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常见问题的防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4 07:2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 张毅

   笔者多年担任“全国中医类别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 (主)考官,纵观这几年的考试状况,总结出了考生们在考试各站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防范性的个人建议,冀对考生们应考有所帮助。

■文化功底太差
    部分考生断句识字很成问题,直接影响对考题的理解;有的错别字不断,如“诱因”读成“锈因”,“恶(Wù)寒”读成“恶(è)寒”,“数(shuò)脉”读成“数(shù)脉”。虽然训诂学里有“辞不害义”之说,但作为受听的考官来说,你满嘴错字,往往会联想到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医学水平,从而使你的印象打大折扣。
    建议:文化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凭应付考试这几天的时间来恶补显然是不行的。就“急则治其标”而言,多把精力放在大纲上,对大纲中不懂的地方多听、多看、多问。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中医常识缺乏
    搞不清五行生克关系;弄不清四诊、八纲的内容是什么;辨不清六淫、七情的致病特征;记不清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把正常体温说成62度(℃)、黄苔主寒等。
    建议: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实践的重要依据。这如同我们学数学的“乘法九九表”一样,一些概念的东西必须死记硬背,没有捷径可走,如上述的一些概念和内容,学中医的人记死了,弄懂了,受用一辈子,记不住或弄错了,受害一辈子。当前要做的就是把大纲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必须尽快搞明白。

■缺少必须的临床素养
    问诊缺少目的,不能围绕主诉开展现病史、相关病史的询问;忽略诊疗经过的询问;收集症状、体征分不清主次;因诊断缺乏依据,辨证施治过程前后矛盾,比如,明明叙述的是肾阳虚症状,使用的方药又是肾阴虚的。忽略现病史、家族史、既往史、婚育史、月经史等相关病史的询问:。
    建议:临床素养问题不是理论能阐述得完整的。因为临床问题千差万别,病情它也不会按照病人或医生的思路走。临证多了,见识也就广了。但见识广,不等于素养高,关键要善于总结。考生可以多做多看样题,样题里面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一定的范式,在答辨时,按范式填装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乏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
     这主要是许多考生认为学中医,西医派不上用场的错误认识造成的。
     建议:你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对大纲中涉及到的现代医学知要有必要的掌握,争取所占比重的分数不要失得太多。

■逻辑思维混乱
     问牛答马,前热后寒,虚证实治,让考官不知所云。
    建议: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顺着思路走,如果你诊断为寒证,从理论上讲,法、方、药都应体现出为寒证对接。历次考核中都有考生不按思路走,而许多考题又是分项计分,为了让考生得更多的分,也有这种情况,尽管前后矛盾,但从单项而言他又与标准答案对接上了,我也给他这项的分。从道理上讲,逻辑不连贯,这道题应该是零分,给单项分是网开一面。从临床逻辑思维的培养来看是很有害的。

■画蛇添足 答非所问
    问一答二,总害怕没有把问题说明白,比如问诊的内容他把舌、脉的内容给回答了。结果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被越说越复杂,最后因不着边际而影响得分。
建议:答题应先易后难,问啥答啥。对回答的问题要尽量清楚,与题无关的问题要尽量避免。

■俗话俚语太多
    如我们四川的考生就常把“臀部”说成“沟子”、“头”说成“脑壳” 、“哮喘”说成 “吼巴儿” ,“眩晕”说成“发黑晕”…等。我认为,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地域、风俗习性等关系,各地都有一些自己的方言,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交流,特别偏远山区更有利于医患沟通,不应苛求。但作为全国统考,标准比较清晰的情况下,过多使用俗话俚语,容易使考官产生歧义,同时传递出理论陈旧、封闭落后的信息,影响考官对你实际能力的判定。
    建议:把你经常容易上口,土得掉渣的俗话俚语清理一下,使其有意识、有目的地和学术语言对接。当你和病人用方言交流时,心里一定要明白他的学术语言和含义,不然的话,久而久之你一定会被俗化成“纯正”的土郎中。

■省题不细致
     ☆文化功底差,理解能力有限。一见到“主诉”就给出诊断。
     ☆医学知识薄弱,能理解但无法判定。如“恶寒”、“畏寒”都是怕冷,但前者为卫阳被束,后者为阳虚失温。
     ☆大意失荆州,过于自信造成马大哈。比如“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lèi雷)状”。
    建议:加强文化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的积累;打牢医学基础,熟悉实践考核的一般程序和要求;抽到答题卡后,要全面认真审题,不要读半截题,不要先入为主,对题里的一些前后否定句式(渴不欲饮)、转折句式(如“饥而不食”)尤当注意。审完题后,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客观判断。

■应变能力弱
    主要是对考官的题外提问难以自如应对,在一、二站这种情况可能更突出。比如考生说出方剂后,有的老师会额外叫说出该方的具体药物。
    建议:应变力弱的产生,很多时候是心理压力过重所致。放松心情很重要。还有部分考生知识面太窄。一般来说,题外提问,错了考官也不会太多计较,不会直接影响考生得分。对题外提问吃不准,我个人觉得不妨直接表明,除非考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猜来猜去,反而会暴露出你更多的弱点,影响考官对你的评价。

■对考官过份敬畏

    由于对考官过份神圣化 ,一些考生对考官产生了敬畏感,出现紧张、怯场、心理压力过大,使原本非常熟悉的一些知识出现瞬间“短路”,“卡壳”,使长久的付出毁于一旦。我们承认这里面不乏优秀人才,遗憾的是考试只认答案的结果。
建议:行动上师长化考官,心理上人格化考官;把考场当诊所,把考官当病人。

■不尊重考官。
  有的考生自认为在基层是业务骨干,见多识广,往往目中无人,对考官不屑一顾,对考官提出的问题不是虚心听取,而是一味辩解,不尊重标准答案。我们承认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一个问题有多个解释是很正常的。但对于考试来说,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然茶馆里的茶客——各说各,就会失去考试的标准和严肃性。这也从一个方面告诉考生,复习必须围绕大纲来进行。
    建议: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目前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自己的“专家”、“名师”架子。你必须清楚:社会是个大舞台,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人都在发生角色转变,今天你是考生,他是考官,这是“剧情”的需要,人人必须遵守各自角色的规矩,不然这个社会就会乱套。

■投机心理过重
    有的考生不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凭借真才实学来获得考官的认可,而是寄希望抽的题简单一点,打锭子(猜题),热衷于找熟人,走后门,托关系。一旦上述绝招失灵,心理底线就会崩盘,已经掌握的东西也忘得一干二净。
    建议:最好办法就是脚踏实地学习,自己做到底气充足,只有这样,即使你傍靠的关系失灵,你也不会因此而乱了方寸。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省遂宁市和平西路68号(市中医院)
邮政编码:62900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5-24 12:06:10 | 只看该作者
好!
3
发表于 2014-6-1 19:13:5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6-1 04:06
我考你一下,南北如何定位?

在地球的北半球: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4
发表于 2014-6-5 15:17:1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谢谢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2:49 , Processed in 0.0547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