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136|回复: 9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阴阳与五行的再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4 22:3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阴阳与五行的再思考

【 阴阳与五行】,有哲学的阴阳与五行,是由自然变化发展到社会变化的文化创举。有医学的阴阳与五行,是自然的变化发展为人体生命的知识。哲学的阴阳与五行以《易传》和诸子百家的学说为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以内经为根据。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百,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百,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 灵枢·阴阳系日月》云:“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具合于人,奈何?”三阴三阳,“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阴阳者,有名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以上看出,内经的阴阳有两个,其一是【四时五行】的阴阳,是【人亦应之】的阴阳。阴阳是寒暑,一年一个阴阳。阴阳是四时,一年四个阴阳。阴阳是昼夜,一年三百六十日就有三百六十个阴阳。故,阴阳合之为一,离之不可胜数。
  其二是天地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即“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一岁”。阴阳无形,候气可证,所以,阴阳是用天地之阴阳来证明的。

【四时五行】阴阳是《易经》阴阳,即古人观察和测定的阴阳,也是太阳主气的大地阴阳,是年年四时主气不变的阴阳。由于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不能解释复杂的气候现象,又由于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对日月主气的影响,即客气的存在使四时主气有不规则的变化。因此,内经用干支组合,把十天干化五行五方之位,把十二地支化为三阴三阳六气,“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組成六十年的周期观测七星周肇中的气候变化,这就是天地之阴阳。

  【四时五行】阴阳是四时寒暑变化的现象,并没有揭示阴阳的本质,【天地阴阳】揭示阴阳的本质是气,是气化,是阴(寒)气与阳(暑)气的組合。因此,天阴阳是三阴三阳六气,地阴阳是金木水火土(相火)五行五方之气。天气动而不息,地气静而守位,动静相召,上下相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错,万物变生。因此,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体是天地之气气交而成,而天地之气的通道就是三阴三阳六经。三阴三阳即是人体的阴阳,五行则是阴阳之气升降的表现。

即兴而曰:天地本一气,一气化阴阳。阴阳通六经,升降在五行。病为邪气生,治为一气通。祝愿天下医,疗效济苍生。

点评

赵洪钧《内经时代》说:“《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  发表于 2015-5-24 19:5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22:44:2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不同意见,欢迎辩论。

点评

很有益的思考,支持!  发表于 2015-5-15 14:36
3
发表于 2015-5-15 14:40:14 | 只看该作者
“即兴而曰:天地本一气,一气化阴阳。阴阳通六经,升降在五行。病为邪气生,治为一气通。祝愿天下医,疗效济苍生。”
赞同。中医之道虽繁,然简言之:调气血(阴阳)而已,故生“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之则。

点评

谢先生鼓励,主題帖对六经说的太简,我把学习先生贴的感受移来作补: 天为阳,以生天气;地为u阴,以生地气。人处天地气交之中,以六经接纳天地之气,此阴阳出入之道也。二气出入以立形,形者,脏腑也。脏腑各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5 19:16
4
发表于 2015-5-15 18:20:34 | 只看该作者
好,吐得好,让那些想废除中医阴阳五行的人重新认识中医!

点评

谢谢,总版在此倒活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5 19:17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16:15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5-5-15 14:40
“即兴而曰:天地本一气,一气化阴阳。阴阳通六经,升降在五行。病为邪气生,治为一气通。祝愿天下医,疗效 ...

谢先生鼓励,主題帖对六经说的太简,我把学习先生贴的感受移来作补:
  天为阳,以生天气;地为u阴,以生地气。人处天地气交之中,以六经接纳天地之气,此阴阳出入之道也。二气出入以立形,形者,脏腑也。脏腑各主一经,脏主三阴,腑主三阳,三阴三阳互为表里。脏腑通阴阳,阴阳生五行。六腑通泄,五脏藏神,五行以升降而神立。神者,命也;形者,体也。神以气化形,形以体载命。故,阴阳出入,五行升降。形与神俱,体合于命。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9:17:52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5-15 18:20
好,吐得好,让那些想废除中医阴阳五行的人重新认识中医!

