),莪术(6-9克),姜黄(3-9克),皂角刺(3-9克),乳香

(3-12克),鸡血藤(9-15克),泽兰(6-12克), 月季花(1.5-4.5克),五灵脂(6-9克),夏天无(6-12克),莲房(6-9克),三七(3-9克),伏龙肝(15-30克),五加

皮(6-9 克),木瓜(6-9克),伸筋草(9-12克),海风藤(6-12克),千年健(6-9克),虎骨(3-6克),徐长卿(3-12克),熟地(9-15 克),何首乌(6-12克),当归

(6-9克),鹿茸(1-2克),鹿角(6-15克),鹿角胶(3-6克),巴戟天(3-9克),骨碎补(3-9克), 狗脊(6-12克),续断(9-15克),杜仲(6-9克),菟丝子(6-12克)

,淫羊藿(3-9克),韭菜子(3-9克),仙茅(有毒,3-9克), 沙苑子(9-15克),覆盆子(6-12克),山茱萸(6-12克),海马(3-9克),松花粉(3-6克),天南星(有毒

,3-9克),猫爪草 (15-30克),蜈蚣(有毒,2.5-5克),蒺藜(有小毒,6-9克),九节菖蒲(3-6克)。
性热类:肉桂(1-4.5克),吴茱萸(有小毒,1.5-6克)。
H类中药(入肝经,性凉或性寒):
性 凉类:薄荷(3-6克),连钱草(9-30克),茵陈(6-15克),鸡骨草(15-30克),菊花(6-9克),车前子(9-15克),决明子 (9-15克),青葙子(9-15克),密蒙花(3

-9克),牛黄(0.15-0.35克),蛇胆(1-2克),野菊花(3-9克),马鞭草(6-9 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山慈姑(3-9克),牡丹皮(6-12克),水红花子

(15-30克),益母草(50-100克),丹参 (9-15克),穿山甲(6-9克),赤芍(6-12克),茺蔚子(6-9克),鸡冠花(6-12克),地榆(9-15克),白芨(6-15克),断血流

(3-15克),白芍(6-15克),羊肝(6-50克),鳖甲(9-24克),龟甲(9-12克),女贞子(3-9克),木蝴蝶(1.5-3克),明党 参(6-12克),胆南星(3-6克),牡蛎(9-

30克),钩藤(3-12克),罗布麻叶(6-12克)。
性寒类:桑叶(6-9克),蝉蜕 (3-6克),蔓荆子(3-6克),柴胡(3-9克),食盐(10-30克),胆矾(有毒,0.3-0.6克),车前草(9-15克),金钱草 (15-60克),龙胆(

3-6克),苦参(6-9克),秦皮(6-12克),胡黄连(3-9克),青叶胆(9-15克),积雪草(15-30克),黄连 (1.5-4.5克),夏枯草(9-15克),三颗针(9-15克),熊胆

(1-3克),功劳木(9-15克),蒲公英(9-15克),紫花地丁 (15-30克),青黛(1.5-3克),马齿苋(6-15克),半枝莲(15-30克),爵床(6-30克),天葵子(9-15克),

委陵菜(9-15 克),犀角(1-2克),水牛角(15-30克),地黄(9-15克),地骨皮(9-15克),紫草(6-9克),白薇(6-9克),青蒿(6-9克), 川楝子(有小毒,6-9克)

,预知子(3-9克),郁金(3-9克),凌霄花(6-9克),侧柏叶(6-12克),墨旱莲(6-12克),茜草(6-9 克),桑椹(9-15克),椿皮(6-9克),天竺黄(3-9克),昆布(

6-12克),海藻(6-12克),磁石(9-30克),羚羊角(1-1.5 克),玳瑁(3-6克),珍珠(0.3-1克),珍珠母(9-24克),石决明(9-30克),地龙(6-9克),赭石(9-30克

)。
I类中药(入肾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

: 细辛(有小毒,1-3克),砂仁(3-6克),小茴香(3-6克),荜澄茄(1.5-3克),丁香(1-3克),花椒(3-6克),八角茴香(3-6 克),刀豆(6-9克),沉香(1.5-4.5克

),乌药(3-9克),荔枝核(6-9克),鸡血藤(9-15克),独活(3-9克),羌活(3-9 克),五加皮(6-9克),伸筋草(9-12克),千年健(6-9克),虎骨(3-6克),紫河

车(1.5-3克),刺五加(9-27克),羊肉 (30-100克),熟地(9-15克),何首乌(6-12克),鹿茸(1-2克),鹿角(6-15克),鹿角胶(3-6克),驴肾(9-21克),肉苁 蓉

(6-9克),巴戟天(3-9克),胡芦巴(6-9克),益智仁(3-9克),骨碎补(3-9克),狗脊(6-12克),续断(9-15克),杜仲 (6-9克),补骨脂(6-9克),菟丝子(6-12

克),淫羊藿(3-9克),韭菜子(3-9克),锁阳(6-9克),仙茅(有毒,3-9克),雪莲花 (9-15克),蛇床子(有小毒,3-9克),沙苑子(9-15克),覆盆子(6-12克),

山茱萸(6-12克),钟乳石(3-9克),海马(3-9 克),五味子(1.5-6克),海螵蛸(6-9克),半夏(有毒,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附子(有毒,3-15克),干姜(3-9克),肉桂(1-4.5克),
吴茱萸(有小毒,1.5-6克),海狗肾(6-12克)。
J类中药(入肾经,性凉或性寒):
性凉类:西瓜皮(12-21克),连钱草(9-30克),牡丹皮(6-12克),黄瓜(300-500克鲜食),石斛(6-12克),玄参(9-15克),鳖甲(9-24克),龟甲(9-12克),女贞子

(3-9克),牡蛎(9-30克)。
性 寒类: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0.5-1.5克),红大戟(有小毒,1.5-3克),芫花(有毒,1.5-3 克),商陆(有毒,3-9克),泽泻(6-9克

),车前子(9-15克),车前草(9-15克),金钱草(15-60克),地肤子(9-15克),阴行草 (6-9克),黄柏(3-12克),积雪草(15-30克),寒水石(3-60克),知母(6-

12克),莲子心(1.5-3克),半枝莲(15-30 克),四季青(15-30克),地黄(9-15克),地骨皮(9-15克),白薇(6-9克),墨旱莲(6-12克),桑椹(9-15克),五倍子

(3-6克),昆布(6-12克),海藻(6-12克),蛤壳(3-6克),磁石(9-30克)。
性平类中药:
入肺经类:荆芥(6-15 克),木贼(3-9克),佩兰(3-9克),茯苓(9-15克),半边莲(9-15克),小通草(15-30克),谷精草(6-9克),马勃(3-6 克),莱菔子(6-9克

),人参(3-9克),党参(9-30克),太子参(9-30克),手参(3-9克),山药(15-30克),甘草(3-9克), 黄精(9-15克),阿胶(3-9克),蛤蚧(3-6克),冬虫夏草(

3-9克),乌梅(6-12克),白果(有毒,6-9克),僵蚕(6-9克)。
入 心经类:茯苓(9-15克),赤小豆(15-60克),半边莲(9-15克),地耳草(9-15克),荷叶(6-15克),番红花(3-6克),桃仁 (6-9克),人参(3-9克),甘草(3-9克

),莲子(6-15克),酸枣仁(9-15克),柏子仁(3-9克),合欢皮(6-12克),首乌藤 (6-15克)。
入脾经类:大豆黄卷(6-9克),火麻仁(9-15克),佩兰(3-9克),茯苓(9-15克),路边菊(15-30克),荷叶 (6-15克),香附(6-9克),麦芽(9-15克),莱菔子(6-9

