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认知火神学派 感悟扶阳心法——读《中医火神派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6 19:2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认知火神学派  感悟扶阳心法——读《中医火神派探讨》
□ 王辉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近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张存悌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令人耳目一新。该书较全面地总结了现代火神派形成的源流、学术观点、人物思想、临床经验等。并首次将火神派确立为中医新学派,乃当今学与术兼备的好书。初读是书,不敢为评,仅略陈片言于次。
  一、展示火神派学术观点
  任何一个医学流派的创立与发展,都必须推出新的理论和观点,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推重阳气,善用扶阳方法治病,擅用大剂量干姜附子等辛热药物,对阳虚阴盛病症即阴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这些观点十分突出,甚至超越前人,对后世颇具影响。
  该书展示郑钦安以阴阳立论,但十分鲜明地强调“阳统于阴”、“阳主阴从”、“肾阳为本”、“火种也”等学术观点,因此推崇扶阳,重视姜附,并以此独树一帜,针砭时弊,驳斥旧说,浓烈的学术味,难能可贵。
  二、介绍火神派人物思想
  关于火神派的代表人物,以郑钦安为开山鼻祖,郑氏从理论上澄清了长期以来在辛温药运用问题上存在的模糊、甚至混乱的认识,为姜桂附的正确运用,建立了规矩、准绳。
  但是,一种新学说的提出,并不一定能形成学派,因为独木不成林,一人不能成派。该书在重点介绍火神派的领军人物郑钦安之外,还介绍了吴佩衡、祝味菊、唐步祺、范中林、补晓岚、刘民叔等川蜀名医,以及贵州李师彦,重庆吴棹仙、龚志贤,成都邓绍先、戴云波,上海徐小圃,江苏陈耀堂,无锡张建秋,湘潭朱卓夫,西昌张紫衣,云南李继昌,还有近年的山西李可,成都卢崇汉等,以及相关著作,并通过各自的专著,发掘火神派传人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特色,为读者提供扶阳大法的范例。
  对于一些颇有特色的火神派医家,长时间不被人们知晓,经该书的介绍,为读者全面了解火神派学术队伍提供重要信息,也为确立火神派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火神派的临床经验
  对于医学来说,疗效才是硬道理。火神学派的立论独特,说得头头是道,它的疗效如何,临床上用得灵吗?这是任何医学流派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该书在阐述理论的同时,穿插引用了大量临床案例,证明了火神派医家擅用姜附大剂,屡愈疑难重症,其疗效令人惊叹。
  对于临床难以把握的附子,已故名医何绍奇有言:“附子一物,可上可下,可补可攻,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在群药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说它是‘百药之长’是并不过分的”。该书列有附子用法专章。对附子的临床应用指征、剂量、煎法、配伍、毒性及其解救方法,以及近现代医学的经验都有详细综述。可谓集附子应用之大成,于临证多有裨益。
  四、确立火神派医学价值
  在中国医学史上,伤寒、金元四家、明清温病等学派影响广泛,而就“火神”而言,人们只谓“某附子”而已,把“火神”作为一种学派还较少提及。在当今,中医理论基本上是教材的一统天下,相对而言,火神派似乎名不见经传。中医界,特别是毕业于“科班”的中医学子,不了解火神,临床视姜桂附为“虎狼”者不少。该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火神学派学术思想,感悟扶阳心法的灵奇,为临床医师大胆启用扶阳法宝,奠定底气,更重要的是发掘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为全方位丰富中医药学的理、法、方、药,做出了贡献,在中医各家学说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当然,对于火神派的传承与发扬,该书可算是一个开端,有些资料还不完整。我们相信,《中医火神派探讨》的问世,将引导有志之士,通力合作,着眼于现代疾病谱的临床应用,通过各学科的参与研究,促进火神派理论的发展,为中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发表于 2007-7-26 19:28: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认知火神学派 感悟扶阳心法——读《中医火神派探讨》