谢谢,总版在此倒活跃。
7
发表于 2015-5-15 19:25: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发表于 2015-5-15 20:39:26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5 19:25
中医赋予阴阳的规则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绝不同于周易里面的阴阳规则!!阴阳五行的所有规则都是人为主观制 ...

亦之啊,你真得好好学学楼主,同样是交流,同样是辩论,人家都有收获,都有进步。瞧瞧你们几个,七八年了,除了扎神经,还是扎神经,一点进步没有。就算你改写了医学史,也不能总吃老本不是?

点评

谢谢太白先生的鼓励。先生的文章粗读了一些(读透是要时间的),准备认真读一读。外坛也见到类似文章,我认为是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上层注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5 22:0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22:05:49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5-15 20:39
亦之啊,你真得好好学学楼主,同样是交流,同样是辩论,人家都有收获,都有进步。瞧瞧你们几个,七八年了 ...

谢谢太白先生的鼓励。先生的文章粗读了一些(读透是要时间的),准备认真读一读。外坛也见到类似文章,我认为是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上层注目。

点评

不用管上头,正如中西医融合观先生所说,我们共同努力恢复中医固有理论体系,至少我们自己可以明白就里,更好地指导临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6 07:2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23:45:49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5-5-15 19:25
中医赋予阴阳的规则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绝不同于周易里面的阴阳规则!!阴阳五行的所有规则都是人为主观制 ...

  欢迎刘先生讨论,只要是说理,正反意见都欢迎。难得见先生说理,我就认真读一读。
  
  先生说:【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创造发明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客观规律。】阴阳是寒暑,五行是五季,不是客观存在吗?若不是客观存在,你冬穿棉,夏穿单也不是真实的?是你发明创造的?

  先生说:【阴阳结合人体不过是对人体生理状态、以及脏腑生理状态变化规律的认识,例如人体的寒热虚实状态、肾的阴虚阳虚状态、心跳的快慢状态、胃肠的功能状态等等,古人观察到这些状态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利用阴阳把它们描述出来。】说的完全正确。这个规律就是阴阳,就是寒热表现的阴阳,在人体的阳表现为升,以呼气为证。阴表现为降,以吸气为证。升降平衡,人体无病,升降有阻,人体必病。你说对不对?

  【 正玄曲线让现代医学直观而且明白,】先生对【正玄曲线】明白吗?你说【是相应的植物神经生理功能变化引起的,具体说就是相应的交感副交感神经生理功能变化所引起的状态变化。】请问,【交感副交感神经生理功能】是怎样形成的,根据是什么?是大脑吗?大脑的功能又是怎样形成的。直说吧,这些都是生命力的表现,而生命是什么?西医说得明吗?正玄曲线是现象,西医只会说现象,现象是标不是本,你明白的是什么?

  先生说:【中医人却误把阴阳当作中医的认识对象,误认为阴阳是中医的根本误认为阴阳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唯有认清阴阳的本质才能走出认识误区!经络是古人对神经系统的认识开始,阴阳结合人体不过是对经络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古人很早就会利用针灸调理脏腑功能失调以及人体阴阳功能失调!!】中医用阴阳五行理论认识人体生命,是因为生命是一气化生,生命表现人体,人体承载生命。生命是人体内的真气升降出入的表现,没有气的出入,人体就是僵尸。没有气的升降,人体就不会生长。升降出入之道是六经,所以六经是人体和生命的分界线。六经是阴阳,以通天气,五脏是五行,以主升降。你能否定真气的升降出入吗?升降出入就是六经,就是生命。
  

点评

中西医融合观 支持先生的观点。先把阴阳五行学明白了,再发议论。 ---------------------------------------------------- 谢谢先生的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6 10:53
支持先生的观点。先把阴阳五行学明白了,再发议论。  发表于 2015-5-16 06:4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07:31 , Processed in 0.0541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