克),鸡内金(3-9克),三棱(6-9克),人参(3-9克),党参(9-30 克),太子参(9-30克),手参(3-9克),山药(15-30克),甘草(3-9克),黄精(9-15克),芡实(

9-15克),莲子(6-15 克),乌梅(6-12克),桔梗(3-9克),紫贝齿(9-15克)。
入肝经类:荆芥(6-15克),大豆黄卷(6-9克),葛花(6-9克), 木贼(3-9克),一枝黄花(9-15克),地耳草(9-15克),谷精草(6-9克),荷叶(6-15克),香附(6-9

克),素馨花(6-9克),番 红花(3-6克),桃仁(6-9克),牛膝(6-9克),三棱(6-9克),没药(6-15克),阿胶(3-9克),乌梅(6-12克),酸枣仁 (9-15克),合欢

皮(6-12克),首乌藤(6-15克),天麻(3-9克),紫贝齿(9-15克),僵蚕(6-9克)。
入肾经类

: 茯苓(9-15克),猪苓(6-12克),路边菊(15-30克),地耳草(9-15克),牛膝(6-9克),山药(15-30克),黄精(9-15 克),阿胶(3-9克),蛤蚧(3-6克),冬虫夏

草(3-9克),芡实(9-15克),金樱字(6-12克),莲子(6-15克),柏子仁(3-9 克)。
功用: 互换:
透表退热: 柴胡换青蒿。
清热解毒: 金银花换金银花藤叶、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换胡黄连、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换黄芩、苦参。
清虚热: 黄柏换知母、地骨皮。
清热凉血解毒: 板蓝根换大青叶。
清热定惊、凉血解毒: 犀角换水牛角。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丹皮换赤芍。
清虚热: 丹皮换地骨皮、白薇、银柴胡。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山慈菇换冰球子。
燥湿散满: 厚朴换苍术、大腹皮。
行气降逆: 厚朴换木香槟榔。
化湿醒脾行气宽中: 砂仁换陈皮佛手。
化湿和胃、行气宽中: 白豆蔻换草豆蔻。
利水渗湿、健脾: 薏苡仁换赤小豆、土茯苓。
清肺排脓: 薏苡仁换冬瓜子。
祛风通络定惊: 薪蛇换乌梢蛇。
平肝息风 : 羚羊角换山羊角。
平肝潜阳明目: 石决明换珍珠母。
镇惊安神: 龙齿换龙骨。
破气消积: 枳实换枳克青皮。
安神: 酸枣仁换首乌藤、合欢皮花。
活血祛瘀: 丹参换红花。
养血安神: 丹参换首乌藤。
消肿排脓: 穿山甲换皂角刺。
通乳: 穿山甲换木通、通草、王不留行。
活血止痛: 乳香、没药换延胡索、五灵脂、鸡屎藤。
化痰止咳: 半夏、川贝换枇杷叶、佛耳草、焊菜。
清肺开音: 胖大海、换玉蝴蝶、蝉衣。
补气: 黄芪换党参、棉花根、金雀根。
固表: 黄芪换白术。
补脾润肺: 制黄精换制玉竹。
温补肝肾: 鹿角换鹿角霜、仙灵脾、菟丝子。
补肾助阳: 巴戟天换菟丝子、韭菜子、仙灵脾。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潼疾藜换菟丝子。
补肾固精: 山萸肉换覆盆子、金樱子。
补肝肾、强筋骨: 杜仲换续断、狗脊桑寄生。
补血: 熟地制首乌、阿胶换桑椹子、鸡血藤、旱莲草。
补血活血调经: 当归换鸡血藤。
润肺养阴: 天冬换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玉竹、羊乳根。
滋养肝肾、明目: 枸杞子换女贞子。
养胃生津: 石斛换麦斛、天冬、麦冬、沙参、玉竹、石仙桃。
滋阴凉血: 生地换玄参、旱莲草。
中药调治方法--中草药配伍--咸味
五类(咸)
青黛
青黛配黄芩: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青黛专泻肝经火毒,黄芩善泻心肺之火。
青黛配蛤粉:青黛清肝火凉血止血,蛤粉滋肺阴,化痰镇咳止血。相配清泄肝肺郁热,化痰,止咳,止血。
青黛配黄柏:青黛清热凉血解毒,黄柏燥湿解毒。若加石膏、滑石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功效。
羚羊角
羚羊角配钩藤:均能清肝熄风,清热定惊,相配力强。
羚羊角配石决明:都平肝熄风,羚羊角清肝火力强,石决明潜肝阳力胜。相配清肝熄风力强。
羚羊角配生石膏:取羚羊角清热凉血解毒,石膏清气分壮热。相配则清气血实热而解毒。
蛤蚧
蛤蚧配生地黄:蛤蚧补肺定喘,生地黄清热滋阴,常加麦冬润肺止咳。合用有滋阴润肺定喘效能。
蛤蚧配贝母:蛤蚧补肺气,贝母清痰热,常配桑白皮润肺止咳,合用有补肺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
四类(辛)
干姜
干姜配甘草:取干姜辛热助阳,甘草甘缓止痛。辛甘合用有复中焦阳气之功。
干姜配半夏:取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半夏和胃降逆。相使为用有散寒降逆功效。
干姜配黄连:干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合用有辛开苦降的功效。
干姜配厚朴:都有温中散寒功效。且干姜能化饮,厚朴能下气。合用可温中散寒,降逆除满。
干姜配白术:干姜暖脾胃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合用则散寒燥湿。
干姜配五味子:取干姜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开合并用,化饮止咳。
大腹皮
大腹皮配木瓜:大腹皮下气行水,木瓜通络化湿,相配有通络下气,化湿利水功效。若加紫苏行气和血,可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大腹皮配厚朴:大腹皮下气行水,厚朴行气化湿除满。相配则理气化湿。若加藿香梗理气和中,辟秽止呕。
小茴香
小茴香配肉桂:取小茴香温肝肾,暖胞宫、行气止痛,肉桂温阳助火,散寒止痛。相配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若配干姜疗脾胃虚寒腹痛,效力更强。
巴豆

