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58|回复: 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侃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8 08: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8-8 08:21 编辑

“神”侃识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神者何也?《灵枢·本神》说: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皆神之属。

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主编《内经·第三章-藏象学说》说:
“神,这里有两义:一指精神意识;一指世间一切正常微妙变化的主宰和动力。正如《类经·藏象类·九》注云:‘神者,灵明之化也……阴阳所居,即神明之所在,故曰阴阳者,神明之府也。《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谓之神。《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易》曰:知变化之道者,知其神之所为乎!是皆神之为义。’又云:‘万物之神,随象而应,人身之神,惟心所主,故本经曰:心藏神。又曰:心主之官,神明出焉。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意五神五志之类,孰非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心?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迨其变态,莫可名状……《邪客》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本节的‘神’是与魂、魄等并言,故主要是指精神意识活动。”

综观先秦著作及《内经》所论,“神”概念的内涵有下面四个方面的意义(见于张登本《内经的思考》)

⑴是指“天神引出万物者”。《说文解字》的“神”概念,即所谓超自然规律的,具有人格化和意识的存在。《内经》对这一仍然带有先秦哲学“神”概念的内涵是持批判和否定态度的,如认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至德,指至深至奥至真的医学理论)(《素问·五脏别论》);“道(道,此指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自然规律)无鬼神,独往独来”(谓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素问·宝命全形论》)等。

⑵是指自然界一切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及其现象。“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素问·天元纪大论》)等,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自然界存在着气-阴阳-五行变化的规律,人们对这种规律虽然不能直观感觉,但却是有征可寻的客观存在,于是《内经》将这种奥妙无穷的自然规律以“神”(或“神明”)概之,其中“五运(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及“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就是对“神”(或“神明”)这一概念内涵的准确诠释。

⑶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总称(即广义之神)。《内经》用“神”概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时又包括了四个主要层面的含义:
其一是将一切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以“神”概之,生命就是神。如“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以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八正神明论》)的“神”概念即是如此。
其二是指人体自身存亡对全身各种机能活动实施的调控和“主宰”机制。《内经》认为这个调控和“主宰”机制发生在心,五脏六腑都有参与,所以有“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之论,这是以胎儿发育为例,指出发生于心的神又分化为魂(肝所主)和魄(肺所主)两个方面对人体生命实施调节控制。此处还有“脾藏意”(指人的意志、意向、意识等),“肾藏志”(指人的意志、志向、记忆等)(《素问·宣明五气》)。但总的由心统管,因此说“心藏神”(《素问·宣明五气》),“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即是如此。
其三是指人的精神活动(见下文第四条)。
其四是指人体正气的反应性。如针对人体正气及其对病邪刺激的反应性时说:“神者,正气也”(《灵枢·小针解》);针对人体正气对药物或针石治疗的反应时认为,病人“形弊(意义同败)血尽而功不立”的原因是“神不使”(《素问·汤液醪醴论》)的缘故,此处之神就指人体的正气及其对针石、药物等治疗的反应性。

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即狭义之神)。包括感觉、知觉、意识、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反应、意志等活动。

《内经》是在继承先秦诸子“心之官则思”(《孟子》)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学狭义“神”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认为人体“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同样指出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体察、感知、思维、领悟、理解、把握等心理活动过程都属于“神”的活动,都是“心藏神”在这一重要生理功能之下发生的,《内经》中的“神”概念虽然所指有四,唯前者“万物的主宰者”予以否定而较少应用外,其他三义,尤其是后两者在医学内涵支撑之下形成了相关的“神”概念并予以广泛应用,由此产生了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具有丰富医学内涵的、具有强烈自然科学色彩的“神论”学术内容。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广义之神和人心理活动的狭义之神,都属于(中枢神经)大脑的功能,历代医家亦有认同者。然“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具有丰富医学内涵的、具有强烈自然科学色彩的‘神论’学术内容”,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无可扭转与改变。有学者认为:如果将“心藏神”、“心主神明”、“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等的功能强行移回到大脑中去,一者则会使中医构建的传统的庞大理论体系受到冲击,使为医者(中医)无可适从;二者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的“心”的概念也会受到影响,如“心想事成”、“心理危机”、“心情郁闷、舒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里乐开了花”等;三者有时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如“心火上炎→脑火上炎”、“心想事成→脑想事成”、“心理危机→脑理危机”、“心情郁闷、舒畅→脑清郁闷、舒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脑急吃不了热豆腐”、“心里乐开了花→脑里乐开了花”等。对于此,浙江中医学院赵辉贤教授深有感触的说道:“笔者不禁感概万千,也掺杂着诸多的无奈!《内经》之所以说是‘心主神明’,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即诸子百家无一不是以心为五脏之主……总之,‘心主神明’之说已沿袭二千余年,要改称‘脑主神明’,可谓积重难返。改变观念尚易,如今天语言里‘用脑想想’、‘多动动脑筋’、‘笨得像猪脑子’、‘脑髓搭牢’(杭州方言,意为脑不开窍)等用语已相当普遍,若要改造文字,就是异想天开了。况且文字仅仅是记录语言的一种符号,随它去也罢。然而医学就不同了,它性命攸关,岂可等闲视之?故笔者吁请中医学术界,现在已是吹响向中医脑科学进军号角的时候了!”(《周易与中医学》)

