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106|回复: 2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从经方看医经“五行说”的临床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3 08:5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经方看医经“五行说”的临床价值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以《汉志·方技略》“医经、经方”为律,目前所谓的中医四部经典即《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神农本草经》,其中《内》《难》属医经学派,《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属经方学派。有学者考证,这四部经典的成书年代皆在东汉时期。

点评

一会儿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一会儿又企图否定“医经“五行说”的临床价值”。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发表于 2018-6-25 07:4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0:02:46 | 只看该作者
《汉志·方技略》说: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死为生。
经方者,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由上可见,无论是医经学派,还是经方学派,文中未及“五行说”。可观今本《内经》(《素问》《灵枢》),“五行说”充斥其中,而且成为核心理论或最高理论。前贤认为,五行是汉代的思想律,是汉代的统治哲学,所以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甚至日常生活中,没有不套用这种“五行说”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不是今通行本《黄帝内经》是有道理的。但仅凭此虽很难否定,作为依据之一应是没问题吧!


点评

近代著名学者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说:“汉代人的思想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4 10:13
五行是汉代的思想律,是汉代的统治哲学,所以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甚至日常生活中,没有不套用这种“五行说”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不是今通行本《黄帝内经》是有道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3 20:34
说什么医经学派,经方学派,本来中医就只有经方派和时方派,哪又来的这么多派?真是唯恐天下不乱!难道中医界还不够乱吗?  发表于 2018-6-23 15:11
3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0:26: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部经典成书于东汉时期,最有争议者当是《内经》——即《素问》和《灵枢》了,余者三部当无异议。

点评

今本《内经》共162篇文章,确实是非一人一时之作,但是将这些论文编辑在一起合成两本书,当是一人或同时代多人之所为。 另外,今本《内经》实际是两本著作,即《素问》和《灵枢》,所以应该当作两本著作对待。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4 16:19
此处暂不论。感兴趣者,可参阅相关书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3 10:28
4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0:28:1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3 10:26
中医四部经典成书于东汉时期,最有争议者当是《内经》——即《素问》和《灵枢》了,余者三部当无异议。

此处暂不论。感兴趣者,可参阅相关书籍。
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4:23:42 | 只看该作者
历代医家皆认为,《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垫脚石,历代医家无不奉为圭臬。然以临床验之,又无具体的方药可用,所以后世医家又非常困惑。特别是不知道如何使用“五行说”去指导临床、去辨证论治。

以《内经》而言“五行说”,其目的是构建了庞大的“天人相应”理论体系,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去归类、去推演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故“五行说”屡遭世人诟病。

点评

历代医家皆认为,《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垫脚石,历代医家无不奉为圭臬。然以临床验之,又无具体的方药可用,所以后世医家又非常困惑。特别是不知道如何使用“五行说”去指导临床、去辨证论治。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3 21:01
6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4:35:55 | 只看该作者
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点评

五脏病之何日起、何日愈、何日甚、何日持,与四时有关系吗?与五行说有关系吗?临床是否如此?同道认同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08:57
先生是西医,不仅不顾,而且不懂。  发表于 2018-6-23 21:03
7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4:56:16 | 只看该作者
又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说:
“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8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5:11:53 | 只看该作者
再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
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此皆逆死也。”

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点评

这些难道不是五行学说吗  发表于 2018-6-23 15:21
9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5:25:2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五行存废”问题,也争论了百年有余吧!以后,可能还将继续争论这个问题。

点评

以中医理论而言,“五行”不能废,或者说“五行”之“五”不能废。否则,以此构建的庞大的“天人相应”理论体系,则无法实现。 以中医临床而言,以《伤寒论》112方和《金匮要略》262方为临床依据,可以完全放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4 11:0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6:18:36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中医医家认为,以临床而言,《伤寒杂病论》的使用与实用价值要远远高于《内经》,甚至有医家认为,不学《内经》照样可以诊治疾病,甚或也能成为一代名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3:31 , Processed in 0.25346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