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62|回复: 1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论五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0 12:4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脏腑藏象学说来源于五行思想,那五行思想又来源于什么呢?哪位愿意谈谈?



大光明云



其实这个问题年代久远,只能从经典理论所论述的五行进行逆推,然而只要它是合理的,那么逆推的结果也应该成立,如同说,有祖宗,却拿不出来证明一样,但合理的逻辑推理,一定可以证明有祖宗。



我们只能想象,过去古代首重视的是农业,因此掌握季节气候的变化至关重要,因此,如所确立的24节气,影响至今,仍然有其重要的价值, 如果说我们不谈五行,谈四季,以及24节气,我想没人会否定它。



那么24节气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生活实践所来,这种不痛不痒的话,没有意义,怎么个实践所来的,显然是观天观地所来,发现了这种自然的规律。 那么怎么观天的, 古人的观天方法当然不象现在,你可以用望远镜去看,古人以目测为主, 那么这种观察形势,如同一个鸡蛋的模型,即古人站在蛋黄上,观察的天,就像一个外壳,所有的星星,月亮 无论远近,都在这个外壳上悬挂,沿着外壳做有规律的运动,那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他们发现了四季时期的星星的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形式,比如说斗历,当地球上的气候体现为春季时,夏季时,春季时,秋季时,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的方位不同,而且是循复式的有规律的指向。这也是斗历产生的原因。



那么五行呢,五行就是季节的另外的一种认识分类方法,一年可以人为的划分四季,当然也可以划分12季,也有十季,七季的划分法,当然也就可以有五季的划分方法。



那么这五季相比较于四季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四季的,夏季之后加上一个长夏季节。



四季的特征为,春生,夏长,秋收降,冬藏



五季的特征为,春生,夏长,暑运化,秋收降降,冬藏。



那么,这四季的生长收藏,和五季的生,长,化,收,藏是怎么来的呢, 它们是天地之间的的运行构成反应, 构成什么样的反应呢, 用现代的语言就是,引力,温度,湿度的运行反应。



星系集团的构成,是彼此的引力,斥力构成的一个相对的平衡,以太阳系为例,当地球上面的星系运动发生变化,加之地球的自身的运转,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其实春夏秋冬的文字毫无意义,其意义在于这四个字的内涵,



如,春----生发的意思,以对于与地球季节发生主要影响的太阳为例,春是日照地球偏角逐步减小,太阳天体对地球引力逐步加大的过程, 这种引力加大的过程,抽拔地气,向上运行,这也是植物欣欣向上展的过程。



夏-----宣通的过程,当太阳与地球交角进一步减小,引力达到极大之时, 枝叶繁茂,加大植物由根部生发上来的物质通过叶子与外在的环境的空气进行交换,这个过程称之为宣通。



长夏-----运化的过程,当日对地引力增大的一定的程度后,不仅仅是地下的气被抽拔上来,此时地下的水湿也抽拔上来,因此此季节--暑夹杂则大量的湿气,称之为暑湿,如果这个植物的状态好,这暑湿的湿气就会运化分布的好,否则就现湿阻的问题。



秋----肃降的过程,又称之为收敛,指的是向下根部聚集的意思,经过了夏暑之后,太阳与地球的日射偏角加大,此时地球的引力加大,地上的空气,湿气开始下行,秋季的植物的叶黄,枝枯就是这个原因,因此此为秋金,金表述为“肃降的意思”不是金属!



冬季---闭藏的过程,同理,日地偏角加之最大,地引力增强, 地上的热,湿,全部被吸入地下,地面上一片的冰封,此时称之谓水,表示闭藏的意思,不是指那液体的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也。



五行就是指五种运动状态,行么,当然是指运动,不是指五种物质!



