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用中医禁忌学》自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9 13:4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用中医禁忌学》自序
   禁忌,一个似乎神秘、陌生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种行业都避不开禁忌,人们的健康就是靠禁忌来维持的。禁忌是经验的升华、教训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智慧,禁忌让我们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人说:“禁忌是法规之母。”
   “医生,我这病啥东西不能吃?”这句话也许你说过,或曾听过,这就是禁忌。就是这一句话,激发了我对“禁忌”研究的兴趣。
   中医禁忌这一选题,自1980年构思,1987年《病家百忌》出版,1997年《疾病禁忌》和《饮食与药物禁忌》在台湾出版,到今天《中医禁忌学》的脱稿,“禁忌”在我脑海里盘旋了近30年。也正是这样一个让患者与医者都难以回避的议题,古往今来,却没有人做过专题研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禁忌的复杂与艰难,让人望而却步。
   是什么力量让我坚持在“禁忌”问题上矢志不渝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民众对禁忌知识的渴求”。据观察,医生所接诊的患者中,约有1/2都会问及与禁忌有关的问题,而且,医生们多数只能敷衍作答,因为有许多禁忌问题,没有研究,说不清楚,欲答也难。对于这种情况,我是学中医专业的,该何去何从?
   《易经•系辞》有言:“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意指为多数人之需求做点事,当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中医禁忌,历经千年不衰,临床确有价值,且少有人去研究,这种事业,任重道远,吾辈当仁不让!
   就这样,我们开始啃这块“硬骨头。”在这个过程中,最让我为难的除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惑外,还有人们对禁忌的误解。如认为禁忌是迷信,是无稽之谈……当我们申报有关禁忌的科研课题时,常因评审专家不知道禁忌是啥东西而遭“枪毙”。这种尴尬,说来也不奇怪,因为国内学术界对禁忌的研究还很落后,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家钟敬文教授所说:“目前,我国学界对禁忌的探索,主要是借助国外相关的理论与观点。”(《禁忌与中国文化•序》)对于中医禁忌的研究来说,显得更加薄弱。
   然而,当翻阅经史百家和中医典籍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古老而文明的中国竟是禁忌资源大国,内容十分丰富。单就中医学而言,从《黄帝内经》、《伤寒论》到后世各家本草、方书及民间杂记,到处都有中医禁忌存在,而且还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之中。
   “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阴与阳的相对的规律。我们现在的中医学,只热衷于宜,而不屑于“忌”,这显然不合其“道”,必须弥补之,况且研究“忌”实际上更能保证“宜”的实施。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医禁忌”这一古老的议题,有理论,有实践,是实现“治未病”的重要方法,有广泛应用价值和前景,研究禁忌应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通过对中医禁忌的社会文化理论基础、沿革、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研究,展示中医禁忌的遗产资源、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实现对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与创新。构建中医禁忌学这一新兴学科,对推进中医药学的的研究与发展,赋予中医学养生、预防、诊疗新内容,培养提高医家与病家“禁忌思维与实践”的品质,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必须指出的是,中医禁忌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有一些文献记载的禁忌,目前还难辨是非,仅能供读者讨论、研究。有些问题是首次提出,大部分内容只是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谬误难免,诚望读者教正。
《中医禁忌学》为一抛砖引玉之作,期待这块“和氏之璧”能被打磨成“珍奇至宝”,让更多的贤达之士关注她、研究她,进而促成其发展。
有道是“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冯友兰语)。人类文明是一把真火,对代代相传的中医禁忌遗产,我们要虔诚地尊重,认真地研究,小心地求证。我们更应该有信心、有决心,将这星星真火传承光大,使之发出不可估量的光和热,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王辉武
                                                        于山城临江门
                                                    2008年8月25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3:50:05 | 只看该作者

