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奇特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0 23:0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的两部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医是世界公认的医学科学。它也包括民族医,如:彝医、蒙医、苗医、藏医等。其“奇”让人深思,其“特”让人惊叹。
  独特的“诊病”模式
  中医认为,常人应“天人相应”,其身体始终应该处于一个内在的动态平衡状态。如果某种致病因素导致这种平衡状态失衡,即所说的“太过、不及”。机体就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人体就发病了。因此,诊治疾病也就往往跟随这个理念去分析解决。诊断疾病常常经过“望、闻、问、切”后,而进行“见微知著、司外揣内、以常达变”的思维方式来对患者的病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做出相应的诊断——“辨体质、辨病、辨证”。
  神奇的“治病”方法
  证就是疾病的发展阶段,治证就是中医治病神奇疗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说明中医治病重在治证。中医治病叫调理。老百姓病了,去看中医,他们都会说:“最近身体不太好,给我调一调吧!”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人人皆知,中医治病就是调理机体内在平衡的。现代医学的电解质紊乱的治疗,不也证明了这一点吗?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另一种神奇疗法就是“双向调节作用”。如:“一药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三七既可活血,又可止血;桂枝用于表实证无汗,表虚证有汗;防风、荆芥用于风寒、风热感冒;豨莶草、桑枝、老鹳草、穿山龙用于寒热痹症等等。又譬如:“针灸穴位一穴正反两种功效”:针刺“内关”既可以治心率快,又可以治心率慢;针刺“合谷”穴既可以止汗,又可以发汗;针刺“天枢”既可以治便秘,又可以治腹泻;等等,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这样的治疗方法,对于西医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这难道还不神奇吗?
  科学的“防病”理念
  “上工治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上工是古时候对高明的医生称谓。人没有发病之前,注意养生防病;譬如,“五禽戏”、“太极气功、食疗”等。当发病以后要防止疾病的传变,如“知肝传病,当先实脾”;疾病治愈后要防止复发。这说明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与现代的预防医学的道理是遥相呼应的。(苏清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0 09:32 , Processed in 0.0456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