一年可以按五季来分布, 那么天体的诸多的其它星系,对于地球有没有影响呢,当然有了,如果我们说,在一年中的五季,大致按照, 生,长,化,收,藏的气机运行模式来展现, 如果全然是这样当然好,但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的生活中,冬季或者长些,或者过冷,夏季或者短,或者多雨等, 那么,这种种的变化,古人当然也要考虑什么原因所导致。



如果以十二年作为一个观察,他们发现,某三年,地球的气候其庄稼的上行的长势比较明显,那么这三年就具有升发的特性, 称之为木性; 如果某几年,植物的叶子长的比较茂盛,那么这种植物气与外在的气交换就比较通畅,称之为宣通,为火性,以及某几年,植物的液体分较多,为土性,某几年植物的枝根部较发达,为金性,某几年,植物的下部发达,而茎叶微小,为水性。 那么这就是指,十二年之内的五种形态, 即 木性---生发,火性---宣通,土性---运化,金性---肃降,水性---闭藏。



发现十二年作为一个有规律的循环,从而产生了天之五行, 也在这个时候,给天际的星体,产生了,五星的命名。



即 木行生发运行对应的是木星

      火行宣通运行对应的是火星

      土行运化运行对应的是土星

      金行肃降运行对应的是金星

      水行闭藏运行对应的是水星



不是告诉你,木星就是多木头,火星就是着火,土星就是多土壤,水性就是多水液!



   

那么,认识了是不是12年内的,五行的运动模式就全面的掌握了地球的气候变化呢,还没有,还是有出入的,怎么来进一步的认清这个差距的来源呢,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5个12年星际运行后,会恢复到原有的地球--星际对应的位置,以及所产生的关系,这个就是60甲子年的由来。

那么,具体的五星与地球怎么的对应位置图,产生的十二年内的,木火土金水的运行方式,这个已经超出我的范围了,因为我画不出那立体的地球星际对应图。

好了,五行的产生根源,五星的命名,已经解释到这里,我要说的是,对于季节的分类,你分四季,五行,乃至六行都可以,但要具体的研究内在的关系。

下面说阴阳,因为五行与阴阳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阴阳:阳,积极的属性,如,热,火焰,燃烧,光亮,积聚力等; 阴:消极的属性,如冷,冰,物质性的,黑的,提供性的。阴阳是对应而看的,从极大的星际天体,如燃烧的太阳,对应不燃烧的月亮,或者其它的相比于太阳比较惰性的星球;乃至极小的原子其中的中子,与质子电子的比较,都可以按阴阳的属性来分类。

而五行呢,它指的是阴阳的运动形式。 是向上的呢,还是发散的呢,还是暂时饱和维持不动的呢,还是收敛的呢,或是有封闭趋势的呢。

所以,阴阳是物质乃至物质自身之间的构成属性,而五行呢,则是指它们的运行状态。


下面说,五行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的五脏的起源是五行,具体讲的不是脏器,而是脏象,

即,肝,心,脾,肺,肾,讲的是象,而这些象的名词,被西医借用了,变成了具体的器官。

所以,初始阶段,他们看一个人下肢发肿,可能会说 他的水的闭藏过了;而见一个人目胀头痛,可能会说它的木的生发太过, 如果见一个人意志消沉,与生发相反,则可以说这个人的肃降太过。

以这五种属性,来给人看病,从五种属性来立意,对于植物的不同的味道,也来进行五种属性的归类,于是就有了,酸收,苦泻,甜缓,咸软,苦燥味性的发现,这是草药性味产生的雏形。


五象过渡到五脏是历史性的飞跃, 但即使是过渡到五脏,它仍然是以象为功能属性,简略的解剖知识,对于五脏的器官有了大体的描述 ,但那不是重点,重点仍然在五脏的象,从天体对应,时空对应,季节对应,身体局部对应, 到脉象对应,构成了一个中医的系统。

如,肝气的生发,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心气的宣通,肾气的闭藏,说明了主要的这些脏象的运行模式,这种气机的运行模式,是西医完全不能理解的,什么疏肝,什么降肺气,根本摸不到头脑, 这些气机的运行模式,以及运行障碍所产生的病,正是要中医师去认清病理,并加以调理,调畅。