异中求全
□ 刘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近期关于“火神派”的讨论充斥网络论坛,在狂热地全盘接受或否定之后,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流派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争鸣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何影响?学者多有论述,或言通过学术争鸣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或言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争鸣多是具体历史局限下的门户之见,常不乏偏激之言。但常是泛泛而谈,未触及问题的核心。笔者认为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争鸣对今日中医学核心的积极作用,便是通过争鸣、通过不同角度的阐发,使中医学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更趋全面、完整,使辨证论治体系更趋完善,正所谓因“异”而“全”,使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更能多角度全面看问题,所以说如果时至今日在对待诸如“火神派”之类问题上,我们依然是一种不冷静的盲从的话,我们实在是泯灭了流派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
  纵览中国医学史,无论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还是对疾病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都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由片面到综合,这个过程诚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争鸣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从一个学术流派其本身的发展还是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医学流派间的争鸣来看,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试析河间系统,刘完素倡六气皆从火化,用药多秉寒凉;私淑者张从正受河间影响,主张“能治火者一言可了”,喜用善用河间之方,却能不单拘于火化之病,言六淫之邪不必都言兼化,强调攻逐六邪,善用汗吐下三法,并扩大了三法的内涵及其应用范围;朱丹溪受业于罗知悌,罗知悌为河间之徒荆山浮屠的弟子,于刘完素、张子和、李杲三家之说颇多融汇发展,其于外感尤重视湿热为病,发展了河间学派的理论,其于内伤,指出李杲补中益气之法于阴虚火亢之证无所发明,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主张滋阴降火;其后私淑丹溪者,如王纶以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任应秋先生对于河间学派的发展曾用“二歧三变”加以概括,“河间之学,实以五运六气之讳说立,而以火热之显学用;以火热之一说倡,而以阴阳虚实、气血痰郁诸法成。凡二歧而三变。二歧者,一歧于张从正,再岐于罗知悌。以完素六气从火说,并非纯主乎攻者,而从正则惟攻是务,此一歧也;完素主乎清散,从正主乎攻破,罗知悌既承于刘张之学,又兼采东垣,法乎温补,此二歧也。三变者,一变于罗知悌,再变于朱震亨,三变于王纶、虞抟、汪机诸子也。罗知悌攻补兼用,是为一变;朱震亨倡言阳有余阴不足,是为二变;王纶、虞抟、汪机诸子兼采仲景、钱乙、东垣之说,一断乎丹溪,是为三变”,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也正是在这种演变中日趋全面。言不同学术流派间对同一问题的争鸣更是举不胜数,如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的争鸣,使中医外感病诊治体系更趋完备,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金元以降,明代医家对金元医学流派之间的争鸣颇多议论,褒贬不一,但正是在这种争鸣辩驳中,我们可以发现明代医家对其前不同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的融汇整合和发展,可谓是集其前医家之大成。
  要之,学术流派之间的学术争鸣,在各倡己见的过程中,无形之中亦使对某一问题的论述日趋完善,极大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今日我们研究学术流派,其根本目的并不是“求异”,更不是要有目的地去发扬某个流派,而是合理地兼收并蓄,是要做到异中求全,使中医理论体系更加完备。
3
发表于 2007-7-26 21:27:2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认知火神学派 感悟扶阳心法——读《中医火神派探讨》

“火神”的宗旨全在与辩证,辩证是火神鼻祖郑钦安先生的根本心法。
盲目地滥用温热,无异于邯郸学步。
学习郑氏之学,需要深入。浮于表面,容易误入歧途。
4
发表于 2007-7-26 22:43:5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认知火神学派 感悟扶阳心法——读《中医火神派探讨》

这个没有什么好奇的,早在八八年我和有关单位合作研究我的秘方抗疲劳剂,其中主药就是草乌,小白鼠试验结果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在游泳、爬杆等耐力有增强百分之五十的作用。试验中有一人一次服下了含二百克的生草乌制剂,并无中毒症状,反而精力充沛。我也不间断地喝下了有一百多斤生草乌在内制作的保健酒,证实了有助阳气的作用,两年中无一次感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6:59 , Processed in 0.0932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