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第7、8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9 08:3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7条
【原文】
  蚘蟩者,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
【释义】
  本证是因肠寒胃热,蛔虫避寒就温,窜扰于胃,或钻入胆道,故曰:蛔上入膈,胃受蛔扰,故烦;若略得温而蛔则安,故病者安静而复时烦;如得食,蛔闻食臭,出而扰动,故得食呕烦,或吐蛔虫。由于脏寒蛔动,腹痛时作,剧则阳不达四肢,手足厥冷,故为蛔厥。
第8条
【原文】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黄柏各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即酸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和梧大,先食,饮服十丸(6g),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释义】
  蛔厥是因脏寒蛔动,上入于膈所致的寒热错杂之证。综其主要症状,可见烦躁吐蛔,腹痛急剧,发作有时,吐涎沫,得食则吐,手足厥冷。治以乌梅丸,寒热并用,安蛔止厥。
【方解】
  方中乌梅酸温,和肝安胃,敛阴止渴,蛔得酸则止;附子、干姜、桂枝温经扶阳,以祛寒邪;川椒、细辛辛辣性热,通阳破阴,杀伏蛔虫;黄连、黄柏苦寒泻胃热,以止呕烦,且能驱蛔下行;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扶正气。诸药相合,使寒热祛邪,阴阳协调,蛔安胃和,气血恢复,蛔厥即愈。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6:24:28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388条
     338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词解】
脏厥:由于五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即机体机能极度衰弱的濒危状态,其临床表现是:脉微而厥、肤冷(皮肤潮湿寒冷)、躁无暂安时(极度烦躁不安)。这些表现与休克的难治期一致。
蛔厥:是指蛔虫窜扰而引起的四肢厥冷。西医认为是由于蛔虫梗阻胆道或者肠道而引起的疼痛性休克。
脏寒:是指蛔虫病或者其它疾病引起的严重营养不良和机体机能衰弱。
须臾:作“忽然”解,即很短的时间。
蜀椒出汗:指用微火炒蜀椒,炒至其水分与油脂向外渗。
异捣筛:即把药物分别捣碎,筛出细末。
先食:即进食之前,或者“饭前”服药的意思。
饮:指米汤。
臭食:此处指香味浓烈的食品。
【解读】
蛔厥因为有吐蛔的客观指标,即中西医有共同的参考物“蛔虫”,所以蛔厥是由于蛔虫病引起的四肢发凉,有两种情况:一是蛔虫并引起的极度营养不良、低血压;二是蛔虫病引起的疼痛性休克。蛔虫有钻孔习性,当感冒、发热或者饮食不当时,由于蛔虫外环境的改变,蛔虫从肠道进入胆管,引起胆绞痛性休克,这种休克与休克难治期(脏厥)虽然有相似的地方,在临床上比较好鉴别。
【乌梅丸现代药理研究】
(1)乌梅丸具有麻醉蛔虫的性能,可使其活动迟钝,呈濒死状态。
(2)促进胆囊收缩的作用。
(3)促进肝脏分泌胆汁的作用。
(4)扩张奥狄氏括约肌的作用。
(5)解痉止痛作用。
(6)抑菌抗炎作用。
乌梅丸具有非常多的药理作用,不单是一个驱蛔虫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5:30 , Processed in 0.0637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