否定阴阳与五行联系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只是知道,阳虚,阴虚,阳亢,阴亢; 而不知道随着季节变化的脏象的气机变化机理,他看病,看阴阳的病,却不懂气机的病,因此他只看了一半,另一半则全然不懂, 这必然导致了对寸关尺三部脉有不同的看法,进而否定,对于气机升降进行否定,岂不知气机的升降运动由脏象而来,脏象由五行而来,五行由地日天体运行而来,这都是实在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肝气郁滞的病人,兼心脉,肝脉洪实而有力的,以为肝郁,应该疏肝么,就不论其左寸关的洪实有力,马上就加上柴胡,岂不知柴胡的疏肝是生发式的疏肝, 本身这个人就是肝气郁滞,且有生发过剩之象,此人不论寸关尺之强弱,只是稀里糊涂的知道疏肝,怎么个气机运行方向的疏肝,全然不知,结果用下去导致病人气机过上,暴怒而更加的不舒服。

所以,否五行,挺阴阳;就是不伦不类的中医,他只能有少许的阴阳的概念,其它的补气,行气,降气,破气,似懂非懂,不得已,就用些西医的东西,什么微血管,神经递质,免疫球蛋白等,来充实他的“学问”。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上古三坟,何其伟大,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事,构成了中华民族独得的医学体系,为世界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文章,在杨金峰先生的问答中出现,我把它整理一下重新发表出来,请大家评价。以后会就这方面的问题,陆续发帖。谢谢大家

点评

中医五行首起五色开始于望闻问切。浚有望就沒有阴阳五行,望光生阴阳望色生五行,光色客观在阴阳五行光色概念属电子伩息专业是中医无形与有形物质运动等效一致事实解释。反阴阳五行就是反中医反科学...  发表于 2015-9-11 10:11
中医五行首起五色,开始于望闻问切。浚有望就沒有阴阳行,望光生阴阳,望色生五行,光色客观存在阴阳五行光色概念属电子伩息专业是中医无形或无形与有形物质运动等效一致最事实客观的解释。反阴阳五行就是反中医...  发表于 2015-9-11 09:54
2
发表于 2015-9-10 15:31:44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五行呢,五行就是季节的另外的一种认识分类方法,一年可以人为的划分四季,当然也可以划分12季,也有十季,七季的划分法,当然也就可以有五季的划分方法。

那么这五季相比较于四季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四季的,夏季之后加上一个长夏季节。

四季的特征为,春生,夏长,秋收降,冬藏

五季的特征为,春生,夏长,暑运化,秋收降降,冬藏。

那么,这四季的生长收藏,和五季的生,长,化,收,藏是怎么来的呢, 它们是天地之间的的运行构成反应, 构成什么样的反应呢, 用现代的语言就是,引力,温度,湿度的运行反应。
————————————————————————————————————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
      1、将一年分为五季,每季就不再是三个月,而是72天。其中长夏这72天,具体是指从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目前尚无具体说法。
      另有一说,是指每季的最后18天,加起来也是72天。很显然,这个说法不靠谱,于理不通。

      2、五季是不是五行?
      五季解释不了五行之间的关系,所以,五季不是五行。
      但是,我们看到,中医将五季可划归五行归类中。
      

点评

中医五行首起五色开始于望闻问切。浚有望就沒有阴阳五行,望光生阴阳望色生五行,光色客观在阴阳五行光色概念属电子伩息专业是中医无形与有形物质运动等效一致事实解释。反阴阳五行就是反中医反科学...  发表于 2015-9-11 10:01
王教授提出的问题很好, 我的看法是,五行就是五种气机的运化,就是指, 升发,宣通,运化 , 肃降,封藏的五种气机运行模式。 以五种符号代表,分别为,木, 火,土,金,水。 而这五种符号,于自然之物的关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10 17:10
呵呵,我没有分数奖励王教授,但可以为王教授鼓掌加油!  发表于 2015-9-10 15:55
如果都像王教授这样深入细致的较真,估计五行的问题就不会困扰中医界了。 科学,容不得机械划分,更不可以凭想象来安排归属。 那些生硬的配对,有什么临床价值吗? 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患者,是生命,云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9-10 15:54
3
发表于 2015-9-10 15:53: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发表于 2015-9-10 15:54:06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9-10 15:31
那么五行呢,五行就是季节的另外的一种认识分类方法,一年可以人为的划分四季,当然也可以划分12季,也有十 ...

