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良春治上消化道肿瘤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3 20:4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朱剑萍 郁兆婧 吴艳秋 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 潘峰 广东省中医院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从医70余年,在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上消化道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一直随诊朱老身边,对于其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思路、经验有一定体会和心得,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中西医结合治肿瘤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朱良春一贯提倡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这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非搞中医西化。众所周知,就杀灭癌细胞力量而言,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手段很有成效,短时间内中医药在这方面是不可比拟的。但肿瘤的治疗目标是阻止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较高生存质量条件下的生存期。

  而西医上述治疗可能带来的各种弊端却给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中医药则从整体观出发,辨证论治,提倡扶正祛邪,与瘤共存,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法则。

  朱良春指出,在术后、放化疗中配合中药可以增效减毒,有效控制肿瘤复发转移。同时有资料报道:肿瘤患者体内某些癌细胞是放、化疗和手术无法清除的,这些癌细胞在5年内有转移的可能。在这种状态下,用中药可调整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使之有能力将癌细胞抑制、杀灭。在近10年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已开始主动接受中医药治疗。

  而且,中医药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西医已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此时消除肿瘤已不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中医药在稳定瘤体、最大限度减少肿瘤复发转移、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与瘤共存、延长生命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彰显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而且确实使很多的患者在治疗中受益。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朱良春精辟地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也是治疗取效的关键因素,更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在肿瘤的中医治疗中我们要注重辨证,从整体把握人体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状态。

  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诊病技术,消化道肿瘤有鳞癌、腺癌、管状腺癌、髓样腺癌、弥散腺癌、粘液腺癌,高分化、低分化等之分,这些现代辨病诊断知识可明确病情的演变、发展、转归,但却不能指导中医去辨证论治,所以必须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特别是对辨病尚未细分明确又不能进行放化疗者,辨证论治尤为重要。

  他很赞同郭博信教授的观点:我们中医要想治好病,最关键的就是不能受西医思维影响,如见炎症就消炎,见癌症就抗癌等等,按照西医的思维用中药,你很难治好病。不管西医说的什么病,你永远要抓住脉证这个核心,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审明主证,找到疾病的症结,立法方药,切中首綮,用宏观辨证,微观辨病。

  上消化道肿瘤在中医属“噎膈”、“反胃”、“癥积”“伏梁”、“胃脘痛”等范畴。朱良春将其主要分为气滞痰阻、痰瘀交阻、脾虚痰阻、气阴两虚四型,正邪之强弱在治则上区别很大。例如笔者曾亲见他治一食管癌病人。患者曾于别处服用大量抗肿瘤的寒凉药后,进食梗阻、恶心呕吐持续不解。朱老从其面色白光白,痰稀如饮,神疲怯冷,舌淡暗等症着眼,断其为脾阳衰惫,痰湿中阻之噎膈,予红参、蜂房、制附片、干姜等寥寥几味,数剂后呕吐止,食管通,饮食畅,诸症得以控制。

  此前医只辨病,却未辨证之过也。抗肿瘤草药多为寒凉之性,虽为常法,然久服寒凉,阳气衰惫,为病之变,现补偏救弊,在病情的转变之中不断辨证施治,谨察阴阳而调之,则效果立见。

  治疗中的整体观

  整体观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二是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正是遵循这样的指导原则,朱良春在中医对肿瘤病人的治疗上,也一直强调要从整体出发,而非仅仅局限在肿瘤病灶本身。他指出,局部病灶与机体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瘤能力相互制约,互为消长。局部的肿瘤灶可以对全身各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

  所以肿瘤治疗中不但要消除肿瘤灶,而且更要重视机体的抗瘤能力。肿瘤灶的消除或控制可以改善全身状况,而全身状况的好转及抗瘤能力的增强又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与转移。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调整体与调局部要统一,调全身脏腑的机能,调气血阴阳的平和,调气机升降的平衡,使之有机统一,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平衡才是中医愈病的大道理,也正是中医道法自然的重要精髓。

  注重扶正与祛邪微观变化,强调顾护脾胃正气

  李中梓《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贯穿肿瘤始终,正气不足,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而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不受邪。

  人体正气的强弱,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但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是人体正气之原动力。所以脾胃功能之强弱,决定着人体正气的盛衰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只有改善脾胃功能,才能使机体的营养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从而保证正常的免疫功能,发挥抗癌作用。

