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13|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感 冒 新 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2 10:5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感 冒 新 论

泰然居士

前言:这几篇新论是我在临证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体会而形成的,因与教科书及诸家论述不同,故名之曰:“新论”。在临证中,我遵循“有是因必见是症,见是症必如是治,如是治必用是药”的原则,即“病因-病症-治法-方药”的统一,下面的内容也基本按这个体例叙述。以后还将发表《癫痫新论》、《风疹新论》等。

感冒虽系小症,然而人的体质不同,感邪轻重深浅有异,故而症状多变,治疗上也不能一概而论。


感冒的病邪主要有两种:风寒和病毒(病毒,古籍中称为“疫毒”,二者病性相同,但疫毒较重)。


病邪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体表(皮毛)和口鼻。


下面介绍不同病邪根据其病性和侵入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及治法:


(1)风寒:


风寒束表,皮肤毛孔收缩,散热减少,导致恶寒发热。《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故用发汗法: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汗出而热退。


风寒袭于头面,致气血不畅,表现为头痛,治以散寒活血止痛,用川芎茶调散,主药为:川芎、白芷。


风寒袭于体表,则表现为全身酸楚,甚则酸痛,乏力嗜卧,治以散寒通络,用羌活、独活,秦艽等。


以上为风寒自体表(皮毛)侵入人体的证治。


风寒袭于鼻部,刺激鼻粘膜分泌物增多,则见鼻流清涕,治以散寒通窍,用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等。日久化热,炼灼津液则转为黄涕,可入双花、夏枯球以清热通窍。


风寒入里(注意:这里说的入里是指风寒经口鼻途径入里,与“六经”传变之“入里”不同),刺激咽部,则咽痒咳嗽少痰,治以祛风利咽,用射干、僵蚕、蝉蜕、桔梗、防风等,风邪日久不去亦可加木蝴蝶、青果等。


风寒继续入里,袭于气管,肺气宣降失职则胸闷咳嗽,气管分泌物增多,则咳吐清痰,需宣肺化痰,可用苏叶、杏仁、桔梗、前胡、白前、半夏、陈皮、茯苓等。风寒未解,日久化热或素体内热,可见咳黄稠痰,可加知母、黄芩、桑白皮、瓜蒌、沙参、鱼腥草、芦根等清热化痰。咳嗽较甚者,可用润肺止咳药,如款冬花、紫苑、百部、枇杷叶、川贝等。


以上虽将风寒侵入人体的途径分别论述,但事实上,风寒并非由单一途径侵入人体的,在治疗上应该注意分清主次。


(2)病毒:主要自口鼻入,其性质多为热邪,故可按发热治之,但其病因一般并非气候炎热所致。病毒性感冒初起症状多为鼻咽干呛,需清热解毒,用双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仲等,重者可见扁桃体肿大,咽痛较重,需清热利咽,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马勃、蚤休等。病毒也会循呼吸道入里,但临床上所说的感冒往往仅至于此。


风寒与病毒亦可同时兼夹,治疗时可以将麻、桂、荆、防、银、翘等药同用,而不必顾虑其是否为寒热杂投。


以上内容可归纳为下表:


【不同季节感冒证治】


冬季感冒多外寒内热之证。因为冬季多厚衣棉裹,饮食温热,故内热郁于中,而风寒束于表,故需解表清里,常用双解汤,发热明显者可用麻杏石甘汤。


夏季感冒(轻者称为“伤暑”,重者成为“中暑”)多为外热内寒之证。因为夏季酷暑逼人,故多饮食生冷瓜果、冰糕、啤酒等,损伤脾胃阳气,致寒湿内生,腹痛泄泻,即俗谓“肠胃型感冒”,故多用温中化湿之品,如藿香正气散等,与感冒证治大异。


【不同体质感冒证治】


(1)气虚:气虚者多为肺气虚御邪无力,易于感冒。可于解表方中加入黄芪、白术、党参、柴胡等益气疏解。气虚感冒者用黄芪无固表敛邪或“闭门留寇”之弊,但实体感冒勿用黄芪。


(2)阴虚:阴虚外感多从热化,因其素有虚火,风邪多从热化,表现为口干咽燥等症,可于解表方中加入生地、玉竹、沙参、知母等药。解表药多用桑叶、菊花、薄荷、双花、连翘等凉解之品。


【不同宿疾感冒证治】


(1)鼻炎:鼻炎病因多为感冒日久不愈引起。其根本为肺气虚,感冒日久不愈,邪气虽不甚实,但肺气宣散外邪无力,风邪郁于鼻窍。此时他症虽无,但鼻部症状并未完全消失,许多患者即停止治疗,反复日久,致鼻部抵御外邪能力下降,偶有外邪,其它部位未见明显症状而鼻部即感不适。治疗上以通窍散寒为标,益肺乃根本之法。


(2)气管炎:多为脾肺气虚而见外感风寒之证。脾虚则易于停湿生痰,肺虚则易于感受外邪。故治疗时,在解表散寒同时,加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品,如六君子汤等。