如果都像王教授这样深入细致的较真,估计五行的问题就不会困扰中医界了。

科学,容不得机械划分,更不可以凭想象来安排归属。

那些生硬的配对,有什么临床价值吗?

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患者,是生命,云天雾地的忽悠是解决不了临床难题的。
5
发表于 2015-9-10 15:54: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5-9-10 15:57:24 | 只看该作者
LIKAIDI6789 发表于 2015-9-10 15:53
用现代的热学知识与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用氧气与一氧化氮造成的竞争性溶解与置换造成形成冷热,用人 ...

李先生你好!

先生能否用现代的热学知识与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来解释桂枝汤的应用呢?


在下先谢谢先生了
7
发表于 2015-9-10 15:5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眼睛 于 2015-9-10 16:18 编辑
LIKAIDI6789 发表于 2015-9-10 15:54
用现代的热学知识与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用氧气与一氧化氮造成的竞争性溶解与置换造成形成冷热,用人 ...

热切地期待李先生用您的新理论解释桂枝汤的应用。谢谢李先生
8
发表于 2015-9-10 16:0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10 12:07 编辑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  
                                                      青岛市   仁海诊所     于殿生 
这是我去长沙开会时的一篇发言稿。
                                                                             内容提要:
      该文章共分四部分, 1、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利;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弊;3、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4、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将会产生的主要变化。

                                      第一部分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利,主要有两个方面:
1、根据五行学说编制经络线路   
      在人类尚未发现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之前,能够根据临床实践绘制出经络系统的线路,尽管经络理论有一定的缺陷,但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2、说明肝胆与胃肠病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是肝木乘土,在治疗胃肠病时,注重肝胃肠同治。

                                                            第二部分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弊
       下面是几位当代中医大家对五行学说弊端的观点
一、邓铁涛先生、郑洪先生:《五脏相关学说可否替代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缺陷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中医教学中令人困扰的问题。教材中的五行学说 ,不得不从最基本的五材概念关系说起,这已经较难令现代的初学者接受;到了实践中再费力地向学生说明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增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这里,我们提出:以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
二、赵洪均先生:《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五行常常和阴阳并提,却不等于二者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古人几乎从未怀疑过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则一向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实际上,荀子批判五行,早在战国末,所以,早在引进中医之前,五行说就曾受到批判。
      “在诊断方面,色诊的理论依据,即五色借助五行附五脏。我们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在金元医家代表作中,在《温疫论》、《温病条辨》、《叶天士温热论》、《医林改错》等几乎一切中医后世名著中,都看不到古人重视五行色诊,多数人基本上不用这种诊法。
  “五味补泻是基于五行学说的一大推论。当代中药学已经放弃了五味所入或五味补泻学说。
  “在药理方面,试查一下历代本草和当代中药学,有哪一味药是严格按五味所入归经的呢? 
在方剂方面,有几个方子可以完全用五行生克、五味所入之说解得通呢?独参汤治血脱,难道可以用五行学说解通吗?   
      “总之,五行学说在实践上是失败的。
三、蒋文跃先生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为理性与勇气喝彩—读《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有  感
      中医只有洗去锈迹,才能蜕变前进。这不但需要中西学识,更需要勇气。一个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才敢自信地解剖不足,并进而提出前进的方向。如赵先生在书中认为五行的生克关系及其在脏腑上的推演应该淘汰;六淫从本质上来说就四淫,即寒火湿燥,或更简单地说,就湿度与气温二者;如认为心包、膻中、三焦、命门均为理论模型的多余构件,完全可以舍弃;还有对经络本质的观点更是一针见血:经脉络脉基本上即是血管,目前的经络本质研究方向上根本就是错误。

