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铁骨铮铮2002 于 2013-12-3 13:35 编辑
九,各“经”在人体主要部位和脏腑器官的分布概况
根据各“经”联系的主要部位和脏腑器官,可以总结出人体主要部位和脏腑器官分布的“经”和“络”。据此,可以掌握各“经”在人体主要部位和脏腑器官分布的分布概况,便于系统认识各“经”与人体主要部位和脏腑器官的复杂联系。分述如下:
【1】肺:
正经:手太阴经属肺。手阳明经络肺。手少阴经上肺。足少阴经入肺中。足厥阴经上注肺。
经别:手太阴之别入走肺。手阳明之别属于肺。
【2】大肠:
正经:手阳明经属大肠。手太阴经下络大肠。
经别:手阳明之别下走大肠。手太阴之别散于大肠。
别络:足太阴别络入络肠胃。
【3】胃:
正经:足阳明经属胃。足太阴经络胃。手太阳经抵胃。足厥阴经挟胃。手太阴经循胃口。
经别:足阳明之别属胃。
别络:足太阴别络入络肠胃。
【4】脾:
正经:足太阴经属脾。足阳明经络脾。
经别:足阳明之别散于脾。
【5】心:
正经:手太阴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手太阳经络心。足少阴经从肺出络心。足太阴经注心中。
经别:足太阳经当心入散。足少阳经贯心。足阳明经上通于心。手太阳经入腋走心。手少阳经属于心。
别络:手少阴之别入于心中。
【6】小肠:
正经:手太阳经属小肠。手少阴经络小肠。
经别:手太阳之别系小肠。
别络:手太阴别络入络肠胃。
【7】膀胱:
正经:足太阳经属膀胱。足少阴经络膀胱。
经别:足太阳之别属于膀胱。
【8】肾:
正经:足少阴经属肾。足太阳经络肾。督脉贯脊属肾,循膂络肾。
经别:足太阳之别散于肾。足少阴之别上至肾。
【9】心包:
正经:手厥阴经属心包。手少阳经散络心包。
别络:手厥阴之别系心包。足少阴之别上走心包。
【10】三焦:
正经:手少阳经属三焦。手厥阴经络三焦。手太阴经起于中焦。
经别:手少阳之别下走三焦。手厥阴之别属三焦。
【11】胆:
正经:足少阳经属胆。足厥阴经络胆。
经别:足少阳之别属胆。
【12】肝:
正经:足厥阴经属肝。足少阳经络肝。足少阴经贯肝。
经别:足少阳之别上肝。
【13】膈:
正经:手太阳经下膈。手少阳经下膈。手阳明经下膈。手厥阴经下膈。手少阴经下膈。手太阴经上膈。足太阴经上膈。足厥阴经上贯膈。足少阴经贯肝膈。足阳明经下膈。足少阳经贯膈。
【14】胸:
正经:足少阳经下胸中。足少阴经注胸中。手厥阴经起于胸中。冲脉至胸而散。跷脉上循胸中。
经别:手厥阴之别入胸中。足少阳之别循胸里。手少阳之别散于胸中。
别络:手少阳别络注胸中。
【15】缺盆:
正经:足阳明经入缺盆。足少阳经入缺盆。手太阳经入缺盆。手阳明经入缺盆。手少阳经入缺盆。阴跷脉入缺盆。
经别:手太阴之别上出缺盆。手少阳之别入缺盆。
【16】乳:
正经:足阳明经下乳内廉(乳房属足阳明经、乳头属足厥阴经)。
经别:手阳明之别循膺乳。
【17】脊:
正经:督脉贯脊。足少阴经贯脊。足太阳经挟脊。带脉过十四椎。
别络:督脉之别络挟脊。
【18】腰:
正经:足太阳经抵腰中。督脉抵腰中。带脉束腰一周。
经别:足少阴之别当十四椎处,出属带脉。
别络:足少阴别络贯腰脊。
【19】腹:
正经:足太阳经上入腹。足阳明经下循腹里。足少阴经抵少腹。任脉循腹里。冲脉循腹上行。足厥阴经抵小腹。督脉起于少腹下。
经别:足阳明之别入于腹里。
别络:任脉之别络散于腹。
【20】腋:
正经:足少阳经下腋。手太阴经横出腋下。手少阴经下出腋下。手厥阴经上抵腋下。
经别:手太阴之别入腋走心。手厥阴之别下渊腋三寸。手少阴之别入渊腋。
【21】胁:
正经:足少阳经循胁里,过季胁。足厥阴经布胁肋。手厥阴经循胸出胁。
经别:足少阳之别入季胁间。
【22】肚脐:
正经:足少阳经挟脐。任脉过脐。督脉贯脐中央。冲脉并足少阴经挟脐。
【23】臀:
正经:足太阳经贯臀。督脉绕臀。
【24】尻:
正经:督脉和足太阳经所过。
经别:足太阳之别下尻五寸。足太阳之别入于肛门。
【25】睾:
经别:足厥阴之别上睾。
【26】毛际:
正经:足厥阴经入毛中。足少阳经绕毛际。任脉上毛际。
经别:足少阳之别入毛际。
【27】阴器:
正经:足厥阴经过阴器。阴跷脉入阴器。任脉起于中极以下。
经别:足厥阴之别结于茎。
【28】会阴:
正经:任脉、督脉、冲脉均出于会阴。
【29】巅:
正经:足太阳经上额交巅。足厥阴经与督脉交于巅。督脉上额交巅。
经别:手少阳之别抵达巅部。
【30】额角:
正经:足阳明经循发际至额。足太阳经上额。足厥阴经上出额。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皆过额。足少阳经抵头角。
【31】脑:
正经:足太阳经入络脑。督脉入络脑。足阳明经循眼系,入络脑。