巴豆配桔梗:取巴豆霜攻逐寒实而荡肠胃,桔梗宣肺祛痰以畅大肠。若加贝母化痰散结,有泻下寒实,宣肺散结通便之功。
巴豆霜配大黄:均为峻下之药,但大黄性寒,巴豆霜性热,同用互制寒热。若加干姜温中散寒,并制大黄的寒凉,成为温下剂。
巴豆配杏仁:取巴豆峻泻消水,杏仁宣肺润燥通便。相配有泻水通便功效。
乌药
乌药配吴茱萸:乌药理气散寒止痛,吴茱萸疏肝下气,温脾肾寒湿而止痛。相配则疏肝散寒止痛效能较强。若加小茴香温肾散寒,温中开胃,相须为用则温中助阳散寒止痛。
乌药配木香:都行气止痛。乌药偏于温散下焦冷气,木香偏于行滞消积。相配行气止痛的功效更好。
半夏
半夏配陈皮:均有燥湿化痰功效。半夏又能和胃降逆,陈皮又能健脾理气。相配治胃气不和,湿痰滞壅。
半夏配黄连:半夏辛开,和胃止呕,黄连苦降,清热燥湿。合用则辛开苦降、降逆消痞。
半夏配黄芩:取半夏辛散降逆,黄苓苦寒清热。相配清热降逆,除满降呕。
半夏配爪蒌:半夏降逆燥湿,爪蒌宽胸涤痰。相配降逆除痰功效好。
半夏配厚朴:都燥湿化痰,且半夏降逆长于止呕,厚朴行气长于除满。相配有行气降逆,消痰散结功效。
白芥子
白芥子配苏子:都利气消痰止咳。加苏子降气平喘。
白芥子配肉桂:白芥子消痰通络散结,行气止痛。肉桂散寒止痛。相配通络止痛效果较好。若加没药活血消肿止痛。
生姜
生姜配大枣:生姜表散风寒,和胃。大枣益气生津补脾。相使为用有养脾胃和营卫之功。
生姜配半夏:都和胃止呕、除痰。但生姜偏于宣散,半夏偏于降逆。半夏有毒,生姜制之。一散一降,相畏相使,功效更好。
生姜配竹茹:生姜辛温散逆和胃,竹茹甘寒清热止呕,同用清温相济,益胃清热,降逆止呕。
肉豆蔻
肉豆蔻配木香:肉豆蔻调中快气,木香温中理气,合用温脾胃,行气滞。
肉豆蔻配半夏:肉豆蔻温胃行气止泻,半夏降逆化痰、止呕。相配可降气除满止吐泻。
细辛
细辛配麻黄:二药都有表散风寒作用。取细辛温肺化饮,麻黄宣肺定喘。或取细辛温散经脉寒湿,麻黄宣散肌表风寒。
细辛配柴胡:细辛升肾阳而散寒止痛,柴胡升肝经清阳而疏泄郁结。合用能升正气上济于头,散经气之郁而止痛。
细辛配五味子:取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一散一敛,为治寒饮喘咳的常用配伍。
细辛配生地黄:细辛善于止痛,但其性辛燥升散,得生地黄滋阴清热,可去其燥烈升散之弊,而有清热止痛的功效。
砂仁
砂仁配厚朴:都行气,但砂仁偏于开胃,厚朴偏于消满,相配功显。若加香附解郁止痛,可增行气宽中消满止痛的效力。
草豆蔻
草豆蔻配吴茱萸:取草豆蔻行气散寒湿止呕,吴茱萸祛寒止痛,相配则散寒止痛效果好。若加香附解郁理气,止痛,其寒湿行气止痛效果好。
紫苏叶苏梗
紫苏配藿香:都解表理气,温中化浊,而紫苏理气作用较强,藿香化湿效力较胜,常相配用。
紫苏配桔梗:紫苏解表祛痰,桔梗宣肺止咳祛痰。
紫苏配砂仁:都理气安胎,可用于气机不畅的胸腹满闷,胎动不安。
紫苏配黄连:取紫苏理气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止呕,相使为用可治妊娠呕吐,心烦不安。
薄荷
薄荷配菊花:均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薄荷舒肝、菊花凉肝。相配既能散风热以清头目,又可泄肝火。
薄荷配桔梗:取薄荷疏散风热,桔梗宣肺利咽。相配则清热利咽功效较好。
薄荷配牛蒡子: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牛蒡子兼能祛痰止咳。相须为用效果好。
麝香
促进腺体分泌,兴奋神经中枢,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跳加快。有助于病人苏醒。
麝香配雄黄:麝香通经止痛,消肿,雄黄敛疮止痒解毒。若加珍珠生肌敛疮,合用有解毒消痈,敛疮止痛作用。
麝香配血竭:都散瘀止痛,为外科要药。
麝香配牛黄:都有开窍作用。但麝香开窍力强兼能辟秽醒神,通经祛瘀。而牛黄清热力强,兼能熄风定惊,豁痰解毒。二相配治癫狂神志错乱等症。

三类(甘)
大枣
大枣配甘草:大枣益气生津、甘草和中缓急。相配则甘缓益气,补养心脾。若加浮小麦以养心气,并同与生地、百合同用。
大枣配阿胶:大枣养血和营卫,阿胶滋阴,补血止血,相配有养血和营卫止血之功效。
山药
山药配茯苓:山药补脾气,益胃阴而止泻,茯苓健脾利湿止泻。相配有补脾益胃止泻的功效。
山药配党参:都补脾益气生津,而党参重于补气,山药偏于补脾益阴。
山药配天花粉:山药益气养阴,取天花粉润燥生津。相配益气养阴生津。
车前子
车前子配泽泻:都利水消肿,清泄湿热,相须为用效果更好。与木通、滑石渗利药同用疗效更好。
车前子配白术:取车前子利水止泻,白术健脾燥湿。相配健脾止泻。
车前子配熟地黄:取车前子泻热明目,熟地黄补益肝肾,相配有补肝肾、泄热明目的功效。又可与枸杞、菟丝子滋补肝肾药同用效果好。
车前子配苍术:取车前子清利湿热,苍术燥湿健脾。相配有健脾,渗利湿浊之功效。
升麻
升麻配牛蒡子:均有疏散风热,透疹解毒的功效,相须效果好。
升麻配生石膏:升麻解阳明热量,生石膏泄阳明气分实热。相配则清阳明实热火毒的功效较好。又常配黄连。

升麻配白芷:取升麻散阳明风热,白芷止痛。相配则清胃火,散风热止痛。
升麻配柴胡:均有散热提举作用,但升麻升阳明之清气,柴胡升肝胆之清阳,相须为用,补气和血,泻火解毒。
玉竹
玉竹配沙参:都养阴清肺、润燥止咳,相配则效力强。
玉竹配薏苡仁:玉竹清肺润燥止咳,薏苡仁祛湿排脓。相配有止咳排脓之功。
石膏
石膏配知母:都清泄肺胃实热,但石膏辛寒解肌热、泄胃火,知母苦润泻实火、滋胃燥。合用辛寒泻火兼滋胃燥,无损伤脾胃之弊。
石膏配熟地黄:石膏清泄胃热,熟地黄滋补肾阴,相配滋阴泻火。改生地黄与石膏同用有滋阴液泻壮热效能。
石膏配犀角:石膏偏于泄气分壮热,犀角偏于清血分热毒。相配则外能透热,内能降泄火毒,有清热凉血解毒消斑功效。并常加金银花、连翘,或大青叶、紫草同用,也常与生地

、玄参、麦门冬同用。
石膏配细辛:石膏泻胃火细辛辛温镇痛。寒热并用治胃火上冲之牙痛。
石膏配麻黄:石膏泄肺热,麻黄宣肺定喘。合用时石膏稍多,则制温燥,有辛凉宣肺平喘之功。再加桑白皮,泻肺平喘效果更好。
煅石膏配黄柏:煅石膏收敛生肌、护创面,黄柏燥湿解毒。相配清热燥湿敛疮。
甘草
甘草配人参:甘草炙用能益气生津、补脾宁心。人参能补脾气,安心神。相须为用有补气生津、健脾养心之功。
甘草配白芍:甘草甘平,白芍酸寒,相配取其甘酸化阴、以敛阴养血,使津血足而筋脉得养,达到缓急止痛效果。
甘草配蒲公英:都可清热解毒,蒲公英更善疗疮痈痛。相配用于疮痈肿毒、外伤创口红肿。
北沙参
沙参配麦冬:均为甘寒润肺,滋阴清热之品。
沙参配贝母:沙参润燥止咳,贝母清热化痰。相配润燥化痰效力较好。
地骨皮
地骨皮配银柴胡:都能凉血,治骨蒸潮热而无苦燥伤阴之弊。
地骨皮配丹皮:都凉血降火,除骨蒸潮热。丹皮且有活血散瘀作用,常用于血中郁热的无汗的骨蒸。地骨皮常用于血虚有汗之骨蒸。二药同用凉血除蒸力更强。
防风
防风配苍术:均有表散风湿作用。但防风偏于散风,苍术偏于燥湿。
防风配天南星:防风祛风除湿,天南星辛散而专祛经络之风痰。相配能祛风湿通络除痰。
肉桂
肉桂配黄芪:黄芪长于补气,肉桂善于助阳。相使为用则温阳益气,通畅血脉。
肉桂配熟地:肉桂温阳通脉,鼓舞气血,熟地黄滋阴养血。相配有滋阴温阳,养血通脉功效。加人参以益气安神,补益气血。
肉桂配当归:肉桂温阳散寒止痛,当归补血兼能行瘀止痛。相配则温阳行瘀止痛功效好。
肉桂配黄柏:肉桂温阳化气,黄柏坚阴清热,相配有温阳坚阴的功效。
附子
附子配肉桂:均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但附子性烈,回阳救逆,肉桂性缓可引火归元。相须为用则温肾助阳,引火归元,振奋阳气,鼓舞血行。并常与熟地黄、枸杞,滋阴益