(3)哮喘:哮喘患者,肺气易升,感受风寒,肺气上逆更甚,故宣肺解表之时,亦应降气平喘,如苏子、葶苈子等。


上述为呼吸系统感冒兼夹感冒证治,本类疾病多被西医称为“急性发作”,如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治疗感冒时注意不要用对心血管有副作用的药物,如慎用麻桂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炎、厌食等感冒后症状会加重,是因为感冒使肠胃功能减弱,可在解表药中加入和胃消食之药,如木香、砂仁、苏叶、半夏、陈皮、苍术、藿香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尿路感染等(多属中医“湿热”型)感冒后症状也多会加重,可重用清热解毒利湿类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在感冒时尽量不要用柴胡、桔梗等升提药。


综观许多验方、秘方,都是上面不同药对的组合而已,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了疾病的“病因-病症-治法-方药”,才是根本的执简驭繁的方法,古人云:“药不执方,灵活运用”,也正是基于此。



              
[/watermar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06-6-23 09:3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善,真中医也.愚常见上焦痰热而肾虚之咽痛,发热,或中焦湿热而下焦寒湿,此辈多不节饮食,夜生活多故...治用清热解毒与麻附细幸汤加减,请教居士高见如何?
3
发表于 2006-6-23 20:27: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泰然居士先生:
阅大作,不禁脱口而出三个字:棒!!真棒!!!
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14:47: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下面引用由大象若水2006/06/23 09:31am 发表的内容:
善,真中医也.愚常见上焦痰热而肾虚之咽痛,发热,或中焦湿热而下焦寒湿,此辈多不节饮食,夜生活多故...治用清热解毒与麻附细幸汤加减,请教居士高见如何?
诸位过奖了!在下实不敢当!

您说的这两种证型,我在临证中亦时有所见,我一般先予以清热治标,但注意不要损伤下焦,如大黄、玄参等药。待邪祛正安后再以复本固元为主。
5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21:0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泰然居士在 2006/07/12 09:08pm 第 1 次编辑]


补充两个感冒病案



一:气虚外感风寒日久

翟××,女,31岁
初诊日期:2006年2月6日
感冒迁延难愈2月余。服药效不理想。
【刻诊】鼻塞,擤黄稠涕,咽痛咽痒,咳嗽,咳少量黄稠痰。余症较差。脉软,舌红苔薄黄。
【诊断】感冒(气虚外感风寒,郁久化热)
【病机分析】气虚(脉软)御邪无力,故病邪虽不甚实,但留恋不去,郁久化热,阻于鼻窍(涕少色黄)、咽部(咽痛咽痒)、气管(咳嗽、痰少色黄)等处。
【治则】益气解表,清热通窍化痰。
【处方】
黄芪15g 白术15g 荆芥10g 防风10g 薄荷10g 双花20g 连翘20g 辛夷15g(包) 白芷15g 苍耳子10g 细辛3g 夏枯球10g 射干15g 僵蚕10g 山豆根15g 杏仁10g 桔梗10g 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三剂治愈。


二:素有气管炎,外感风寒。

韩××,男,73岁。
初诊日期:2006年4月14日
咳嗽3~4天,因气候转凉引起,未经治疗。既往有“慢性气管炎”二十余年,每因气候变冷即加剧。
【刻诊】咽痒发咸,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泡沫状,量多,咳声低沉。无鼻塞,无头痛。脉滑,舌红苔薄黄。
【诊断】咳嗽(脾肺气虚,酿湿生痰,外感风寒)
【病机分析】患者素有气管炎(综合脉证系脾肺气虚),有宿痰。近期虽气候略冷但感冒并不多发。盖病人肺气不足且有宿痰,风寒之邪不甚重,其肺即难以承受。故益肺化痰为主,解表为辅。
【治则】健脾燥湿,宣肺化痰。
【处方】
党参20g 白术20g 云苓15g 炙甘草6g 半夏15g 陈皮15g 射干15g 防风10g 枳壳15g 桔梗10g 苏子15g 莱菔子15g 白芥子10g 款冬花15g 紫苑15g 百部10g 生姜三片 大枣五枚作引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4月17 日
咳嗽减轻,痰转粘稠,咽部发咸大减,仍咽痒咽干。脉滑,舌红苔薄黄。
原方入桑白皮30g 天竺黄30g 海浮石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症状基本消失。
嘱平素服“气管炎丸”以化痰。

6
发表于 2006-7-12 22:20: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现今感冒初起即用中药治疗的实在是太少了,等到需要中医的时候,病已诸证夹杂,居士的治疗,药简效宏,当真难得,受益!
7
发表于 2006-7-12 22:5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2006/06/22 10:56am 发表的内容:
感 冒 新 论

泰然居士

前言:这几篇新论是我在临证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体会而形成的,因与教科书及诸家论述不同,故名之曰:“新论”。在临证中,我遵循“有是因必见是症,见是症必如是治,如是治 ...
新论不新,老生常谈。教材上就有。
后附两案根本就是错案,不知是还是你自己的临床?如果是病人一定没有好转。
8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8:5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下面引用由王亚当2006/07/12 10:55pm 发表的内容:
新论不新,老生常谈。教材上就有。
后附两案根本就是错案,不知是还是你自己的临床?如果是病人一定没有好转。