【32】头面:
正经:任脉循面。诸阳经皆上会于头面。
经别:足少阳之别散于面。手少阴之别出于面。
【33】目:
正经:诸经皆属于目。任脉入目。督脉系目。阴跷脉和阳跷脉交于目内眦。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足少阳经起于目锐眦。手少阳经至目锐眦。手太阳经至目锐眦,支者至目内眦。手少阴经系目系。足厥阴经连目系。
经别:足阳明之别系目系。手少阴之别合目内眦。足少阳之别系目系。
【34】鼻:
正经:手阳明经上挟鼻孔。足阳明经起于鼻,循鼻外。
经别:手太阳之别抵鼻。
【35】耳:
正经:足太阳经至耳上角。足阳明经循颊车至耳前。足少阳经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太阳经入耳中,出走耳前,系耳后,出耳上角。
经别:手厥阴之别出耳前。
别络:手阳明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
【36】口:
正经:手阳明经挟口。足阳明经挟口。
经别:足阳明之别出于口。
【37】唇:
正经:足阳明经环唇。足厥阴经环唇内。冲脉和任脉络唇口。
【38】舌:
正经:足太阴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经挟舌本。
经别:足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太阴之别贯舌中。
别络:手少阴别络系舌本。
【39】齿:
正经:手阳明经入下齿。足阳明经入上齿。
经别:手阳明之别入偏齿。
【40】忱骨:
正经:足太阳和督脉所过。
【41】完骨:
正经:手、足少阳经所过。
经别:手厥阴之别与少阳经合于完骨之下。
【42】颧:
正经:手太阳经斜络于颧。
【43】颊:
正经:手阳明经上颈贯颊。手太阳经循颈上颊,别颊上()。手少阳经屈下颊,交颊至目锐眦。足少阳经下加颊车。足厥阴经下颊里。足阳明经循颊车。
经别:手阳明之别上曲颊。
【44】颐:
正经:任脉和督脉上颐。足阳明经循颐后下廉。
经别:足少阳之别出颐颔中。
【45】颔:
正经:任脉所过。
经别:足少阳之别出颐颔中。
【46】颜:
正经:督脉所过。
【47】咽喉:
正经:任脉、冲脉和阴跷脉皆过咽喉。足阳明经循喉咙。手太阳经循咽。足少阴经循喉咙。手少阴经上挟咽。足厥阴经循喉咙之后,上颃颡。督脉入喉。
经别:足少阳之别上挟咽。足阳明之别上循咽。足太阴之别上结于咽。手少阴之别上走喉咙。手厥阴之别循喉咙。手阳明之别上循喉咙。手太阴之别循喉咙。
别络:足阳明别络下络喉嗌。
【48】颈项:
正经:足太阳经下项。足少阳经循颈。手少阳经上项。手太阳经循颈。手阳明经上颈。督脉、阳跷、阳维皆过颈项。
经别:足太阳之别上出于项。足少阴复出项。
别络:足阳明别络上络头项。
【49】肩:
正经:足少阳经至肩上。手太阳经绕肩胛交肩上。手阳明经上肩。手少阳经循臑外上肩。阳跷脉和阳维脉皆过肩上。足太阳经循肩髆内。
经别:手阳明之别过肩髃。
别络:督脉别络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经。手太阳之别络肩髃。手阳明之别络上乘肩髃。
【50】颃颡:
正经:足厥阴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冲脉上者出于颃颡。
【51】上肢:
正经:手三阴经依次分布于上肢内侧、手三阳依次分布于上肢外侧。
经别:手三阴经之别依次分布上肢内侧、手三阳经依次于分布于上肢外侧。
【52】下肢:
正经:足三阴经依次分布于下肢内侧、足三阳经依次分布于下肢外侧。阴维脉和阴跷脉分布于下肢内侧。阳维脉和阳跷脉分布于下肢外侧。
经别:足三阴经之别分布于下肢内侧。足三阳经别分布于下肢外侧。
以上是各“经”联系的主要部位和脏腑组织器官,以及“经络”的分布概况。古代医家把人体的各部位和各脏腑组织器官都用“经络”联系起来,使人体构成了通过“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这种方法,确定了“经络”在中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为中医学系统认识人体的复杂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医学阐释人体各部位和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经”和“络”。
(124——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