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作者:刘汉文
整理:刘世峰 邓定建 饶文霖 曾庆禄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第1版
内容简介:
《温病条辨》为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是治疗外感热病的著名专著。三焦辨证是其主要内容,也是其重点内容。
《温病条辦三焦证治要诀》为重庆市吴家镇已故知名中医刘汉文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经验编纂而成。全书按照《温病条辨》的分类方法,分为上中下三篇,刘汉文根据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部分条文以歌诀的形式进行释义,再结合部分条文后面的名家医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是师承教育带教和学习温病的良本。
前 言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擅用温病方药辨治疾病,首创三焦辨证,乾隆年间救治湿温疫病,活人无数。著《温病条辨》一书,标柄医史,遗惠后代。
重庆位属四川盆地,地势卑下,热蒸湿蕴,暑湿、温热病居多。吴家镇已故名中医刘汉文先生(1907-1965)擅长用温病方药医治湿温、湿热病症,应诊者众,名躁乡里。刘先生诊病之余,采撷《温病条辨》要点精粹,参以己见,将温病上焦、中焦、下焦三篇部分条文编成歌诀,以供平时温课带徒用。 为了读者学习更加方便,能系统、全面掌握吴鞠通的三焦辦证医术,我又将《温病条辦》三焦篇的部分原文分别放在相应的歌诀之前,使读者可以前后参阅对照,便于理解、掌操原文。
郑开法20世纪70年代末毕业于江津卫校,是我提高班、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函大同学,长期在吴家镇中心医院工作。2015年冬日的一天,我前去拜访,他向我提起吴家镇代兴村一位曾庆禄老中医手头有一本已故名中医留下的关于温病的书稿,当时他就打电话给曾老中医联系,可惜没能联系上。2015年12月底的一个下午,曾庆禄老先生送来了他业师刘汉文先生编纂的书稿。当时由于病人络绎不绝,我只和曾老先生做了简短的交流了解。当年曾老先生74岁,身体精神状况都很好,手稿是他在1962年待诊时抄写的,2002年又重新誉写了一遍。书稿中的歌诀使他受益终身,大部分歌诀直到现在他都能脱口背出。
细读书稿,可以看出该书是刘汉文先生研习《温病条辦》的心血结晶,所编歌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我将此事及时向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副院长吕自苹,重庆市荣昌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现荣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玲做了汇报,得到了她们的肯定和支持,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惠及广大青年学子、中医爱好者,增益民众健康,福泽后世。
刘世峰
2019年元月
曹 序
中医学长达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学术传承的有序和坚韧,是其绵延不绝的重要保障。其显著的特征,一是师徒问道、传道的口碑相传,二是学术著作不断创新、整理的文化接力。没有师徒的当面问难、文字传承,就不会诞生《内经》《难经》,也不会有色彩纷呈的学术流派。
《内经》《难经》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此后不断发展、丰富,尤其是对于传染病的诊治,体现出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
《内经》发现所有的传染病,都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所以统称为“热病”;《难经》重视外感寒邪的病因,提出“伤寒有五”的广义伤寒学说;张仲景继承《汤液经》的有效方剂,加以改造提高,建立了包含“八纲”元素的六经辨证体系,把外感病的治疗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但是,张仲景受时代的影响,用辛温解表治疗外感表证,而且那个时代对于外感病过程里的热极生风、斑疹透露、辛凉解表、醒脑开窍、滋阴润燥等学术观点还缺乏认识,为后世医学留下了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就逐渐诞生了明清温热病学派。
乾隆时期的吴鞠通,在温病四大家之中,虽然不是早期的开创者,但是他的《温病条辨》是一部标志性著作,也是集成创新的中医经典。它既吸收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精华,也吸收了历代医家很多经验,尤其是对叶天士《临证指南》的深入研究,加以整理提高,逐渐固定方药,创立三焦辨证,使温病学由学说上升为完整的临床体系,在外感热病诊治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父亲曾经说过,熟读《温病条辨》,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这充分说明《温病条辨》在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本书作者、整理者、编辑者要出版这本学术著作的根据所在。
《温病条辨》刊行之后,受到广泛关注,学习它,传承它的医学家不计其数,这过去温热病流行十分广泛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庆荣昌刘世峰先生,广交杏林好友,热心推广中医学术,著有《传承中医》等学术著作,在一次以文会友的过程里,他从郑开法先生口中知道了,一位74岁道友曾庆祥,他的师傅刘汉文有一部学术著作,未能在生前刊行,很有价值。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刘世峰随后多次拜访,鼎力相助,为出版这部遗作,开始了一个整理加工的过程,虽然十分辛苦,却可为中医学术繁荣添砖加瓦。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人之美;中医学术发展,也必须依赖见解非凡的慧眼。刘主任见这部书稿,虽然成书于半个世纪之前,但是经过岁月的磨砺,不仅没有遮掩它的光芒,而且还因为其中富含韵律,以歌括的形式概括学学术,更容易背诵记忆和广泛传播。因此,不顾诊务繁忙,老眼昏花,详加校释,联系出版,以备当世之需。
众人合力,书将出版,刘先生索序于我。
我对原作者刘汉文先生不了解,对他74岁的徒弟曾庆祥也不熟悉,对于热心的介绍人郑开法先生也无缘相见交谈,本来天各一方,互不相识,但是借着这部学术著作,就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