谢谢王版主赐教!
首先告诉您这些内容确系我“实事求是”的临证所得,绝非抄袭,病案亦我临床中的病案,并无夸大之辞。如您认为是错案,请说明应当如何辨治?
您说“新论不新”,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一下:
(1)我的立法用药是以药对为基础,而教材则是以方为基础,这是与教材的根本区别,应为一“新”;
(2)风寒自口鼻入的途径及传变的论述,教材中未见记载。乃又一“新”;
(3)我将一般笼统论述的“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独立成为【不同体质感冒证治】,更有利于理解和指导临床,又一“新”;
(4)对于【不同宿疾感冒证治】是临床上常见,教材中却没有相应的论述,如果按一般证治,有失妥当。文中详加论述,可称之为一“新”。
不可否认,我的医学知识和临证经验都还不够丰富,有些认识还很肤浅,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希望王版主能多提宝贵意见,我一定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9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8:59: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7/15 00:46pm 第 1 次编辑]


本文可与下文相参看: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926&show=0

感冒中西医治疗之比较

泰然居士

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疾病。然而就是这样普通的疾病,中西医也有完全不同的观点。

在病因方面,西医看到的往往是细菌、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而中医则多着眼于风邪、寒邪等气候因素。对于受风淋雨等气候因素,西医的解释是由于这些气候因素使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事实上,风邪、寒邪在较重的情况下也是物理损伤因素。当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时(风寒袭表),皮肤毛孔收缩,散热减少,引起发热(当然发热还有其它原因,但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寒冷刺激皮肤的同时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相应的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则会出现“全身酸痛”,而西医对“全身酸痛”的解释往往是“全身中毒症状”――即炎症导致的全身症状,而许多“全身酸痛”患者的化验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点。由炎症导致的“全身酸痛”在临床上只占极少数。中医治疗这些症状是用温热兼能透表的中药(即辛温解表药),通过发汗恢复体表毛孔和血管的正常功能使症状解除。服西药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也往往能达到汗出症减的效果,但西医在表述上药时并未注重它的发汗功能,只注重它的止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

从上可以看出,中医在治疗上从“风寒袭表”到用“辛温解表法”及选药,是一个完整而且切合实用的理论,并非只是其中某一点正确,西医所说的“中药有效≠中医理论正确”,这一点就可以不攻自破了。

“头痛”也往往是寒邪对头部神经血管的刺激(具体可能是血管收缩,血流减慢,神经功能受影响,而致头部发沉、疼痛。这一点,就是号称注重微观、试验手段的西医也没给出很好的答复,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一点),把寒邪驱逐出去,刺激消失了,头自然就不痛了。而西医单纯用麻醉神经来止痛,无异于你打我一下,我吃点止痛药,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感冒的症状之一――鼻塞,西医认为是细菌引起的鼻粘膜分泌物增多,而临床上用消炎药疗效甚微。事实上仍然是风寒对鼻粘膜的物理性刺激,使鼻粘膜产生的分泌物增多。我们很容易注意到鼻炎患者冬天厉害而夏天减轻,或在较冷的天气里,早晨较重而中午则减轻,这都证明了是由于气候的因素。西医也说是对冷空气过敏,但用扑尔敏、息斯敏也没有很大效果。而在中药方中加入辛夷、白芷、苍耳子、细辛等药则大大不同了,上述诸药的针对性强,能对抗风寒对鼻粘膜的刺激性。在这一点上,中医的理论较西医又有很大提高。

如果风寒顺着呼吸道进一步往里发展,侵入气管等部,也同样会引起粘膜分泌物增加,即会出现咳嗽、咳痰,即使分泌物不增加,机体也会反射性的将“冷空气”(寒邪)排出去――咳嗽。所以说西医在治疗感冒上只是被动的治,病邪进来了,我就消灭它。而中医则是主动出击,是循着病邪侵入的途径把它驱逐出去。在驱逐的同时,自身对病邪的抵抗能力也增强了,好比增强了“国防力量”。而西医单纯消灭病邪,消灭一个,还会有其它的再进来,而抵抗能力增强了则病邪就不会或不容易再进来了。这就是临床上常见到的西医见效快(大剂量抗生素),但疗效不巩固,易反复。中医见效慢(驱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治好后能很长时间不再感冒。老百姓常说:“西医虽然快,但不除根;中医虽然慢,但却除根。”其原因也就在于此。

对于感冒后期的反复咳嗽,中医治疗更有其独特之处。这种咳嗽表现为痰不是很多,炎症也不是很厉害,注射抗生素没有很大效果。但用中药款冬花、紫苑、百部、川贝、枇杷叶等润肺止咳药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这时病邪已不是很严重,只是肺脏宣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用这些药物则可以很好的润肺以恢复肺脏的正常功能。

中医并不否认细菌、病毒对上呼吸道的作用,相比之下,中药清热解毒还具有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10
发表于 2006-7-14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感 冒 新 论

大家在这里静候王版主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7:01 , Processed in 0.0726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