  故朱良春指出,顾护脾胃正气必须贯穿上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始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把握好正邪的微观变化。

  他认为该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期邪盛而正虚不显,治疗以祛邪为主,以通为用;中期邪盛正伤,邪气损伤人体气血津液,邪愈盛而正愈虚,病势日渐加重,此时需扶正祛邪并重;后期正虚邪盛,需以扶正为主,兼治其标。

  巧用虫药,以虫消瘤

  朱良春为用虫类药大家,在上消化道肿瘤治疗中亦不例外。有不少人认为肿瘤治疗就应以毒攻毒,只要是肿瘤,就会堆砌大量寒凉性的抗肿瘤药、大量虫类药来以毒攻毒。也有医家认为虫类药素来有毒,肿瘤病人体虚正弱,难以承受虫类药之攻逐。其实不然,这些都是对虫类药应用的偏见。

  朱良春认为虫类药乃血肉有情之品,性喜攻逐走窜,通达经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另一方面虫类药又系高蛋白、高能量之品,可激活体内能量,扶助正气而调节免疫功能,故其效用佳良而可靠,能起到力挽狂澜之功。

  如补益培本之冬虫夏草、紫河车、阿胶、鳖甲等;攻坚破积之守宫、蜈蚣、穿山甲、蜣螂虫等;活血化瘀之水蛭、鼠妇虫、地鳖虫等;行气和血之九香虫、刺猬皮等;搜风解毒之蜂房、地龙等;收敛生肌之凤凰衣、鸡内金、五倍子等;利水通淋之蝼蛄、蟋蟀等都是他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常用之药。只要辨证准确,临床配伍得当,即可取得良效,此非草木、矿石之类所不能比拟的。

  治疗中的服药特色

  朱良春在使用中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时的服药方法也有别于其他肿瘤。初始手术后或进食梗阻,无论是因为肿瘤压迫梗阻还是术后疤痕萎缩而进食困难者,前3个月多以汤剂、散剂为主,每次5~15ml,含服慢饮,每日数次,一帖中药可根据患者情况服1~3天,待能进半流食物后逐渐加量,约一个月或可达到每日一帖,待半年后视患者体质恢复的程度、肿瘤控制的进度、肿瘤标志物下降的速度来决定递减中药。由每日一帖减至一帖药服一周以巩固之。一般以3~5年以上为妥。

  如常用之守宫(又名壁虎),研究显示对食道癌、胃癌等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于大队汤剂之中,常规剂量则显病重药轻,超剂量又畏其毒性致害,口腔距食道、贲门都很近,守宫研极细末,用蜂蜜调之,用蜜丸之意,缓缓含化。

  一则可使药力直达病灶,就近祛邪,而不伤无过之地;二则用蜜调之可缓和守宫峻烈之性;三则可使药物粘附于病灶局部,充分发挥药力。

  临床上,晚期上消化道肿瘤病人,一般都以进食困难为主症,故在临床上笔者多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每日2次,每次100~200毫升,点滴半小时,一般患者都能保持1~2小时甚至半天。通过1~2周治疗后,大多都能缓解病情,特别是肠梗阻的患者效果更是明显。

  当晚期病人大量胸腹水,口服一般中药不太显效时,则用朱良春经验方“消胀逐水散”装在药布袋里,用麝香少许放入神阙穴,药包覆盖其上,再加湿热毛巾加热,20分钟后麝香带着药力由肚脐传入,感到肠鸣辘辘,10分钟后取下,排尿会增多。坚持1日2次外敷,尿量渐增,腹水渐退。

  此外,对肝转移疼痛剧烈者服用吗啡类镇痛药,易见恶心、呕吐、便秘之弊,他自拟了消癥缓痛散醋调外敷,盖保鲜膜后外加盖热毛巾使药力渗透于内,1日2次,镇痛效果明显。

  总之,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擅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症,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肿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上消化道肿瘤疗效显著。笔者在此总结他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学术思想、辨证要点、思维模式、治疗经验等,希望能找出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疗规律和方法,以期在临床得以推广,为中医药获得国际医学界认可提供有力的循证依据。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17:40 , Processed in 0.0500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