我想,随着它的出版发行,还会结识更多的中医同道,甚至可能会连起世界各地的读者,也颇难预知。因为,中医已经成为世界的新宠,正在走向全球,影响亿万人的生活;学习中医的热潮,不亚于人们对中华美食、中国功夫的追求。
这本书的出版,谁能说清楚它到底能走多远?影响有多大?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先生说“医随国运”,习总书记说中医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想到这些,联想到即将出台的《中医药法》,我对中医未来的充满信心:一个中医走向全球、影响世界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一个为此奋斗了几十年的中医人,看到一个学习中医、传播中医的新潮正在涌动,看到即将出版的中医新著,内心充满喜悦,故乐为之序。
曹东义
序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求石得玉书屋
2016春节
宋 序
2016年初,我的老师刘世峰主任通过网络布置了一个“作业”,嘱我站在中医学生的角度,对即将出版的《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写一点感想。我阅读了该书的书稿,又听刘主任讲起了该书的渊源和流传,感慨良多。
该书是荣昌区吴家镇已故名中医刘汉文先生将《温病条辨》中重点内容三焦部分编成歌诀,作为温课授徒之书稿。于2015年冬,经吴家镇中心医院郑开法老师引荐,由他徒弟曾庆禄老先生奉献出来,后经刘世峰老师、邓定建院长等整理而成。温病学理论博大精深,方药繁多复杂,不易记忆,故该书以歌诀形式总结归纳了《温病条辨》这一温病经典中的方药理法,实是一大方便。可以说这本书就是重庆中医人不断学习中医经典,努力传承中医学术的一个剪影和写照。
随着读经典风气的盛行,研究中医经典的风潮已在热爱中医的年轻学子中蔚然成风,我们这代人既有开阔的现代科学视野,又重视传统中医的原汁原味,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将是回归中医传统、见证中医复兴的一代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觉到很多同学、朋友在学习经典的时候,有“重经方、轻时方,重伤寒、轻温病”的趋势。特别是和伤寒相比,温病理论相对复杂,温病方药相对繁多,学习难度较伤寒为大,再加上学习了伤寒学后,临床上常可有佳效,在畏难和自满的双重作用下,温病理论的学习往往被忽视和弱化了。特別是近年来,有不少言论误导温病理论,有说温病法用药轻淡,难治大病急症;有说温病家用药寒凉,戕害人体正气;有认为伤寒法足以疗万病,温病法没有存在的必要等,说法不一而足。这些偏见影响了很多中医学生,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曾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一度对温病理论产生动摇。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记得数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外感咳嗽,胸闷气紧近半年未愈,屡用中西之法不效,后找当地一位老先生开中药,一周而病愈,那张处方正是温病名方“三仁汤”。2012年我在重庆江津跟随恩师周天寒主任医师学习期间,见一个病人反复发热不退,经过周师诊断,使用温病名方“升降散”“达原饮”合方治之,寥寥几味药,病人体温很快就恢复正常了。翻开蒲辅周、岳美中、赵绍琴、朱良春等老一辈中医大家的医案医话,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情形,即使是刘渡舟这样的经方大师,医案中也毫不排斥使用温病方、温病法。
这些学习经历,让我不再对温病学有成见,反而在不断学习温病学说的过程中,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温病学理论的精妙,其羽翼伤寒、充实中医理论宝库的作用是巨大的。
我认为,现在的中医教科书,对温病理论和方药的吸收借鉴相对不够,这也是温病理论这一璀璨的明珠没能得到彰显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我们中医学子来说,为了完善自身学术理论框架,提高临床能力,更应主动学习温病学理论,准确将温病学理论应用于临床,最终提高临床疗效。
这本《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既有温病经典《温病条辨》的原文,又有将其方药理法之精华编成的歌诀以供背通。可以说这本书是继《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之后,又一闪耀着重庆荣昌中医人智慧的佳作。作为一名年轻中医,我愿向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推荐这本极好的温病学参考书。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宋强
2018年12月
王序
刘世峰先生,余之挚友也,虽日常诊务繁忙,仍热心于搜集民间散存的中医药资料,如个人的医案、笔记及遗存文稿等,并细心加以整理或校注后出版。近年来已有《症治论读释义》《周定夺医案医话选编》等书相继问世。本人抽著之《坐堂医笔记》,亦蒙其协助整理后出版发行。
世峰兄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可谓不遗余力。他利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以及一些中医药论坛总版主的身份,大力为捍卫中医学基本原理、批判中医西化及中医科学化而呼呼,并组织展开讨论,鼓励众多中医学爱好者、中医后辈努力学习和继承中医学遗产,使他们渐有所获,且不迷失方向。所以大家都尊敬他,称呼他为“刘主任”。的确,他与河北中医科学院的曹东义先生都成了当前中医学术界和民间中医组织的活跃人物。
《温病条辦》是中医温病学的一部重要著作。重庆民间中医刘汉文先生为了便于自己及他人学习,在诊余花费心思把其中部分内容编成歌诀,以利诵记。歌诀融症状、病因、治法与方药于一炉,既简明又押韵,适合初学者诵读。
我历来认为,中医是适合于在民间发展的医学,因为民间有一股强大的、自发的发展和扶持中医的力量。如历代浩如烟海的中医书籍之刊刻与传播,都来自民间的热情资助与自发行动,只有很少部分才是由政府组织编修的。所以,中医的发展,尤其需要民间的自觉行动。世峰兄有感于此,深感发掘和抢救民间中医经验与文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故乐于付出辛劳,为整理民间中医的宝贵文献资料而奉献出精力,希望此举有助于中医学之传承。其精神尤可
嘉也,故酃人乐而为之序。
四川自贡市民间中医 王昆文
2018年12月9日
目录
卷一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湿温
秋燥
卷二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天猫店链接:温病条辨三焦证治要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