                                                      第三部分、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的根据  
       首先要认清五行学说是从哪里来的?她是人们在科学不发达时期对自然规律的最原始的粗浅的认识,古人试图用五行学说对阴阳学说进行细化,但事与愿违。
       下面我们通过四个方面,看一下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配属的错误。一是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二是四季脉搏配属脏腑的错误,三是东西南北中配属五行的错误,四是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1、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春木(肝)夏火(心)—— 长夏土(脾)——  秋金(肺)冬水(肾)。从中可以看出,四季无法配属五行,便人为地编出一个“长夏”来与(土运)对应。其实,如果弄出一个长夏来,那么,长春、长秋、长冬怎么办?与谁对应?
       在一年四季中,春天阳气渐盛,阴气渐衰,夏天阳气极盛,阴气极衰;然则物极必反,阳气盛极就会渐渐衰退、阴气衰极也会渐渐旺盛,这就成为秋季;进一步发展,阳气衰极、阴气盛极,即到了冬季。但事实上,四季的寒温变化,只是阴阳相互消长转化的过程,而与五行学说无关。
       以此足以证明,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任何事物的消长过程,都是可以用阴阳学说这一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来解释的,她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一致的,而与五行学说无关。
2、四季脉搏配脏腑的错误:
       如春弦(肝)、夏洪(心)、秋毛(肺)、 冬实(肾)。
       事实上,春天阳气上升,万物俱荣,人体也同样具有勃勃生机,因而出现柔中略带刚劲的“弦脉”,并非与肝脏的功能相关;夏季阳气盛极,人体为了有利于散热,外周血管扩张,因而出现浮而大的“洪脉”,心脏的功能亦非如此;秋季阳气渐衰,阴气渐长,人体渐渐减少散热,外周血管渐渐收缩,因而出现浮而弱的“毛”脉,如此并不能与肺脏功能相提并论;冬季阳气极衰,阴气极盛,为了有利于保温,外周血管极度收缩,因而出现下潜的“沉”脉,这同样与肾脏的功能不能相比拟。这说明四季脉搏的变化,只是人体适应阴阳相互消长制约过程的不同反应,而与五行学说没有联系。
3、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的错误:
    A、先看地球北半球:东(木) 西(金) 南赤道(火) 北北极(水) 中(土)
    B、再看地球南半球:东(木) 西(金) 南南极(水) 北赤道(火) 中(土)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南半球与北半球的五行定位无法统一。
4、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
      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是由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衍生出来的。
      A、 先看地球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 南方火(心);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 北方水(肾),右手尺:北方水(肾)
      B、 再看地球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南方水(肾);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北方火(心);右手尺:北方火(心)
(亦可有其它脏腑分配法)
      由此可知,传统上用五行学说在寸口配属脏腑的理论,只适应于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这就说明五行学说配属方位的适应性并不符合实际。这同时也说明,如果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可以利用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 在寸口部位分配脏腑,但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则无法用这套理论。如此这般,那么,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到南半球时,又如何评脉呢?反之,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到赤道以北来生活时,又如何将五行分配在寸口上呢?而现实中,地球南、北半球人们的脉搏,除了受寒温燥湿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变化外,基本上是一致的。那么,这更说明五行学说在寸口脉分配脏腑的应用上,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四季配属五行是错误的,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是错误的,五行配属脏腑是错误的,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是错误的。同时,十二经循行路线说、十二经相互顺接说、子午流注说等,是从五行配四季、配方位、配表里、甚至配昼夜十二时的关系里衍生出来的,自然都是错误的。因此,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
      中医学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然后因受寒、热、燥、湿四种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情志、饮食等等方面异常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血、津液、肌肉组织、神经传导等异常情况的发生。治疗方面,则根据平衡阴阳、治病求本等原则,而采用相应的方法纠正这些偏差。
无可辩驳地说:如果西医学是科学的话,那么,脱离了五行学说的中医学比西医学更科学;如果中、西医学都是科学的话,那么,西医学是低级科学,废除了五行学说、并吸收了当代科技的中医学才是高级科学。因为西医学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的原因,只是由于其延伸了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功能,而废除了五行学说、并吸收了当代科技的中医学,则全面继承、发展了人类在目前已知领域中能够被医学所利用的智慧。
      对于传统中医理论就应该持科学态度,其中的精髓,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其中的谬误,也要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西医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积极主动地吸收。如此使中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中医学侧重于从阴阳是否平衡方面,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乃至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西医学则主要从直观所能感受到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方面入手的。从两种医学所用的思想特点、研究方法来说,西医学知识恰好是对传统中医理论在直观解剖结构及其功能方面的补充。  
      中医学为什么会萎缩?一言一蔽之,那就是某些中医理论不适应于临床需要,不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本质,从而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学在脱离五行学说这一千年桎梏之后,再吸收现代科技与西医学之长,将会使中医学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并势必焕发出无与伦比的勃勃生机。