所以现当代一些贤达之士则明确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内经》不知道大脑才是主导全身生理机能和产生精神活动的实质性组织,而把思维情志功能分属于五脏,这与实际不符。”(雷顺群主编《内经多学科研究》)而施杞、周康主编《临床中医脑病学》则说道:“脑在人体占重要位置,主宰高级神经活动,诸如感觉、知觉、运动、情感、思维、意识、判断等,无不属于脑的功能。追溯既往,中医曾以‘心主神明’理论来概括人的精神活动,而现代医学亦沿用‘心’来代替脑的生理功能,如‘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无形中使‘心’与‘脑’成为一种习用的同义词。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因而使众多学者能接受心脑共主神明的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大多认为脑主神明占主导地位。基于上述的情况,不难获知脑所发生的各种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均应归属于脑病之中。临床所见之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疾病以及心身疾患,莫不属于脑病范围,特别提出的是现代医学将脑与脊髓分列,而中医则历来强调‘脑为髓海’、‘诸髓者皆属于脑’,故脊髓疾病亦隶属于脑病范畴”所言甚是。


点评

先生不了解西医理论,更不知道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学习的。  发表于 2017-11-5 08:3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08:26: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认为,为奇恒之腑之一。
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明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素问·五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主司精神运动和感觉运动等。

点评

有学者说中医无“脑”。 金栋按:中医无脑——乃五脏附五行的结果。故中医之脑,当在五脏中求之。如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灵枢·本脏》说:“五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8 08:34
3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08:27:3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认为,为奇恒之腑之一。
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化生。
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肾精的盛衰,不仅影响骨骼的发育,而且也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脊髓上通于脑,脑由髓聚而成。《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

4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08:34:5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8-8 08:26
中医理论认为,脑为奇恒之腑之一。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 ...

有学者说中医无“脑”。

金栋按:中医无脑——乃五脏附五行的结果。故中医之脑,当在五脏中求之。如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灵枢·卫气》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
《灵枢·九针论》说:“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神藏精、志也。”
《灵枢·本神》说:“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神、魂、魄、意、志,乃中医之脑的功能,与五脏何干?五脏附五行推演的结果。
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这些情志变化,与五脏何干?乃五脏附五行之推演。



由上可知,以解剖而言,中医并非无脑,中医是有脑的,《内经》谓之奇恒之府。而脑之功能,只不过已分属于五脏而已。为何分属于五脏?为了附五行之推演。


脑之功能分属于五脏,如肾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若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劲,脑髓得养,精神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记忆正常,意识正常等。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理气机,主谋虑。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这是大脑的功能,而中医则分属于肝脏。

5
发表于 2017-8-9 09:11: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17-10-24 19:27:26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还是结构决定功能的机械唯物主义在作怪。
7
发表于 2017-10-25 05:55:33 | 只看该作者
         “名与实”之辨最早产生于先秦、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急剧变化,出现了事物的称谓及其所指事物之间的矛盾。许多旧的名称未变,而它所指的事实已经变了,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一些新的事物尚无公认的称谓。这种"名实相怨"的现象,反映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意识形态落后于社会现实的情况,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为建立大一统理论做准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转型、过渡时代,知识大爆炸,大数据时代,旧概念不能容纳新的事实,旧概念的定义被冲破,概念的新定义还没有出现,人们无所适从,不知道概念的确切定义是什么,概念混乱,即“名与实”不相符合,急需要规范概念,建立统一理论体系的伟大时代,一个进行概念、理论融合、规范的伟大时代。
         “名实相怨”与库恩的科学革命前后同一概念(语汇)的不可通约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就是矛盾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质变的转折时期。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肝与肝脏,心与心脏……具有不可通约性,也就是“名实相怨”。
8
发表于 2017-10-25 06:09:16 | 只看该作者
       心与神,心脏与大脑,还说得过去。心与小肠相表里,在西医看来那是风马牛不相及。小肠分清泌浊,小便怎么从小肠到了膀胱里了?肾主水,小便的多少由肾决定,与小肠制造小便,解剖生理无法解释!心火下移小肠的临床表现,完全是泌尿道感染的表现,心脏与泌尿道根本拉扯不上。
       就是这么一个与解剖生理完全矛盾的理论,中医临床实际却能够取得疗效,说明什么?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0:29:43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25 06:09
心与神,心脏与大脑,还说得过去。心与小肠相表里,在西医看来那是风马牛不相及。小肠分清泌浊,小 ...

中医特别是《内经》理论,在西医看来又有哪些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点评

所以,中西医无法结合,你也别胜似神仙。  发表于 2017-11-6 00:39
用西医思维看中医理论,则中医理论全是错误的,用中医思维看待西医理论,则西医理论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不同的问题,这里引出的问题是:对于同一个问题,真相、真知只能是唯一的,那么,是中医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5 10:40
10
发表于 2017-10-25 10:40:3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5 10:29
中医特别是《内经》理论,在西医看来又有哪些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用西医思维看中医理论,则中医理论全是错误的,用中医思维看待西医理论,则西医理论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不同的问题,这里引出的问题是:对于同一个问题,真相、真知只能是唯一的,那么,是中医理论正确还是西医理论是对的?就只能用实践来检验,内容是什么?就是疗效,疗效的标准是什么呢?应当是能否治愈(根治)疾病,这个标准应当能被患者认可。

点评

实际上这涉及到中医理论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5 10: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2:53 , Processed in 0.0716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