精药配用,法阴中求阳之意。
附子配干姜:附子长于扶肾阳而破阴,干姜长于暖脾胃而散寒。相须有温脾肾、助阳散寒之功。
附子配白术:取附子温补脾肾散寒,白术健脾燥湿。相配则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附子配黄芪:取附子温补护阳,黄芪益气,固表。相使为用有温阳益气固表止汗作用。
杜仲
杜仲配补骨脂:杜仲补肝肾,并安胎,补骨脂温补下元强肾。
杜仲配枸杞:杜仲补肝肾之阳,枸杞滋肝肾之阴,且能补阳。若加山茱萸补益肝肾而固精。
芦根
治急性关节炎,解河虫河鱼豚之毒。
芦根配竹茹:都清泄肺胃郁热,止呕除烦。竹茹兼可化痰,芦根兼能生津。
芦根配石膏:芦根清胃生津,石膏泻胃经实火,相配泻火生津。
芦根配麦门冬:都生津润肺养胃。芦根且能止吐,麦冬又可止咳。相配润肺胃止咳呕。
泽泻
泽泻配丹皮:泽泻利水、泄肾中水邪,丹皮凉血,清肝胆之火,相配能泄虚火利湿浊,虚火上炎时与滋阴药同用。水肿时与健脾利水药同用。
泽泻配木通:都有利小便作用。
泽泻配砂仁:泽泻渗湿利水,砂仁行气和中,相配有利湿止泻除胀功效。
泽泻配半夏:泽泻清热利湿,半夏燥湿化痰。相配有和胃利湿作用。
枸杞子
枸杞子配熟地黄:都能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相配功效更好。
枸杞子配当归:枸杞子滋阴益精,当归养血。相配有补肝肾养血功效。
柏子仁
柏子仁配酸枣仁:都有安神作用,柏子仁偏于补心脾,酸枣仁重在养心肝,相配相使胆胆气柔,心脾气旺,共起养血安神作用。
柏子仁配五味子:柏子养心神,五味子敛心气,相须为用,养心安神,敛气阴而止汗。
茯苓
除去外皮,其内呈白色者,为白茯苓,偏于补益,内淡红色者,为赤茯苓,偏于渗利,白茯苓中穿有松根部分为茯神,以养心宁神为主,茯苓黑褐色的外皮为茯苓皮,利水消肿。
茯苓配泽泻:都甘淡平缓,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相配效果显著,与猪苓同用。
茯苓配甘草:都益气宁心。甘草炙用效果好。加桂枝相配温阳益气、补脾宁心。
茯苓配半夏:茯苓健脾利湿,半夏除痰降逆。相配有除痰止呕作用,若加陈皮健脾理气除痰。
茯苓配车前子:都有利水作用,但茯苓偏于健脾渗湿,车前子偏于利尿通淋。相配利尿通淋功效好。
茯苓配广木香:都止泄。茯苓的止泄在于健脾渗湿,广木香的止泻在于和胃理气。相配能和脾胃,行气止泻。

钩藤
钩藤配全蝎:钩藤平肝熄风,全蝎祛风镇痉。相配熄风定惊止痉止痛。
钩藤配菊花:均能平肝、疏散风热,钩藤偏于熄风止痉,菊花偏于疏风泄热,相配有平肝泄火,熄风的功效。
桂枝
桂枝配白芍:桂枝解表和卫阳、白芍滋敛能和营阴。相配解表则卫阳通畅而不伤营阴,滋敛则营阴调和而不滞阳气。
桂枝配附子:桂枝解肌散表浅风寒,附子补阳祛深伏寒湿。合用温经通阳,祛寒止痛。
桂枝配甘草:取桂枝通心阳,炙甘草益心气。合用辛甘化阳,益气通脉而补心脾。
桂枝配茯苓:取桂枝通阳化气,茯苓健脾利湿,合用通阳利湿。
桂枝配丹参:取桂枝通心气,丹参活心血。合用能通阳活血。
桂枝配吴茱萸:均有散寒之功。桂枝通阳化气,散经脉之寒。吴茱萸温中和肝胃,助脾肾之阴,且能疏肝下气。相配有化阴寒凝滞之功。
桑叶
桑叶配菊花:二药功效相近,但桑叶润肺止咳作用较强,菊花凉血明目作用较显著。相须为用可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治风热表症与薄荷、荆芥相配。治咳嗽常与桔梗、杏仁、

沙参相配。
桑叶配黑芝麻:取桑叶平肝凉血,黑芝麻补益肝肾,相配则补肝肾而凉血。
桑白皮
桑白皮配枇杷叶:取桑白皮泻肺止喘,枇杷叶降逆消痰,合用则肃降肺气止咳平喘。
桑白皮配地骨皮:桑白皮入气分泻肺中邪热,地骨皮入血分清肺中伏火,合用则清热降火,止咳平喘。
桑白皮配大腹皮:桑白皮泻肺利水,大腹皮下气行水。相配行水功效较好。
莱菔子
莱菔子配山楂:均为消食化积要药。
莱菔子又能降气消痰,行气除胀,山楂又能化瘀散结,健胃助食。合用可行气滞、消食积。
莱菔子配半夏:取莱菔子降气消痰,除食滞,半夏降逆化痰,和胃气。合用能消食化痰,除逆散痞。
莱菔子配枳壳:莱菔子消食化积,枳壳消积除痞。相配有消积除满作用。
莱菔子配杏仁:莱菔子降气化痰、杏仁宣肺止咳。相配有宣肃肺气,化痰止咳作用。
通草
通草配滑石:都清利湿热。滑石且能清暑。相配可清暑利湿。
通草配大腹皮:取通草清湿热而利小便,大腹皮下气行水。相配有清热利水除胀之功效。
通草配瞿麦:都清热通淋,瞿麦又可破血通经。相配有利尿清热破血之功。
通草配穿山甲:通草体轻上达,通气下乳,穿山甲善走窜,通络下乳。相配通气通络,下乳效果好。若加王不留行,行面通经下乳。又常与当归、、川芎、黄芪养血活血益气药同