《实用中医禁忌学》自序

                   禁区也可突破                 
             ——读《实用中医禁忌学》                        
                   □ 刘世峰 
  学中医,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妇女用药禁忌,不可回避。在临床上,哪些该忌,哪些不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是否都是对的呢?近读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辉武教授主编的《实用中医禁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一书,使我豁然开朗。
  王教授认为,禁忌是经验的升华、教训的结晶、人类文明的智慧,禁忌让我们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中医禁忌”这一古老的议题,有理论,有实践,是实现“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实用中医禁忌学》是王教授继《病家百忌》、《疾病禁忌》与《饮食与药物禁忌》后的又一大作,全书共分为总论、各论、附篇3篇。各论篇又分为6章,分别为中医药物禁忌(含常用中药105种)、中医方剂禁忌(含常用方剂73首)、中医病证禁忌(包括常见病证50余种)、针灸推拿禁忌(涉及针刺禁忌、灸法禁忌、推拿禁忌、36个腧穴的禁忌)和中医养生禁忌(饮食养生禁忌和房事养生禁忌)。
  书中关于人参的讨论见解独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关于人参恶莱菔子(萝卜籽),《本草集要》载:“人参‘畏萝卜’。”《中药学》教材以“人参恶莱菔子”为典型例,解释相恶的概念。然而,清代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称:“或问萝卜籽专解人参,用人参而一用萝卜籽,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籽,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籽,其功更补。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也,然得萝卜籽,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籽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世人动谓萝卜籽解人参,误也。”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说:“莱菔子……若用以除满开郁,而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都主张人参与莱菔子同用。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莱菔子所含的脂肪油、葡萄糖、蔗糖、果糖及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都不会影响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的吸收,而且,用人参与莱菔子按1:4饲喂小鼠,其抗疲劳、耐缺氧、抗应激的作用较单用人参为好(《中华临床中药学》),似可说明“人参恶莱菔子”之说难以成立。
  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中医用药禁忌问题天天都会遇到,个人认为有些用药(药物间)禁忌纯属一家之言,但世代沿习,流传甚广,常让人无所适从。读王辉武教授《实用中医禁忌学》后,心中明了。王教授在讨论中药十八反时指出:“临床医家何绍奇曾说:‘半夏、附子同用的机会很多,如果要我证明,我可以举出古今100个以上医案医方来作证。’当代名医姜春华、朱良春、颜德馨诸先生都曾郑重撰文驳斥半夏反附子之说(《中医火神派探讨》)”。中药配伍虽有禁区,但有的禁区是可以突破,有的则有待突破。
  古人曾说:“学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但是我却始终坚信,一部有实用价值的书,必然会被世人接受并且流传下去。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1:28:08 | 只看该作者

《实用中医禁忌学》自序

                     卷 首 引 语
“治天下有帝王之律,治仙神有上天之律。至于释门,其律尤严。三藏教典,仪律居三之一,由五戒而五百戒,直造自性清静,无戒可言,而道成矣。医为人之司命,先奉大戒为入门,后乃尽破微细诸惑,始具活人手眼,而成其为大医,何可妄作聪明,草菅人命哉?”
                       ——喻昌《医门法律•申明仲景律书》
“肆无忌惮,人间灾难,心有禁戒,康寿和谐。”
                                          ——归元大师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孙子兵法•九地篇》

                             内容提要
    中医禁忌是中医学研究“宜”之外的“半边天”,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以往对这样一个病家与医家都难以回避的问题,却没有作过系统研究。
本书是国内研究中医禁忌的学术专著,将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和医疗安全提供别开生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努力把中医禁忌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一个新兴学科,填补中医学在禁忌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书共三篇。
总论篇分六章,阐述了中医禁忌与中医禁忌学、禁忌与相关字词的文献表述、中医禁忌与社会禁忌的关系、中医禁忌学的地位与作用、中医禁忌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禁忌学的任务和前景等中医禁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各论篇分六章,分别为中医药物禁忌(含常用中药105种)、中医方剂禁忌(含常用方剂73首)、中医病证禁忌(包括常见病证50余种、)、针灸推拿禁忌(涉及针刺禁忌、灸法禁忌、推拿禁忌、36个腧穴的禁忌)和中医养生禁忌(饮食养生禁忌和房事养生禁忌),涵盖了中医禁忌的方方面面,
附篇收录了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方剂汇编、本书主要参考书目等。其中的中医禁忌文论选要涉及德行禁忌、病证禁忌、胎前禁忌、产后禁忌、儿科禁忌、      、药物禁忌、针灸禁忌、养生禁忌九方面,资料十分珍贵。
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临床价值;是各级中医临床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医药科研工作者及养生爱好者必备的参考读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6:06 , Processed in 0.0518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