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先贤追随者 于 2016-5-3 22:32 编辑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识:中医学成之难,难就难在随机应变,同一个病症,起因往往不同,用药也就不同;同一个病症,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用药也就不同;同一个病症,阶段不同,用药也就不同;同一个病症,天地阴阳之气不同,用药也就不同。正如此篇所论。 所谓的“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就如九宫八风图所示,西北方为天门,位在立冬;东南为地户,位在立夏。从天门看去,左为冬位,右为秋位。因此说“左寒而右凉”。同一方向看地户,右为夏位,左为春位。因此说“右热而左温”。 对于东南方位来说,是地不满,地不满,则下不足,下不足则上有余,也就是阳气有余,因此说东南方为阳,阳精降于下,阳乘阴则东南方为“下者气热”。对于西北方来说,是天不足,天不足,则上不足,上不足则下有余,也就是阴气有余。因此西北方为阴,阴精奉于上,阴陷阳则西北方为“高者气寒”。 岐伯接着说:“故适寒凉者胀之,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凑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识:身处寒凉之地的人,因为“阴精奉于上”,也就是说浊气在上则生瞋胀,因此西北之人常患瞋胀;身处温热之地的人,因为阳精降于下,阳气常常犯血室,因此东南之人常患疮疡之病。治疗瞋胀者当用下法,治疗疮疡者当用汗法。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识:西北寒凉之地,天不足,为后天,因此人的寿命要长。东南温热之地,天有余,为先天,因此人的寿命相对来说要短。就如同东南方的花开的早,因此花期就短。西北方的花开的迟,因此花期就长。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识:西北之气散而寒,东南之气收而温,如果处在这两个不同的方位,所受的病邪是相同的,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比方说同样的寒气,中于西北方之人,因为西北天气不足,则阳气不降而在表,寒气伤人则阳气先受之,就会使人发热而汗出,此时当治以寒凉,行肃降之法,并行水滋其被热耗伤的阴气。同样的寒气,如果中于东南方之人,东南方因为地气不满,在表之阴气不降,寒气容易伤到在表之阴气,而使人恶寒而发热,此时当治以温热以发散表邪,同时应强其内守,防止阳气受伤。 这种治东南以温热,治西北以寒凉称之为“同其气”,如此可使邪气平复。所谓“假者反之”,是指热非真热,寒非真寒,治法当反其道而行之。 岐伯曰接着还说: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识:至理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