用。
淡竹叶
淡竹叶配木通:均清心火利小便。而淡竹叶能除烦止渴,木通能导热下行。若加生地黄凉血滋阴,相配则泻火利尿而不伤津。再加甘草梢清热解毒。
淡竹叶配石膏,都能清热除烦。淡竹叶偏于清心与小肠之热,石膏重在清肺胃气分实热。相配有清热利尿止渴除烦的功效。
黄芪
收缩心脏,扩张冠状血管和全身末梢血管。抑菌止汗,有类性激素的作用。
黄芪配人参:均为补气要药。人参补元气,生津血,偏于滋补强壮,黄芪升阳固表,偏于温补固护。相须为甘温补气的重要配伍。
黄芪配附子:黄芪益气固表,附子温经扶阳,相配温中助阳,固表止汗。
黄芪配白术:黄芪益气补虚,白术健脾益气。相配补气健脾之功。
黄芪配当归:黄芪补脾肺之气,以益生血之源,当归养心肝之血,以补血和营。相配可起益气生血之功。
黄芪配升麻:均升举中气。而黄芪补气,升麻升胃阳,相配能升阳举陷。
黄芪配防风:黄芪补气固表,防风本为祛风解表药,相配防风载黄芪补气达于周身,黄芪得防风之疏散而不固邪,防风得黄芪之固表而不散泄。散中寓补,补中兼疏,为相畏相使

的应用。
黄芪配桂枝:黄芪益气,桂枝温经通脉。合用有益气通脉,温经和血之功。
猪苓
猪苓配茯苓:都利水渗湿,相须效果更显著。若加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再加白扁豆补脾除湿。
猪苓配大腹皮:均可利水,但猪苓渗湿利水,大腹皮下气行水。相配利水除胀。加砂仁行气和中。
滑石
滑石配甘草:取滑石清热利湿通窍,甘草和中,缓滑石之寒。相配清暑利湿。
滑石配黄柏:取滑石清热渗湿,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相配有清热燥湿作用。
莲子
莲子配山药:都健脾益气止泻。加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配则健脾补虚止泻。
莲子配黄连:莲子厚肠胃止泻泄,黄连清热燥湿止痢。加党参补气健脾,合用健脾燥湿止泻。
莲子配酸枣仁:莲子补益心脾,酸枣仁养血安神。相配有养心脾安神的作用。常配茯苓,远志同用。
二类(苦)
人参
以野山参效力最佳,园参效力较差。
本品对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均有加强作用,尤其加强兴奋过程,所以抗疲劳。又能作用于垂体而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加强抵抗力。降血糖,强心、调节胆固醇代谢


人参配附子:温肾回阳,治重病久病失血所致的劂逆、脉微、出冷汗、气虚欲脱症。
人参配白术: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脾。
相配健脾益气。
人参配五味子:人参益气生津,五味子敛气滋阴、生津止汗,合用则益气,生津敛汗。
人参配蛤蚧:人参益脾肺、补元气。蛤蚧补肺气,益精血。合用补虚益肺。
人参配茯苓:人参培补元气宁神。茯苓养心脾、安神志。相配可治心脾不足、心悸气短、食少乏力等。

人参配熟地黄:人参益气补虚,熟地黄补阴养血,合用则益气养血,治气血两亏诸症。
再加麦冬滋阴清热,益气生津。
大黄
本品对体弱、孕妇、经期、产后者不宜用。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泄热,泻下导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相须有荡涤肠胃积滞,泄热功效。
大黄配附子:大黄苦寒攻逐积滞,附子辛热温里散寒,并制约大黄的寒凉。寒热并用可温下寒实积滞。若加干姜,温脾胃之阳效果更好。
大黄配黄连:都为苦寒泄热,而大黄气味重浊善下行。黄连善清热燥湿。相配可治邪热内结的痞症。若加黄芩清热凉血止血。
大黄配茵陈:取大黄泄下,导湿热,从大便出。菌陈清泄湿热,利胆退黄。若加栀子,引湿热从小便出。
大黄配肉桂:取大黄泻下,佐以肉桂振脾阳且制大黄的寒性。
大黄配煅石膏:取大黄清热凉血解毒,煅石膏敛疮生肌。相配有凉血解毒、燥湿生肌的功效。研末外敷可治烫伤;配地榆清热收敛生肌,配冰片清热生肌止痛,效果更好。
川楝子
对肺结核活动期、心脏病、贫血、体弱者慎用。本品对蛔虫效力慢而持久,且有积蓄作用。
川楝子配小茴香:川楝子疏肝利气止痛,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止痛。相配既疏肝又温肝肾,散寒止痛。
川楝子配当归:川楝子利气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柔肝止痛。相配有疏郁止痛、养血柔肝的功效。若加生地黄滋阴养肝。
川楝子配青皮:都能疏肝利气止痛,而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相配有疏肝利气、散结破坚止痛的功效。
天门冬
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耐氧菌,都有抑制作用。
天门冬配麦门冬:天门冬性寒,滋阴清热力较强,偏于滋肾阴泄虚热,麦门冬微寒,滋燥,补阴而不粘腻,偏于生津益肺胃,多相须为用以滋阴清热,润燥止咳。
天门冬配熟地黄:取天门冬上清心肺、除痰热,下滋肾阴,润燥通便。熟地黄滋肾阴、养精血。相配滋阴润燥。
木香
对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疾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有降压作用。
木香配槟榔:木香行气消积止痛。槟榔降气导滞化积。合用消积导滞、行气止痛。
木香配砂仁:都有行气止痛效能,木香长于健脾理气砂仁长于开胃消食。合用则和中理气,消食化滞的功效更好。
木香配白术:木香健胃消食、白术健脾益气。相配能健脾胃、消食滞止痛。
木香配青皮:木香行气健胃止痛,青皮疏肝破积止痛。相配有疏肝健胃功效。若加山楂消积化滞,更能理肝胃气滞、消积止痛。
木通
利尿强心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
木通配黄芪:取木通通经下乳,黄芪补虚益损。相配能益气下乳。若加当归补血,有滋生乳汁且通利效力。
木通配牛膝:都有通利血脉作用。木通偏于通利,牛膝重在活血祛瘀。相配则活血通脉功效较好。若加红花活血通经。
木通配车前子:取木通导心与小肠火下行,车前子利水通淋。相须有清热利尿通淋功效。
贝母
川贝母偏于滋润。
贝母配知母,贝母清热化痰,知母滋阴润肺。合用滋阴清肺润燥化痰。常与麦门冬,阿胶等滋阴润肺止咳药同用。
贝母配杏仁:贝母润肺化痰,杏仁降气止咳。合用能止咳化痰。或配前胡降气化痰药。
丹参
丹参配当归:丹参活血凉血,当归补血行血。相配有活血调经功效。
丹参配砂仁:丹参活血化瘀,砂仁行气畅中,相配有调气化瘀止痛的功效。
丹参配丹皮:都可凉血,活血化瘀。丹参长于活血除烦。丹皮长于凉血化斑。若加生地黄滋阴降火凉血,则有清营凉血化斑止血功效。
丹参配瓜萎:丹参活血凉血消肿。瓜萎清热化痰散结。
玄参
扩血管,降血压血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玄参配牛蒡子:都可治咽喉肿痛。取玄参滋阴降火。牛蒡子疏散风热。相配可治风热郁结的咽喉肿痛及斑疹。
玄参配丹皮:都能凉血化斑。玄参又能滋阴、丹皮又能祛瘀,并常与生地黄相配清热解毒。
玄参配牡蛎:都软坚散结。玄参又降火解毒、牡蛎消痰软坚,再加贝母开郁消痰、清热。
龙胆草
宜饭前服,有健胃作用,饭后反之。
龙胆草配柴胡: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柴胡疏泄升散,升肝胆清阳,一升一降,合用除肝胆湿热郁滞。
龙胆草配茵陈:都清利肝胆湿热。茵陈且善退黄。若加郁金行气解郁,合用有疏肝利胆退黄效能。
龙胆草配牛黄:龙胆草泻肝经实火,牛黄开窍豁痰,熄风定惊。若加钩藤清心平肝熄风定惊。青黛泻肝凉血,相配有平肝熄风,泄热镇惊功效。并常与石决明等平肝潜阳配用。
白术
利尿和轻度降低血糖作用。
白术配苍术:均能燥湿、健脾,而白术偏于补,健脾力强。苍术偏于燥,燥湿力强,且能祛风,相配燥湿力较佳。
白术配茯芩:白术补脾、燥湿,茯芩淡渗、健脾利湿,相配有健脾利湿功效。
白术配干姜: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中散寒,合用有温中散寒、健脾化湿功能。
白术配黄芩:都能燥湿,安胎。而白术益气,黄芩清热。相配益气,清热,和阴安胎。
瓜萎
抗癌作用,有软泻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抗皮肤真菌作用。

