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 07: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理解“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如何理解“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其对后世有何影响?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曰: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历代医家对《内经》此段论述的看法不尽相同,一种意见认为“少火”是指气 味温和、能养人身正气的药物,如人参、黄芪之属;“壮火”则是气味纯阳刚 烈之品,久服能消蚀人之正气,如乌头、硫黄之类。另一种意见认为“少火” 是温和的阳气,属生理之火;“壮火”是亢烈之阳,属病理之火。生理之火,人身不可须臾失之,是生命原动力和活力的象征;病理之火则必然戕害人体,消耗正气,是疾病活动的表现。

任何功能活动,都需要物质补给,在消耗物质的同时又应该生成新的 物质以补充消耗者。人身阳气是其功能活动的综合体现,但必需以阴精作 为其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阴阳应象大论》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 之使也”。阳气是机体生化代谢的原动力,也是脏腑机能活动的集中反 映。明代医家张介宾就明确指出:“生化之权,皆由阳气。”他认为自然界之有芸芸众生者,是阳光普照大地的缘故;人之所以有生,只此一息真阳 为其大宝而已。人身阳气和平,则生化不息,阴精充长,此即《内经》“阳生 阴长”、“阳化气阴成形”之理。反之,无论阳气之衰减抑或亢害,皆可使人 生化失常而罹病。因此,“少火之气壮”、“气食(饲)少火”、“少火生气”,是为 人体正常生化的过程;“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则是阳气 过亢而伤人正气的病理状态。从“少火”而为“壮火”,由生化而致病变,反 映了物极必反的辨证观。

《内经》“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观点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不仅为后世“气火失调”的病机理论奠定了基石,在养生学及临床治疗上也 为正确应用温补、温热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发病学观点看,情志失调、 烦劳过度、外感六淫之邪均可诱发少火转化为壮火。比如《素问·生气通 天论》在分析“煎厥”(泛指耳鸣耳聋、目盲昏暗、甚至突然昏厥的一类病证) 病机时,就明确指出这种疾病是因为烦扰阳气,导致阳气亢盛,耗损阴精, 复因暑热之邪煎迫而发。在我国古代,自秦皇赢政始求不老方药起,许多 帝王显贵为了长命登仙皆服饵所诮“仙丹”,其中金石纯阳刚燥之品耗人阴津,久服之后不仅无所补益,反致夭折。这些纯阳之药,不也是“壮火食气” 的例证之一吗?

后世许多医学家根据《内经》“气火”理论,结合其临床经验,发展成许多独特的医学流派。金元医家李杲在这一理论的启迪下创立了脾胃内伤 学说。他提出百病皆由脾胃内伤引起,而其病机的关键是“阴火”。凡饮食、劳倦、情志所伤,都可使“阴火”内盛。而“阴火”又有虚实之分,其中因脾胃 气虚,阴血津液亏乏而致者属虚火;谷气下流,酿为湿热者则属虚中挟实; 七情引起心火亢盛则多属实证。总之,内伤热中证的病机是气火失调,人 体元气不足时,“阴火”亢盛;人体元气充足则“阴火”自敛。所以他说:“火 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在治 疗上,他主要运用补中气的方法来平“阴火”,创制了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 气汤等著名的方剂,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的“脾胃学派”。朱震亨提出“相 火论”。他认为世间万物内部都存在动与静两种状态,而“动”是主要的,是 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源,人体内部生化的动力就是“相火”,“天非此火不能 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格致余论·相火论》)同时,朱震亨又强调不 能忽视“静”的作用,如果动而无静,是为妄动,妄动则反而导致病变。他 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饮食厚味 等。他的相火理论对养生防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他积极提倡晚婚,婚后性生活要有节制,“动而中节”以养阴抑阳,防止“相火”亢盛;对于老年摄 生,他不但反对服用乌头、附子、金石仙丹等纯阳之品,还反对饮食过于肥 美,主张饮食清淡。

由此可见,《内经》关于“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的观点,对中医学术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哲理和医理为临床治疗、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和 方法。
2
发表于 2015-8-1 12:26:02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为中医提供理论指导和思维方法,中医治病,落脚点在临床。比如李东垣提出阴火学说,后世很有争议,但是甘温除大热却经得起临床检验。所以希望中医鬼谷子张先生继续发贴近临床的帖子,不要着眼于理论争鸣。

点评

校长言之有理,学生受教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 13:15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3:15:40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1 12:26
《内经》为中医提供理论指导和思维方法,中医治病,落脚点在临床。比如李东垣提出阴火学说,后世很有争议, ...

校长言之有理,学生受教了
4
发表于 2015-8-1 14:15: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鬼谷子 发表于 2015-8-1 05:15
校长言之有理,学生受教了

古人曰:“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

点评

前辈们都是晚辈老师,都有道理,学生能有这么多高人指点,真是三生有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 16:14
5
发表于 2015-8-1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8-1 12:26
《内经》为中医提供理论指导和思维方法,中医治病,落脚点在临床。比如李东垣提出阴火学说,后世很有争议, ...

领导就是领导啊,水平就是不一般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8-1 14:15
古人曰:“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

前辈们都是晚辈老师,都有道理,学生能有这么多高人指点,真是三生有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5 14:59 , Processed in 0.082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