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2 21:0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
                                                     王昆文
      有人说,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有五个(见2016年2月22日中国中医药报),我基本赞同。这里,也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我认为,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是:
      一、由文化而中医。
      凡学中医者必先学文,然后学医,必须先具有中华文化的基础。因为中医本身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门治病的学问,它还包括养生、修身、齐家甚至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实践,即古人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有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就易入中医之门。中医发展几千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通过古代和现代汉语的文字记载而留传下来,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不能读懂和吸收的。近代名医张锡纯就是由先习文,后改从医的。
      二  中医宜幼而学,即学医宜早。
      如在十二岁小学毕业已有一定文化的基础上就开始学,是较为理想的。在继续学文的同时,可逐步加进一些中医方面的内容,如《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并让其背诵。因为他此时正处于少年时期,头脑单纯,记忆力最好,记住后一辈子都不会忘掉。中医需要背记的东西太多了,必须充分把握幼年时期,此时用功,终身受益。如再有一位名师指教,则其医学水准将可突飞猛进地提高,大异于中年以后或半路出家行医者。如清代医家王孟英从十四岁开始学医,闭户读书十年,加上受祖训的影响,后终成一代大家。
      三、 师带徒,即师承式教育。
      由师徒双方自愿选择而结合,老师乐意收徒并教之,徒弟热爱此行并刻苦学习,尊敬老师,有的甚至情同父子,杖履追随,由此而传承并发扬其医术。历史上如此而形成流派或成为名医者代不乏人。也有少数人虽没有正式拜师,但通过揣摩学习其著作而成为私淑弟子的。由于这种师承式教育,使中医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  自学成才
      中医是最适合于自学且能成才的一门学科,中医学校都是近现代才有的。只要你有对中医的爱好和兴趣,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只要有合宜的中医学书籍,只要你坚持不懈,并善于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和摸索,最终都是可以学有所成的,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据我所知,目前在民间就有一大批中医学的爱好者和自学者,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完全不亚于体制内的医生——包括在某些医疗技术方面。治病疗效就是最好的检验。学中医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甚至不需要进教室。但很重要的一条是,欲成良医者,都必须要读经典,重临床,勤思考,善总结。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向病人学习。
      五、 中医适宜个体化行医,最适宜建立诊所或坐堂。
      中医不适宜建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建医院则必然被西化或成为西医的附属与配角。中医不需要规模化、集体化、科室化和搞繁琐的仪器设备。中医是自由职业者,行医不应受地域的限制。中医不宜分科太细,一般就是大内科,包含妇科、儿科等,或再适当地设立外科和骨伤科。每一个中医都要接受患者的检验和考核,从疗效来看其优劣,而不是仅凭所谓的职称或文凭。个体行医,更能促进中医的成长,包括其责任心。让市场来决定其生存与否,即优胜劣汰。
      六、医与药不分家
      中医既要能识药、辨药、采药、制药,又能自己配方抓药,还能自制膏、丹、丸、散。这样即能保证药材质量,防止假、冒、伪、劣,而且可以药尽其用,减少浪费,也方便群众,使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得以体现。医与药,如果各搞一套,那就不是中医。医生能自觉地为患者把关,就能为其诊疗行为负完全责任。中医历史上很少出现过激烈的医患矛盾和冲突,至今也是如此。在中医学的旗帜上,自古至今,皆大写着一个“和”字。
      总之,幼而学,师带徒,先习文,必识药,多临证,个体化,是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是经历史证明行之有效,且应当继续保留与遵循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5:42:24 | 只看该作者
      检查今天中医在国内的发展,正是由于在某些方面没有遵循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严重忽略了中医个体化行医的特点及灵活简便的优势,过分地强调医院的建设,强调集体化和集约化诊疗,强调中西医结合等,从而使中医特色与优势淡化,学术被异化,诊疗水平下降,使中医在医院里几乎沦为了西医的附属与配角。因此,极大地限制了中医的发展与中医能力的发挥,使中医并没有真正成为在国内与西医并驾齐驱的主流医学,特别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民间中医的积极性和作用,没有“藏医于民”。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并不成功,所以,国内的绝大多数中医医疗机构及学校、科研单位都并不“姓中”。如此现状,难道就让它这样继续尴尬地存在下去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11 , Processed in 0.0538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