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荒唐的心包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7 08:1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包络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形态部位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二)生理功能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故曰“诸 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灵枢。邪客》)。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心藏神的功能异常,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言等心 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痰浊蒙蔽心包”。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 的病变与心是一致的,故在辨证和治疗上也大体相tong。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8:21:56 | 只看该作者
经典里根本没有如此荒唐的心包络,我拉懵以上的心包络是怎么来的?有哪位中医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吗?
3
发表于 2015-12-7 08:36:44 | 只看该作者
就像历史上并没有董先生,董先生是后来由您的父母将您生出来的一样,心包络以及中医理论中的诸多概念都是随历史发展渐渐生出来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8:40:50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5-12-7 00:36
就像历史上并没有董先生,董先生是后来由您的父母将您生出来的一样,心包络以及中医理论中的诸多概念都是随 ...

我是1963年3月15日生,请问以上的心包络生于何年何月?

点评

就像我和很多人以前不知道您的生日一样,我也不知道心包络的生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7 08:43
5
发表于 2015-12-7 08:43:39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7 08:40
我是1963年3月15日生,请问以上的心包络生于何年何月?

就像我和很多人以前不知道您的生日一样,我也不知道心包络的生日。

点评

原来你不是中医,我要求中医回答。  发表于 2015-12-7 08:53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8:43:44 | 只看该作者
看看经典医宗金鉴【生于清朝】刺灸心法要诀:条文:张介宾曰:心包一脏,「难经」言其无形。
  滑寿曰:心包一名手心主,以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_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此说为是,凡言无形者非。
  「灵兰秘典论」有:十二官,独少心包一官,而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二句。
  今考心包,脏居膈上,经始胸中,正值膻中之所,位居相火,代君行事,实臣使也,此一官即此经之谓欤(图五十九)。

点评

董先生真能瞎唬。 张介宾是明末人,医宗金鉴是清代吴谦所编纂, 张介宾与《医宗金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是第一个错误。第二个错误, 把清医宗金鉴说成是经典,是不是所有的中医书都是经典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7 10:44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8:50:47 | 只看该作者
而黄脂裹者心也,与以上的心包络成了一种东东,那位中医给解释一下。

点评

董建军:原来你不是中医,我要求中医回答。 ================= 原来?原来还没有我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7 09:28
8
发表于 2015-12-7 09:2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5-12-7 09:30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7 08:50
而黄脂裹者心也,与以上的心包络成了一种东东,那位中医给解释一下。

董建军:原来你不是中医,我要求中医回答。
=================
原来?原来我不但不是中医,原来还没有我呢!再原来连董先生也没有......再再原来,是混沌,大家都还不存在。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0:37:01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5-12-7 01:28
董建军:原来你不是中医,我要求中医回答。
=================
原来?原来我不但不是中医,原来还没有 ...

你是讨论还是捣横蛋?
10
发表于 2015-12-7 10:44:35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12-7 08:43
看看经典医宗金鉴【生于清朝】刺灸心法要诀:条文:张介宾曰:心包一脏,「难经」言其无形。
  滑寿曰: ...

     董先生真能瞎唬。
     张介宾是明末人,医宗金鉴是清代吴谦所编纂, 张介宾与《医宗金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是第一个错误。第二个错误, 把清医宗金鉴说成是经典,是不是所有的中医书都是经典啊?

点评

什么鸟人都有  发表于 2015-12-7 11:05
象这样读书,自己出错说是别人的错误。  发表于 2015-12-7 11: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7 07:18 , Processed in 0.0694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