                                 第四部分、   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后将会产生的主要变化:
1、有关六淫:
      中医学中外邪中的六淫,就只是“寒、热、燥、湿”四淫,说穿了,就是外界环境中,温度与湿度的太过与不及而已。例如,风邪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风,流动的空气,没有寒、热、燥、湿因素的参与,是不会致病的。暑与火都属于热的形式,二者只是在季节上的不同,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2、有关脉诊的意义:
      反映疾病的部位、性质、进退、正气的强弱、气血的运行情况等。脏腑配属寸口法将上中下分配脏腑法取代。  
3、有关“心主神明”:
      因为神志与五脏中主管血液循环的心脏,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在全身生理功能的归类上,为了照顾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五大系统”,就理所当然的将“神志归纳为心所主”了。因此,中医学中的“心主神明”与西医学中的“脑主神明”,在本质上没有矛盾。
4、有关肝升肺降、肝左肺右、肝主左肺主右之说: 因为任何脏器的功能都有升降适宜的范围,从来没有哪个脏器但升不降,也从来没有哪个脏器但降不升。因此,脱离五行学说后,肝升肺降、肝左肺右、肝主左肺主右之说,都没有存在的根据了。
5、有关脏腑表里说:
       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实质,是情志生火后,并在饮水比较少的情况下,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质,就是通过某些治疗方法使腹腔内的压力减小后,胸腔内的压力也就相应加大,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脾(可能是胰腺)与胃,一个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一个是容纳饮食物的容器,肝与胆相接、肾与膀胱相通,没必要分表里关系。因此,脏腑表里说理应废除。
6、有关经络学说:
       经络是存在的,是目前所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针刺的作用,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刺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但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十二经循行路线说”、“十二经相互顺接说”、“井荥俞经合原说”、“子午流注说”等都没有实际的临床意义,自然要从中医学中消失。
7、有关《伤寒论》是“六经辨证”还是“六病辨证”:
      十二经循行路线事实上不存在,那么,《伤寒论》也就恢复了张仲景“六病辨证”的本来面目。
8、有关脏腑相生相克的关系:
      通过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脏腑相生相克关系,就不复存在。同时,“心包、膻中、三焦、命门均为理论模型的多余构件,完全可以舍弃。”
9、有关中西医结合乃至融合的问题:
      脱离五行学说后,在吸收现代科技与西医知识方面,便消除了不必要的障碍。在当代,西医知识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重中之重的是西医对危、急、重症的抢救技术。
      最后强调一下,什么是当代的中国医药学?传统中医学理论是主体,西医学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传统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或是形象地说,传统中医的头脑与西医肢体的结合物)。——这就是当代的中国医药学。

9
发表于 2015-9-10 16:20:5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10 16:06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  
                    ...

建议于先生的回帖控制长度。

譬如每帖不超过五百字。

呵呵,那样的学术效益要高出很多
10
发表于 2015-9-10 16:23:41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9-10 16:06
中医学应该脱离五行学说  
                    ...

一叶知秋。

从一点即可窥全豹,从一个漏洞即可推知其理论的不健全,于先生为什么每次回帖都想面面俱到呢?

要知道,真能耐心阅读的没多少人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1 10:57 , Processed in 0.1096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