瓜蒌配贝母:都能清痰热、开郁结,瓜萎偏于利气润肺,贝母偏于开郁清热。合用则清热化痰,开胸散结。
瓜萎配枳壳:瓜萎润燥通便、枳壳利气宽胸。相配有利气通便作用。
生地黄
大量用可使心脏中毒。小量可使血管收缩,大量可扩张血管。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
生地黄配阿胶:都滋阴止血。但生地偏于凉血清热。阿胶偏于养血润燥。相配有养阴血、清虚热、止血的功效。加麦门冬、白芍滋养营血,加炙甘草补气。
生地黄配玄参:都滋阴清热凉血。
生地黄配白芍:生地黄滋阴凉血,白芍养血敛阴。相配有滋阴养血的功效。若配白茅根、地榆凉血止血。若配丹皮、阿胶凉血祛瘀养血止血。
生地黄配熟地黄:生地黄滋阴清热熟地黄益精养血。合用有滋肾阴、养精血的功效。
百合
百合配麦门冬:二药都润肺生津止咳,相配效果较好。
百合配生地黄:取百合清心安神,生地黄清热凉血,相配有清热凉血安神的功能。
百合配知母:二药都润肺清热,但百合甘寒清润不腻,知母苦寒降火不燥,相配则补虚清热效力更强。
当归
治维生素E缺乏,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当归配白芍:都养血柔肝止痛。而当归能行血,白芍能敛阴。相配养血而有理血功效。
当归熟地黄:都有补血作用,当归且能行血调经。熟地滋阴效力较强。
竹茹
为淡竹的茎除去外皮后刮下的第二层皮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竹茹配橘皮:竹茹甘寒,清热止呕,橘皮辛温,理气降逆。温清相济除胃中寒热活胃气止吐。
竹茹配半夏:都和胃降逆止呕,且竹茹能清热痰,半夏化湿热,相配能和胃降逆祛痰。
竹茹配芦根:竹茹清热和胃,芦根清热生津,合用则清虚热生津液作用好。
补骨脂
补肾脂配菟丝子:补肾脂助肾阳而固精,菟丝子益精髓而固精。相须为用,补肾固精效力较显著。
补骨脂配肉豆蔻:都温阳止泻。
杏仁
中毒后,取杏树皮(去粗皮)2两煎服可解。
杏仁配桔梗:都止咳嗽、杏仁偏于降肺气止咳,桔梗偏于宣肺气去痰。相配有宣降肺气,止咳祛痰的功效。
杏仁配前胡:杏仁降气止咳,前胡下气消痰。合用降肺气止咳喘。兼有疏表功效。
杏仁配紫苏:杏仁降气止咳,紫苏解表化痰。合用有解表散寒,止咳祛痰作用。
杏仁配麦门冬:均能止咳,而杏仁降肺气,麦门冬润肺燥。相配有润燥止咳之功。
麦门冬
镇咳祛痰强心利尿。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麦冬配玉竹:都为清润之品,合用润燥生津益胃肺。
麦冬配半夏:麦冬甘寒质润、滋而不腻,能益胃生津,相配能制半夏的温燥,但麦门冬用量须大一倍以上,可降逆止呕、和胃。
麦冬配五味子:麦冬滋阴生津止咳而清心肺。五味子敛心肺而止咳。相配滋阴敛气止咳。
远志
远志配酸枣仁:都能安神,远志在于开心郁而舒心气,酸枣仁在于养心肝之血而安心神。
远志配茯苓:都能安神,远志能开心郁,茯苓能补心气,合用则安神镇静。
远志配桔梗:都可祛痰止咳,远志能开郁,桔梗又能宣肺。若加陈皮健脾理气化痰,其祛痰止咳效力更显著。
连翘
减低毛细血管脆性。抑菌,抑病毒。
连翘配板兰根:都清热解毒凉血,相须而用功效更显著。
连翘配野菊花:都清热解毒,疏散表邪,常与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相配。
连翘配麻黄:连翘清热解毒,麻黄疏表。若加赤芍活血祛瘀。
吴茱萸
抑菌杀虫。
吴茱萸配生姜:都温胃散寒止呕。吴茱萸重在降逆、生姜偏于宣通。相配则降逆功效更佳。再配人参、甘草温中益气降逆止呕。
吴茱萸配干姜:都有散寒止呕止痛功能。吴茱萸偏于开郁降逆,干姜偏于温中止呕,合用则温中散寒,降逆止痛。
吴茱萸配苦楝子:均可疏肝行气止痛。
吴茱萸偏于开郁降气,苦楝子偏于清热行气。相配开郁行气止痛。
吴茱萸配五味子:吴茱萸温中燥湿,五味子收敛固涩。相配可温中除湿,收涩止泻。
吴茱萸配木瓜:取吴茱萸温降下行,散寒燥湿,木瓜和中去湿、舒筋通络。相配可温散下焦寒湿,舒筋止痛。
何首乌
夜交藤为何首乌的茎藤。何首乌能强壮神经,阻止动脉硬化,促进肠管里蠕动。
何首乌配枸杞:都能补肝肾、养气血,何首乌长于乌须发。相配治肝肾不足。
何首乌配怀牛膝:都能补肝肾,何首乌又益精血,怀牛膝强筋骨、引血下行。相配治肝血不足的头晕目眩,肢体麻木。
何首乌配白蒺藜: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白蒺藜疏肝解郁,散风热。相配益肾平肝散风热。
牡丹皮
有抑菌作用,对热性传染病有疗效,降压通经作用。
牡丹皮配青蒿:都凉血除蒸。但丹皮善治血热有瘀的骨蒸。青蒿善透热伏阴分的邪热。相配可用于邪伏阴分的骨蒸发热。
丹皮配赤芍:都凉血活血化瘀。相配可用于热伤营血,并与生地同用更好。
丹皮配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化瘀止血。
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
丹皮配大黄:大黄凉血行瘀,丹皮泄热凉血、化瘀。若加桂枝温通血脉,有活血消瘀止痛功能。
丹皮配桂枝:取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相配通脉止痛疗效好。
丹皮配金银花:丹皮活血祛瘀,金银花清热解毒。再加连翘清热解毒散结。

丹皮配菊花:丹皮清热凉血,菊花平肝泻火。相配清热凉血平肝功效好。
羌活
抑皮肤真菌。
羌活配川芎:都有升散止痛功用,但羌活升散气分风寒湿邪而止痛,川芎则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相配有散风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羌活配防风:都有祛风湿止痛作用,相须为用能增强功效。与苍术、白芷、细辛,川芎同用更好。
羌活配独活:都能祛风湿,但羌活偏于散表浅的风湿,而独活偏于除深伏的风湿。相须为用,可散风除湿,通络止痛。
枇杷叶
入药时须去毛。对慢气管炎、久咳不止有疗效。
枇杷叶配杏仁:都肃降肺气、止咳化痰,相须则疗效显著,常配前胡、桔梗。
枇杷叶配芦根:都有和胃止呕功效,枇杷叶兼能降逆,芦根兼能生津、相配则清热降逆效果好。
枇杷叶配白茅根:取枇杷叶和胃降逆、白茅根凉血止血。相配有清热止呕止血的作用。
青皮
青皮配香附:青皮疏肝止痛,香附行气止痛。相使相须疏肝理气止痛。
青皮配白芥子:都有止痛作用。青皮长于破气散结,白芥子偏于利气豁痰。相配能开气消痰。
青皮配橘核:青皮散结止痛,橘核温化散结止痛。相配则散结止痛效果显著。
知母
用中量可降血压、麻痹心脏和呼吸中枢。抗菌解热作用。
知母配黄柏:润肺滋肾而降火,黄柏泻虚火而坚肾阴。相须为用,滋阴降火显著。
知母配麦冬:均泻肺火溢润肺阴。知母且能滋肾阴,泻胃热,麦冬兼可养胃阴,相须为用滋阴清热效力好。
知母配酸枣仁:知母滋阴清热除烦,酸枣仁补肝宁心除烦。相配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厚朴
厚朴配枳壳:均能下气散满、但厚朴善于除胀,枳壳善于消积,相须为用效果好。
厚朴配半夏:都能燥湿消痰。厚朴长于下气除胀散满。半夏长于化痰降逆消痞。相配则下气燥湿功能好。
厚朴配杏仁:取厚朴消痰下气散满,杏仁宣肺降逆平喘,相配有宣肺下气,消痰止喘功效。
枳壳
其力缓而上行,长于行气消胀。
枳壳配竹茹:清肝胆和胃降逆。
枳壳配黄芪、升麻:补气升提行气。
栀子
增加胆汁分泌,利胆作用。
栀子配滑石:均可清利湿热。栀子兼能凉血、滑石兼可通淋。加淡竹叶清热利尿。
栀子配丹皮:都能清热凉血,疏泄肝胆郁热。可加生地黄、地骨皮、以增强养血凉血功效。
栀子配白茅根:都清热凉血止血利尿。
茵陈
茵陈配栀子:取茵陈清湿热,利胆,利尿,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且凉血解毒。相配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疸之功。
茵陈配干姜,取茵陈利胆退黄,干姜温中散寒。相配有温散脾胃寒湿郁滞消黄之功。若加附子温补肾阳,逐在里寒湿。
茵陈配厚朴:茵陈清湿热利胆,厚朴宽中下气化浊。相配有清热化浊理气消疸作用。加苍术健脾燥湿,治暑湿。有食滞者加枳实山楂。
茵陈配滑石: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滑石清热渗湿利尿。相配清热利尿作用。若加木通利尿泻火。
香附
生用上行达表,熟用下走足膝,酒炒通行经络,醋炒消结散积止痛,姜汁炒化痰饮,炒炭止血。
香附配柴胡:香附善理肝经气郁,柴胡长于疏泄肝胆郁结。相配理气解郁效果更显著。
香附配木香:都能理气。但香附偏于疏泄,木香偏于健脾。合用疏理肝脾、行气止痛。
香附配乌药:都可理气止痛。但香附偏于疏肝,乌药偏于散寒,并下达肾与膀胱。合用能理肝肾气滞、散寒止痛。
香附配苍术:香附疏肝散滞,苍术健脾燥湿,相配疏肝健脾燥湿。
香附配苏梗:香附理气散滞,苏梗理气宽中。相配有理气解郁宽中止痛的功效。
香附配当归:香附调经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相配活血调经止痛。加川芎活血行气止痛。
独活
扩长血管降压,兴奋呼吸中枢。
独活配细辛:独活祛肾经伏风而祛湿,细辛散肾经风寒而使之外达。相配有散风寒、除湿邪、通痹止痛的功效。
独活配麻黄:取独活祛风胜湿止痛、麻黄解表发汗,相配有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之功。
桔梗
促进气管分泌,祛痰作用。
桔梗配甘草:桔梗宣肺气、利咽喉、甘草清热解毒。合用利咽解毒作用好。
桔梗配紫苏:都能止咳、且桔梗宣肺祛痰,紫苏发表散寒。常与杏仁同用。
桔梗配半夏:桔梗开肺止咳化痰。半夏降逆、燥湿化痰。相配有宣肺降气止咳化痰的功效。
桔梗配枳壳:桔梗开肺气又能开郁疏利胃肠。与宽胸利膈的枳壳相配有开气,利膈、止咳祛痰的功效。
桔梗配贝母:都能祛痰止咳,桔梗又能开郁排脓,贝母善清热散结。相配有消痰气郁结的功效。
柴胡
抑制流感病毒、抑制结核杆菌。
柴胡配黄芩:柴胡泄半表半里外邪,黄芩泄半表半里的里邪。相配解少阳邪热。
又柴胡长于解郁,黄芩善泄热,相配即能疏理肝胆气机不舒,又能清泄内蕴湿热。
柴胡配白芍: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敛阴。一散一敛有疏肝和血止痛功效。佐川芎当归之和血。或党参、白术之补气,以增调气血止疼痛的效果。
柴胡配枳壳:柴胡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行气消积而降浊。一升清一降浊,能和肝脾理气机。常与健脾和胃药同用。
柴胡配羌活:柴胡升阳散表泄热,羌活散风祛寒湿止痛。相配有和解退热祛风湿止痛之功。
柴胡配青皮:柴胡疏肝解郁而升,青皮破气,疏肝而破降。相配一升一降,畅达气机,有疏肝理气功效。

柴胡配薄荷:柴胡升散解郁,薄荷凉散舒肝。常相配入益气养血药,起养气血而舒郁功效。
柴胡配甘草:柴胡疏理肝气而解毒、甘草补脾缓急而解毒。相配舒肝解毒止痛。
麻黄
发汗之峻药,肺虚咳喘者不宜用。
麻黄配桂枝:麻黄解表发汗,桂枝解肌发表。合用能解肌发表散寒。又麻黄长宣卫气,散表寒。桂枝长于通血脉温经散寒,一宣达气机一通畅血脉,故能散风寒湿痹。
麻黄配杏仁:取麻黄散寒宣肺定喘,杏仁降气止咳。相使为用有散寒止咳定喘作用。
麻黄配生石膏:麻黄得生石膏之辛凉,制温澡之偏,但仍定喘。相配清泄肺热平喘。常佐黄苓、桑白皮。
麻黄配干姜:燥湿化痰、温肺散寒、化饮之喘的功效。
麻黄配熟地:麻黄得熟地而不辛燥,宣气通络,熟地补阴,佐麻黄而去腻。相配则益肾补虚止咳喘。
麻黄配附子:麻黄辛温,宣通经络散外寒。附子辛热,温通经脉祛显寒。相配则温经通脉,助阳散寒。
麻黄配白术:取麻黄宣肺气下达膀胱,通调水道,白术健脾燥湿。相使为用,有益气化湿利尿作用。并与茯苓皮、桑白皮之类渗利药同用。
黄芩
黄芩配黄连:都是清热燥湿之品,黄芩善清肺与大肠火热。黄连善清心火而除湿火郁结,相配则清热燥湿解毒功效显著。常与金银花、连翘、浦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黄芩配白芍:黄芩燥湿、清肠热,白芍敛阴、缓肠急。相配有清热敛阴缓急的功效。
黄芩配栀子:黄芩清热燥湿,栀子清泄肝胆之火,利湿热。相须为用,有清利湿热的功效。配丹皮大黄清热凉血止血。
黄芩配知母:黄芩降泄肺火,知母润肺清热。相须为用,有清肺热止咳作用。
黄芩配桑白皮:都泻肺火。桑白皮止咳优于黄芩,黄芩清肺火优于桑白皮。
黄连
黄连配生地黄:黄连苦寒泄降,生地黄凉血养阴。相配黄连苦寒泻火而不伤阴,生地黄甘寒滋阴而不滞腻,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功效。
黄连配广木香:都能止痢,黄连清泻实热,广木香行气止痛,除里急后重,常与黄芩、葛根同用效佳。
黄连配肉桂:黄连清心火,肉桂和心血而启肾阳,寒热并用,可治心肾不交。
黄连配细辛:黄连清泻胃火,细辛上行止痛。相配活治胃火牙痛等。并与石膏同用,助清热之功。
黄柏
黄柏配车前子:黄柏泻火燥湿,车前子利尿通淋。相配有清利湿热,通淋之功。常与滑石、木通类同用。
黄柏配赤芍:黄柏清热燥湿止痢,赤芍凉血。相配有清湿热止痢,凉血止血的效能。
黄柏配木香:黄柏清湿热止泻,木香行气止痛,止泻。相配有清热止泻止痛之功。
黄柏配细辛:黄柏泻脬火,清湿热,细辛可利窍。寒热并用治尿路不畅痛。
(黄连善清心火、胃之实火而解毒。黄芩清肺经实火且止血安胎。黄柏泻肾火而坚阴,清下焦湿热。栀子清三焦火而凉血解毒、除烦,利尿、利胆、止血、有表里双解之效)。
菊花
降压防治流感百日咳,脑脊髓膜炎。
菊花配川芎:菊花入肝经气分,泄热疏风。川芎入肝经血分,活血祛风止痛。相使为用清热祛风止痛。加薄荷散风热止痛。
菊花配枸杞:菊花清肝泄热,枸杞滋补肝肾。相使为用滋肝肾,清头目。
菊花配金银花:取菊花益阴清热解毒,金银花清心胃之热毒。相配清热解毒效果较好。常与连翘,紫花地丁配用以解毒消肿、清热凉血。
犀角
犀角配羚羊角:都清热定惊。但犀角偏于凉血镇静、羚羊角偏于平肝熄风。相配清热镇惊效好。
犀角配生地黄:都可清热凉血、解毒化斑。但犀角长于解血中毒热。生地长于滋养营阴。若加玄参解毒而清上炎之虚火。相须则滋阴泄火、凉血解毒功效显著。配大青叶凉血解毒

化斑。
犀角配黄连:都能清热解毒。且犀角清血分热毒而化斑,黄连泻气分实热。相配则凉血解毒效果好。与黄芩、栀子同用较好。
犀角配石膏:犀角解血分热毒,石膏清气分实热。合治气血两燔卓效。并常与金银花连翘同用清热解毒而透邪外出。
葶苈子
葶苈子配大枣:葶苈苦寒,泻肺利水,大枣甘温,益脾胃而防泻利太过。相配可泻肺止喘。可加杏仁、贝母降气止咳。可加木通、防风利水消肿。
葶苈子配桑白皮:都能泻肺之壅滞,止咳平喘,相配力大。
槟榔
麻痹绦虫:抑流感病毒真菌病毒。
槟榔配南瓜子:专于驱虫。
槟榔配厚朴:都行气滞消胀满,若加木香行气健胃止痢,有行滞消痞止痛功效。
槟榔配木瓜:槟榔降气,化湿利水,木瓜和胃化湿,舒筋通络,若加苏叶相配,通络化湿消肿。
熟地黄
熟地黄配山茱萸:熟地滋补肝肾、益血养精,山茱萸温补肝肾,缩尿涩精。相配有滋肾养阴、固涩精气的功效。常与山药枸杞同用,以增滋阴固精作用。
熟地配山药:熟地滋阴补肾,山药益肾固精且补脾益阴。若加五味子益肾固精且补肺生津,合用则滋阴补肾、固精。
薤白
薤白配瓜蒌:薤白温中化秽浊之气,瓜蒌宽胸利隔,化痰导滞。相配既行气通阳,又祛痰散结。
薤白配黄柏:薤白化浊导滞、黄柏清热燥湿,相配有燥湿化浊解毒之功效。
一类 (酸)
山茱萸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疾痢杆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山茱萸配补骨脂:都有温肾助阳、固精功效,相配则效果更显著。

山茱萸配白芍:都为酸敛收涩之品,山茱萸可补肾固精,白芍柔肝养血。合用滋补肝肾、止血止汗的功效。
山茱萸配五味子:都能温涩补肾,固精敛汗,山茱萸偏于补肾固精止遗。五味子偏于敛肺生津止咳。相配能敛肺补肾、固精止汗。
五味子
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可使呼吸频率和幅度增加。有增加胃酸、降压作用。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疾痢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绿脓杆菌抗菌作用

更强。
五味子配酸仁枣:五味子敛气生津,酸枣仁养血安神,若加丹参清心除烦,合用补心肝肾之不足,敛气养血,宁心除烦。
五味子配黄芪:都能止汗、但五味子重在敛阴生津、黄芪重在益气固表。相配有敛阴固表功效。
牛膝
怀牛膝滋肝肾力强。主产河南、河北。川牛膝主产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破瘀通经力较显著。
牛膝配杜仲:均能滋补肝肾,且牛膝利关节,杜仲强筋骨。
牛膝配红花:都有通经作用,且牛膝长于破血通经、红花善于活血通经止痛。相配可活血破瘀、通经止痛。再配当归、赤芍效果更好。
牛膝配石膏:牛膝引热下行,石膏清胃热。若加知母清热降火,可清胃热、降上炎之火。
牛膝配金银花:牛膝下行、破瘀通血脉、金银花清热解毒。若加赤芍活血祛瘀,有活血散瘀,凉血解毒功效。
白芍
松弛胃肠平滑肌。与甘草同用,治中枢性或末梢性的肌肉痉挛及痛。对疾痢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口咳杆菌都有较强

的抗菌作用。
白芍配熟地黄:白芍敛阴养血,熟地黄滋阴补血。相配养阴补血的重要配伍。
白芍配石决明:白芍养血柔肝,石决明平肝潜阳。相配可平肝镇静。常与阿胶、生地等养血药,钩藤、牡蛎等清热熄风药同用。
白芍木香相配:白芍和血止痛、木香行气止痛。相配行气和血、缓急止痛。
酸枣仁
孕妇慎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作用。
酸枣仁配五味子:枣酸仁宁心安神、五味子敛气生津、补益心神。相配有养心宁神功效。若加茯神益心气,运志开心气郁解,疗效更好。
酸枣仁配生地黄:都能养血。酸枣仁养肝血,生地滋肾阴,相配有溢肝肾养血安神的功效。
酸枣仁配栀子:酸枣仁宁心安神,栀子清心降火。相配有清心安神作用。
酸枣仁配知母:酸枣仁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
酸枣仁配丹参:酸枣仁养血,敛阴、安神。丹参活血、凉血除烦。相配有养血行血安神除烦功效。
(作者:何医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6:05 , Processed in 0.0556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